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840277
内容简介
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脉及东方艺术的瑰宝,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青睐。时至今日,歙砚艺坛新秀辈出,他们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而勤奋磨砺,勇于创新,谱写了歙砚艺术史上新的篇章。
本书是一本普及歙砚知识、宣传歙砚文化的专业书,着重说明要如实反映歙砚*的发展状况,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歙砚。
本书是一本普及歙砚知识、宣传歙砚文化的专业书,着重说明要如实反映歙砚*的发展状况,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歙砚。
目 录
序
第一章 歙砚简史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二、歙砚的发展历史
三、歙砚的评述著作及地位
第二章 歙砚的砚石坑口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2.大畈(济溪)的砚坑
二、歙县砚坑
三、休宁县砚坑
四、祁门县砚坑
五、黟县砚坑
第三章 歙砚的石品
一、眉纹
二、罗纹
三、金星、金晕
1.金星
2.金线
3.金花
4.银星
5.金晕
6.银晕
四、鱼子纹
五、带状纹
六、歙红
七、歙青
八、紫云玉斑
第四章 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白磨刃发墨理论
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汀星子石的区别
第五章 歙砚的艺术风格
一、歙砚的制作工序
二、歙砚的雕刻造型
三、歙砚的雕刻题材
四、砚铭
五、砚雕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 当代歙砚砚雕技艺及传承
附录
附录一
歙砚地方标准
附录二
浅谈歙砚的价值(汪德钦)
歙砚的传统风格——师古而推新(王宏俊)
艺无止境(凌红军)
附录三
文房书籍及文献小汇
历史上的歙砚名工
歙砚工艺美术大师及传承人名单
后记
第一章 歙砚简史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二、歙砚的发展历史
三、歙砚的评述著作及地位
第二章 歙砚的砚石坑口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2.大畈(济溪)的砚坑
二、歙县砚坑
三、休宁县砚坑
四、祁门县砚坑
五、黟县砚坑
第三章 歙砚的石品
一、眉纹
二、罗纹
三、金星、金晕
1.金星
2.金线
3.金花
4.银星
5.金晕
6.银晕
四、鱼子纹
五、带状纹
六、歙红
七、歙青
八、紫云玉斑
第四章 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白磨刃发墨理论
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汀星子石的区别
第五章 歙砚的艺术风格
一、歙砚的制作工序
二、歙砚的雕刻造型
三、歙砚的雕刻题材
四、砚铭
五、砚雕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 当代歙砚砚雕技艺及传承
附录
附录一
歙砚地方标准
附录二
浅谈歙砚的价值(汪德钦)
歙砚的传统风格——师古而推新(王宏俊)
艺无止境(凌红军)
附录三
文房书籍及文献小汇
历史上的歙砚名工
歙砚工艺美术大师及传承人名单
后记
在线试读
第一章 歙砚简史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后改徽州)而得名(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古歙州各地都出产砚石,其中尤以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砚石纹色最多、品质最好。清.徐毅《歙砚辑考》记载:“……不日龙尾而日歙者统于同也。”用龙尾石制成的砚是歙砚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四大名砚称谓之所指。
如果说端砚的发展还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的话,歙砚的成长则可以说是起伏波荡。概括地说就是:歙砚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聊代。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歙州作为一个古地名,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歙州名称的由来以及婺源县归属的变迁。
古歙州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曾在这里设置了黝(后改为黟)、歙二县,属鄣郡,这大概是“歙县”作为地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最早时间吧,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了。自公元280年置新安郡始,这里的地域格就已初步形成。
……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后改徽州)而得名(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古歙州各地都出产砚石,其中尤以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砚石纹色最多、品质最好。清.徐毅《歙砚辑考》记载:“……不日龙尾而日歙者统于同也。”用龙尾石制成的砚是歙砚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四大名砚称谓之所指。
如果说端砚的发展还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的话,歙砚的成长则可以说是起伏波荡。概括地说就是:歙砚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聊代。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歙州作为一个古地名,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歙州名称的由来以及婺源县归属的变迁。
古歙州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曾在这里设置了黝(后改为黟)、歙二县,属鄣郡,这大概是“歙县”作为地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最早时间吧,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了。自公元280年置新安郡始,这里的地域格就已初步形成。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