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48531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江西“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主要论述了江西“五河一湖”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别从“五河一湖”的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江西“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内容丰富,可供从事湖泊、地理、环境、水利、区域发展规划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生产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江西“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内容丰富,可供从事湖泊、地理、环境、水利、区域发展规划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生产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五河一湖” 基本概况
第一章 “五河一湖” 范围界定
第一节 “五河一湖” 区域界定说明
第二节 界定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五河一湖” 区域界定结果
第四节 “五河一湖” 区域范围比较
第二章 “五河一湖” 自然状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概述
第二节 鄱阳湖概况
第三节 “五河” 概况
第三章 “五河一湖”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人口及城镇化率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经济状况
第三节 “五河一湖” 工业结构及污染行业分布
第二篇 “五河一湖” 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研究
第四章 “五河一湖” 水环境质量现状
第一节 主要断面及入湖口水质现状
第二节 各断面水质状况及水质特征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五章 “五河一湖”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节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源头环境问题
第六章 “五河一湖” 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节 完善水利设施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第三节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程
第四节 矿山开采重金属污染控制
第五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
第六节 加强“五河一湖” 源头水环境保护
第三篇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研究
第七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三节 “五河一湖” 重要生物类群的种类、分布及生态特性
第四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
第八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主要问题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第九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各论
第一节 鄱阳湖淡水贝类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赣江中游及支流的淡水贝类多样性和丰度
第三节 鄱阳湖区域淡水蟹类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节 鄱阳湖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五节 江西省“五河一湖” 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第十章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
第一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分布及防治概况
第二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防治策略
第四篇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研究
第十一章 “五河一湖” 湿地概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分布概况
第二节 “五河一湖” 湿地资源特点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五河一湖” 湿地生态价值
第十二章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现状
第二节 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十三章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对策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对策
第二节 “五河一湖”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第五篇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第十四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概况
第一节 鄱阳湖区资源状况
第二节 “五河” 区域资源状况
第十五章 江西“五河一湖” 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第二节 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
第三节 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对水环境影响
第四节 江西“五河一湖”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十六章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水资源自然状况
第二节 江西水资源供用水现状分析
第三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第四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第十七章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状况
第二节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消费状况
第十八章 江西“五河一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矿产资源现状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
第十九章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第三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十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理论
第一节 资源承载力概述
第二节 生态承载力概述
第三节 2000~2008年“五河” 流域及鄱阳湖区生态足迹分析
第四节 2015年、2020年“五河” 流域及鄱阳湖区生态足迹情景分析
第二十一章 江西“五河一湖” 重点区域分析
第一节 重点保护区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
第二十二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综合利用战略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节 推行清洁生产
第三节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第四节 发展低碳经济
第六篇 “五河一湖”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第二十三章 管理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管理现状
第二节 管理上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章 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
第三节 法律管理
第四节 技术管理
第二十五章 协调机制建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
附录二 2008年“五河一湖” 工业企业(分行业)总产值
附录三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附录四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水重复利用及固废利用
附录五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
附录六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
附录七 江西省十大新型工业产业建设在“五河一湖” 的分布
彩图
第一篇 “五河一湖” 基本概况
第一章 “五河一湖” 范围界定
第一节 “五河一湖” 区域界定说明
第二节 界定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五河一湖” 区域界定结果
第四节 “五河一湖” 区域范围比较
第二章 “五河一湖” 自然状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概述
第二节 鄱阳湖概况
第三节 “五河” 概况
第三章 “五河一湖”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人口及城镇化率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经济状况
第三节 “五河一湖” 工业结构及污染行业分布
第二篇 “五河一湖” 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研究
第四章 “五河一湖” 水环境质量现状
第一节 主要断面及入湖口水质现状
第二节 各断面水质状况及水质特征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五章 “五河一湖”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节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源头环境问题
第六章 “五河一湖” 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节 完善水利设施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第三节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程
