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53904
这是一部女儿向父亲致敬的作品。游老师女儿游思涵全程担任监制,由游老师学生许晋杭执笔,从家人和学生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一位弘扬正能量的“80后”老人。历时五年,形影不离地记录下游老爷子的一言一行。写满五个笔记本,在逐字录入电脑,百万文字和数千幅珍贵删减精编,数易其稿,方成此书。
★79个边缘龙套,53年半生蹉跎,命运叫他低头!他不!53岁,在这个所有人过完大半辈子的年龄,游老爷子依旧在话剧院卑微地跑着龙套,随时面临着失业。经历过大时代淘洗和命运荡涤的他内心更加坚毅,不,命运,我不会臣服于你。
★《济公》大揭秘,火爆全球背后的隐秘往事!你知道济公的选角差点就不是游本昌吗?你知道济公的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吗?你知道电视剧里济公享用的美食很多都发臭了吗?你知道曾有两个小孩儿用一块哈达就换来了《济公》续集的拍摄吗?……
★80岁卖房创业,只要敢干,梦想无关早晚。游老爷子准备做弘一法师的话剧,以弘扬大师崇高的家国情操,遍寻投资人,却因“无利可图”的缘由而告终。很多人的梦想是在北京买套房,在北京的房价已经达到十多万一平米的时候,游老爷子却毅然决然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去追逐自己的终极梦想和心中大义。
★游本昌表演课:这才是真正的演员的诞生!游老爷子对表演艺术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洁癖”。他对如今鲜肉横行的现象痛心不已,对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嗤之以鼻。作为大家公认的演技已臻化境的老戏骨,游老爷子从很早以前就致力于教学培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表演艺术让更多演员受益。这本书中关于表演艺术的干货教学,将成为演员演技进阶的秘密武器。
★让我们向86岁依然活跃在话剧舞台,依然热心公益的游老师致敬!86岁,奔波各地,依旧作为主演在话剧舞台上连演两个小时不休息的台柱子,重伤也不下火线,全国仅游老爷子一人。86岁依旧热心公益,以身作则,发动群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和孤寡老人们捐款捐物。游老爷子不仅仅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直到现在,忘我工作的他,博爱无私的他,依旧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标杆。
前奏:最强龙套
◆ 三年半没开窍/ 002
◆ 演员是挨骂的职业/ 005
◆ 母校四年,受用一生/ 007
◆ 命运的转折:第一代“北漂”/ 009
◆ “佐料”演员/ 011
◆ 总有一天,我要演你这个角色/ 013
◆ 蹉跎十年/ 014
◆ 精神力量:偶像/ 016
◆ 演小角色的大演员/ 017
◆ 中国第一台哑剧/ 021
爆发:济公出世
◆ 机遇来了/ 028
◆ 全力以赴/ 032
◆ 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偶然获得/ 033
◆ 演济公耗尽我一生所学/ 035
◆ 取精华,去糟粕/ 036
◆ 你们就真打吧/ 038
◆ 天公为你作美/ 040
◆ 做人类的工程师/ 042
◆ 万人空巷/ 045
◆ 济公度人/ 048
◆ 一块哈达换来的续集 / 051
◆ 这才是济公精神/ 055
奋斗:卖房做话剧
◆ 为什么做《弘一法师》/ 062
◆ 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067
◆ 人生要享有权,不要占有权/ 069
◆ 三层楼/ 073
◆ 花开了/ 077
◆ 这是一部觉性的戏剧/ 079
◆ 意外骨折/ 085
◆ 手术/ 087
◆ 煎熬的一夜/ 090
◆ 你们帮我成长/ 092
◆ 带伤排练/ 094
◆ 伤后首演/ 096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098
◆ 弘一和济公/ 101
信仰:演员的诞生
◆ 备课/ 104
◆ 天哪!全额退还学费/ 106
◆ 改变基因/ 109
◆ 教学耐心/ 111
◆ 结业啦/ 114
◆ 十八里中学演讲:再见,未来的艺术家们/ 118
◆ 柏林寺演讲:永远做小学生/ 123
◆ 热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 125
◆ 警惕影视病/ 127
◆ 不要在相上学,要跟着心走/ 130
◆ 三位一体/ 132
◆ 刻板化表演/ 137
◆ “对不起,是我没教好你,是我无能”/ 140
◆ 心理行动线—高层的心理表演技术/ 142
◆ 戏前戏/ 145
◆ 消除你的紧张感/ 147
◆ 记住你的最高任务/ 150
