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997916
一本剖析欧洲设计发展源动力和设计成果的力作!
本书适用于设计学科的相关专业,尤其是针对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面向设计企业的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在设计观念上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另外本书的欧洲国家设计观也为即将准备赴欧继续设计学深造的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内容,帮助他们发现适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国家和学校,让设计的高级阶段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本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图文并茂,结合实例分析,剖析设计的原创本源与价值。
部分 设计的观念
1 多元化设计观念的形成
01 设计观念从艺术与自然中的借鉴与突破
02 大批量制造观念的形成与小批量生产的未来使命
03 设计观念中的机器美学
04 为人民服务的设计观念形成
05 设计与商业利益的矛盾
06 设计的责任与民主观念
2 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变革
01 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观
02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商业策略修正
03 创建可持续发展条件与环境修复
04 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设计
05 为第三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主义
3 服务设计
01 服务设计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02 服务设计与各学科的相互关联
03 服务设计的方法
04 服务设计的工具
05 服务设计的沟通功能
06 中国与荷兰设计沟通的教学方法比较
07 公共服务设计的应用——以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设计为例
第二部分 欧洲国家的设计观
4 德国——设计的社会属性:为大众服务
01 德国设计观念概述
02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观念
03 近代德国设计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04 设计之城:柏林
05 柏林艺术大学
06 青蛙设计公司与艾斯林格
07 德国红点设计奖
5 法国——在奢华与高尚之间
01 法国设计的态度一忠实与独立
02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03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04 菲利普·斯塔克
05 肖蒙国际海报与平面设计节
06 e tapes:杂志与法国Helmo设计
6 荷兰——全民设计
01 荷兰设计观念形成的基础
02 风格派的发展与当今荷兰设计观念的形成
03 荷兰设计周
04 荷兰设计教育中的竞争观念
05 荷兰设计企业的个性化差异
7 芬兰——民主设计
01 “以人为本”的芬兰设计观念
02 民主设计的态度
03 设计之都一赫尔辛基
04 阿尔托大学(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
05 芬兰设计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
06 iittala
8 英国——全球创意的起点
01 英国设计观念中的多样性与英国设计的崛起
02 伦敦与伦敦设计节
03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04 设计行业与教育的纽带一D&AD奖
9 瑞士——自由中的秩序守护者
01 瑞士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与特色
02 瑞士的平面设计与版式设计
03 瑞士的设计院校
04 藏在几何里的灵魂一Felice Varini的装置绘画
后记
现代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身过去的辉煌,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的力量,设计文化呈现出了多元的发展趋势,设计工作也逐渐地由专业化综合设计服务向以用户体验为主导的专门化服务设计转型,设计自身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在反思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各种应对的解决方案,例如淘汰旧的生产模式,积极推广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制造环节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机制等。但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近年来对服务价值的再认识与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鼓励各个领域深入挖掘服务潜在的价值,推动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发挥行业服务的社会能量,提高社会综合发展效率,终实现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尤其是在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利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价值的服务设计手段,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服务设计的观念近年来传入中国,早期服务设计的概念是在西方商业管理领域兴起,并在管理学方面得到应用与推广,但随着服务设计的深入发展,形成了向设计学科延伸的趋势,并引起设计理论界的关注,许多前沿的设计理论家开始尝试接触该观念,并结合各自的研究背景发表一些著作和论文,共同探寻服务设计的价值,同时设计企业和设计师也积极跟进服务设计的发展态势,一些企业尝试开拓服务设计的潜在市场,并寻找可实践应用的机会,积累案例经验,这样的探索率先在国内许多公共服务领域践行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价值和设计意义。
《设计的立场—-扩展的服务设计观念》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逐渐积累成形,旨在对设计观念的产生背景进行研究,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与服务设计有机结合,反思设计作为社会主动行为的立场,研究服务设计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应用的前景和意义。该书第二部分结合作者在欧洲多年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深入介绍欧洲六个传统设计大国的国家设计观念,展现设计发展的全球性与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为国内的设计教育发展和设计实践的推广提供借鉴。
