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23369丛书名: 21世纪新闻实训系列教材
编辑推荐
本教材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它将新闻采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应用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与新闻采写实践经验及优秀新闻作品赏析紧密结合。通过本教材学生所接受的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的新闻学理论,而是接受*基本的新闻学原理、基本采写技能、基本价值观和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锻炼机会,促使同学们把抽象的新闻理论变成发现新闻的方法和讲述新闻的能力。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它将新闻采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应用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与新闻采写实践经验及优秀新闻作品赏析紧密结合。通过本教材学生所接受的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的新闻学理论,而是接受*基本的新闻学原理、基本采写技能、基本价值观和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锻炼机会,促使同学们把抽象的新闻理论变成发现新闻的方法和讲述新闻的能力。
目 录
第一章记者,时事的观察记录者001
第一节记者的职业素养002
一、 新闻品格——坚持正义,追求真理002
二、 新闻敏感——记者最宝贵的专业素养008
三、 新闻专业主义——记者的自觉追求014
第二节记者的综合素养019
一、 知识储备——让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019
二、 心理素质——让非智力因素得以激发020
三、 全媒体素养——让记者跟随时代步伐020
练习027
第二章新闻,注定要不断重新定义028
第一节新闻没有完美的定义028
一、 什么是新闻028
二、 新闻的定义031
第二节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032
一、 人是新闻力量的源泉032
二、 新闻实现人与人的沟通037
三、 新闻是社会批判的工具039
练习041
第三章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042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策划042
一、 新闻策划的概念042
二、 新闻策划的意义044
三、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045
第二节新闻策划的原则048
一、 真实性原则049
二、 创新性原则050
三、 应变性原则052
第三节新闻策划的类型053
一、 阶段性新闻策划054
二、 专题性新闻策划054
三、 即时性报道策划055
四、 融媒体报道策划056
练习062
第四章新闻价值,衡量事实的标准063
第一节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064
一、 时新性064
二、 重要性066
三、 显著性067
四、 接近性068
五、 趣味性(人情味)069
第二节新闻价值取向072
练习077
第五章新闻线索,采访的出发点078
第一节寻找新闻线索078
一、 什么是新闻线索078
二、 新闻线索从何而来081
第二节如何发现新闻线索087
一、 在闲谈中捕捉087
二、 在联想中发现088
三、 在对比中探寻089
四、 在细节中抓住090
练习091
第六章采访对象,找到并去接近092
第一节找到采访对象092
一、 寻找采访对象的途径093
二、 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094
第二节赢得采访机会095
一、 “抢”,必然的追求095
二、 等待,不得不有的付出098
三、 应变,创造机会的智慧100
四、 信任,赢得采访的桥梁101
五、 坚持,绝不轻言放弃103
六、 场所,因人因事而异104
练习105
第七章采访准备,预先的工作107
第一节熟悉采访对象107
一、 为什么要熟悉采访对象107
二、 怎样熟悉采访对象110
第二节准备问题、装备和提纲113
一、 准备采访问题113
二、 准备采访装备116
三、 准备采访提纲118
练习121
第八章采访提问,记者的天职122
第一节提问方式122
一、 陈述提问122
二、 直接提问126
三、 追问132
第二节提问类型137
一、 开放式提问137
二、 闭合式提问(封闭式提问)138
三、 开放和封闭相对而言139
四、 两类提问的运用139
第三节提问技巧142
一、 开启提问,因人而异142
二、 正面激问,逼迫回答144
三、 揣摩对方,心理较量145
第四节提问禁忌146
一、 忌提主观诱导性问题146
二、 忌提审问式的问题147
三、 忌提伤害性的问题147
四、 忌提无法回答的问题148
五、 忌提信口开河的问题148
第五节非言语因素采访150
一、 通过视觉的非言语采访151
二、 通过物体的非言语采访151
三、 通过体态的非言语采访152
四、 通过副言语的非言语采访152
练习153
第九章原则和要求,新闻写作的基础157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157
一、 什么是用事实说话157
二、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64
