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033713
《南京博物院集刊(12)》内容有院史钩沉、考古探索、博物馆实践与理论、文物研究与鉴赏、遗产保护理论、文物保护技术、青年论坛。
文博论坛
湖熟文化命名与尹焕章先生(代序)
■院史钩沉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社会教育概况
关于南京博物院办院方针
–郑振铎致朱偰函
云南民族文物保护研究的拓荒者–宋伯胤
我和六朝考古
–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1950-2000年)
■考古探索
考古与公众
考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从良渚古城的发现看中国早期城市的形成
东阳城遗址调查纪要
马鞍山地区六朝墓葬发掘与研究
南朝瓦制作技术的初步探讨
六朝墓葬出土玻璃容器漫谈
–兼析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玻璃容器的来源
镇江市花山湾古城考古再认识
从凯运工地墓群看中晚唐扬州人口构成与经济状况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通叙
长江下游地区宋代墓葬的分期
■博物馆实践与理论
南京静海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与钟惠芳先生商榷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融入社会服务大众
–大众文化时代的博物馆社会服务工作
南京博物院公共教育服务探索
–从“趣味体验室”说开去
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概念初探
谈数字资源在博物馆体系内的建设与应用
谈实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思路
–以江苏省数字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为例
谈历史古建筑复原陈列的失真程度及可操控限度
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史前遗址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
–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改陈设计为例
关于建设博物馆专业照明系统的基本要求及相关建议
浅谈保卫部门在博物馆安防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库房环境保护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物研究与鉴赏
江苏仪征东汉墓出土铜圭表再分析
磁州窑系瓷器绘画创作取向上的风俗画特征
从“婴戏图”看两宋时期的儿童生活实景
明代顾绣的形成及繁荣原因探析
曾国藩等致毛鸿宾函札及其史料价值
制具尚用
–论圣思桃形杯的启示
吕凤子作品中的“形式张力”表现
略论“岭南画派”与江苏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马头饰考略
■遗产保护理论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士大夫的关系小议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传承
■文物保护技术
脆弱文物减压渗透加固仪的研制
古旧字画揭裱修复技艺论析
–以装裱清代赵金简书法作品为例
浅谈古陶瓷的修复技术及案例
青海省循化县手抄本《古兰经》的保护修复体会,
长兴县博物馆藏江家山遗址出土竹木器保护与修复
杭州老虎洞窑址病害勘察及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
两尊明代彩塑的保护与修复
书画修复用纸研制应用初探
浙皖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探略
纸质文物修复用纸研制设备的设计思维
江阴黄山小石湾古炮台遗址“三合土”研究
■青年论坛
汉代“偶人”及相关问题初探
读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兼谈李白出生地及种族问题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过程的思考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方言保护
谈博物馆网络宣传
江苏省文物总店店藏精品文物赏析
吕凤子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吕风子早年对素描、水彩、油画等西方艺术作过10年的研究实践,成绩斐然,当时各校争聘。他为了继承、振兴中国民族绘画而专攻中国画,并依托扎实的书法功底和西画的写实能力,以形写神,博采众长,走出了一条既有时代性、又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道路。对于吕凤子的绘画艺术,以往谈论更多的是他的“写神致用”【1】和作品内容的叙事性,而其对绘画形式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在画面“形式张力”表现方面的贡献,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吕凤子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技法,为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吕风子的作品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和谐。他注重取材的客观现实性,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功用和教育意义。吕风子作品的内容,往往是对时事的感受,因此,在解读吕凤子的作品时,必须了解其创作的年代及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吕凤子的作品含义,感受他作品中的爱国情意,体会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其次,吕凤子对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绘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传统中国画画理画法的研究,精深独到。中国画传统技法讲究以书入画,吕凤子在这方面的功绩尤为突出。线条之运用,能极尽其变化,讲究力量内涵,笔墨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吕凤子的一生都以改良中国画为努力目标。中国画需要改革,需要时代性,这是普遍真理。但如何改,如何踏上时代的脉搏,这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课题。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衰败,直接导致了中国画的衰败。从康有为到陈独秀、蔡元培、鲁迅、徐悲鸿等,都曾公开发表意见,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当时,吕凤子对中国画的衰败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画画法没有问题,衰败的原因是由于近百年来我国政治上的衰败。因此,吕凤子主张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法。吕凤子的艺术观念和美育思想,是既不盲从古人,也不全盘西化,以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为根本,从画史画论出发,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形成“我能用书,不为书用”[2]的独到见解。吕凤子的中国画创作,既注重生活,又有狂放的夸张变形,在强调作品内涵的同时,突出画面的形式结构的表现。对于所描绘的形象,吕凤子一方面是在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意图,另一方面并非单指形象的本身,更多是强调构成画面的所有的“形象”元素。吕凤子对中国画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不仅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吸取传统之精华,而且敢于跳出前人因袭的窠臼,通过自己的实践,树立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风格。吕凤子的创作,不只是关注内容与传统技法,更可贵的是在形式张力的表现上突出现代思想意识。
“张力”一词,原本是由自然科学引用而来的,其本义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状态,是动态的。在美学中,张力已上升到了方法的高度,是把结构打碎后的重新组合,是现代美学的新方法和新视野。绘画的张力是一种活力,是一个具有客观现实性的论题,和艺术的创新密切相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