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240776丛书名: 世纪文学经典
1.在语言艺术的王国里,诗歌是王者之冠。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里,诗歌是辉煌绚丽的一页。在现代诗歌的园地里,闻一多是一个集大成者。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闻一多。
2. 本书改变读者印象中标签式的闻一多,呈现一个鲜活、真实、立体的闻一多。只有读过闻一多的各种文字——诗歌、散文、杂文、文论、评论——才会知道,闻一多是那个时代一个多么温文、有趣、有才情、有见识、有骨气的文人,而不仅仅是是个诗人、斗士。
本书是闻一多诗歌、散文、杂文、文论、演讲等作品的精选集,全面展示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才情、学识、修养、胸怀和成就。
本书收入了闻一多著名的诗集《红烛》《死水》《真我集》《旧体诗赋》《集外集》等诗作,《青岛》《关于儒•道•土匪》《妇女解放问题》等散杂文名篇,评论《文艺与爱国》《戏剧的歧途》《庄子》《时代的鼓手》等论文评论,以及著名的讲演文字《论文艺的民主问题》《*后一次讲演》等。
目录
凤凰蹈火 胡博
诗歌编
红烛
死水
真我集
旧体诗赋
集外集
散文杂文编
青岛
一个白日梦
可怕的冷静
愈战愈强
关于儒•道•土匪
什么是儒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
五四断想
妇女解放问题
谨防汉奸合法化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论文评论编
《女神》之时代精神
《女神》之地方色彩
文艺与爱国
诗的格律
戏剧的歧途
先拉飞主义
《烙印》序
庄子
龙凤
道教的精神
说舞
时代的鼓手
人民的诗人——屈原
演讲编
诗与批评
论文艺的民主问题
战后文艺的道路
兽•人•鬼
艾青和田间
后一次的讲演
创作要目
(本书目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后胡博选定)
凤凰蹈火(节选)
胡博
在中国现代史上,闻一多永远是一个光辉的、不可磨灭的形象。作为诗人,他以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中国新诗史上筑起了一座丰碑。他的诗作既是现代中国爱国诗的典范,又是现代中国格律诗的高峰。作为学者,他的学术研究体系博大,钻研精深,勇于突破,善于建构,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作为争取自由民主的战士,他那“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见《选集》。的英雄气概,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民众的心里。闻一多的艺术探索、学术成就和人格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学术史和现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不断感染、熏陶和激励着后来者前行。
闻一多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甫登文坛,他以新月派诗人而闻名并推动了新诗格律运动。1930年后潜心钻研古代典籍,在古文字学和音韵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抗战爆发后,他在流亡大后方的过程中接触青年学生,体察民生疾苦,开始走出书斋,参与实际的政治斗争,以大无畏的精神一直战斗到生命的后一刻。由于闻一多人生角色的多重性,以前的研究者往往将闻一多的一生划分为诗人、学者、战士几个阶段,着重强调他思想发展的曲折和转变。然而纵观闻一多的一生,其内在性情的一致性不可忽略。“诗人,学者,战士,不过是他外在的活动形式,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把生命当作诗、用生命来写诗的诗人。……他的艺术观和生命观,在理想人格和英雄主义的合力中达到了统一。”孔庆东:《美丽的毁灭——闻一多的死亡意识》。闻一多以血和生命为代价完成了雄奇而绚丽的人生诗篇,他的艺术实践和生命实践有机地融入了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焕发出凤凰蹈火般的奇异光辉。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所获的殊荣仅次于鲁迅。1948年8月,在闻一多逝世一周年后,《闻一多全集》即由开明书店出版,并由郭沫若和朱自清作序。全集目录包括古典文学研究、新诗创作、评论、杂文和新诗选等。闻一多研究几十年来,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199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又多方搜集整理,出版了更为完善的《闻一多全集》的新版本。本书撷取了闻一多不同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新诗、论文和杂文等,既反映了闻一多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各个人生侧面,又能见出闻一多内在诗人气质的统一。无论是《太阳吟》的雄浑沉劲,《忆菊》的神奇瑰丽,还是《庄子》的洞明透彻,《后一次的讲演》的慷慨激昂,都带有“闻一多式”独特而鲜明的印记,共同构成了闻一多完整而丰满的文学印象。