◆ 集中你的注意力/ 155
◆ 你得对角色有创作的态度/ 156
◆ 形体/ 158
◆ 做一个性格演员/ 161
◆ 喜剧是最高层的艺术/ 164
◆ 对舞台怀有虔诚心/ 167
◆ 演员,需要积累/ 168
◆ 演员的形象/ 171
◆ 演员就得挨骂/ 174
◆ 一人千面/ 177
◆ 戏比天大:重伤也不下火线/ 179
晚年:时间的朋友
◆ 怀念总理/ 182
◆ 金婚/ 185
◆ 游老师的传家宝和终身成就奖/ 186
◆ 一息尚存,坚持不懈/ 188
◆ 健康护法/ 191
◆ 蛋糕风波/ 193
◆ “都演到83 岁,这是我给你们的下限!”/ 196
◆ 互联网大门初开/ 200
◆ 辟谣/ 203
◆ 毕业60 周年同学会/ 205
◆ 微博超级红人节/ 207
◆ 网络红人/ 209
◆ 艺无止境/ 211
◆ 致敬老师/ 213
◆ 艺术家的高度/ 215
◆ 文化部宣讲/ 217
◆ 签一个名,十分钟/ 223
◆ 卖别墅,做话剧/ 226
◆ “与自己的无知做斗争”/ 227
◆ 一个大家庭/ 229
◆ 成长,不是自己的事情/ 231
◆ “贵重物品,交由你保管”/ 234
◆ 暖男/ 235
◆ 当艺术家,不要当明星/ 236
◆ 演员的艺德和使命/ 238
◆ 公益/ 240
后记 / 242
游氏杰作,誉满神洲;德艺双馨,济世为公!—六小龄童
少年时看过电视剧《济公》,我就一直把游本昌老师当作“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本尊。后来有幸邀请到游老师在我的电影《刀见笑》中出演“送你一把开心刀”的遁世高人唐胖子,我深感他对表演的专业和专注,为人的温暖与谦和。游老师的经历就是“人戏合一”的修行之路,祝幽默智慧、自然自在的游本昌老师艺术生命常青!—乌尔善
游老师的经历是给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字字箴言, 也是对我们演员晚辈的鼓励和鞭策。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相信, 只要有梦想,永远不会太晚。向一直坚持梦想,坚持艺术追寻的游老师致敬!—黄渤
没有人见过风的模样每当树枝摇曳水波涟漪或炊烟袅袅浮云飘过我们才知道风一直都在从未离开我心目中的游本昌老师就是这般来去无踪却又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游老师深居简出,但他塑造的经典荧幕形象却深埋每一位观众的心底,这是演员的*境界,游老师真正伟大的艺术家。—胡歌
尊者不以圣贤自居
郭德纲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游本昌先生出书了,我不敢说写点什么,只是想表达一下心情。在中国,没有人没看过老爷子演的济公,基本上,济公这个形象已经和先生合二为一了。八十年代,十几岁的我如痴如醉地看着电视剧《济公》,那时候,觉得这个济公就是先生本人。虽然在先生之前,戏曲里出现了很多唱济公的名家,在先生之后,也有大批的影视明星演绎过这个角色。但是,没有用。一提济公,人们只会想起游先生。这不是普通的成功,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如此,这是表演的*境界。时光荏苒,我终于在节目现场见到了先生,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子,散发着温暖的佛系老人。当时有个电视剧找我演济公,其实我心里是很纠结的。游老爷子倒是很热情地劝我,并且说当年舞台上的济公都是胖子,不必顾虑等等。但我心里明白,有怹这座高峰在,根本没有攀爬的机会。那次聊天,印象深刻。老爷子给我的感觉就是那句古话:尊者从不以圣贤自居。虽然生活中接触怹不多,但是我通过网络也了解了先生的经历。那么多的不如意,那么多的琐碎,他老人家都笑着走过来了。可见,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先生的新书即将出版,我作为后生晚辈,顶礼焚香,郑重推荐。同时借元杂剧的几句话:撇下这人相我相众生相,出离了生况死况别离况。驾一片祥云,放五色毫光,唱道是佛在西天,月临上方,才得你一缕阴凉,和桂影长相向。惟愿先生福寿安康,诸事顺遂。戊戌春月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哎,哎,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走呀走,乐呀乐,哪里不平哪有我……”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还相对匮乏。小电视里那个疯疯癫癫的济公,在那个经济腾飞、大国崛起的时代,成了陪伴无数人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的回忆。
