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44719
目 录
文化比较研究
韩国四字成语之文化密码功能探析············································· 任晓礼/1
中日人生礼俗节日异同探析···················································· 王晓东/11
中西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刘
蕊/25
从物语叙述方式论看“来”和“去”················································ 刘
姗/39
体态语的中日对比研究·························································· 倪秀梅/49
晚清文学中的法国人形象······················································· 王颖琴/58
日本中世的五山禅林文化············································ 王晓东
周晓波/69
双因素理论的文化特性探析···················································· 孙世利/78
文化翻译研究
中国传统文论典籍英译批评研究
—— 以《大中华文库·文赋》为例··········································· 王晓农/84
从文化接受看俳句的鉴赏与翻译
—— 以松尾芭蕉的《古池》为例············································ 蔡晶纯/98
中国海洋旅游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策略研究·································· 王
倩/108
基于Susan Sarcevic翻译理论的法律术语翻译探析······················· 张海燕/121
鲁菜文化的英译及其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曲英杰
张法春/132
外译中国茶典籍应优先选用名著和优刊本·································· 赵红岩/144
英汉立法文本语言比较及汉译研究·········································· 张海燕/149
文化教学研究
论辩文化的缺失与学生论辩能力的培养
——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周
强/159
MOOCs迅猛发展环境下传统高校生存空间探索··············· 王国臣
姜岩钊/171
关于在公共法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思考······························· 高举敏/177
大数据时代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外语教学新模式探讨··········· 王国臣
孙 萌/185
朋辈辅导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探微
—— 以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李
宁 刘媛媛/194
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状况调查
—— 以青海省大通、湟中两县为例················· 吴远庆
崔 莉 李 宁/202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问题的“症结”与对策······························ 张春莉/211
网络萌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李超慧
张法春/222
编后记····················································································· 230
总 序
一
“应用型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近似概念,早出现在1998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该《意见》提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这也是官方性质文件对应用型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较早表述。
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显然,该《大纲》明确提出了“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概念,“外语人才”的复合性、应用性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规划纲要》强调:“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家层面的一些关于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中,突出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特点。可见,“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外语人才作为具有双语能力的特殊技能人才,其极强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必然要直接承担国家对外开放、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在国家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势下,特别是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应用型外语人才在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更加凸显。
二
在应用型外语人才这一概念提出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特别是国家两个“纲要”出台后,国内外语教育界掀起了“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讨论热潮,相关报纸、杂志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当然,这股讨论热潮的涌起,与近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就业难所带来的压力有直接关系。外语界解决学生就业难的迫切需求也催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
综观十几年来学界的讨论,专家学者们提及多的大致包括外语人才分类、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标准、培养过程、培养质量评价、培养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探索的同时,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一些院校扮演了先吃螃蟹的角色,较早地尝试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的语言文学专业方向之外,设置了商务英语、翻译(英语)等新专业方向,开创了所谓“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如今,全国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设置了“商务英语”或“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或方向,商务英语呈现遍地开花的热闹景象。相对于英语专业的热闹,日语、俄语、法语、朝鲜语等专业稍显冷清,不过依照目前的形势,很快就会热起来。但是,在一派热闹景象面前,人们不免有些担心,如果全国的高校外语专业都“商务”了,是否又会出现新的“单一”问题。
三
从讨论与研究结果看,关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理解,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应用型外语人才应该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即基础理论与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直接参与一线生产并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个标准,应用型外语人才则应是外语基础理论与知识扎实、双语操作技能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直接参与外事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基于外事工作性质与需求特点,我们可以把应用型外语人才分为两类,即研究型外语人才和实用型外语人才。研究型外语人才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事业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能力;实用型外语人才具备在一线岗位上把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类型及特征的定位认识,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不过,对于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外语人才,并非说得那么简单。首先,人才培养既是系统工程,又是长期战略,所以虽然我们强调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但市场的短期性、不稳定性、风险性等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绝不能把市场需求作为的指挥棒,要把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建立在夯实功底和提升适应能力上;其次,在突破传统的单一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要重视研究学校及专业的层次、基础及所处的地域经济、地域社会、地域产业、地域战略等,把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融入到社会实际生产生活之中。
四
本论丛是在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宗利教授的提议下,经外国语学院教授委员会研究决定,由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山东省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共同编写的。本论丛编写目的在于,依照新时期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中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通过高校外语专业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为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建言献策。
本论丛名称定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论丛”,包括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专辑、语言·文学·翻译研究专辑、外语教学实践研究专辑、实验教学研究专辑、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专辑等五种专辑。设置专辑的目的是便于教师们集中、系统、全面地探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教育实践中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标准、培养过程、培养质量评价、培养保障、语言基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地域经济、地域社会、国别与区域文化、大数据与二语习得、互联网 等问题。
希望本论丛的出版能够为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及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后,感谢各专辑编委为论丛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论丛”编委会
2015年10月
韩国四字成语之文化密码功能探析
任晓礼
摘 要:韩国四字成语凭借其高度的浓缩性和强大的表现力,常被作为一种文化密码而植入到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实例分析,从多个层面考查韩国四字成语所具有的文化密码功能,从而为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韩国社会文化提供一条便捷的路径。为此,首先考查了韩国四字成语的来源,其次以“八道人物评”为例阐明了韩国四字成语文化密码功能的悠久性,接着从“年度世态”“企业经营哲学”“足球赛战略思想”“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探讨了四字成语的文化密码功能,后在结语部分点明韩国四字成语的大众化趋势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韩国四字成语;社会文化;文化密码;密码功能
每个社会都有与其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包罗万象,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与此同时,每一种看似简单的社会现象背后又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因此,透过种种社会现象认识某个社会从而把握其本质绝非易事。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洛泰尔·拉帕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了“文化密码”这件“不同寻常的新工具”,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认识一个国家社会与文化的捷径。按照拉帕耶的主张,“文化密码是我们凭借生长的文化环境,在无意识里赋予任何特定事物的意义。” 虽然这种隐含在特定事物中的意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十之八九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得以表现与传递,因为“语言在构成文化的各种社会现象中具有综合的反应能力。语言还是该民族全部文化特征的符号表达体系”。
在周边国家中,韩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所以韩国文化必然带有中国文化基因,韩语词汇中多达60% 的汉字词便是有力证据。而汉字词中的四字成语,凭借其高度浓缩性和强大表现力,常常被用来标示某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久而久之,四字成语本身便具有了文化密码功能。因此,通过对具有文化密码功能的四字成语的语意分析,便可对特定的韩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深层解析,从而获得经济而又接近本质的正确认识。
四字成语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密码功能,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因而对其进行探讨无疑是一件具有“拓荒”意义的事情。况且,由于韩国的四字成语毫无例外地携带着中国文化因子,能带给韩语学习者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韩国四字成语本身又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实例分析,从多个方面考查韩国四字成语所具有的文化密码功能,从而为准确理解和认识韩国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视角,并进一步了解四字成语作为汉语言精华在异域文化中所展现出的无限生命力和新鲜活力。
[美]克洛泰尔·拉帕耶.文化密码[M].陈亦楠,李晨,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4.
罗康隆.文化人类学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8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