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7221
《红楼梦》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小说,是一部畸形的历史——所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所谓“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研究《红楼梦》,不仅要研究文学,更要索解历史。
红学大体分为多个派别,主要是考证派和索隐派。索隐派定位在“考隐”或“考索”上,它也运用考证方法,只不过考证的对象主要不是文物、典章、制度等,而是考证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其“本事”的关系。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影射为某一历史上的真人。主要论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玉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著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清代乾隆皇帝说:“此盖为明珠家作也!”于是此说便盛行起来,研究者推测说《红楼梦》中的贾政是明珠,宝玉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宝钗是影射高詹人,妙玉是影射姜西溟。《红楼梦》记载了明亡清兴长达半个世纪的血火纷杂的中国历史。
民初王梦沅指出:《红楼梦》“其参互错综学《周易》”。“看《红楼》万不可呆板,大抵作者胸中欲言之隐,不过数人数事。只须笔记数行即可了此公案,尚复有何趣味?惟将真事隐去,演出一篇大文。”“盖上下数百人中,不必一一派定角色,或比此言彼,或数人合演一人,或一人分扮数人,或先演后半部再演前半部,或但用之此一场即不复问下一场。”清人戚廖生是识破《红楼梦》隐秘的**位文人,但他没有深入研究,只指明了揭示真相的方法。他认为《红楼梦》“一声两歌,一手二牍;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红楼梦》一书,噫,异矣”!
“《红楼梦》索隐”系列之一。作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隐写的历史,是一部由文字狱逼出来的畸形变态的历史,所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其中所有的故事情节、章回名目乃至诗词歌赋、酒令俚语,无不隐藏着历史信息——或宫闱隐秘,或争风吃醋,或内幕交易,或惨烈战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反映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那个时期的林林总总。《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歌赋与对联谜语都是为主题服务的,都隐射与历史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无一例外。例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隐射的是十位后宫后妃格格命运的。凡以小说情节难以反映的历史隐秘,都隐藏在诗词歌赋、酒令谜语、对联谶语、戏剧名称里。小说情节是树干,诗词歌赋等是绿叶。一部《红楼梦》就是由这些树干、绿叶组合而成的参天大树。而本书,就是对每一片“绿叶”的探讨之作。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炼石上偈语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癞头和尚嘲甄士隐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贾雨村口占联语
贾雨村对月寓怀一绝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①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甄士隐解注《好了歌》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赞娇杏
智通寺对联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荣禧堂对联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赞林黛玉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护官符》
?追踪谜底《红楼梦》索隐之三
目录?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宁国府上房内对联
秦可卿卧室对联
警幻仙姑歌辞
警幻仙子赋
孽海情天对联
薄命司对联
判词“霁月难逢”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
判词“根并荷花一径香”
判词“可叹停机德”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
判词“富贵又何为”
判词“欲洁何曾洁”
判词“子系中山狼”
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判词“事败休云贵”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
仙宫房内对联
《红楼梦曲》引子
终身误
枉凝眉
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
世难容
喜冤家
虚花悟①
聪明累
留余庆
晚韶华①
好事终
飞鸟各投林①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嘲顽石诗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赞会芳园①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托梦赠言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封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题大观园诸景对额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赞省亲别墅
贾政上贾妃启
顾恩思义匾额①