诗与批评
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说出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有多少人是曾经对于诗发表过意见,但那意见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真理;那是一种个人的偏见,因为是偏见,所以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我们怎样决定诗是什么呢?我以为,来测度诗的不是偏见,应该是批评。对于“什么是诗”的问题,有两种对立的主张:有一种人以为:“诗是不负责的宣传。”
另一种人认为:“诗是美的语言。”
我们念了一篇诗,一定不会是白念的,只要是好诗,我们念过之后就受了他的影响:诗人在作品中对于人生的看法影响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影响我们,我们就是接受了他的宣传。诗人用了文字的魔力来征服他的读者,先用了这种文字的魅力使读者自然地沉醉,自然地受了催眠,然后便自自然然的接受了诗人的意见,接受他的宣传。这个宣传是有如何的效果呢?诗人不问这个,因为他的宣传是不负责的宣传。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示的意见是可靠的吗?这是不一定的,诗人有他自己的偏见,偏见不一定是对的。好些人把诗人比做疯子,疯人的意见怎么是真理呢?实在,好些诗人写下了他的诗篇,他并不想到有什么效果,他并不为了效果而写诗,他并不为了宣传而写诗,他是为诗而写诗的;因之,他的诗就是一种不负责的东西了,不负责的东西是好的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种主张,就侧重在这种宣传的效果方面,我想,这是一种对于诗的价值论者。
好些人念一篇诗时是不理会他的价值的,他只吟味于词句的安排,惊喜于韵律的美妙:完全折服于文字与技巧中。这种人往往以为他的态度仅止于欣赏,仅止于享受而已。他是为念诗而念诗。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在文字与技巧的魅力上,你并不只享受于那分艺术的功力,你会被征服于不知不觉中,你会不知不觉的为诗人所影响,所迷惑。对于这种不顾价值,而只求感受舒适的人,我想他们是对于诗的效率论者。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因为单独的价值论或是效率论都不是真理。我以为,从批评诗的正确的态度上说,是应该二者兼顾的。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赶走了诗人,因为他不满意诗人。他是一个的价值论者,他不满意于诗人的不负责的宣传。一篇诗作是以如何残忍的方式去征服一个读者。诗篇先以美的颜面去迷惑了一个读者,叫他沉迷于字面,音韵,旋律,叫他为这些奉献了自己,然而又以诗人的偏见深深烙印在读者的灵魂与感情上,然而这是一个如何的烙印——不负责的宣传已是诗的罪名了,我们很难有法子让诗人对于他的宣传负责,(诗人是否能负责又是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为了防范这种不负责的宣传,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诗了呢?不行,我们觉得诗是非要不可,诗非存在不可的。既然这样,所以我们要求诗是“负责的宣传”。我们要求诗人对他的作品负责,但这也许是不容易的事,因之,我们想得用一点外力,我们以社会使诗人负责。
负责的问题成为重要的了,我们为了诗的光荣存在而辩护,所以不能不要求诗的宣传是负责的,是有利益于社会的。我们想,若是要知道这宣传是否负责而用新闻检查的方式,实在是可笑的,我们不能用检查去了解,我们要用批评去了解;目前的诗著作是可用检查的方式限制的,但这限制对于古人是无用的;而且事实上有谁会想出这种类似焚书坑儒的事来折磨我们的诗人呢?我想应该不会,在苏联和别的国家也许用一种方法叫诗人负责,方法很简单,就是,拉着诗人的鼻子走,如同牵牛一样,政府派诗人做负责的诗,一个纪念,叫诗人做诗,一个建筑落成,叫诗人做诗,这样,好些诗是写出来了,但结果,在这种方式下产生出来的作品,只是宣传品而不是诗了,既不是诗,宣传的力量也就小了或甚至没有了,后,这些东西既不是诗,也不是宣传品,则什么都不是了,我们知道马也可夫斯基写过诗,也写过宣传品,后来他自杀了,谁知道他为什么自杀呢?所以我想,拉着诗人的鼻子走的方式并不是好的方式。
政府是可以指导思想的。但叫诗人负责,这不是诗人做得到的;上边我说,我们需要一点外力,这外力不是发自政府,而是发自社会,我觉得去测度诗的是否为负责的宣传的任务不是检查所的先生完成得了的,这个任务,应该交给批评家。
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作风,意见和态度,这些东西会表现在作品里。一个读者要单选上一个诗人的东西读,也许不是有益而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法担保这个诗人是完全对的,我们一定要受他的影响,若他的东西有了毒,是则我们就中毒了。鸡蛋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既滋补而又可口,但据说吃多了是有毒的,所以我们不能天天只吃鸡蛋,我们要吃别的东西。读诗也一样,我觉得无妨多读,从庞乱中,可以提取养料来补自己,我们可以读李白,杜甫,陶潜,李商隐,莎士比亚,但丁,雪莱,甚至其他的一切诗人的东西,好些作品混在一起,有毒的部分抵消了,留下滋养的成分;不负责的部分没有了,留下负责的成分。因为,我们知道凡是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的东西,差不多可以说是好的,时间和读者会无情的淘汰坏的作品。我以为我们可以有一个可靠的选本,这位批评家应该懂得人生,懂得诗,懂得什么是效率,懂得什么是价值的这样一个人。
