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09552
殷培红等编著的《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共分4个部分11章。**部分环境监管体系研究,主要介绍了主要发达经济体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的立法进展和法律框架、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制、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报告制度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减排策略、方法和管理工具,主要利用主要发达经济体向UNFCCC提供的排放数据,分析了1990—2007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和减排策略,系统梳理了主要领域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政策的国际经验,并对当前国际上主要减排管理政策工具进行简要评述。第三部分温室气体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结构及高碳产业关键技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全国7类省级行政区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监管重点。第四部分政策建议,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优先行动领域,以及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为全面了解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管理经验,厘清环保部门如何在温室气体
减排行动中发挥作用,《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从立法、标准、体制、监 测统计报告制度、政策等方面,系统归纳了主要经济体和国际行业协会的温
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体系,总结了减排机制的设计经验,针对不同地区温室 气体排放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特征,提出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分类监管重
点以及环境监管机制设计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Ⅰ主要经济体采取“避重就轻”方式完成京都减排目标;
Ⅱ从国外法律文件看环保部门监管温室气体的法律依据; Ⅲ在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方面,环保部门发挥了主导作用;
Ⅳ对建立我国温室气体环境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 《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由殷培红等编著。
摘要
部分环境监管体系研究
1 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
1.1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展概述及评价
1.2 欧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立法框架及启示
1.3 从国外法律文件看环保部门监管二氧化碳的法律依据
2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制
2.1 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横向管理体制
2.2 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纵向管理体制
2.3 国外行业协会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中的作用及经验
2.4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管理体制
2.5 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制构建的思考
3 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报告制度
3.1 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3.2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制度
3.3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制度对比
3.4 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制度状况及其发展建议
4 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体系
4.1 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类型及特点
4.2 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4.3 排放标准在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对比评析
4.5 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第二部分减排策略、方法与管理工具
5 主要经济体的减排策略
5.1 主要经济体减排路径分析
5.2 发达经济体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5.3 新兴经济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经验
6 欧盟排放权的分配
6.1 欧盟成员国减排目标分解:三联方案(“ptychApproach)
6.2 企业的初始产权分配
7 温室气体减排的管理政策与工具
7.1 温室气体减排管理的国际趋势
7.2 碳交易制度的政策分析
7.3 清洁发展机制的政策分析
7.4 英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组合案例分析
8 主要领域温室气体管理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8.1 废弃物管理领域多采用强制手段管理
8.2 工业领域减排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自愿协议
8.3 交通领域的减排政策
8.4 能源领域的减排管理政策
第三部分温室气体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
9 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分区分类方法研究
9.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国际比较
9.2 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分区方法研究
9.3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行业分区分析
10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区域差异原因分析及分类监管建议
10.1 第1类区域——北京
10.2 第2类区域——广东
10.3 第3类区域——江苏
10.4 第4类区域——天津
lO.5 第5类区域——四川
10.6 第6类区域——云南
10.7 第7类区域——山西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11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的基本思路
11.1 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及政策含义
11.2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3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绩效管理的优先行动领域
11.4 我国温室气体绩效管理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