三、 如何用事实说话165
第二节新闻写作的要求168
一、 真实是新闻的首要特性和必备品格168
二、 准确是新闻写作至高无上的法则175
三、 精练是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178
四、 生动是引人入胜的保证182
练习185
第十章语言,新闻的载体186
第一节新闻语言的内涵186
一、 什么是新闻语言186
二、 新闻语言是综合功能语言187
第二节新闻语言的特点187
一、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188
二、 白描是至高的语言境界189
三、 简洁是新闻语言的美学品质191
四、 通俗是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必然途径193
第三节新闻语言的禁忌195
一、 忌含糊笼统195
二、 忌数字堆砌198
三、 忌用生僻字词199
四、 忌公文语言200
五、 忌网络语言200
练习201
第十一章体裁,新闻的表现样式204
第一节消息204
一、 什么是消息204
二、 消息的分类206
第二节通讯211
一、 什么是通讯211
二、 通讯的作用213
三、 通讯的种类213
四、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214
第三节新闻特写218
一、 什么是新闻特写218
二、 新闻特写的特点218
第四节华尔街日报体220
一、 什么是华尔街日报体220
二、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223
三、 华尔街日报体采写技巧226
练习230
第十二章结构,新闻写作的框架233
第一节消息的外在结构233
一、 标题233
二、 消息头234
三、 导语234
四、 主体234
五、 结尾235
第二节消息的内在结构236
一、 倒金字塔结构236
二、 时间顺序结构240
三、 并列式结构244
练习247
第十三章标题,新闻的眼睛248
第一节新闻标题的作用250
一、 吸引受众251
二、 评价新闻251
第二节新闻标题的特点253
一、 新闻标题要揭示新闻事实253
二、 新闻标题要符合新闻事实256
第三节新闻标题的结构260
一、 标题的外在组成结构261
二、 标题的内在组成结构274
第四节新闻标题的制作278
一、 制作不同种类的标题278
二、 优化新闻标题279
三、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282
练习284
第十四章导语,新闻写作的核心286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及作用286
一、 什么是导语286
二、 导语的作用288
第二节导语的类型290
一、 直接导语291
二、 延缓性导语292
三、 两类导语对比293
第三节导语的写作294
一、 动词,使导语更确切294
二、 描写,使导语有神采295
三、 提问,使导语更具启发性296
四、 对比,使导语价值更突出297
五、 引语,使导语真实可信298
六、 典故,使导语趣味盎然 299
练习305
第十五章主体、背景和结尾,新闻的展开307
第一节消息的主体307
一、 主体的作用307
二、 主体的写作要求311
第二节新闻背景315
一、 新闻背景的类型与作用315
二、 背景的写作要求319
第三节消息的结尾324
一、 结尾是与受众告别的地方324
二、 结尾的写作形式325
练习328
第十六章深度报道,让新闻走向深刻330
第一节什么是深度报道330
一、 深度报道的产生和发展330
二、 深度报道的概念335
第二节深度报道的写作337
一、 深度报道的类型337
二、 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339
第三节新媒体的深度报道342
一、 深度报道本身的新特点342
二、 深度报道传播方式的新特点343
练习353
参考文献354
第一节记者的职业素养002
一、 新闻品格——坚持正义,追求真理002
二、 新闻敏感——记者最宝贵的专业素养008
三、 新闻专业主义——记者的自觉追求014
第二节记者的综合素养019
一、 知识储备——让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019
二、 心理素质——让非智力因素得以激发020
三、 全媒体素养——让记者跟随时代步伐020
练习027
第二章新闻,注定要不断重新定义028
第一节新闻没有完美的定义028
一、 什么是新闻028
二、 新闻的定义031
第二节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032
一、 人是新闻力量的源泉032
二、 新闻实现人与人的沟通037
三、 新闻是社会批判的工具039
练习041
第三章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042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策划042
一、 新闻策划的概念042
二、 新闻策划的意义044
三、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045
第二节新闻策划的原则048
一、 真实性原则049
二、 创新性原则050
三、 应变性原则052
第三节新闻策划的类型053
一、 阶段性新闻策划054
二、 专题性新闻策划054
三、 即时性报道策划055
四、 融媒体报道策划056
练习062
第四章新闻价值,衡量事实的标准063
第一节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064
一、 时新性064
二、 重要性066
三、 显著性067
四、 接近性068
五、 趣味性(人情味)069
第二节新闻价值取向072
练习077
第五章新闻线索,采访的出发点078