游老师因为这个角色火遍大江南北,无数的观众把他直接和济公画上等号。时至今日,每当游老师参加活动时,与会人员但凡跟他有互动,打招呼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看着您的戏长大的!”《济公》电视剧以及游老师在当年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到底是《济公》成就了游老师,还是游老师成就了《济公》,这就跟“鸡和蛋谁先有”一样无法回答。但是游老师毫无疑问已经以最经典的“济公”形象镌刻在了所有观众的脑海里。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拍摄济公的时候,游老师已经年过50,前面已经饰演了79个角色,济公是他的第80个角色。当年选角之时曾“一波三折”,游老师险些就与“济公”擦肩而过,有可能,他注定就要跑一辈子龙套,甚至销声匿迹。
当时上海电视台正在筹拍《济公》,在上海把哑剧做得风风火火的游老师进入了电视台的视野。这是在剧院处于边缘化的游老师自己“折腾”出来的结果。
“从毕业开始工作以后,我总觉得自己的才能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我觉得济公这个角色非常符合自己,我愿意去挑战自己。”
但是不久后,报纸上就出现了自己的学生严顺开(1981年电影《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1959年至1962年,游老师是严顺开的老师)要演济公的消息。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游老师萌生退意。
这已经不是游老师第一次和严顺开“撞车”了。有一次游老师在首都机场前厅看话剧,中场休息的时候碰见了谢添,谢添很认真地跟游老师说:“你可以演阿Q。”游老师当时就愣住了,心里可不敢相信。1960年以后,游老师经常在一些晚会上“出洋相”,表演一些非常幽默的小节目,谢添对此非常欣赏。
“现在上海准备要拍阿Q了,你给导演写封信,争取这个角色。”
游老师心里非常忐忑,一直在纠结这个机会要不要争取,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己年轻的时候比较清高”。但这回,他打算斗胆试一次,于是鼓足勇气,提笔写信。
写了这封信之后就没了下文,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已经定了严顺开。因为他们对严顺开比较了解,当时严顺开已经毕业了,并且在上海滑稽剧团还有所表现。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给导演写了自荐信,却弄得这样一个结果,这大大打击了游老师的信心。
一直以来,游老师都不是命运的宠儿,演艺生涯磕磕绊绊。他觉得一个演员的成功除了要有足够的努力和天赋之外,机遇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有时候你有了很好的天赋,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是机会却不一定来敲你的门。
对于自荐失败这件事情,夫人杨惠华也说:“看来你真的是很不走运啊!”
机会总是优先垂青有准备的人。
游老师在大连的一次演出间隙,他接到了家人打来的电话,说有人找上门来请他演济公。
游老师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连觉都没睡好,在床上翻来覆去,琢磨着济公这个角色要怎么演。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不对,这个角色之前不是也说要找严顺开演吗?这……
游老师心情十分复杂,顾及之前剧组找过严顺开,他不愿意跟他(严顺开)撞车。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剧组。
他自己有一个规矩:“我从来不跟人抢角色,从高中起就是如此,从来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角色最后我来演。”
在得知游老师为此犹豫不定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给予了他很大鼓励,他最终咬咬牙,下定了决心。
“一方面,我觉得我工作这三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跑龙套,现在也应该演个像样的主角了。二来也是对方自己找上门来的,与严顺开要演的不是同一个制作单位,所以最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个角色。”
济公的角色设定使得表演很难把握,导演为了拍摄的事情,忧心忡忡,他无数次地上门跟游老师进行细致深入的沟通。有一次在家里聊完之后,游老师送导演走到门口,导演心事重重,还是觉得没把握,转身就问游老师:“你觉得济公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游老师挤挤眉、弄弄眼,一变阴阳脸,冲着他演了起来,说:“你觉得济公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做出济公的模样)哈哈哈!”
