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54170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采用理论、制度、案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世界范围各种政企关系模式的特点,总结了我国政企关系变迁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政企关系制度的背景、模式、存在问题和原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对企业干预和企业对政府影响所产生的效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前 言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迄今为止适合中国国情的转轨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此过程中,政企关系的改革曾经是政府20世纪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许多重组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从过去的亏损大户成为现在的盈利大户,政企关系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空前的加强,政府长期居于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在一些产业领域得到快速扩张,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企业和政府互动的渠道不通畅、方式不透明。中国当前的许多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都与当前不合理的政企关系有关。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中国政企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采用理论、制度、案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世界范围各种政企关系模式的特点,总结了我国政企关系变迁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政企关系的制度背景、模式、存在问题和原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对企业干预和企业对政府影响所产生的效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的内容安排如下:章提出研究的背景和视角。第二章综述了政企关系理论的进展。第三章综述了各种政企关系模式的分类。第四章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关系的变迁历程。第五章从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企业地位和权利、企业对政府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政企关系的制度背景,总结了我国当前政企关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六章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国有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干预和公司治理对于公司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第七章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政治关联对公司价值和财务活动的影响。第八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调整当前政企关系模式的政策建议。
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当前的政企关系是一种以非正式制度和政府主导的差异化的政企关系模式。这种政府主导的关系模式和计划经济不同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以正式制度条文的方式固化下来。正式的法律制度对于政企关系的规定少而简略,但在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的几乎每一项活动都会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形式。这种非正式制度主导下的政企关系模式,正好暗合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三十年来的财政分灶、行政分权式的放权制管理,从而使各地区甚至地区内部不同行政主体管辖区内的政企关系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身政企关系模式。这种政企关系模式虽然存在很大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中国过去和目前的政府体制、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和法制环境相适应的。对于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国有企业的成长、民营企业的萌芽和发展以及壮大,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竞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政企关系的模式是动态调整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存在一成不变的政企关系模式。从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政府主导的政企紧密关系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积极的效应会逐渐减弱,负面的效应会逐渐增强,而中国当前就处于这种发展阶段,亟须政企关系互动的正式制度化以及弱化政府干预和参与微观经济的职能。
本书主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采用理论、制度、案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世界范围各种政企关系模式的特点,总结了我国政企关系变迁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政企关系的制度背景、模式、存在问题和原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对企业干预和企业对政府影响所产生的效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的内容安排如下:章提出研究的背景和视角。第二章综述了政企关系理论的进展。第三章综述了各种政企关系模式的分类。第四章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关系的变迁历程。第五章从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企业地位和权利、企业对政府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政企关系的制度背景,总结了我国当前政企关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六章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国有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干预和公司治理对于公司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第七章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政治关联对公司价值和财务活动的影响。第八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调整当前政企关系模式的政策建议。
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当前的政企关系是一种以非正式制度和政府主导的差异化的政企关系模式。这种政府主导的关系模式和计划经济不同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以正式制度条文的方式固化下来。正式的法律制度对于政企关系的规定少而简略,但在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的几乎每一项活动都会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形式。这种非正式制度主导下的政企关系模式,正好暗合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三十年来的财政分灶、行政分权式的放权制管理,从而使各地区甚至地区内部不同行政主体管辖区内的政企关系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身政企关系模式。这种政企关系模式虽然存在很大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中国过去和目前的政府体制、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和法制环境相适应的。对于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国有企业的成长、民营企业的萌芽和发展以及壮大,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竞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政企关系的模式是动态调整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存在一成不变的政企关系模式。从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政府主导的政企紧密关系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积极的效应会逐渐减弱,负面的效应会逐渐增强,而中国当前就处于这种发展阶段,亟须政企关系互动的正式制度化以及弱化政府干预和参与微观经济的职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