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40689
内容简介
《赵尔宓选集·下卷》选择汇编赵尔宓院士在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分类学方面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本选集所收录的文章都是曾经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在此作一汇编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照片。内容包括中国安徽、四川二郎山、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和西藏南峰地区爬行动物(安徽、二郎山和西藏南峰地区尚包括两栖动物);国外(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及温带东亚地区)的调查结果;以及蛇类种下和种上的分类研究。《赵尔宓选集 下卷》重点内容是蛇类的研究,也包括部分两栖动物、龟鳖类和蜥蜴类的研究。纵观全书能大致了解赵尔宓院士的研究范围和历程。
《赵尔宓选集 下卷》可供动物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人员阅读,可供有志于研究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的人士参考。也可供生物多样性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参考。
《赵尔宓选集 下卷》可供动物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人员阅读,可供有志于研究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的人士参考。也可供生物多样性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参考。
目 录
序言
篇 中国若干地区的调查研究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初步报告
四川省二郎山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福建省爬行动物调查及其校正名录
湖北省西部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湖南省爬行动物初步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南峰地区两栖爬行类区系
An Eight-Month Survey of Reptiles on Hainan Island
第二篇 国外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研究
记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两栖爬行动物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mphibians in Temperate Eastern Asia
第三篇 种下或种上分类研究
我国蝮蛇种下分类的探讨
剑蛇属中国产种类的分类学研究
我国蛇类几个种与亚种的讨论
我国几种蛇的种下分类
Infra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Some Chinese Snakes
第四篇 有尾两栖动物的研究
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巴鲵属的模式种的命名应予订正
中国小鲵100年
我国有尾类分类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名录
巴鲵属犁骨齿列形态的研究及其与北鲵属属征的订正
秦巴北鲵的分类地位,兼论黄斑拟小鲵是它的异名
第五篇 无尾两栖动物的研究
黑斑蛙卵在水外发育的观察
Microhyla inornata Boulenger,1890 Found in Mainland China,with its Karyotypic Report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mphibians of Sichuan,China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o-occurring larval forms of Oreolalax(Anura:Pelobatidae)
梭德氏蛙蝌蚪的腹吸盘——同功器官一例
第六篇 龟鳖动物的研究
龟鳖目动物概述
我国龟鳖目校正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龟鳖研究》一书前言
中国龟鳖动物的分类与分布研究
第七篇 蜥蜴类研究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肝、肾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谱
青海沙蜥一新亚种及其生态初步观察
蜥蜴
四川龙蜥生态的初步观察
第八篇 蛇类研究
蛇类食性研究I
北疆蛇类初步研究
我国古代对于蛇类的认识
The Snak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Indication of a Herpetofaunal Corridor
钩盲蛇孤雌生殖的再证实
海南省红尾筒蛇新记录及其描述
The Validity of Elaphe perlacea,a Rare Endemic Snak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青藏高原的世界特有蛇种——温泉蛇
第九篇 毒蛇、蛇毒与毒蛇咬伤问题
关于我国极北蝰的资料
中介蝮与草原蝰的繁殖资料
我国蝮蛇各亚种间及其与蛇岛蝮蛇毒的毒力与中和试验的比较
怎样区别毒蛇和无毒蛇
蛇岛蝮与蝮蛇的生态学资料
我国蝮属蛇毒的聚_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
我国东北的极北蝰
我国的白头蝰
《尖吻蝮》一书
西藏自治区毒蛇新记录——眼镜王蛇
海南省金花蛇新记录及其描述
中国的毒蛇及蛇伤的医学地理区划
Terrestrial POisOnOus Snakes in China
海蛇的知识和中国海蛇的研究
Preliminary Studies on Biology of Enhydis Plumbea(Boie 1827)(Serpentes:Colubridae:Homalopsinae)(Plate inside front coverupper)
中国毒蛇咬伤的医学地理学概念
第十篇 蛇类名称问题
我国游蛇属的划分及其中名的拟订
我国两栖爬行动物部分属种中名的建议
我国蝮属蛇类和尖吻蝮英文名称的建议
附录
六十六年的回顾
赵尔宓科研论文和著作目录
致谢
篇 中国若干地区的调查研究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初步报告
四川省二郎山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福建省爬行动物调查及其校正名录
湖北省西部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湖南省爬行动物初步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南峰地区两栖爬行类区系
An Eight-Month Survey of Reptiles on Hainan Island
第二篇 国外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研究
记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两栖爬行动物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mphibians in Temperate Eastern Asia
第三篇 种下或种上分类研究