第一节寻找新闻线索078
一、 什么是新闻线索078
二、 新闻线索从何而来081
第二节如何发现新闻线索087
一、 在闲谈中捕捉087
二、 在联想中发现088
三、 在对比中探寻089
四、 在细节中抓住090
练习091
第六章采访对象,找到并去接近092
第一节找到采访对象092
一、 寻找采访对象的途径093
二、 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094
第二节赢得采访机会095
一、 “抢”,必然的追求095
二、 等待,不得不有的付出098
三、 应变,创造机会的智慧100
四、 信任,赢得采访的桥梁101
五、 坚持,绝不轻言放弃103
六、 场所,因人因事而异104
练习105
第七章采访准备,预先的工作107
第一节熟悉采访对象107
一、 为什么要熟悉采访对象107
二、 怎样熟悉采访对象110
第二节准备问题、装备和提纲113
一、 准备采访问题113
二、 准备采访装备116
三、 准备采访提纲118
练习121
第八章采访提问,记者的天职122
第一节提问方式122
一、 陈述提问122
二、 直接提问126
三、 追问132
第二节提问类型137
一、 开放式提问137
二、 闭合式提问(封闭式提问)138
三、 开放和封闭相对而言139
四、 两类提问的运用139
第三节提问技巧142
一、 开启提问,因人而异142
二、 正面激问,逼迫回答144
三、 揣摩对方,心理较量145
第四节提问禁忌146
一、 忌提主观诱导性问题146
二、 忌提审问式的问题147
三、 忌提伤害性的问题147
四、 忌提无法回答的问题148
五、 忌提信口开河的问题148
第五节非言语因素采访150
一、 通过视觉的非言语采访151
二、 通过物体的非言语采访151
三、 通过体态的非言语采访152
四、 通过副言语的非言语采访152
练习153
第九章原则和要求,新闻写作的基础157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157
一、 什么是用事实说话157
二、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64
三、 如何用事实说话165
第二节新闻写作的要求168
一、 真实是新闻的首要特性和必备品格168
二、 准确是新闻写作至高无上的法则175
三、 精练是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178
四、 生动是引人入胜的保证182
练习185
第十章语言,新闻的载体186
第一节新闻语言的内涵186
一、 什么是新闻语言186
二、 新闻语言是综合功能语言187
第二节新闻语言的特点187
一、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188
二、 白描是至高的语言境界189
三、 简洁是新闻语言的美学品质191
四、 通俗是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必然途径193
第三节新闻语言的禁忌195
一、 忌含糊笼统195
二、 忌数字堆砌198
三、 忌用生僻字词199
四、 忌公文语言200
五、 忌网络语言200
练习201
第十一章体裁,新闻的表现样式204
第一节消息204
一、 什么是消息204
二、 消息的分类206
第二节通讯211
一、 什么是通讯211
二、 通讯的作用213
三、 通讯的种类213
四、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214
第三节新闻特写218
一、 什么是新闻特写218
二、 新闻特写的特点218
第四节华尔街日报体220
一、 什么是华尔街日报体220
二、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223
三、 华尔街日报体采写技巧226
练习230
第十二章结构,新闻写作的框架233
第一节消息的外在结构233
一、 标题233
二、 消息头234
三、 导语234
四、 主体234
五、 结尾235
第二节消息的内在结构236
一、 倒金字塔结构236
二、 时间顺序结构240
三、 并列式结构244
练习247
第十三章标题,新闻的眼睛248
第一节新闻标题的作用250
一、 吸引受众251
二、 评价新闻251
第二节新闻标题的特点253
一、 新闻标题要揭示新闻事实253
二、 新闻标题要符合新闻事实256
第三节新闻标题的结构260
一、 标题的外在组成结构261
二、 标题的内在组成结构274
第四节新闻标题的制作278
一、 制作不同种类的标题278
二、 优化新闻标题279
三、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282
练习284
第十四章导语,新闻写作的核心286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及作用286
一、 什么是导语286
二、 导语的作用288
第二节导语的类型290
一、 直接导语291
二、 延缓性导语292
三、 两类导语对比293
第三节导语的写作294
一、 动词,使导语更确切294
二、 描写,使导语有神采295
三、 提问,使导语更具启发性296
四、 对比,使导语价值更突出297
五、 引语,使导语真实可信298
六、 典故,使导语趣味盎然 299
练习305
第十五章主体、背景和结尾,新闻的展开307
第一节消息的主体307
一、 主体的作用307
二、 主体的写作要求311
第二节新闻背景315
一、 新闻背景的类型与作用315
二、 背景的写作要求319
第三节消息的结尾324
一、 结尾是与受众告别的地方324
二、 结尾的写作形式325
练习328
第十六章深度报道,让新闻走向深刻330
第一节什么是深度报道330
一、 深度报道的产生和发展330
二、 深度报道的概念335
第二节深度报道的写作337
一、 深度报道的类型337
二、 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339