“好!好!济公就是这个样,就是这个样啊!”导演瞬间被游老师的演技征服,信心倍增。当时游老师在大门口冲导演做出的这个模样,也就是后来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经典模样。
到现在,游老师时常还会跟学生们感慨当时上天的各种安排:“本来在拍济公前,有机会演《阿Q正传》,但是没有成,让学生严顺开演了。后来导演说,正是因为没有演,才有了后来济公的成功,因为你是一个陌生面孔,如果你当时演了阿Q,成了明星,大家看济公的时候,还会是那种感觉吗?”
游老师小时候,家里柜台上就放有一个济公瓷像,他特别喜欢,一有空就一边研究一边玩儿。在江苏昆山上四年级的时候,他每天放学都要跑去听号称“江南活济公”的沈笑梅先生讲《济公传》,听完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在家人面前露一手,喊两嗓子,逗得大家直不起腰。他跟济公的因缘,甚至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帮他种下了。游老师的母亲在怀他第六个月的时候去苏州礼佛,当时拜的就是济公。这真不得不说,游老师演济公,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全力以赴—
80年代,《济公》要开拍的消息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新闻。为此,剧组还做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游老师,对于出演济公这个角色有多少信心?
游老师在发布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没有一个角色是容易演的,不管是龙套还是主演。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任何角色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一个演员,这是个新角色,我不可能打包票,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当时的跳高冠军朱建华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纪录,后来就再也超不过去了。游老师说:“就像朱建华一样,横杆立在前头,他在起跳之前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跳过去。我跟他一样,不知道这部戏的结果如何,但是我一定会尽可能用最大努力越过去,我坚决不会从横杆底下钻过去!我会努力定下标准,让后来人超越。”
全力以赴这四个字,不仅是他对媒体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承诺。
—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偶然获得—
有些事情,聊起来是一码事,真正执行起来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济公跟游老师之前在话剧舞台上塑造的所有人物有非常大的不同。既然在媒体前面“口出狂言”了,那就一定得说到做到。
为此,游老师阅读了大量关于济公的典籍,随后灵光一闪,既然谁都没有见过济公,不如塑造一个让老百姓都喜欢的形象。
脏,破,穷,但却是一个法力通天,惩恶扬善的形象。
但是在《济公》开拍了两集后,游老师一直都没有找到感觉,说白了就是济公还没有“附体”!对于济公的神韵,游老师一点儿突破的思路也没有,全剧组上下都很着急,游老师自己更急!
拍第三集的某一天早晨,在西湖的三潭印月边拍完日出后,游老师在那里休息,幕后组的导演在另外的地方准备下一幕。幕后工作准备好之后,工作人员迅速叫醒正在熟睡当中的游老师起来开拍,当时正在休息的游老师被导演远远的声音叫醒后,拍戏心切的他急急忙忙就往导演的方向跑去,也不管这个时候脚上的鞋穿好了没有。
“我经过九曲桥的时候一跑一跑的,那个鞋不跟脚啊,结果变成一颠一颠地走路,我突然感觉这就是济公的步态,踢踏踢踏,我就那样走到导演面前说,‘导演你看看,济公这样走路行不行,我觉得这就是济公的感觉啊!’”
—演济公耗尽我一生所学—
“《济公》这本小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是不可以出版的。大家都认为济公是封建迷信的人物,包括说书人都不让说。后来‘四人帮’被粉碎了之后,小说可以出了,有一篇很长的序言说这是游民文学,在济公身上有很多市井的东西。”
因为之前的一些社会舆论,游老师在接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为了让最广大的观众可以接受这个角色,就跟导演探讨出三条标准:“第一条要让佛教界通得过,因为济公是降龙罗汉。所以《济公》一定要朝着雅俗共赏、中外咸宜,寓教于乐的艺术方向前进。第二条一定要过审。第三条一定要让观众喜欢。”
济公是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为了避免引发争议和矛盾,游老师才制定出了上面这三条准则。
“因为这是一部喜剧,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济公的形象可爱起来,最后我们加入了许多和孩子们玩耍的戏份。”
好在游老师和导演还是有共同语言和默契的,许多游老师个人的修改意见和奇思妙想才得以实现。为了让济公更加可爱,游老师还借用了卓别林的表演手段。正是有了各个派别的艺术精华大量充实到剧中,才让《济公》如愿达到了开拍前自己制定的三条标准,甚至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也难怪游老师常常跟学生们说:“演济公耗尽了我一生所学!”
