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1849
内容简介
1.简明实用。教材将读者群定位于普通高等院校(含专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财会人员,在内容上更贴近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力求避免很多会计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冗长的理论描述和烦琐的公式推导。
2.体系完整。教材既包括目前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所用教材,又涵盖了非核心课程,但却是会计学科前沿课程或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力求体系上的全面和完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与时俱进。教材紧扣财会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会计实务方面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蓝本;在公司理财方面以现代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预算管理和分配决策为主线;在审计鉴证方面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为导向,力求体现*的财会法规和企业理财实践。
4.突出案例。教材在广泛借鉴国外教材编写方法和编写思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突出案例在书本知识和财会实践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力求通过案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系完整。教材既包括目前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所用教材,又涵盖了非核心课程,但却是会计学科前沿课程或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力求体系上的全面和完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与时俱进。教材紧扣财会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会计实务方面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蓝本;在公司理财方面以现代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预算管理和分配决策为主线;在审计鉴证方面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为导向,力求体现*的财会法规和企业理财实践。
4.突出案例。教材在广泛借鉴国外教材编写方法和编写思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突出案例在书本知识和财会实践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力求通过案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 录
第1篇导论
第1章管理会计导论
1.1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2管理会计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1.3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
第2篇决策会计
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
2.1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2.2成本性态分析
2.3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2.4变动成本计算
第3章作业成本计算
3.1作业成本计算法产生的原因
3.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4章本—量—利分析
4.1盈亏临界点的分析
4.2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影响的分析
4.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4.4新制造环境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5章预测、决策原理
5.1预测的基本原理
5.2决策的基本原理
第6章短期经营方案的分析评价
6.1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6.2短期经营方案分析评价
6.3资源稀缺条件下的产品组合决策
6.4不确定性经营决策
第7章长期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7.1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
7.2长期投资方案企业经济评价的主要数量方法
7.3长期投资方案的分析评价
7.4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的风险因素
第3篇控制会计
第8章预算管理与责任会计
8.1预算管理
8.2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
8.3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8.4责任会计
第9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系统
9.1标准成本系统综述
9.2标准成本的种类
9.3标准成本的制定
9.4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9.5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法
第10章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
10.1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10.2企业财务业绩的评价
10.3企业非财务业绩的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第1章管理会计导论
1.1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2管理会计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1.3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
第2篇决策会计
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
2.1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2.2成本性态分析
2.3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2.4变动成本计算
第3章作业成本计算
3.1作业成本计算法产生的原因
3.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4章本—量—利分析
4.1盈亏临界点的分析
4.2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影响的分析
4.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4.4新制造环境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5章预测、决策原理
5.1预测的基本原理
5.2决策的基本原理
第6章短期经营方案的分析评价
6.1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6.2短期经营方案分析评价
6.3资源稀缺条件下的产品组合决策
6.4不确定性经营决策
第7章长期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7.1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
7.2长期投资方案企业经济评价的主要数量方法
7.3长期投资方案的分析评价
7.4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的风险因素
第3篇控制会计
第8章预算管理与责任会计
8.1预算管理
8.2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
8.3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8.4责任会计
第9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系统
9.1标准成本系统综述
9.2标准成本的种类
9.3标准成本的制定
9.4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9.5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法
第10章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
10.1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10.2企业财务业绩的评价
10.3企业非财务业绩的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第四版前言
本书是余绪缨主编的《管理会计学》(“十一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十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九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修订本。2007年9月,在本书第三版准备修订之际,原主编恩师余绪缨教授溘然病逝,留下未竟的工作。受出版社委托,由编者继续完成修订工作。当时我们对篇章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此版受到了广泛欢迎,已累计印刷六次。一晃三年多过去,受出版社委托,我们再次修订本书,力求体现当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并能较好地满足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需要。本书同时也可以作为实务界在职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进修提高的参考用书。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会计与现代化管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和帮助提供计划和控制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和特点又必然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企业管理适应世界经济潮流而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相应的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也必然会具体反映到管理会计上来,使它从思想观念和内容、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即从广度、深度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本科教材,要在现代经营管理的大背景下,讲述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奠定扎实基础。秉承上述认识,本次所做的主要修订包括:
1.调整篇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管理会计在发展,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与应用也处于变化之中。本次修订,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的认识及对管理会计师的要求等内容做了补充完善,以使学生能在把握管理会计当前发展的背景下理解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而能在当前现实环境下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
2.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了产品定价决策等内容,对一些例子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本书由厦门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教研室郭晓梅教授任主编,负责总体框架的设计和全书的总纂与定稿。各章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篇的第1章、第2篇的第6~7章,第3篇的第8章、第10章由郭晓梅执笔;第2篇的经2~5章由郭丹霞执笔;第3篇第9章由汪一凡执笔。我们在编写中虽尽可能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但书中不妥、疏漏,甚至错误之处一定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修订、再版时改正、提高!
本书是余绪缨主编的《管理会计学》(“十一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十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九五”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修订本。2007年9月,在本书第三版准备修订之际,原主编恩师余绪缨教授溘然病逝,留下未竟的工作。受出版社委托,由编者继续完成修订工作。当时我们对篇章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此版受到了广泛欢迎,已累计印刷六次。一晃三年多过去,受出版社委托,我们再次修订本书,力求体现当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并能较好地满足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需要。本书同时也可以作为实务界在职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进修提高的参考用书。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会计与现代化管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和帮助提供计划和控制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和特点又必然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企业管理适应世界经济潮流而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相应的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也必然会具体反映到管理会计上来,使它从思想观念和内容、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即从广度、深度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本科教材,要在现代经营管理的大背景下,讲述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奠定扎实基础。秉承上述认识,本次所做的主要修订包括:
1.调整篇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管理会计在发展,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与应用也处于变化之中。本次修订,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的认识及对管理会计师的要求等内容做了补充完善,以使学生能在把握管理会计当前发展的背景下理解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而能在当前现实环境下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
2.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了产品定价决策等内容,对一些例子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本书由厦门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教研室郭晓梅教授任主编,负责总体框架的设计和全书的总纂与定稿。各章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篇的第1章、第2篇的第6~7章,第3篇的第8章、第10章由郭晓梅执笔;第2篇的经2~5章由郭丹霞执笔;第3篇第9章由汪一凡执笔。我们在编写中虽尽可能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但书中不妥、疏漏,甚至错误之处一定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修订、再版时改正、提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