本书适用于设计学科的相关专业,尤其是针对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面向设计企业的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在设计观念上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另外本书的欧洲国家设计观也为即将准备赴欧继续设计学深造的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内容,帮助他们发现适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国家和学校,让设计的高级阶段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本书的完成与出版,得到了北京工商大学科研项目的大力资助,感谢学校的领导、同事在著书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同时感谢本人曾经就读过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荷兰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the Netherlands)、荷兰圣约斯特设计学院(Post St.Joost Academy,the Netherlands)的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关心。也向所有本书中被引用资料的作者和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敬意。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加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快速传播与更新,本书所采用的资料难免有误,不足之处请专家、同行学者批评指正为盼。
郑子云
2013.年11月于北京
4. 为人民服务的设计观念形成
“为人民服务”这句短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使用,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它承担了特殊的政治功能,也能反映出了当时国家的社会状况,遗憾的是它没有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机制。但同样的口号曾在上世纪德国的设计界出现过,并用“设计”一词赋予了它的主语—“设计为人民服务”,借助这样的精神,德国的包豪斯在设计实践中尝试并实现了这句短语的意义,也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设计宗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人民的概念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总成。回顾历史,封建社会的劳动群众基本没有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一直都处于社会底层,商品的需求处于落后的状态。手工艺制作模式需要依赖于工艺匠人的熟练技术和制作过程中的个人灵慧,这是要建立在长时间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因此产量不多也满足不了大多数底层人民的需要。另外产品的生产制作还包含了手工艺匠人的即兴创作动机,经验就成为那个时期生产与制作宝贵的财富,十九世纪后期的巴黎高级时装定制正是基于这样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时尚界的高级时装定制,该模式只能为极少数有经济实力的客户提供服务。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实现了批量化为大众生产和提供服务的可能。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的理论就开始强调设计的大众性和社会功能,反对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主义设计思想,认为设计应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观点和立场。其后,另一位英国的著名作家、画家与建筑师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成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继承了约翰拉斯金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思想,并在设计实践中加以推广。因此设计在初的萌芽状态时就明确了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属性,同时也确定了为人民服务的设计观念。德国著名现代主义设计先锋彼得贝伦斯也深刻的意识到,工业化是一个民族的必然命运,这是时代精神和大众化的体现,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将是整个文化发展的新泉源,与其说是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是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
那么怎样在实践中实现上述的这些原则,如何找到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的途径与方法,美国著名的的建筑家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以其那句至今都回响在设计界的口号为这样的立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形式服从功能”。从设计本身的含义来解读,沙利文的理念是让设计从繁杂的装饰审美中挣脱出来,发现设计本质的功能价值,从而让少的资源投入产生的服务效果。在之后的几十年间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句简单而又朴素的口号不仅影响了设计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与受众。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渐明确并在许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实践,例如世界著名的瑞典家居产品公司IKEA,其大多数的产品都是需要使用者自行组装完成,这种理念让设计服务活动以一种朴素的原则运行,减少中间繁杂的环节,使生产更加简约、高效,不断降低的制造成本为大众提供更多的设计成果,同一时期的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ne)的“少即是多”的设计法则也是对沙利文设计观念的很好回应。