我以为诗是应该自由发展的。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诗我们都要。我们设想我们的选本是一个治病的药方,那么里面可以有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歌德,济慈,莎士比亚;我们可以假想李白是一味大黄吧,陶渊明是一味甘草吧,他们都有用,我们只要适当的配合起来,这个药方是可以治病的。所以,我们与其去管诗人,叫他负责,我们不如好好的找到一个批评家,批评家不单给我们以好诗,而且可以给社会以好诗。
历史是循环的,所以我现在想提到历史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时代赋予诗的意义,了解我们批评的态度。封建的时代我们看得出只有社会,没有个人,《诗经》给他们一个证明。《诗经》的时代过去了,个人从社会里边站出来,于是我们发觉《古诗十九首》实在比《诗经》可爱,《楚辞》实在比《诗经》可爱。因为我们自己现在是个人主义社会里的一员,我们所以喜爱那个人的表现,我们因之觉得《古诗十九首》比《诗经》对我们亲切。《诗经》的时代过去了之后,个人主义社会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而且实实在在就果然进到了个人主义社会。这时候只有个人,没有社会。个人是鸩沉于自己的享乐,忘记社会,个人是觅求“效率”以增加自己愉悦的感受,忘记自己以外的人群。陶渊明时代有多少人过苦闷的日子,但他不管,他为他自己写下闲逸的诗篇。谢灵运一样忘记社会,为自己的愉悦而玩弄文字——当我们想到那时别人的苦难,想着那幅流民图,我们实实在在觉得陶渊明与谢灵运之流是多么无心肝,多么该死——这是个人主义发展到了,到了,即是宣布了个人主义的崩溃,灭亡。杜甫出来了,他的笔触到广大的社会与人群,他为了这个社会与人群而共同欢乐,共同悲苦,他为社会与人群而振呼。杜甫之后有了白居易,白居易不单是把笔濡染着社会,而且他为当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张与见解。诗人从个人的圈子走出来,从小我而走向大我,《诗经》时代只有社会,没有个人,再进而只有个人没有社会,进到这时候,已经是成为了个人社会(Individual Society)了。
到这里,我应提出我是重视诗的社会的价值了。我以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发展成为Society of Individual,Individual for Society(社会属于个人,个人为了社会)的,诗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所以,我们时代不单要用效率论来批评诗,而更重要的是以价值论诗了,因为加在我们身上的将是一个新时代。
诗是要对社会负责了,所以我们需要批评。《诗经》时代何以没有批评呢?因为,那些作品都是负责的,那些作品没有“效率”,但有“价值”,而且全是“教育的价值”,所以不用批评了(自然,一篇实在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说得出价值来的,对这事我们可以不必论及了)。个人主义时代也不要批评,因为诗就是给自己享受享受而已,反正大家标准一样,批评是多余的;那时候不论价值,因为效率就是价值(诗话一类的书就只在谈效率,全不能算是批评)。
但今天,我们需要批评,而且需要正确而健康的批评。
春秋时代是一个相当美的时代,那时候政治上保持一种均势。孔子删诗,孔子对于诗作过好的,合理的批评。在《左传》上关于诗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孔子注重诗的社会价值。自然,正确的批评是应该兼顾到效率与价值的。
从目前的情形看,一般都只讲求效率了,而忽视了价值,所以我要大声疾呼请大家留心价值。有人以为着重价值就会忽略了效率,就会抹煞了效率。我以为不会。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不要以为效率会被抹煞,只要看看普遍的情形。我们不是还叫读诗叫欣赏诗吗?我们不是还很重视于字句声律这些东西吗?社会价值是重要的,我们要诗成为“负责的宣传”,就非得着重价值不可,因为价值实在是被“忽视”了。
诗是社会的产物,若不是于社会有用的工具,社会是不要他的。诗人掘发出了这原料,让批评家把他做成工具,交给社会广大的人群去消化。所以原料是不怕多的,我们什么诗人都要,什么样的诗都要,只要制造工具的人技术高,技术精。
我以为诗人有等级的,我们假设说如同别的东西一样分作一等二等三等,那么杜甫应该是一等的,因为他的诗博,大,有人说黄山谷,韩昌黎,李义山等都是从杜甫来的,那么杜甫是包罗了这么多“资源”而这些资源大部是优良的美好的,你只念杜甫,你不会中毒,你只念李义山就糟了,你会中毒的,所以李义山只是二等诗人了。陶渊明的诗是美的,我以为他诗里的资源是类乎珍宝一样的东西,美丽而没有用,是则陶渊明应列在杜甫之下。
所以,我们需要懂得人生,懂得诗,懂得什么是效率,懂得什么是价值的批评家为我们制造工具,编制选本,但是,谁是批评家呢?我不知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