—取精华,去糟粕—
“小说里的有些情节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所以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跟导演提出了新的建议,我们不能跟原小说一样。延安文艺座谈会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艺,要有继承和发展,怎么继承?不是无条件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说里写的是:济公跟秦相是拜把兄弟,而且济公还奚落僧人!
这些都是灰尘,这不是济公的本性。”
游老师觉得题目得改,就改成“大闹秦相府”,进秦相府之前,游老师以一段出色的哑剧表演戏弄公差,然后戴着手铐脚镣进了秦相府,最后还大摇大摆地离开。
这就是游老师坚持的真善美价值观。游老师说服导演:“既然《济公》是人民改编的传说,我们也是人民,那我们完全也可以改编啊,编完后只要是有价值的内容就能流传下去。”
比如小说里写济公拿手抓馒头,一抓五个黑印,老板嫌脏就赶紧让济公拿走了,但是这是吃白食啊,游老师认为济公的形象是不可以这样的。
“我拍完这个镜头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按照原著的话,这一段戏应该通过了,但是我心里通不过。这不是敲竹杠吗?!我热爱济公这个形象,我不愿意糟践了他,这不是我们要搞的济公,我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的,解放军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16岁在上海迎接解放的时候,头一天,国民党的散兵还在敲竹杠、打人呢。第二天,一打开门,人行道上,坐满了人民解放军,坐在那儿,鸦雀无声,在那里休息,哎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去买水都要付钱,有从前线撤下来的几个伤病员,在那里走,当时有三轮车看到,让他们上车,他们都不上,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用。
大资本家荣毅仁就是被这个场面感动了,不走,留在上海,成为红色资本家。
所以我就建议导演加一个镜头,吃完之后,把三个铜钱丢过去。
然后老板说:‘哎哟,这个和尚……’
这样做就是为了掸掉传统文化里头的一些灰尘,因为它肯定有一些不适合当代的部分。我们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接受,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封建主义的时代,它有它自己时代的局限性。
在剧情里,我还增加了许多跟孩子们互动的情节,这是小说里没有写的。还有济公喜欢鸟语花香,喜欢大自然的山青水绿,因为这样的表现方式,就是要增加人们对济公的喜爱。
这也是《济公》讨巧的地方,它不像《西游记》或者《水浒传》需要尊重原著。再者说,虽然我们完全是新改编的,但它是符合济公性格形象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的改编更是符合观众心愿的,是从心出发的。”
—你们就真打吧—
那个年代,只有一些很基本的拍摄技术,很多特效的点子只能是挖空心思去想,找最切实可行的特效办法,所以剧组人员都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子。
比如,很多人对济公割瘤子那幕戏印象很深。那个特别大的瘤子就是游老师的建议,当时剧组做了一个跟大家想象中差不多大小的瘤子。但是游老师说,这是艺术,就必须得这—么—大,像个大包袱一样,所以后来就改用大气球做了。他说,只要是亮相的,就必须得是艺术化的处理,不能是随随便便一般化的表现。
还有定身法,这个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就是正着拍倒着放。如果要做出一些腾云驾雾的镜头,就只能抠像了。
“当时还没有威亚,我就坐在一条板凳上,然后作飞状。还有像打斗抛尸的场面,得把我举起来,然后扔下去,那也是在棚内拍摄完成的。”
说实话,底下虽然有软垫子,但是毕竟举起来有快两米高,摔下去的时候也会非常疼。当时,游老师的夫人带着女儿来探班,女儿才七岁,看了这一幕特别心疼爸爸。
曾经有一场济公挨打的戏,周围的演员因为有的是业余的,所以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打起来感觉就很假。当时大家担心52岁的游老师受苦,所以在他臀部垫了一个薄的垫子减轻疼痛。可是群众演员们对游老师实在是太好了,即使到了真正拍摄的时候也不忍心下重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包袱,所以就显得机器里拍出来的画面特别假。为了考虑到艺术质量,游老师对大家说:“你们就真打一次吧!”
真打起来了,结果一直在重复打的动作,这条戏重拍了12次,总算通过了。拍完之后,游老师就完全站不起来了,趴在地板上痛不欲生……其中的体会,也只有游老师一人知晓了。
“我有一条原则,就是说只要你是为了作品质量的,你让我重复100次,我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有人问过游老师,为什么当时没有用替身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呢?游老师觉得:“尽量能自己完成就自己完成吧,当时也没有替身这一说,而且我如果用替身的话,自己心里总觉得哪里不舒服……”
时至今日,不少剧组通过许多高科技和影视的手法,呈现了不同版本各式各样的济公,但是要问起观众心中对于济公的印象,老百姓第一个浮现出来的画面,还是游老师扮演的那个疯癫和尚模样。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吧!