我国蝮蛇种下分类的探讨
剑蛇属中国产种类的分类学研究
我国蛇类几个种与亚种的讨论
我国几种蛇的种下分类
Infra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Some Chinese Snakes
第四篇 有尾两栖动物的研究
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巴鲵属的模式种的命名应予订正
中国小鲵100年
我国有尾类分类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名录
巴鲵属犁骨齿列形态的研究及其与北鲵属属征的订正
秦巴北鲵的分类地位,兼论黄斑拟小鲵是它的异名
第五篇 无尾两栖动物的研究
黑斑蛙卵在水外发育的观察
Microhyla inornata Boulenger,1890 Found in Mainland China,with its Karyotypic Report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mphibians of Sichuan,China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o-occurring larval forms of Oreolalax(Anura:Pelobatidae)
梭德氏蛙蝌蚪的腹吸盘——同功器官一例
第六篇 龟鳖动物的研究
龟鳖目动物概述
我国龟鳖目校正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龟鳖研究》一书前言
中国龟鳖动物的分类与分布研究
第七篇 蜥蜴类研究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肝、肾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谱
青海沙蜥一新亚种及其生态初步观察
蜥蜴
四川龙蜥生态的初步观察
第八篇 蛇类研究
蛇类食性研究I
北疆蛇类初步研究
我国古代对于蛇类的认识
The Snak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Indication of a Herpetofaunal Corridor
钩盲蛇孤雌生殖的再证实
海南省红尾筒蛇新记录及其描述
The Validity of Elaphe perlacea,a Rare Endemic Snak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青藏高原的世界特有蛇种——温泉蛇
第九篇 毒蛇、蛇毒与毒蛇咬伤问题
关于我国极北蝰的资料
中介蝮与草原蝰的繁殖资料
我国蝮蛇各亚种间及其与蛇岛蝮蛇毒的毒力与中和试验的比较
怎样区别毒蛇和无毒蛇
蛇岛蝮与蝮蛇的生态学资料
我国蝮属蛇毒的聚_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
我国东北的极北蝰
我国的白头蝰
《尖吻蝮》一书
西藏自治区毒蛇新记录——眼镜王蛇
海南省金花蛇新记录及其描述
中国的毒蛇及蛇伤的医学地理区划
Terrestrial POisOnOus Snakes in China
海蛇的知识和中国海蛇的研究
Preliminary Studies on Biology of Enhydis Plumbea(Boie 1827)(Serpentes:Colubridae:Homalopsinae)(Plate inside front coverupper)
中国毒蛇咬伤的医学地理学概念
第十篇 蛇类名称问题
我国游蛇属的划分及其中名的拟订
我国两栖爬行动物部分属种中名的建议
我国蝮属蛇类和尖吻蝮英文名称的建议
附录
六十六年的回顾
赵尔宓科研论文和著作目录
致谢
在线试读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初步报告
1972 年6―7 月曾到皖南黄山地区及太平县的焦村公社和桃源公社,1974 年4―7 月又到皖西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及太阳公社的金竹坪、潜山县的割肚公社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区系调查和经济利用情况的访问调查。1974 年的调查过程中,还先后到六安县、安庆市、芜湖市、滁县进行短期调查访问,并到黄山补点采集。现将调查结果分别报告如下。
一、两栖动物
物种组成两栖动物共获27 种,分隶11 属8 科2 目,成体及幼体2885 号,蝌蚪共4 瓶号(详见表1)。其中省新记录有三港雨蛙、隆肛蛙、阔褶蛙、大绿蛙、竹叶蛙、斑腿树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8 种;一个新种凹耳蛙(另行发表)。加上原有记录,目前已知安徽省有两栖类29 种,原记录金线蛙、沼蛙这次没有采到。张作干(1933 )在黄山地区曾采到云南臭蛙及华南湍蛙,我们认为他所报道的云南臭蛙可能就是花臭蛙;还有华南湍蛙他也指出雄性有声囊等特点,就应是武夷湍蛙。因此未将武夷湍蛙列为省新记录。
表1 安徽省两栖动物调查结果
皖西大别山 皖南黄山
霍山县(附六安) 潜山县 太平县 黄 山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 1
蝾螈科SALAMANDRIDAE
肥螈无斑亚种Pachytriton brevipes labiatus (Unterstein) 2 9 2 10 9 17
中国瘰螈Paramesotritan chinensis(Gray) 2
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David) 810 990
锄足蟾科PELOBATIDAE
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Boulenger) 2 18 ┼┼
1972 年6―7 月曾到皖南黄山地区及太平县的焦村公社和桃源公社,1974 年4―7 月又到皖西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及太阳公社的金竹坪、潜山县的割肚公社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区系调查和经济利用情况的访问调查。1974 年的调查过程中,还先后到六安县、安庆市、芜湖市、滁县进行短期调查访问,并到黄山补点采集。现将调查结果分别报告如下。
一、两栖动物
物种组成两栖动物共获27 种,分隶11 属8 科2 目,成体及幼体2885 号,蝌蚪共4 瓶号(详见表1)。其中省新记录有三港雨蛙、隆肛蛙、阔褶蛙、大绿蛙、竹叶蛙、斑腿树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8 种;一个新种凹耳蛙(另行发表)。加上原有记录,目前已知安徽省有两栖类29 种,原记录金线蛙、沼蛙这次没有采到。张作干(1933 )在黄山地区曾采到云南臭蛙及华南湍蛙,我们认为他所报道的云南臭蛙可能就是花臭蛙;还有华南湍蛙他也指出雄性有声囊等特点,就应是武夷湍蛙。因此未将武夷湍蛙列为省新记录。
表1 安徽省两栖动物调查结果
皖西大别山 皖南黄山
霍山县(附六安) 潜山县 太平县 黄 山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 ♀ 幼 蝌蚪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 1
蝾螈科SALAMANDRIDAE
肥螈无斑亚种Pachytriton brevipes labiatus (Unterstein) 2 9 2 10 9 17
中国瘰螈Paramesotritan chinensis(Gray) 2
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David) 810 990
锄足蟾科PELOBATIDAE
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Boulenger) 2 18 ┼┼
本文原载:川生科技.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专刊, 1974, 2: 48?5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