大观园题咏(十一首)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续《庄子?胠箧》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寄生草与参禅偈
贾环谜语
贾母谜语
贾政谜语
元春谜语
探春谜语
迎春谜语
宝钗谜语
宝玉谜语
宝钗谜语
惜春谜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四时即事四首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跛足道人赞
癞头和尚赞
叹通灵宝玉二首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密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黛玉哭花荫与哭花荫诗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葬花辞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小曲(云儿①)
“女儿”酒令五首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题帕三绝句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送白海棠帖
招宝玉结诗社帖
咏白海棠——探春
咏白海棠——宝钗
咏白海棠——宝玉
咏白海棠——林黛玉
咏白海棠——史湘云(两首)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社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藕香榭联语
宝钗:忆菊
宝玉:访菊
宝玉:种菊
湘云:对菊
湘云:供菊
黛玉:咏菊
宝钗:画菊
黛玉:问菊
探春:簪菊①
湘云:菊影
黛玉:菊梦
探春:残菊
螃蟹咏(三首)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探春房内对联
牙牌令(七首)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秋窗风雨夕
香菱咏月诗三首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赋得红梅花三首
访妙玉乞红梅
暖香坞春灯谜(四首)
点绛唇
灯谜诗(三首)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薛宝琴怀古诗(10首)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真真国女儿诗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宁国府宗祠对联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酒令三首
射覆四首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花名签令——宝钗签
花名签令——袭人签
花名签令——探春签
花名签令——李纨签
花名签令——湘云签
花名签令——麝月签
花名签令——香菱签
花名签令——黛玉签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五美吟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尤三姐自刎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添柳絮词
林黛玉:桃花行
史湘云:如梦令
探春、宝玉:南柯子
林黛玉:唐多令
薛宝琴:西江月
薛宝钗:临江仙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林四娘
《芙蓉女儿诔》
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贾府歌谣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亲友庆贺贾政升官
第八十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黛玉见帕伤感
琴曲四章
悟禅偈(惜春)
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宝玉)
赞黛玉
第九十回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感怀(薛蝌)
叹黛玉病
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宝玉答黛玉禅话
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荐包勇与贾政书
匿名揭帖儿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赏海棠花妖诗三首
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寻玉乩书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叹黛玉死
第一○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占异兆
散花寺签
第一○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骰子酒令四首
第一一六回得通灵幻镜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重游太虚幻境所见联额三副
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欢聚党恶子独承家
酒令
第一一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警谜语妻妾谏痴人
吟句
第一一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离家赴考赞
第一二○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结红楼梦偈
离尘歌
顽石重归青埂峰
咏桃花庙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解读
一心想做神仙的跛足道人、张道士、贾道士,都隐射崇祯二年归顺满清的汉族将军定南王孔有德。
《清史稿?孔有德》云:“十一年六月,有德女四贞以其丧还京师,上命亲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汉官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赐白金四千,官为营葬,立碑纪绩。寻复命建祠,祀春秋,以白氏、李氏配。”在《清史稿》与《红楼梦》中,当朝天子对贾敬、孔有德的敬重态度完全一致。