今天看来,无论是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的“形式追随功能论”,弗兰克赖特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材料的真实”,以及包豪斯的“适合目的”与“多样性中的同一性”都是基于伦理和道德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道德上的驱使往往可以促进实践的正确方向,任何一个曾经坐过弗兰克赖特的椅子或者在包豪斯的台灯下读过书的人都会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也更加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公平意义。这样思想在实业界有了著名的成功案例,1903年福特在底特律组建了福特汽车公司,决心生产出成本、便宜但是实用的大众化汽车,他的目标是让福特的工人一年的工资可以买的起一辆福特自己的汽车,因为当时普通汽车的售价在2000-3000美元,是普通工人一年工资550美元的4-6倍,因此汽车是昂贵的奢侈品,而福特的T型车初的890美元的价格大大拉近了工人实现拥有汽车梦想的距离,直到T型车停产的1927年,其售价降到了300美元一辆,完全实现了福特的理想,福特的观念和实践就是设计服务大众好的回应,也成为设计史上经典的案例而载入史册。
二战期间,德国政府也曾经委托保时捷公司创造一辆“人民的汽车”,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经济目标,新车成本不能超过当时的1000马克,时速要达到62英里/每小时,油耗不能超过7升,需要配备空调系统,空间需要能够容纳两个成人和三个孩子,这些经济指标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大众能够拥有该产品,遗憾的是该项目因为战争的影响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和小批量样车生产,并没有投入到真正的生产。战后,为人民服务的设计观念重新恢复,以“人民”作为主体的许多设计项目纷纷涌现,“人民住宅”“人民汽车”这些设计理念在战后恢复生产的时期非常流行,首先“人民汽车”的项目,在许多国家都设计出了至今仍然奉为经典的产品,例如大众公司(Volkswagen)的“甲壳虫”汽车,意大利的小菲亚特600型和500型,法国雪铁龙2CV以及英国的莫里斯(Morris)公司的米勒车和另一著名车型“迷你”(Mini)这些汽车都成为当时欧洲主要的汽车产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就是延续了战争期间没有实现的“人民的汽车”项目,经过实践的检验,保时捷的设计非常成功,让设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得到了真正实现。另一领域的“人民住宅”项目主要针对战争所造成的破坏,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战争幸存者流离失所的局面,为他们建造便于生产和组装的便宜房屋。这样的住宅使用金属和木材在工厂预制生产,然后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对于这些战争的幸存者而言,这样预制的“家”极大地改善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
然而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整个设计的概念正在遭受着抨击,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设计不再为他们服务了:现代规划和建筑使人疏远;工业设计以社会阶层为导向;平面设计琐碎而又令人厌烦。设计越来越远离了大众和真实的世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商业过多追求高利润的产品所导致,普通消费者以及在欠发达地区的“人民”被设计所遗忘。面对全球70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设计已经不需要再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是需要调整服务观念和商业策略,来细分不同需求的市场群体,做到设计精准服务所对应的“人民”,创新设计新途径,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5. 设计与商业利益的矛盾
众所周知,商业所关心的问题并不总是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一致,“商业就是商业,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这句咄咄逼人的话击退了人们对它是否就是真理的些许疑问,设计应将意识引向社会责任。在如今这个被商业淹没了的时代,设计面对商业浪潮的冲击似乎没有招架之力,商业主义立场让设计身陷风险之中,商业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趋势,就是等待少数勇敢的先锋去生产或签署原创作品,然后一哄而上,爬上流行的大车,甚至这辆车可能都不在正确的轨道上。一些设计师和企业在对待设计的态度和立场上虽然努力想挣脱商业系统的束缚,但他们却看到了设计本身的力量在化解风险和失控上的无力。据世界贸易组织不完全统计,2013全球商业贸易总额达到了20万亿美元,不同国家的设计作用在巨大的商业贸易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局面,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法律,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制度刚刚起步,所以在设计上抄袭和模仿还十分普遍。
设计从其产生之初就伴随着制造而发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它独特的商业属性,一方面,设计的工作本身就是商业价值链中的一部分,同时设计的结果也必然形成商业价值,因此,设计具有双重的商业属性。但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设计和产品呢?换言之设计工作主导商业呢,还是商业的需要来制定设计内容?设计是按照大众基本需求进行呢,还是以企业的利润价值来确定设计的目的?设计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商业社会无疑会产生争论,但拉斯金在1853年为这样的问题就做出了如下的诠释:绝不鼓励任何并非必需产品的生产,在这类产品中,是不存在发明创造;绝不出于某种兴趣而要求做精确的产品,只有为了某种实用或高尚的目的才这样做;绝不鼓励任何模仿或复制,除非为了保留伟大作品的记录。
然而这样的要求在商业活动的初期还可能存在,因为早期的设计活动在从艺术分离出来的过程中,商业模式也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地域流通的限制,信息传播的范围也极为有限,因此,受众对于商品的需求有限,初期的设计针对的也是地域文化和地域的商业需求,商业的目的和设计的目标较为一致,而且在制造上也能较好根据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生产计划。然而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更加白热化,过去区域的贸易保护以及地域的优势将越来越少。1948年在联合国开始设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秘书处之时,逐渐开放各国市场并终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就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显突出。这股力量使得政治,经济的决策不敢怠慢,甚至不能稍加喘息,因为竞争的胜败取决于发展的速度,今天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力量势如破竹,不断占领着新兴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设计的地位和设计的工作对于商业目的而言犹如一个小小随从,他们的努力甚至无法触及驾驱的缰绳,在利益的诱惑下,把决策层的的刺激消费变成自身的核心任务,久而久之便丢掉了格罗佩斯在包豪斯对设计的愿景——适合目的的设计立场。