—天公为你作美—
游老师经常跟人强调“境随心转”的意义:“只要我们的发心对了,那么一切就都对了。”
当年的拍摄可没有现在那么多高科技可以驾驭,拍摄过程当中,要跟着每天的天气变化走,所以拍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与天斗与人斗的奇妙之事。整部剧拍摄完之后,游老师明白:“当你真正能济世为公,为了立德扬善而拍这部片子的时候,老天爷都会帮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眼前豁然开阔,拍摄过程中,就已经慢慢感受到自己心境的变化。“过去是看着人有我没有就生气,连冬天上街别人都戴帽子,就我没有,看着心里都不舒服。但拍戏时,觉得自己怎么越来越顺、运气越来越好呢?那时是夏天,顶着39摄氏度的高温,拍摄很辛苦,可下午一轮到我拍,天就阴了,凉爽了;杭州多雨,有时候阴了一天,非得等我们戏拍完了,雨才下来;坐火车,前面人还买不到票,到我这儿就正好有个退票的……”
有一场戏,济公在草丛当中,一对蝴蝶在济公扇子上翩翩飞舞,让人看了就生起欢喜心。如果放到现在,你一定会认为这个长镜头表演是加了特效的,但是在当时,这段表演确实是两只小蝴蝶主动出镜。
当时游老师在演到一半的时候,看到有两只蝴蝶在起舞,于是乎就走过去,用亲切的口吻说:“来来来……”蝴蝶就真的来了。游老师后来也感叹:
“真是心有灵犀啊!”
很多人以为这是特效做的,殊不知,当时国内的特效根本还做不到这样的效果。
更为神奇的是,大自然经常给拍戏帮忙。有一次,剧组在江苏常熟的虞山拍摄济公和黑风道人斗法的那场戏,游老师觉得拍摄黑风道人,场面铺垫一定要足了,现场需要狂风大作、昏天暗地的景象。昏天暗地剧组是做不到了,但是狂风乱作还是可以一试的。剧组索性就找来两个圆桌面大小的吹风机试试,但无奈的是,吹风机却连树枝都吹不动。
这可怎么办呢?难道要放弃这样的构思吗?剧组陷于苦恼之中……
当所有人都在现场一筹莫展时,突然间,刮来了一股超强的大风,大到工作人员都睁不开眼。游老师一声令下:“拍!”大家一鼓作气,这场戏拍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狂风刮了好几个小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完全就是大家所期待的场景。
顺利完成拍摄后,大家都沉浸在无比的欣喜中,谁都无法解释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这段回忆都是游老师到各大讲坛开讲时,重点跟大家分享的片段。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很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阳光有阳光,非常的不可思议。
“只有加倍的努力和付出把这部剧拍好,才能对得起这样的境随心转啊!”
—做人类的工程师—
其实,济公的衣服做出来时都是新的,都是被游老师拿着瑞士军刀亲自做旧的。还有道具扇子,也被游老师处理过了,他准备了十几把,基本一把扇子只能拍一集,到后面越用越少。
游老师把道具师的工作也干了,因为“这样心里才有底”。
在当年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想完成现在好莱坞般的华丽装扮是不可能的。那么,荧屏上经典的济公活佛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呢?
“只能靠实打实的演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来为济公进行灵魂化妆!”
大家都知道济公在戏里吃尽天下美味,游老师演得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一幕,济公在大口大口地吃着肘子,吃得津津有味,看得观众都会馋得流口水,但是谁又知道那看似美味的肘子背后的故事呢?
剧组道具师买了一个肘子,而且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肘子。第二天一早剧组就出发上山拍戏,一直拍到晚上黄昏了,本来要收工回去了,结果导演说这个地方可以拍那场吃肉的戏。导演说干就干,拿起铁丝和肘子,燃好火,各就各位!
“大家都觉得我演这个角色太享福了,吃尽天下山珍海味,尤其是啃那个肘子的时候,啃得那么香那么美,那么让人垂涎三尺!”