第三节新媒体的深度报道342
一、 深度报道本身的新特点342
二、 深度报道传播方式的新特点343
练习353
参考文献354
前 言
岁末的这一天,书写到了最后一行,离这本书的第一版写作恰好10年。10年前,我从媒体走进高校还没有多久,角色的转变尚未完成,却意外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而彼时我正在写另一本书,分身无术,学养浅薄,幸得年轻同事们的帮助,勉强完成,诚惶诚恐。交书稿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本书还会继续写10年以及更久。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版自2009年出版后,很快重印了8次,这个始料未及的成绩给予我内心的不安多于欣喜。这本书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内容的不完善显而易见,让我自觉愧对读者的信任。加之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迫使传媒业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不同介质的媒体走向融合,新闻的载体更加多元化,这必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一切促使我重新撰写《新闻采访与写作》,以求平息内心的不安,以求报答读者的厚爱。
4年前,第二版的写作是艰难的重新探索的过程,几乎放弃了第一版的全部内容,篇幅由十二章扩展为十六章,字数也由39.8万字扩展到50.6万字。第二版更具有了个人的特点,字里行间承载了我对新闻的热爱和理解,承载了我不可动摇的新闻理想,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采写理论和技能层面的知识,而且也对渗透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追求有所懂得。2014年第二版出版后,迄今已重印了12次。同时,由于本书在全国书店和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存在,也让我不得不敬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发行能力。
我不经常查看邮件,当偶然打开邮箱时,总能看到读者来信,有赞扬也有批评,有鼓励也有建议,那些温暖的语言,那些思想的锋芒,那些探索的精神,让我欣慰也让我内心紧迫。虽然我没有及时回复读者的来信,但是,我会做。于是,今年我开始了第三版的写作。
这次写作的不同在于,除了爱和责任的催促,我的写作不再有任何诸如评职称、业绩之类的功利因素。这让我的书写更加自由、从容,更加像我自己。
本次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书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全新媒体生态下的重新论述。增加了媒体实践发展的全新元素,如融媒体报道策划、数据支撑下新闻价值的判断、算法推送造成的“信息茧房”问题、机器写作对新闻写作的挑战、作为假新闻的翻转新闻等。〖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前言〖2〗2. 在结构上增加了三章,删除了三章。增加了“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 “标题,新闻的眼睛” “深度报道,让新闻走向深刻”三章,删去了原来的“通讯和特稿”“网络新闻”及“调查性报道”三章。“通讯和特稿”在“新闻体裁”一章中重新论述,“调查性报道”在“深度报道”一章中重新论述,而以“网络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新闻写作体现在全书的各章中,不再单独成章。
3. 重写了“新闻的定义”一章。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VR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力量开始渗入媒体的各个层面的时代,公民新闻、移动新闻、数据新闻、在线新闻、新闻2.0等名词层出不穷,新闻注定要不断被重新定义。
4. 进一步强调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在新闻的客观性、独立性、权威性受到冲击的自媒体时代,清晰而坚定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在写作的过程中,每完成一章,我就发给我的研究生张栋,他不仅认真地帮我校对,还会不断地鼓励我。“老师,加油。”“老师,最近写得好快。”感谢这个可爱的孩子,有缘成为师生,是我的荣幸。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纪海虹老师,这已经是我和她合作的第4本书了。10年前,面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作者,不知她的内心是否有过忐忑,然而,她却从未催逼书稿,总是平静地鼓励和等待,让我这个生性散漫、不够勤奋、到处游走的人不得不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一写就是10年。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们。特别感谢在写作“深度报道”一章时,王克勤老师、叶铁桥老师的帮助,他们作为勇敢的调查记者,是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真相的记录者。调查记者是个了不起的群体,值得我们尊重,值得历史记忆。
本书参考和引用了诸多专业文献和媒体报道,在此一并致谢。
