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701035
内容简介
《潜艇折戟大洋–国外潜艇事故和灾难透视》分五章介绍了潜艇容易发生的事故及水下航行安全问题,分别为:潜艇碰撞进水事故、潜艇爆炸失火事故、核潜艇的核事故、潜艇其他事故、潜艇的损管与救生。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潜艇碰撞进水事故
001 海底俘虏
002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K一141)核潜艇沉没事故
003 英国“前卫”号核潜艇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相撞
004 美国“旧金山”号潜艇触礁事件
005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撞上巡洋舰
006 美国“哈特福德”号核潜艇与“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相撞事故
007 水下相撞事故回忆
008 苏联“K一56”艇遇难揭秘
009 苏联“K一21 9”弹道导弹核潜艇沉没经过
010 苏联“C-178”艇的沉没
011 苏联“K一129”艇不明踪向.
012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悲剧
013 美国“斯克瓦鲁斯”号(S一192)潜艇的沉没
014 英国“希蒂斯”号进水沉没
015 日本6号潜艇事故
016 日本70号潜艇的沉没
017 日本26号潜艇的沉没
018 日本“伊63”号潜艇碰撞沉没
019 日本“滩潮”号潜艇与“第一富士丸”号钓渔船相撞
020 日本潜艇参加猎杀航空母舰演习时撞上货轮
第二章 潜艇爆炸失火事故
001 英国“不懈”号核潜艇爆炸起火事故
002 美国“北梭鱼”号潜艇爆炸记
003 美国“科奇诺”号潜艇沉没事故
004 苏联“K-429”艇的沉没
005 苏联“C-99”艇水下爆炸
006 苏联“塔林”惨案——“M-256”艇的沉没
007 苏联“M-255”艇的爆炸事故
008 海底悲剧
第三章 核潜艇的核事故
001 命运曲折的“K一27”艇
002 不走运的第1代攻击型核潜艇——“K一8”艇
003 苏联“K一431”号潜艇核事故
第四章 潜艇其他事故
001 苏联“C一363”艇误入瑞典海域搁浅
002 苏联未返航的梭鱼级潜艇
003 扑朔迷离的美国“蝎子”号核潜艇事故
004 以色列“达卡尔”号潜艇迷踪
005 葬身巴伦支海的俄罗斯“K一159”号潜艇
006 英国史上最惨重的潜艇灾难:一滴油漆惹的祸
第五章 潜艇与救生损管
001 潜艇的脱险救生
002 潜艇的损管
后记
第一章 潜艇碰撞进水事故
001 海底俘虏
002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K一141)核潜艇沉没事故
003 英国“前卫”号核潜艇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相撞
004 美国“旧金山”号潜艇触礁事件
005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撞上巡洋舰
006 美国“哈特福德”号核潜艇与“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相撞事故
007 水下相撞事故回忆
008 苏联“K一56”艇遇难揭秘
009 苏联“K一21 9”弹道导弹核潜艇沉没经过
010 苏联“C-178”艇的沉没
011 苏联“K一129”艇不明踪向.
012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悲剧
013 美国“斯克瓦鲁斯”号(S一192)潜艇的沉没
014 英国“希蒂斯”号进水沉没
015 日本6号潜艇事故
016 日本70号潜艇的沉没
017 日本26号潜艇的沉没
018 日本“伊63”号潜艇碰撞沉没
019 日本“滩潮”号潜艇与“第一富士丸”号钓渔船相撞
020 日本潜艇参加猎杀航空母舰演习时撞上货轮
第二章 潜艇爆炸失火事故
001 英国“不懈”号核潜艇爆炸起火事故
002 美国“北梭鱼”号潜艇爆炸记
003 美国“科奇诺”号潜艇沉没事故
004 苏联“K-429”艇的沉没
005 苏联“C-99”艇水下爆炸
006 苏联“塔林”惨案——“M-256”艇的沉没
007 苏联“M-255”艇的爆炸事故
008 海底悲剧
第三章 核潜艇的核事故
001 命运曲折的“K一27”艇
002 不走运的第1代攻击型核潜艇——“K一8”艇
003 苏联“K一431”号潜艇核事故
第四章 潜艇其他事故
001 苏联“C一363”艇误入瑞典海域搁浅
002 苏联未返航的梭鱼级潜艇
003 扑朔迷离的美国“蝎子”号核潜艇事故
004 以色列“达卡尔”号潜艇迷踪
005 葬身巴伦支海的俄罗斯“K一159”号潜艇
006 英国史上最惨重的潜艇灾难:一滴油漆惹的祸
第五章 潜艇与救生损管
001 潜艇的脱险救生
002 潜艇的损管
后记
在线试读
1957年8月22日,苏联黑海舰队的A615型小型潜艇,战术代号为“M一351”艇驶至战斗训练靶场。潜艇获得了下潜的允许,但在规定的时间(17时)内没有上浮。舰队司令部宣布战斗警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艇长P.别洛泽罗夫少校在获得柴油机供气舌阀关闭的报告后,立即下达命令“下潜”,但是,就是这一声普普通通的命令,却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从发送“机舱封闭”的信号系统来说,它本身的设计结构就不完备。正因如此,“机舱封闭”的信号欺骗了指挥官。透过并未密封的舱盖,海水涌进了6号机舱——内燃机动力舱。潜艇急剧地陷进了海洋的漩涡中,几分钟后,潜艇的尾部竖立水中,并以60。