其实肘子背后的真相是,美味的肘子已经发臭腐烂了……
当时在拍这场戏的时候,前一天的温度是39度高温,肘子放在塑料袋里带上山已经超过了24小时,再从塑料袋里面拿出来的时候,肉已经臭得不能吃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没办法说重新换一个肘子,剧组的进度不等人,游老师只能配合。
这是最考验游老师的时候了,要很“美味”地去享受一个臭的肘子,估计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开拍之后,导演一直让游老师表演,当时的表演不能间隔,导演说继续就继续,一直得到好为止。
“拍完那一场之后,全部的肘子都吐出来了。那天晚饭都没有吃,但是大家最后从电视上呈现的结果来看,济公是在很美味地吃肘子。从表演来讲,是很美滋滋的,但是运用的手法就是嚼而未咽,没有下咽的动作,只是忍着臭在那儿嚼……”
面对着这样一只已经恶臭难闻的肘子,怎么可能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呢,难以想象,为了征服观众,游老师花费了多少工夫!当时那个肘子到底有多臭,没有人知道,但是游老师对出众演技的追求,塑造了活灵活现的济公形象。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吃的苦是很多的,说老实话,每天在那么大工作量的情况下,只能睡短短的几个小时,身体是一种超负荷状态,演这个角色确实快耗掉我半条命……但是不管少到四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只要一开工,我绝对是全力以赴,百分百投入工作。因为我深知这段时间的努力是会影响今后这部片子的质量的,所以一定要下苦功,不管再苦再累!”
没有多少特效,没有好的条件,有时候的条件甚至可以用“恶劣”两字来形容。但是观众丝毫看不出任何不足,只是静静地在电视机前享受济公带给他们的欢笑和领悟。
这些吃苦耐劳的过程都不是化妆师能帮他的,也不是导演能教他的,游老师自己拿出真诚和忘我的投入,才能达到真正的灵魂化妆。这也是他说的,我们要努力用艺术去影响大家,做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
—万人空巷—
《济公》播出之后,游老师整个人生的航线都改变了。跑了半辈子龙套的他第一次尝试到大红大紫的滋味。
一个影视剧角色能让中国人记住一辈子,并且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依旧能达到如此经久不衰影响力的,唯有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和游老师扮演的济公。
对于那首闻名海内外的“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老少皆会吟咏的《济公》主题歌,人们不光知道,而且朗朗上口。台湾的无上法师说:“我们天天教别人念阿弥陀佛,别人都不一定听得进去,有时候甚至无法接受。但是游老师的济公,却能让全中国的人跟着一起唱‘南无阿弥陀佛’!”
游老师不负众望,一炮而红,彻底轰动了全国。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这是他应得的。
在全国各地,他走到哪里,大家都喊:“济公来啦!”那段时间,在演艺道路上的游老师就像坐电梯一样,直达人生的高峰,连获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及电视明星太平洋杯“青年最喜爱的电视男演员奖”。
游老师的房间里收藏有很多济公的雕塑和作品,有一位师父说:“以前很多寺庙都不知道济公这个形象该怎么塑造,是胖的还是瘦的,是高的还是矮的。可是自从游老师的济公风靡全国后,绝大部分的济公像就按照游老师塑造的形象来做了。”
“当时到各地去演出的时候,几百个观众在体育馆外面堵着等他。他上车之后,大家都堵着车,还有人把脸贴在车窗上,就为了见他一面。所有人都把他当成真济公了!”游老师的女儿游思涵回忆道。
而这一红,不只是国内,就连国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87年《济公》在新加坡播出之后一举创下新加坡的收视纪录。当年林青霞的剧收视率号称百万,但实际上是96万,而《济公》是真正的突破百万,最后的收视率数字定格在102万。游老师一度被当地人冠以“游百万”之称。
游老师调侃自己:“电视剧在海外播出,一下子扩大了我的世界观,我的人虽然没去过一些国家,但是我的作品去过了。”
1987年,受邀访问新加坡演出的上海电影明星访问团集合了当时中国50位鼎鼎大名的影视红星,新加坡方面看到名单后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见到“济公”,于是,游老师被临时添加到名单上,成为第51位访问团成员。
到了新加坡之后,当地一个老华侨找到游老师后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您。”
游老师很奇怪:“一般别人都说很喜欢你,但是你怎么突然说很感谢你呀?”