书写完的那一天,学生提醒我晚上要看难得一遇的流星雨。那夜,我在凛冽的寒风中仰望天空,虽然没有看到流星划过,但那天的夜很美,漫天的星星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明净而安详。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版自2009年出版后,很快重印了8次,这个始料未及的成绩给予我内心的不安多于欣喜。这本书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内容的不完善显而易见,让我自觉愧对读者的信任。加之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迫使传媒业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不同介质的媒体走向融合,新闻的载体更加多元化,这必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一切促使我重新撰写《新闻采访与写作》,以求平息内心的不安,以求报答读者的厚爱。
4年前,第二版的写作是艰难的重新探索的过程,几乎放弃了第一版的全部内容,篇幅由十二章扩展为十六章,字数也由39.8万字扩展到50.6万字。第二版更具有了个人的特点,字里行间承载了我对新闻的热爱和理解,承载了我不可动摇的新闻理想,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采写理论和技能层面的知识,而且也对渗透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追求有所懂得。2014年第二版出版后,迄今已重印了12次。同时,由于本书在全国书店和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存在,也让我不得不敬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发行能力。
我不经常查看邮件,当偶然打开邮箱时,总能看到读者来信,有赞扬也有批评,有鼓励也有建议,那些温暖的语言,那些思想的锋芒,那些探索的精神,让我欣慰也让我内心紧迫。虽然我没有及时回复读者的来信,但是,我会做。于是,今年我开始了第三版的写作。
这次写作的不同在于,除了爱和责任的催促,我的写作不再有任何诸如评职称、业绩之类的功利因素。这让我的书写更加自由、从容,更加像我自己。
本次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书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全新媒体生态下的重新论述。增加了媒体实践发展的全新元素,如融媒体报道策划、数据支撑下新闻价值的判断、算法推送造成的“信息茧房”问题、机器写作对新闻写作的挑战、作为假新闻的翻转新闻等。〖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前言〖2〗2. 在结构上增加了三章,删除了三章。增加了“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 “标题,新闻的眼睛” “深度报道,让新闻走向深刻”三章,删去了原来的“通讯和特稿”“网络新闻”及“调查性报道”三章。“通讯和特稿”在“新闻体裁”一章中重新论述,“调查性报道”在“深度报道”一章中重新论述,而以“网络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新闻写作体现在全书的各章中,不再单独成章。
3. 重写了“新闻的定义”一章。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VR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力量开始渗入媒体的各个层面的时代,公民新闻、移动新闻、数据新闻、在线新闻、新闻2.0等名词层出不穷,新闻注定要不断被重新定义。
4. 进一步强调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在新闻的客观性、独立性、权威性受到冲击的自媒体时代,清晰而坚定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在写作的过程中,每完成一章,我就发给我的研究生张栋,他不仅认真地帮我校对,还会不断地鼓励我。“老师,加油。”“老师,最近写得好快。”感谢这个可爱的孩子,有缘成为师生,是我的荣幸。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纪海虹老师,这已经是我和她合作的第4本书了。10年前,面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作者,不知她的内心是否有过忐忑,然而,她却从未催逼书稿,总是平静地鼓励和等待,让我这个生性散漫、不够勤奋、到处游走的人不得不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一写就是10年。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们。特别感谢在写作“深度报道”一章时,王克勤老师、叶铁桥老师的帮助,他们作为勇敢的调查记者,是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真相的记录者。调查记者是个了不起的群体,值得我们尊重,值得历史记忆。
本书参考和引用了诸多专业文献和媒体报道,在此一并致谢。
书写完的那一天,学生提醒我晚上要看难得一遇的流星雨。那夜,我在凛冽的寒风中仰望天空,虽然没有看到流星划过,但那天的夜很美,漫天的星星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明净而安详。
欧阳霞2017年12月29日于青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