第四节 矿山开采重金属污染控制
第五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
第六节 加强“五河一湖” 源头水环境保护
第三篇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研究
第七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三节 “五河一湖” 重要生物类群的种类、分布及生态特性
第四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
第八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主要问题
第二节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第九章 “五河一湖” 生物多样性各论
第一节 鄱阳湖淡水贝类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赣江中游及支流的淡水贝类多样性和丰度
第三节 鄱阳湖区域淡水蟹类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节 鄱阳湖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五节 江西省“五河一湖” 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第十章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
第一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分布及防治概况
第二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五河一湖” 血吸虫病防治策略
第四篇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研究
第十一章 “五河一湖” 湿地概况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分布概况
第二节 “五河一湖” 湿地资源特点
第三节 “五河一湖” 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五河一湖” 湿地生态价值
第十二章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现状
第二节 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十三章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对策
第一节 “五河一湖” 湿地保护对策
第二节 “五河一湖”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第五篇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第十四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概况
第一节 鄱阳湖区资源状况
第二节 “五河” 区域资源状况
第十五章 江西“五河一湖” 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第二节 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
第三节 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对水环境影响
第四节 江西“五河一湖”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十六章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水资源自然状况
第二节 江西水资源供用水现状分析
第三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第四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江西“五河一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第十七章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状况
第二节 江西“五河一湖” 能源消费状况
第十八章 江西“五河一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矿产资源现状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
第十九章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第三节 江西“五河一湖”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十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理论
第一节 资源承载力概述
第二节 生态承载力概述
第三节 2000~2008年“五河” 流域及鄱阳湖区生态足迹分析
第四节 2015年、2020年“五河” 流域及鄱阳湖区生态足迹情景分析
第二十一章 江西“五河一湖” 重点区域分析
第一节 重点保护区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
第二十二章 江西“五河一湖” 资源综合利用战略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节 推行清洁生产
第三节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第四节 发展低碳经济
第六篇 “五河一湖”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第二十三章 管理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管理现状
第二节 管理上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章 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
第三节 法律管理
第四节 技术管理
第二十五章 协调机制建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
附录二 2008年“五河一湖” 工业企业(分行业)总产值
附录三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附录四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水重复利用及固废利用
附录五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
附录六 2008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
附录七 江西省十大新型工业产业建设在“五河一湖” 的分布
彩图
在线试读
第一章 “五河一湖”范围界定
第一节 “五河一湖”区域界定说明
根据水文水资源,基于DEM数字地形图,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界定本项目中“五河一湖”的各自范围(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江西‘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五河”是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一湖”是指鄱阳湖。为了开展项目研究,“五河”研究区域界定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五河水系及其流域范围,“一湖”研究区域界定为鄱阳湖及其环湖区,即通常所说的鄱阳湖区。
一般地,可以把江西省根据水系划分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鄱阳湖区以及其他水系七大部分(本书将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简称为“五河流域”,将其他水系统称为“外河流域”)。流域的划分以其水系及集水区域来确定,是明确的。但对于鄱阳湖及其环湖区的范围,由于鄱阳湖自身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考虑,有着不同的区划,比如环湖11县(市)或25县(市)等。
第二节 界定原则与方法
本研究界定“五河一湖”研究范围的主要原则如下:
(1)先确定鄱阳湖及其环湖区的范围;环湖区的确定考虑行政区域的连通性及径向上的单一性。
第一节 “五河一湖”区域界定说明
根据水文水资源,基于DEM数字地形图,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界定本项目中“五河一湖”的各自范围(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江西‘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五河”是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一湖”是指鄱阳湖。为了开展项目研究,“五河”研究区域界定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五河水系及其流域范围,“一湖”研究区域界定为鄱阳湖及其环湖区,即通常所说的鄱阳湖区。
一般地,可以把江西省根据水系划分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鄱阳湖区以及其他水系七大部分(本书将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简称为“五河流域”,将其他水系统称为“外河流域”)。流域的划分以其水系及集水区域来确定,是明确的。但对于鄱阳湖及其环湖区的范围,由于鄱阳湖自身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考虑,有着不同的区划,比如环湖11县(市)或25县(市)等。
第二节 界定原则与方法
本研究界定“五河一湖”研究范围的主要原则如下:
(1)先确定鄱阳湖及其环湖区的范围;环湖区的确定考虑行政区域的连通性及径向上的单一性。
(2)按照水系及其集水区来划定流域,属不同水系的县以确定的面积比例分解到不同流域。
(3)尊重和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传统区划,区划参考枟江西省国土资源地图集枠、枟鄱阳湖研究枠、枟江西省自然地理志枠以及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成果。
具体方法是基于江西省DEM数字地形图(分辨率91m×91m),进行地表水文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提取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河流网络﹑河网分级以及流域分割等。
(1)首先对原始DEM图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DEM图。
(2)根据资料文献对鄱阳湖范围的界定:21m高程以下为湖区,划分出鄱阳湖。
(3)再根据本研究对江西省的社会和经济分析的需求,以行政区域的连通性及径向上的单一性为依据,确定环鄱阳湖区为11个县(市),即湖口县、九江市区、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鄱阳县、永修县、新建县(59%)、南昌县、进贤县、余干县。
(4)对剩下的地区,首先是从DEM提取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以及河网。进一步生成StreamLink,确定五大水系流入鄱阳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