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713824
一、*册共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同时代的魏晋三帖墨迹,共52件墨迹。
其中:王羲之40帖:
有《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姨母帖》《初月帖》《兰亭序(神龙本)》《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都下帖》《游目帖》《远宦帖》《旃罽胡桃帖》《瞻近龙保帖》《瞻近帖》《上虞帖》《寒切帖》《不得重熙帖》《初月廿五日帖》《此事帖》《大报帖》《妹至帖》《大道帖》《平安帖(行书)》《何如帖》《奉橘帖》《干呕帖》《汉时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平安帖(草书)》《七月帖》《其书帖》《三月帖》《雨后帖》《袁生帖》《知远近帖》。
王徽之一帖:
有《新月帖》
王献之8帖:
有《新妇地黄汤帖》《东山松帖》《鹅群帖》《廿九日帖》《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中秋帖》。
魏晋3帖:
有同一时代的著名的《伯远帖》《平复帖》《出师颂》。
《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作者不惜功夫,在每个墨迹原字的傍边加注了楷书,大大方便了阅读和临习。
二、第二册对所收的每件墨迹的文字内容逐一进行了解读翻译。
本从书收录的王羲之40件墨迹,王献之8件墨迹。距今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其世其事其言,与今大不相同,又因大部分为家书信札,许多事情只有双方当事人知晓,双方能看懂就行,因此墨迹所书许多内容晦涩难懂,如天书一般。这样就给后人解读带来许多困难,因此1600多年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梳理解读。本丛书第二册对52件墨迹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主要内容有:对每件墨迹作了的楷书译文;墨迹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作了注释;墨迹为临摹本或响拓本,及书体、尺寸、行数、字数、现藏何处、传承、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等进行了说明;墨迹的大致意思作了探索性的理解和翻译。
三、将墨迹、其世其人糅合在一起进行了探索研究。
书圣的王羲之,除留下了千古绝唱、辞翰俱佳的《兰亭序》和很少见的忧朝中乏人的《都下帖》《上虞帖》外,在其家书信札中,不见国之大事、道德文章,尽是些问讯 、怀友、身体、疾病、感怀、悲痛、道教、服食的内容,使人生出许多疑窦,觉得这些内容与书圣的地位不符,让人惆怅,难以接受。带着这些疑团,在本书的第三册、第四册──《王羲之与东晋》中,作者有针对性地叙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粗线条地回顾两晋历史。
2、着力剖析与王羲之相关的两晋社会的四个特征:两晋的经济制度和职官制度世族的由来及其对东晋社会和王羲之的影响玄学清谈及其对东晋文化的影响道教与服食的由来,王羲之为什么也会热衷于此?
3、王羲之的一生:王羲之的简历王羲之为什么辞官?王羲之为什么要选择会稽剡(yǎn)县(今浙江嵊县金庭)隐居、入土?
4、归纳性地认为:王羲之的天资、家学渊源、人生经历、时代特征、学识与精神境界,共同构成了王羲之书法的全部营养。
本丛书对于深入研究书圣王羲之,提供了他许多有益的线索:对于书圣王羲之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为目前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字帖收录*全的出版物;首次在墨迹的傍边用楷书标注,方便阅读的临习;首次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作出较为系统的详细的解读;在第三、四册中以二王墨迹为切入点,对王羲之的人生和艺术背景,即东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索研究。为艺术与史学相结合的题材。
册《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第二册《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目录相同
王羲之40帖
1.长风帖
2.贤室委顿帖
3.四纸飞白帖
4.频有哀祸帖
5.孔侍中帖
6.忧悬帖
7.姨母帖
8.初月帖
9.兰亭序(神龙本)
10.丧乱帖
11.二谢帖
12.得示帖
13.都下帖
14.游目帖
15.远宦帖
16.旃罽胡桃帖
17.瞻近龙保帖
18.瞻近帖
19.上虞帖
20.寒切帖
21.不得重熙帖
22.初月廿五日帖
23.此事帖
24.大报帖
25.妹至帖
26.大道帖
27.平安帖(行书)
28.何如帖
29.奉橘帖
30.干呕帖
31.汉时帖
32.行穰帖
33.快雪时晴帖
34.平安帖(草书)
35.七月帖
36.其书帖
37.三月帖
38.雨后帖
39.袁生帖
40.知远近帖
王徽之一帖
41.新月帖
王献之8帖
42.新妇地黄汤帖
43.东山松帖
44.鹅群帖
45.廿九日帖
46.舍内帖
47.送梨帖
48.鸭头丸帖
49.中秋帖
其他3帖
50.伯远帖
51.平复帖
52.出师颂
《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丛书第三册、第四册《王羲之东晋》目录
王羲之像
琅邪王氏世系简表
琅邪王氏世取名带之字者名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章 风雨飘摇说两晋
第二章 生于“八王之乱”中
一、祸根:武帝强枝建屏卫
二、序幕:宫廷权争点燃战火
三、经过
(一)贾南风与司马亮争权,司马亮被杀
(二)贾南风与司马玮总揽朝政
(三)司马伦唆贾后谋杀太子,又废杀贾后称帝
(四)三王联兵伐司马伦,司马伦饮毒酒而亡,司马冏迎衷复位擅政
(五)颙、乂合兵讨伐司马冏,司马冏被杀,司马乂独揽朝政
(六)颙、颖伐司马乂,司马乂被烧死,司马颖称皇太弟
(七)司马越与惠帝讨司马颖败荡阴,司马颙乘机进洛阳
(八)司马颖兵败逃到洛阳,被缢死,司马颙乘机独揽朝政
(九)司马越兴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被杀
(十)惠帝亡,怀帝继,司马越擅政,八王之乱结束
第三章 东晋与十六国
一、胡汉分治
二、版图多变与东晋北伐
第四章 幸运躲过“永嘉之祸”
第五章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
一、察举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察举制具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二)察举制同样弊端丛生,尤其是东汉后期
