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58523
文 学
文学的起源 2
宫廷文学 5
民间文学 9
民族文学 12
文学与政治 14
文学与史学 16
文学与哲学 17
文学理论 20
文学流派 22
文学批评 25
文学名家 27
文学体裁之骈文 29
文学体裁之赋 35
文学体裁之诗歌 41
文学体裁之散文 49
文学体裁之小说 55
戏 剧
戏曲概论 64
戏曲史略 66
戏曲文学 68
戏曲音乐 71
戏曲表演 73
戏曲化妆 75
戏曲服饰 77
戏曲道具 80
戏曲舞台 81
戏曲欣赏 83
京剧概述 85
昆曲 89
梆子腔 91
评剧 94
黄梅戏 96
越剧 98
川剧 100
话剧 103
歌剧艺术 106
舞剧艺术 108
边缘剧种 110
音 乐
音乐的起源 114
古典音乐基本知识 116
宫廷音乐 117
民间音乐 119
文人音乐 121
宗教音乐 123
不分伯仲的南北曲 125
名家荟萃 127
乐器纵览 129
音乐机构 131
音乐交流 133
音乐与戏曲 135
音乐与舞蹈 137
音乐与文学 139
音乐与风俗 141
漫谈古琴文化 143
婉转动人的古筝 146
古老的钟鼓文化 147
笙文化漫谈 149
现代中国音乐 153
摇滚音乐 155
漫步音乐节 157
舞 蹈
舞蹈的雏形 160
从娱神到娱人的极致 162
舞蹈与杂剧、戏曲的融合 166
历代名舞 170
历代舞蹈大家 173
中国舞蹈的类型和特点 176
硬朗的健舞 179
柔美的软舞 182
当代中国的民间舞蹈 184
龙腾狮舞 186
秧歌大鼓 189
安徽花鼓灯 191
井陉拉花 194
港澳台舞蹈 197
中国芭蕾舞 198
方兴未艾的现代舞 201
舞蹈的动作、语言及构图 203
舞蹈的表演规范 206
舞台与舞美 208
舞蹈的道具 210
舞蹈理论 211
舞蹈欣赏 213
舞蹈作品的创作与社会生活 215
对外来舞蹈的吸收和借鉴 216
中国舞蹈的外传与影响 217
茶文化
起源与传说 220
从药用到日常饮料 222
茶的外传 224
茶的分布 226
茶业中心迁移记 228
茶的功用 230
中国茶的种类 231
十大名茶 234
名茶趣闻什锦 237
制作方法 241
中国名泉 243
茶具类型 246
泡茶要点 248
品茶之道 250
茶道精神 253
儒家茶理 255
佛家茶理 257
道教茶理 259
茶馆 261
中国茶书 264
历代贡茶 266
茶叶贸易 268
斗茶 270
辨茶 272
茶叶的贮存 274
饮茶学问 276
茶宴与茶话会 278
中 医
中医起源和发展 282
看不见的人体经络网 284
望闻问切的诊察法 286
奇特的辨证与辨病方式 288
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预防观念 291
扶正祛邪的施治理法 292
中药及其方剂 296
神奇的针灸疗法 299
不拘一格的外治法 301
中医各科特色与成就 304
历代中医学派的发展与流变 310
中华名医 313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316
中医的教育与传承 319
历代医疗机构和行业管理 322
行医中的门道 325
杏林自古多趣话 328
中西医的交流和相互借鉴 330
养 生
养生史话 334
人体三宝——精、气、神 336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337
动静咸宜,多元并存的养生方法 339
养性立德,顺应自然和社会 340
人体机能促进及内在生态系统调节 342
蔚为大观的养生流派 344
历代养生名人 346
历代养生著述 349
永葆青春的探索——美容养生 352
中华武术与养生 353
运动与养生 355
道教气功养生学 357
饮食调养窍门多 359
千年养生茶道 360
养生酒文化 362
居风水宝地,采日月精华 364
舟车行旅话养生 365
琴棋书画,愉悦身心 367
春季养生三要诀 369
酷暑天如何养生 371
秋风起,话养生 374
以防寒、养肾为要旨的冬季养生 376
男性养生新观念 378
女性养生新观念 380
老年人养生之道 382
饮 食
中国人的饮食 386
中国的菜系 387
鲁 菜 389
川 菜 391
苏 菜 392
粤 菜 394
湘 菜 396
徽 菜 398
浙 菜 399
闽 菜 401
中国小吃 402
中国面点 403
饺子文化 406
米文化 408
悠久的汤文化 409
调味的艺术 411
中国菜的工艺 413
中国菜的烹饪技法 415
饮食礼仪 417
四时八节话饮食 419
餐饮老字号 421
闲话餐具 423
菜单源流 424
走向世界的中国菜 425
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呢?为了帮助读者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快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编者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史料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推出了本书。全书分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茶文化、中医、养生、饮食等篇,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力求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及内涵立体地呈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本书在体例编排上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层次,脉络清晰,力图使各分卷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其中文学篇主要介绍了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传世佳作、文学流派,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思想和理论等。戏剧篇主要介绍了戏剧史上的重要戏剧形象、著名戏剧剧目、戏剧流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等。音乐篇主要介绍了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流变、音乐的类型和流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大家等。舞蹈篇主要介绍了舞蹈的雏形、舞蹈的类型和特点、舞蹈的发展与流变、历代名舞和舞蹈大家,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等。茶文化篇主要介绍了茶的起源、制茶方法、茶的外传、茶的分布、茶的功用、茶的种类、茶理茶道,以及茶文化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关系等。中医篇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中药及其方剂、中医各学派、中华名医等。养生篇主要介绍了养生的基本原则、重要的养生理论、历代养生代表人物,以及养生方法等。饮食篇主要介绍了八大菜系、历代名菜、饮食礼仪等内容。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400余幅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不仅能让读者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更能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全新的视角、精练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引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你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和丰富的内容,更可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并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世代相传,大放异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