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754247
编辑推荐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全新作品集
题材有广度、文字有深度、作品有温度
内容简介
多年以前,我家的墙上挂着一架体型很大的挂钟,桌上摆着一本纸页很薄的日历,我认定,那就是时间在我家里的两种形态。……这是散文集《时间的形态》里的某个精彩片段。《时间的形态》收录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任林举的散文二十六篇,除了《时间的形态》一文,还包括《西塘的心思》、《一棵草或*多的草》、《步步向东的多布库尔》、《孤独的蜘蛛》、《当时光之水流过合川》等作品。
目 录
- 秋声
- 斐波那契数列
- 东洋镇
- 枸杞
- 红
- 玉树琼花
- 西塘的心思
- 瑞雪丰年
- 病毒
10. 遥远的吉木乃
11. 一棵草或许多棵草
12. 月晕
13. 天堂的隔壁
14. 鸣禽
15. 步步向东的多布库尔
16. 孤独的蜘蛛
17. 牛不语
18. 花山一日
19. 如果,五里桥有雾
20. 十只羊
21. 柔如情色
22. 时光之水流过合川
23. 牡丹啊牡丹
24. 戈壁
25. 扎蓬棵
26. 时间的形态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时间的形态》:
秋天已如期而至,天又起了凉风,我们却再也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们走得太远了,如今,传到我们耳边的,只有此起彼伏的“秋声”。
风仍然很经典,从西南而来,千年以前那个著名文士在一首大赋里将与其有关的声音命名为秋声。那么就叫作秋声吧。也不知道它从隔山隔水的远方带来了什么消息,凡经它耳语过的事物,都立时变了表情。
草木失色之后仍然是有颜色的,只是那种生机勃勃的绿色,一下子就从很多植物的叶子上消失了;江河湖泊里的水,像是突然遭到了呵斥的宠物狗,马上收束了一向的欢蹦乱跳,垂头、垂耳、垂低了目光,一派安稳平静的样子。水的澄澈,正是此时它们清冷失意的表情,而滞重的浪涛拍打在岸,发出的声音已经不似暖春和盛夏时节的大呼小叫,细听,总如一声接一声绵延不断的叹息,继续以浪的形态向远方传送。不禁推敲的就是那些出自人类之手的大小建筑,如此强硬的外表竟然支撑不起其内心的虚弱,风过处,竟忍不住发出刺耳的哀号。而所有这一切,躲在那些建筑物玻璃窗后边的人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风只是在人的额头上轻轻一拂,人的心就摇动了。人知道风是无形无迹的,所以也不刻意去寻找和猜测它们的行踪,只是站在大地上静静聆听自己,看身体内部是不是有什么被吹得响了起来,但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树或窗子那么响,只是有一种什么东西被吹走了的感觉,根本没什么可响,只是空空荡荡。
先前,我们脚下的大地也和我们此刻的心一样,空空荡荡。后来,人们来到了土地之上,以冰冷的犁铧剖开湿润而温暖的泥土,撒一把金色的种子进去,再将泥土合上,就有庄稼从泥土里生根、发芽、脱颖而出,在阳光下把“手臂”伸向天空。庄稼长在地上也长在人们心上。当来自高处的恩泽一天天积累,人们就穿过季节看到了未来的许诺。金灿灿的粮食、红艳艳的果实,总如富有鼓动性的语言,让人们沉浸在丰收的满足与喜悦之中,暂时忘记了当初大地上的空和人们心里的空,于是心便和地一起丰盈、沉实起来。没想到,秋风一吹,人的心又倏地一下就空了,似乎心里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深洞,现实的一切,不管有多么丰硕或宏大,都只能支撑起短暂的充实。
一群鸿雁,排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人”字,飞过村庄,飞过原野,离开它们的出生地,飞向遥远的南方。一声声冰冷、透明的鸣叫,自天空而来,将声波所及的一切染上无限秋意。于是,苍天就变得更加苍茫,远方就变得更加遥远。
雁过也,却把叫声遗落于地,挂在庄稼和野草的叶片上,凝成了霜。人在地上,巴望着渐行渐远的雁阵,心里便一点点泛起了忧伤,仿佛那些凄凉的声音并非来自于鸿雁,而是发于自己的胸膛。一种猝不及防的冷意,就这样从大地深处和内心深处同时升起,形成夹击之势,把人的血液、肌肉和骨骼从里至外地浸透了。
对于鸿雁的哀怨,我们很容易推导出缘由。一春一夏的好日子过后,它们不得不带着羽翼稍丰的子女举家远徙,身后有寒冷与饥饿的驱逐,前面有凶险与不测的伏击,凭着一双单薄脆弱的翅膀与喜怒无常的命运拼搏,自然会从灵魂深处发出这悲戚的哀鸣和叹息。可是人类呢,安居于大地之上,似乎哪里都不需要再去,哪里都不用“回归”了。只要把心安顿下来,以信念、以意志拘起地上的泥土,像燕子筑巢一样,将自己的情感、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希冀和期盼细细密密地编织起来,我们的房子、家园就会拔地而起,为我们遮挡风雨,呵护梦境。时光的尘埃一层层落在脚边,越积越厚,而我们的生命却以繁衍和基因传递的形式,越传越远,枝繁叶茂,日新月异。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心还是不能恒久地安妥,我们的心意仍会在秋风中随草木飘摇不定?