二、曹魏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九品中正制产生的社会根源
(二)九品中正制的起始与嬗变
(三)九品中正制的设置与内容
(四)九品中正制的品第与入仕途径
(五)九品中正制的品第与入仕官品
第六章 庄园经济
一、庄园经济的盛况
(一) 谢 灵 运 的 始 宁墅
(二)从《四民月令》中窥庄园经济概况
三、王羲之与他隐居的好友们
第七章 东晋世风之一:玄学与清谈
一、魏晋玄学清谈之世风概览
二、魏晋玄学清谈兴起的缘由
三、魏晋玄学清谈的发展过程
(一)阶段:汉末“清议”
(二)第二阶段:正始之音
(三)第三阶段:阮籍、嵇康的自然论
(四)第四阶段:裴的崇有论
(五)第五阶段:郭象的独化论
(六)东晋初期的玄学清谈
四、清谈的形式
五、玄学清谈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八章 东晋世风之二:道教与服食
一、摘录几通有关二王谈服食的信札
二、道教的兴起与服食世风的关系
(一)道教的兴起
(二)服食的起源
(三)道教与服食世风的关系
三、服食世风的起源
四、服食世风下服食的内容、原因、方法和将息
(一)服食的内容
(二)服食的原因
(三)服食的方法和剂量
(四)服食后的调理
五、王羲之与服食世风
第九章 士族的由来
第十章 “淮水绝,王氏灭”
一、郭璞的预言
二、琅邪王氏的起源
第十一章 王旷首创过江之议
第十二章 功臣与叛逆
第十三章 东床择婿
第十四章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第十五章 兰亭雅集:清谈盛会?战前形势分析会?
一、兰亭雅集参加人员
二、王羲之与雅集清谈
(一)缘何生死观成为清谈的主要话题
(二)兰亭雅集的真实主题
第十六章 神秘的“之”字
一、琅邪王氏缘何以“之”字取名
二、神秘的道教符箓文字
三、王氏父子与画符、写经等道教修炼的几件事
四、书法与画符之间的关系
五、有关符的一些知识
(一)符的结构
(二)画符的科仪
六、晋韵即仙气
第十七章 话墓志隐情,说兰亭真伪
一、墓志隐情
二、兰亭真伪
第十八章 王羲之与陈郡谢氏三兄弟
第十九章 书圣的一生
第二十章 只有东晋才有王羲之
后 记
六朝人日常用语举
主要参考书目
专家评论: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玉明:
“本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添补了对二王墨迹深入细致研究的若干空白。对书法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哲学感兴趣的朋友们,翻阅鉴赏,定会赏心悦目,将会获智良多。”
山西省原副省长杜五安:
“张兴元同志相见恨晚,看了您写的《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丛书,一共四册,爱不释手,我喜爱王王羲之书圣的书法及有关书圣的故事,但从未看到内容有这么全的二王的书。”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二级研究员,原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山西通志》、《山西大典》总纂稿,《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总主编侯文正:
“张兴元先生知难而进,独辟蹊径,不但从海内外穷揽二王墨迹,汇为大全,而且深入考察了东晋的社会历史与艺术氛围,研究了王羲之的生活环境与人生轨迹,将其世、其人、其艺揉合在一体,对二王墨迹的世俗内容与艺术奥秘作了透彻的解读,不仅大有助于“书圣”的爱好者、崇拜者,而且对深入二王书法的研究也是一大贡献。”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学院、旅游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李书吉:
“拿出一个整体来探讨一个东西,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开创。在国内写书的体例中很少有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晋阳学刊主编,中国元好问学会副会长,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降大任:
“兴元的这个研究成果,确实是有突破的。比如说兰亭集会,他认为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雅兴,是研究当时南北战局的一个形势分析会。”
“兴元先生还结合当时五斗米道,就是当时的道教崇拜,认为二书法有一种仙气,这个观点很新颖。”
“兴元先生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入手,肯定地认为兰亭雅集是在战前紧张的局势下举行的一个集会,由此来探讨《兰亭序》,这个视角也是很新颖的。”
“我觉的兴元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20年的功夫,不容易啊。”
电影《康熙大闹五台山》编剧宋达恩:
“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代智者目光,审视剖析魏晋时代,鞭策入里,尽得精髓。书圣有知,当视为知已。”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王杰瑜:
“兴元兄不拘泥于 ‘术’之程式,以其多知多闻,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人性化地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朴素流畅,一扫学术研究之刻板,予人以轻松愉快的知识享受,堪称学问之典范。”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石跃峰:
“兴元多年来澹泊名利,潜心研究,可以说弥补了我们山西理论研究的短板。在艺术的传承,理论修养等方面,兴元在这方面给我们立了一个标杆。”
“这套书,本身辐射出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下一步要到北京,听听更高一级专家的意见,引起更多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进而推动整个书法学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他更大的作用。”
著名书法家林鹏:
“丛书为研究‘二王’提供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和创见。”
著名书法家田树苌:
“这套书全方位展示了两晋的政治、经济、官制、宗教、文化、风俗的历史画卷,是当代研究二王乃至东晋书法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山西人的骄傲,为山西人争光,在我们山西,用20年,60万字,一个人完成,在山西书法史上60年没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