虽然现代主义的包豪斯与战后乌尔姆学院坚定也明确自身的设计使命——服务大众的功能,但在社会生产链中,设计师的客户就是设计项目的委托人,而绝大多数设计活动都是由企业发起,项目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其中创造性生产的部分交给了设计师来完成,而当市场的社会权力失去控制的时候,社会生产的本质就会蜕变,委托人就会成为项目的独裁者,他们给设计划定范围,甚至指明设计的方向。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设计师较难直接站在用户和大众的立场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也没有太多的机会用自己的视角和思想去做出判断或探索。虽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所采用的设计流程一定包括对市场的调研与对用户的访问,但这样的活动仅局限于设计过程的某一环节,用户与市场的真实反馈信息在设计过程中或将被过滤掉,以免影响生产商的宏观产品计划,所以设计领域中的独立思考正在不断退化。设计工作正在被定义为“方案表现”而非“方案原创”,服务的对象也只有一个—委托人,或者是他所代表的利益。设计师只是被动地用尽自身的能力让这样的计划执行的更加安全与可靠,即便在知道这样的计划并无多大的价值之后,他们也无法改变计划本身。因此设计师应该“在他开始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因为他必须做出一个判断,一个先验的判断,即人们让他设计或再设计的产品是不是完全值得他去做。换句话说,他的设计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 然而有时候设计师因为他们在所处的层面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今天的设计师应当具有一种政治的和社会的责任,他设计的基础是大批量生产。设计什么以及怎么设计将影响芸芸众生的生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从历史上知道他从哪里来,从政治上知道他往那里去。工业设计组织要做的事就是在一个预制价值的世界里激励这种不断加强的责任感”。
上世纪的美国,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中诞生,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出,企业在设计的领域也给予了新的政策,那就是尽量缩短产品的质量生命周期,让企业可以在不断地生产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并在不断的制造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时期的产物,商品的废止通过3种形式实现:①功能型废止,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而废止;②款式型废止,就是要经常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由于不合消费者的兴趣而废弃;③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而废止。由于面对失业与生产的停滞,这样的制度所带来的生产刺激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特征,这样的观念在那个时期的美国产生了一定正面的作用,并带领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霾。但是这样的理念也造成了美国近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喜新厌旧,浪费,消耗掉大量的社会资源,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工业垃圾等社会问题。如此消费观念的形成再配合企业追逐利润化的经营策略,让社会逐渐失去了对需求真正的态度,产品流行的样式更新以及商业的推波助澜,社会裹挟着对物质追求的狂热向前狂奔,与需求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渐行渐远,例如上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社会,由于生产的效率提高,全球资源廉价获得,使得大宗资源产品价格极度低廉,由此出现大排量汽车的盛行,其中尤为民用大排量汽车为典型,直到环境问题极度恶化以后,反思的声音才渐渐被人们所听见,这样的情况如今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重复上演,在我国同类现象也在发生。
如今的商业,利润化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核心目标,也正因如此,企业的决策层便无法冷静思考生产的真正目的,因为市场的占有率随时都在变化,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住企业的生命,不断增加产品不常使用的附加功能,才能在商业上增加更多利润,例如多功能产品早期的家用磁带录像机,其重要的是播放和录像功能,但是整个产品被附加了看似需要而且凸显科技的其他功能多达到几十项,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一些功能从产品开始使用到产品被淘汰都没有被使用过,那么这些附加功能所产生的附加值就是产品和企业在商业目的上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背后实际是对消费者的“愚弄”,更是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今天商业计划对于设计而言似乎更加重要,产品设计只是企业成功的一个组成力量,错误的诱导导致资源极大浪费但却可以满足消费的短暂快感,人们在这样的循环中不能自拔,从而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利益链条。从知道某人真实的需要到变成一种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它使边缘人、受压迫的人或一些国家能够继续存在,在这些国家中,职业精英阶层垄断着知识,专家垄断了生产,而国家必须依靠他们。
设计由于意识形态和商业的原因,目的已经发生异化。今日的设计正身陷困境并面临着一种责任危机,因此,设计师和企业必须在社会文化与环境方面具有前瞻性,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商业销售上,那些没有必要的产品功能需要被除掉,重新回归“用户价值至上”的立场,设计的价值需要得到更广泛的体现和认同。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