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32857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必读书,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
新常态下,创新和变革企业文化刻不容缓.
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DNA,是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本书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必读书,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
没有企业文化,一门心思只想赚钱的公司,肯定没有前途。有着坏的企业文化的公司,一样走不远。有着普通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可以勉强活着,但是成就有限。只有目光远大,建立起自身的发展与客户、社会、政府、员工与合作伙伴等等各个因素都能匹配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才能走得更远,笑到*后。
本书作者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长期关注与研究,本书是以其多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经验和认知,给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第一章“高大上”的企业文化
平等与创新
奖励不同意见
价廉物美的非典型思路
“残酷”也是价值观
工匠精神是极致的企业文化
现状:四种企业家风格
打造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
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现状与特点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出路
国务院首次发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章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具备
从头开始的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须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制度化保障
第四章新常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新常态对中小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合纵
用好新时代人力资源
第五章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要有内涵、实施要有方案
放长线、钓大鱼———建立整体性的行为规范
重体系———人性化才能落地
重内涵———个性化才能走得远
新机遇、新变化———把握“互联网 ”的机会
新机遇新变化———与产品匹配的企业文化
补上职业化这一环
第六章万众创新传统文化是根
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应变
根植于传统的创新才是出口
“不争而胜”: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
“为于无为”激励员工
创新需要“道法自然”与“以柔胜刚”19持续创新有赖于“和而不同”
附录:中小企业的各种定义
中国的现代企业发展史并不长,但是与企业文化相关的研究备受关注。围绕企业文化的各种理论、学说、模型,各种企业文化组织、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像走马灯一样层出不穷。这类现象让人觉得,好像企业家不讲企业文化就没有文化,就不懂企业管理一样。
在探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看看企业文化的前世今生,再来讨论企业文化对于现在的企业有什么意义。
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巅峰时,日本商人不仅买下了洛克菲勒大厦,甚至还有一个日本商人想把美国的总统山买下运回日本,并就此建一个公园来帮助日本人了解美国文化。日本在文化上的“拿来主义”,在这个故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彼时彼刻,美国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给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带来极大的震动,同时也引发了美国研究日本的热潮。美国派出了众多学者,包括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等管理大师都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研究。而这一系列深入研究让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具有一种特殊的元素是美国企业不具备的,这个元素被美国学者称为“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科莱斯国际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知名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在1981年7月出版,后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强制规定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中的人事任免,甚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都与之相关。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由于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的不同和运用是否得当,都影响着企业发展结果的不同。
当时的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在深入考察日本知名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在当时非常前卫的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
从此,企业文化真正“登堂入室”。概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的总和”。
今天的商学院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在追求精神状态的最佳化、物质财富的最大化上,所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愿景是一致的,是其共性。每个企业都千方百计地让自身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竞争力,但是,因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性质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追求的方式不同,为了达到美好的目标,在技术层面上,其运作方式又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亦即个性。
企业文化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万科的个性,不仅与格力电器的个性不一样,与同处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公司恒大和中海也大不一样。而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内部的每个职员,则是一种共性。例如,谷歌的公司职员,无论是职位高低,都有点奔放的气质。而在海底捞火锅店,从经理到服务员,不管是来自哪里,都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
文化可以像钉子一样坚硬,又可以像水一样柔软,渗透进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起来困难,但一旦专注去做,带来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不管你是否注意到,文化的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它能促成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行为模式便是企业文化最强大的力量所在。所以,我们这一章主要介绍众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它们之中有世界级别的公司,也有一些成长型公司。
平等与创新
索尼曾经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虽然近年遭遇很多波折,但是索尼品牌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索尼公司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创新,创新是索尼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功的要诀。
公司创建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曾说:“索尼成功的关键是在科学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不盲从他人,永远不是在别人后面。”“我们的一贯做法是独出心裁,发前人之未发。”
索尼曾经每年推出约1000种新产品,平均每个工作日4种。在管理方面,索尼也一改以往从名牌大学招聘大学生的传统做法,而采用对毕业生来源“不准问、不准说、不准写”的招聘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应聘者,广招天下英才,增强企业活力。
索尼公司的创立宣言是:“公司的宗旨是迅速地将战时各种非常进步的技术应用到国民生活中去,及时地把各大学和研究所等最有应用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和商品。”由索尼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中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不是指一家企业是否有文化修养,而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索尼在国际上纵横半个世纪,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其价值观念。
在索尼的发展历史上,一度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六十多年前,刚刚起步的索尼公司花了25万美元(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购买了美国半导体晶体管的专利权,得以在日本率先生产出半导体收音机和磁带录音机,
技术创新需要人才创新的支撑。索尼公司曾经有过共识,员工老在一个地方,会因为安于现状而失去创造力,而那些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在各科研组进行尝试的人,最具创造精神,能激发竞争动力,增强科技队伍的活力。索尼的产品开发历史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很多电子新产品都是他们领先推出的。例如笔记本电脑就是34岁的工程师平山毛遂自荐到英国考察后开发成功的。这种灵活的用人机制,使许多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课题负责人,或担任了公司重要职务。
索尼公司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首创精神,推行一种独特的用人制度,即允许并鼓励科技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毛遂自荐去申请各种研究课题和开发项目,并且开通了内部人才流通渠道,允许员工在公司各部门、各科研组之间自由流动,各部门领导不得加以阻拦。
为了配合这种“尊重员工”“尊重创新”的氛围,索尼公司在文化和管理上也进行了相应的配合。索尼公司从总裁、总经理到每一位员工,上班时间,大家都穿一样的夹克衫,餐厅也不分等级,索尼公司的高级主管、各厂厂长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而是与工人们在一起工作,以便尽快地认识、熟悉他们。这种做法在今天屡见不鲜,但是50年前的公司就能这样做,可见当时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是很给力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