……
秋天已如期而至,天又起了凉风,我们却再也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们走得太远了,如今,传到我们耳边的,只有此起彼伏的“秋声”。
风仍然很经典,从西南而来,千年以前那个著名文士在一首大赋里将与其有关的声音命名为秋声。那么就叫作秋声吧。也不知道它从隔山隔水的远方带来了什么消息,凡经它耳语过的事物,都立时变了表情。
草木失色之后仍然是有颜色的,只是那种生机勃勃的绿色,一下子就从很多植物的叶子上消失了;江河湖泊里的水,像是突然遭到了呵斥的宠物狗,马上收束了一向的欢蹦乱跳,垂头、垂耳、垂低了目光,一派安稳平静的样子。水的澄澈,正是此时它们清冷失意的表情,而滞重的浪涛拍打在岸,发出的声音已经不似暖春和盛夏时节的大呼小叫,细听,总如一声接一声绵延不断的叹息,继续以浪的形态向远方传送。不禁推敲的就是那些出自人类之手的大小建筑,如此强硬的外表竟然支撑不起其内心的虚弱,风过处,竟忍不住发出刺耳的哀号。而所有这一切,躲在那些建筑物玻璃窗后边的人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风只是在人的额头上轻轻一拂,人的心就摇动了。人知道风是无形无迹的,所以也不刻意去寻找和猜测它们的行踪,只是站在大地上静静聆听自己,看身体内部是不是有什么被吹得响了起来,但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树或窗子那么响,只是有一种什么东西被吹走了的感觉,根本没什么可响,只是空空荡荡。
先前,我们脚下的大地也和我们此刻的心一样,空空荡荡。后来,人们来到了土地之上,以冰冷的犁铧剖开湿润而温暖的泥土,撒一把金色的种子进去,再将泥土合上,就有庄稼从泥土里生根、发芽、脱颖而出,在阳光下把“手臂”伸向天空。庄稼长在地上也长在人们心上。当来自高处的恩泽一天天积累,人们就穿过季节看到了未来的许诺。金灿灿的粮食、红艳艳的果实,总如富有鼓动性的语言,让人们沉浸在丰收的满足与喜悦之中,暂时忘记了当初大地上的空和人们心里的空,于是心便和地一起丰盈、沉实起来。没想到,秋风一吹,人的心又倏地一下就空了,似乎心里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深洞,现实的一切,不管有多么丰硕或宏大,都只能支撑起短暂的充实。
一群鸿雁,排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人”字,飞过村庄,飞过原野,离开它们的出生地,飞向遥远的南方。一声声冰冷、透明的鸣叫,自天空而来,将声波所及的一切染上无限秋意。于是,苍天就变得更加苍茫,远方就变得更加遥远。
雁过也,却把叫声遗落于地,挂在庄稼和野草的叶片上,凝成了霜。人在地上,巴望着渐行渐远的雁阵,心里便一点点泛起了忧伤,仿佛那些凄凉的声音并非来自于鸿雁,而是发于自己的胸膛。一种猝不及防的冷意,就这样从大地深处和内心深处同时升起,形成夹击之势,把人的血液、肌肉和骨骼从里至外地浸透了。
对于鸿雁的哀怨,我们很容易推导出缘由。一春一夏的好日子过后,它们不得不带着羽翼稍丰的子女举家远徙,身后有寒冷与饥饿的驱逐,前面有凶险与不测的伏击,凭着一双单薄脆弱的翅膀与喜怒无常的命运拼搏,自然会从灵魂深处发出这悲戚的哀鸣和叹息。可是人类呢,安居于大地之上,似乎哪里都不需要再去,哪里都不用“回归”了。只要把心安顿下来,以信念、以意志拘起地上的泥土,像燕子筑巢一样,将自己的情感、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希冀和期盼细细密密地编织起来,我们的房子、家园就会拔地而起,为我们遮挡风雨,呵护梦境。时光的尘埃一层层落在脚边,越积越厚,而我们的生命却以繁衍和基因传递的形式,越传越远,枝繁叶茂,日新月异。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心还是不能恒久地安妥,我们的心意仍会在秋风中随草木飘摇不定?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