“我们的孩子都是从小受英文教育长大的,我们非常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几乎都快忘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看过《济公》之后,才发现祖国还有这么好的文化,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一下子又被重新唤醒了。知道要做好事,要孝敬父母,要有爱心。”
时隔30年,老华侨的这番话游老师言犹在耳,他缓缓地说:“我一下子就感觉到文艺的力量,不是娱乐,它是有教化作用的,弘扬真善美,塑造人的灵魂。从此,我的视野、心胸扩大了,心怀世界了,作为一个演员,观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可以为全世界观众服务,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时至今日,《济公》偶尔还会登陆电视台的暑期黄金档。虽然游老师已经不怎么在荧屏前抛头露面出演其他的影视剧,只专注于话剧。但很多时候,依然有许多当年培养下来的忠实观众,追随游老师的身影,来到巡演的城市一睹游老师的风采。
关于济公那把无所不能的扇子,很多人小时候,还故意把家里的扇子做坏,就为了模仿济公的情节。
有一位居士开玩笑说道:“游老师,您的那把济公扇子可是要放在博物馆里面供着喔!”
“那把扇子还在不在您家里呀?”有人接着问。
“其中有把扇子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协会,因为他们赞助了后10集的济公续集。五台山也有一把扇子,那里五百罗汉有一尊就是济公,那里的师父非得把我这个扇子插在罗汉上面,哈哈哈。”
—济公度人—
大家都看到济公在故事里度人,但是《济公》这部电视剧在戏外也有活生生的度人故事。
有一次游本昌艺术团在临沂大学演出,入住的酒店是保兰之星。某日中午,游老师的房间被敲开,站在门口的是当地鼎鼎大名的保兰集团董事长黄保兰女士。
她专门为游老师端来茶水。
黄保兰见游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是济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当年我16岁被迫嫁给我的前夫,然后就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但是他对我是没有感情的,这也就罢了,我还常常成为他的出气筒,一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就打我,骂我,那些年我身上都是伤……
我对我的人生充满了绝望,我觉得我是天下最痛苦的人!
有一次外面打雷下雨,他发了疯一样地打我,我再也忍受不住了,夺门而出。他追了出来,边追边喊:‘别跑!让我抓到你,我打死你!’
我当时真的吓得魂都散了,只有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我跑了很远很远,跑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树林里,晕倒在了地上,他也没有追上来……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已经在医院了。看着寂静的环境,我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房间里黑白电视机正播放着的《济公》,我看到了他嬉笑怒骂的脸庞,看到了他惩恶扬善的精神,我瞬间就被感化了……济公让我相信世间还是有真理有希望的。所以我决定重新站起来,面对自己失败的过去,整理心情重新出发。”
游老师听到这里,默默摘下眼镜,用手拭去他流下的泪水。
他动容了……“后来我去了新疆,从小小的摊位做起,慢慢地,我跑遍全国二十几个地方,开始经商。或许是老天给我勤恳的回报,我的生意越来越好。
在生意兴隆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感恩社会,我不断做公益事业,因为是济公让我明白,只有不断付出,才有不断收获。我现在身家已经数亿元了,我觉得我已经很满足了,不是财富上满足,而是精神上,我跟着我的孩子一块儿过日子,一块儿经商,一块儿做公益。
如果当年没有在电视里看到《济公》,或许我就不会对人生有新的体悟,更不知道此时此刻我身在何处。
我感谢济公,我也感谢游老师您的鼓励!”
在场的人,听完黄女士的感受,无不动容,大家都被她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着。
“你已经明白了济公的精神,那就是济世为公。你现在虽然是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你没有忘本,把所赚的钱大部分都拿来做公益,回馈社会,所以社会也会回馈你,让你赚更多的财富。你坚持做下去,以后你会有更多的福报!”游老师鼓励她。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能穿上一次婚纱,所以我跟我的妹妹约定好了,等到我们60岁的时候,我们两个拉着我们的老伴儿,一起拍婚纱,然后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婚宴。”
“你好好加油,不要放弃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到时候你办婚礼,我再率领我们剧组过来给您庆祝!”“真的吗?如果到时候您能来,那我的人生就圆满了!”黄女士激动得不敢相信,说不出话来!
或许,游老师在很多人的心中真得跟济公融为一体了。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给那些身处绝望之中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