的倾角深深地栽进海底的泥沙里。
海水从淹没了一半的6号舱又涌向7号舱,使7号舱内的配电盘短路,从而引起了火灾。为了扑灭7号舱的大火,只得停止对它供电。此时6号舱己被水淹了三分之二,海水还在继续涌入艇舱。又过了两个小时才阻止了海水涌入的势头,其他舱室艇员才把自己的战友通过淹没的舱口从艇尾救到了5号舱内。
中央指挥所对灾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尾部中灌满约40吨海水.在倾角为60。的状态下要排除这些海水是不可能的。下潜深度已达到极限,供呼吸用的氧气只够70小时,食品只能支撑两天,而此时救生浮标又没有放出水面。
艇长决定:首先要减小艇尾的倾斜度,然后再想办法把海水排出去。于是,全体艇员包括军官在内,排成一行,组成人墙,将盛满海水的水桶手转手地传递着,从艇尾向艇首传去。沉重的工作加大了氧气的消耗。由于缺氧,有的人失去了知觉,但是这堵人墙仍然在继续进行工作。12吨海水被送到了35~40米高的地方,所有可能搬动的重物都传送到前舱。但是倾角仍然未见减小,原来是艇尾被海底紧紧地吸住了。
第一个驶向事故地区的是黑海舰队的斯米尔诺夫上校。事故潜艇的艇长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向舰队司令部做了扼要的通报。此时,说来也巧,事故浮标总算是浮出了水面,通过它才和驶过来的事故救援船建立了通信联系。
救援工作的总指挥是黑海舰队的卡沙冬诺夫上将。直接承担救援任务的是救援工作创始人之一的契克尔上校,他荣获过苏联国家奖金。他当场决定用结实可靠的缆绳拴住艇尾,用救援船的牵引动力把潜艇从海底的泥坑中拨出来,再向压载平衡舱输入高压气体,这样潜艇有可能会自动浮出水面。
拯救潜艇的重担落在了蛙人的身上。送气和抽气的管道一直接到潜艇上。通过鱼雷发射管口将装在专用箱内的保暖衣物,伏特加酒,巧克力糖,罐头食品送到艇上。全体艇员继续在为生存奋战着,管理好财物,检查舱口的密封情况,将弹药和易燃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狂风巨浪使救援计划付之东流。这样不得不对原方案进行更改。崩断了的尼龙绳缠住了一位极富经验的蛙人,失事浮标的电缆又扯断了,以致中断了双方的联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及时地将一切情况向苏联元帅朱可夫进行了报告。巨型战斗舰队驶向海洋奔向事故地区,用自身坚固的船体围绕在“贝什特”号救援船的四周,以此来压住巨浪,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P4-5
……
从发送“机舱封闭”的信号系统来说,它本身的设计结构就不完备。正因如此,“机舱封闭”的信号欺骗了指挥官。透过并未密封的舱盖,海水涌进了6号机舱——内燃机动力舱。潜艇急剧地陷进了海洋的漩涡中,几分钟后,潜艇的尾部竖立水中,并以60。
的倾角深深地栽进海底的泥沙里。
海水从淹没了一半的6号舱又涌向7号舱,使7号舱内的配电盘短路,从而引起了火灾。为了扑灭7号舱的大火,只得停止对它供电。此时6号舱己被水淹了三分之二,海水还在继续涌入艇舱。又过了两个小时才阻止了海水涌入的势头,其他舱室艇员才把自己的战友通过淹没的舱口从艇尾救到了5号舱内。
中央指挥所对灾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尾部中灌满约40吨海水.在倾角为60。的状态下要排除这些海水是不可能的。下潜深度已达到极限,供呼吸用的氧气只够70小时,食品只能支撑两天,而此时救生浮标又没有放出水面。
艇长决定:首先要减小艇尾的倾斜度,然后再想办法把海水排出去。于是,全体艇员包括军官在内,排成一行,组成人墙,将盛满海水的水桶手转手地传递着,从艇尾向艇首传去。沉重的工作加大了氧气的消耗。由于缺氧,有的人失去了知觉,但是这堵人墙仍然在继续进行工作。12吨海水被送到了35~40米高的地方,所有可能搬动的重物都传送到前舱。但是倾角仍然未见减小,原来是艇尾被海底紧紧地吸住了。
第一个驶向事故地区的是黑海舰队的斯米尔诺夫上校。事故潜艇的艇长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向舰队司令部做了扼要的通报。此时,说来也巧,事故浮标总算是浮出了水面,通过它才和驶过来的事故救援船建立了通信联系。
救援工作的总指挥是黑海舰队的卡沙冬诺夫上将。直接承担救援任务的是救援工作创始人之一的契克尔上校,他荣获过苏联国家奖金。他当场决定用结实可靠的缆绳拴住艇尾,用救援船的牵引动力把潜艇从海底的泥坑中拨出来,再向压载平衡舱输入高压气体,这样潜艇有可能会自动浮出水面。
拯救潜艇的重担落在了蛙人的身上。送气和抽气的管道一直接到潜艇上。通过鱼雷发射管口将装在专用箱内的保暖衣物,伏特加酒,巧克力糖,罐头食品送到艇上。全体艇员继续在为生存奋战着,管理好财物,检查舱口的密封情况,将弹药和易燃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狂风巨浪使救援计划付之东流。这样不得不对原方案进行更改。崩断了的尼龙绳缠住了一位极富经验的蛙人,失事浮标的电缆又扯断了,以致中断了双方的联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及时地将一切情况向苏联元帅朱可夫进行了报告。巨型战斗舰队驶向海洋奔向事故地区,用自身坚固的船体围绕在“贝什特”号救援船的四周,以此来压住巨浪,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P4-5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