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051639丛书名: 临床医学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针对肝炎病毒感染与肾脏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由多位从事感染疾病、肝病以及肾脏病基础与临床工作的学者与医师,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各自的临床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首先介绍了肝炎病毒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一般概况,然后系统介绍了肝炎病毒感染对肾脏的影响和相应病变,并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释。本书不仅实用性强,更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可供内科、传染科、移植科医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参考之用。
目 录
章 肝炎病毒
节 肝炎病毒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
节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第五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第八节 特殊人群的病毒性肝炎
第三章 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疾病
节 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章 肝硬化性肾损害
节 肝硬化性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肝硬化所致肾小管酸中毒
第三节 胆汁性肾病
第五章 肝肾综合征
节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第五节 肝肾综合片的预防及预后
第六章 肝炎病毒与透析
节 血液透析样关的HBV感染
第二节 血液透析相关的HCV感染
第三节 腹膜透析与HCV感染
第七章 肝炎病毒与肾移植
节 HBV与肾脏移植
第二节 HCV与肾脏移植
附录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附录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草案)
节 肝炎病毒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
节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第五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第八节 特殊人群的病毒性肝炎
第三章 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疾病
节 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章 肝硬化性肾损害
节 肝硬化性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肝硬化所致肾小管酸中毒
第三节 胆汁性肾病
第五章 肝肾综合征
节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第五节 肝肾综合片的预防及预后
第六章 肝炎病毒与透析
节 血液透析样关的HBV感染
第二节 血液透析相关的HCV感染
第三节 腹膜透析与HCV感染
第七章 肝炎病毒与肾移植
节 HBV与肾脏移植
第二节 HCV与肾脏移植
附录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附录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草案)
在线试读
章 肝炎病毒
节 肝炎病毒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均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包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为丙型,10%为戊型,另10%为其他型。
黄疸型肝炎流行可追溯到公元前,绝大多数无疑是甲型肝炎。1883年德国的1289名造船工人接种了由人淋巴结制备的牛痘疫苗,数周至数月后有15%出现黄疸,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次记录到肝炎的流行。20世纪上半期,各地都发现者通过对“志愿者”的研究,确定肝炎可能的病因是病毒。
根据流行病学的差异,20世纪40年代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两型:传染性肝炎和血清性(或同种血清性)肝炎,即后来命名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1965年Blum-berg等发现了当时所谓的“澳大利亚抗原”。1970年Dane等在电镜鉴定了Dane颗粒,即HBV颗粒,并阐明了病毒颗粒的表面肆分HBsAg、核壳成分HB-cAg和HBeAg。其后HBV感染的检测方法迅速建立,进而推动了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广泛开展。1975年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V)。
1977年Rizzetto等在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核内发现了一种新病毒抗原,关在血清中检出其相应的抗体,5年后这一新发现的病毒被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DV),后者是与HBV混合感染的形式发生的。
……
节 肝炎病毒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均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包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为丙型,10%为戊型,另10%为其他型。
黄疸型肝炎流行可追溯到公元前,绝大多数无疑是甲型肝炎。1883年德国的1289名造船工人接种了由人淋巴结制备的牛痘疫苗,数周至数月后有15%出现黄疸,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次记录到肝炎的流行。20世纪上半期,各地都发现者通过对“志愿者”的研究,确定肝炎可能的病因是病毒。
根据流行病学的差异,20世纪40年代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两型:传染性肝炎和血清性(或同种血清性)肝炎,即后来命名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1965年Blum-berg等发现了当时所谓的“澳大利亚抗原”。1970年Dane等在电镜鉴定了Dane颗粒,即HBV颗粒,并阐明了病毒颗粒的表面肆分HBsAg、核壳成分HB-cAg和HBeAg。其后HBV感染的检测方法迅速建立,进而推动了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广泛开展。1975年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V)。
1977年Rizzetto等在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核内发现了一种新病毒抗原,关在血清中检出其相应的抗体,5年后这一新发现的病毒被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DV),后者是与HBV混合感染的形式发生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