《红楼梦》里最关键的男主角“跛足道人”,始终跟随“一僧”皇太极的“一道”、“现掌‘道录司’印”的“张道士”、“当今封为‘终了真人’”、“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国公替身”、“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还有宁国府家长“贾敬假道士”等,都是孔有德的艺术化身。
孔有德祖籍山东曲阜,乃圣人孔子后裔,后移居辽东辽阳。
孔有德的特点是始终跟随“一僧”皇太极,是归顺“张大”皇太极的“道人”。《红楼梦》里第一和尚为满族清太宗皇太极。第一道人为汉族定南王孔有德。
“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隐射皇太极称赞他是识事物的俊杰、最早背弃明朝、改换门庭的“大换先人”。
“现掌‘道录司’印”,隐射入关后孔有德统领满清朝廷的汉族部队。
“当今封为‘终了真人’”,隐射顺治皇帝封他为终生忠实于满清政府的汉族将领。
“国公替身”隐射他是孝庄丈夫皇太极的“替身”,顺治皇帝的生父。
“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汉族藩王都不会得到清廷的完全信任,只有定南王孔有德是可以通天的“神仙”。
“宁国府家长贾敬假道士”——儿子是皇帝,他是臣子,没有资格住进皇宫,所以连过生日也不进宁国府,“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在江南与反清部队作战)。宁荣二府一切罪孽的渊薮,乃孝庄孔有德的婚外情也——第五回“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秦可卿——孝庄皇太后,与贾敬——定南王孔有德)。
“跛足道人”孔有德的生理特点是“手足”有点儿残疾,那是天聪七年在抚顺战役中作战时马失前蹄摔伤留下的纪念。
《清史稿》载:天聪“七年六月……上命贝勒岳讬、德格类帅师袭之,以有德率为导。龙数战皆败,遂自杀,克其城。……有德坠马伤手,与仲明留辽阳,诏慰之曰:‘都元帅远道从戎,良亦劳苦。行间诸事,实获朕心。招抚山民,尤大有裨益。不谓劳顿之身,又遭衔橛之失。伫闻痊可,用慰朕怀。’”
落马伤了手足,不影响作战,但落下了“跛足”的毛病,走路有些瘸腿。
第二十五回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若问家何处,蓬莱弱水西。”乃孔有德自报家门,说自己官为山东蓬莱登州府参将,祖籍在潍河淄河(弱水,季节河)以西的曲阜县,乃圣人之后也。
《明史》载崇祯“八年,朝元日,命有德、仲明与八和硕贝勒同列第一班”。
此乃孔有德变成终生追随“一僧”皇太极并成为“跛足道人”的详细史料。“跛足”乃“有德坠马”的结果。“道人”者,降清的汉将也。“一道”者,上朝时“与八和硕贝勒同列第一班”也。
因为孔有德是汉将降清之始作俑者,又在顺治九年七月四日为满清战死沙场,后人也没有参与三藩之乱,乃清朝最忠实的汉族降将。反映到《红楼梦》中,其灵魂即一僧一道之“一道”——前者是满族领袖,后者是汉族领袖;孝庄是蒙族领袖,吴三桂是降而复叛的汉军领袖。这就是护官符里提到的贾(爱新觉罗)、史(孔有德)、王(吴克善)、薛(吴三桂)“四大家族”。
第十三回贾蓉履历有“丙辰科进士贾敬”,隐射后金系努尔哈赤于丙辰年(1616)所建。“丙辰科进士”是指孔有德归顺了建国于丙辰年之后金政权。
《清史稿》载:“六年五月,改封有德定南王,授金册金印,令将旧兵三千一百、新增兵万六千九百,合为二万人,征广西,……十二月,遂拔桂林,明桂王走南宁,留守大学士瞿式耜死之,斩靖江王以下四百七十三人,降将吏一百四十七人……”
顺治九年七月初四日,孔有德全家自杀于桂林(贾敬“死金丹”)。他与妻子临死前,让儿子与女儿突围。遗嘱云:一旦逃出命去,千万莫涉身官场,一定要出家。
桂林是湘江的源头。《红楼梦》里与湘江源头有关的人名,都是为了纪念孔有德(跛足道人,贾敬,张道士,张如圭之一)的。例如“潇湘妃子”林黛玉,隐射孔有德的情妇孝庄皇太后。“史湘云”隐射他的女儿孔四贞。“柳湘莲”隐射他的儿子顺治皇帝。
顺治九年七月初四桂林失陷,定南王孔有德败亡;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征讨湘黔,又全军覆没。丧师失地、名王惨败,震动了朝野,也震动了十四岁的顺治皇帝。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勤兵黩武”,采取了“文德绥怀”,改变了皇太极与多尔衮的路线,主张“满汉一体”、“禁止圈地”、“废除逃人法”、“恋爱自由”,从而完成了顺治亲政后治国平天下的大转折。
《清史稿》载:顺治“九年四月,有德疏言:臣生长北方,与南荒烟瘴不习。解衣自视,刀箭瘢痕,宛如刻划。风雨之夕,骨痛痰涌,一昏几绝。臣年迈子幼,乞恩敕能臣受代,俾臣得早觐天颜,优游终老。疏入,得旨:览王奏,悉知功苦。但南疆未尽宁谧,还须少留,以俟大康。……七月,定国自西延大埠取间道疾驱击破全州军,薄桂林,驱象攻城。城兵寡,定国昼夜环攻,有德躬守陴,矢中额,仍指挥击敌。敌夺城北山俯攻,有德令其孥以火殉,遂自经,妻白氏、李氏皆死于火。事闻,谥有德武壮。十一年六月,有德女四贞以其丧还京师,上命亲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汉官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赐白金四千,官为营葬,立碑纪绩。寻复命建祠,祀春秋,以白氏、李氏配。……有德子廷训,为定国所掠,越六年,乃杀之。……四贞至京师,赐白金万,视和硕格格食俸……”
孔有德的上书、败死,与“好了歌”、“死金丹”遥相呼应。孔有德在后金时代投降满人,本认为会终生荣华富贵,结果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好了歌》是孔有德临死时愧悔无地的真实写照。
张道士清虚观打醮:“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崇祯十八年、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六日,汉军正红旗也参与了扬州十日屠。传道士的忏悔与愧疚,隐写孔有德带领汉军八旗将士做“遮天大王”的道场,悼念江南三屠的死难同胞。
作者让降臣孔有德以“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形象,说出沮丧的话:“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反衬“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历史结局。然后引领甄士隐南明皇室出家,具有极深刻的历史意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