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01903
《共和大业:聚焦1911》国家“十二五”规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项目。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中华民族寻求振兴的新《共和大业:聚焦1911》以纪实的形式,分“走向革命”、“立会建盟”、“社会动员”“创立民国”、“再造共和”六章,完整再现了这段充满理想与热血,激情与拼搏、艰辛与荣光的历史。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励海内外同胞的爱国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共和大业:聚焦1911》在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和近年新编译的文献资料,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思路来叙述这段历史。具体而言,以往主流的辛亥革命论著多从革命派一条线索来描述辛亥革命,其好处是线索清晰,突出革命,而其缺点则是难以从更广更全的角度全景式地体现这段历史的全貌,从而不能很好地展现这场伟大的革命在中国史上的位置和世界史上的位置。
有鉴于此,《共和大业:聚焦1911》拟从四条线索的互动中来研究叙述这段历史,即:一、革命派的出现及其革命建国活动;二、改良派的历史性转向及其与革命派的互动;三、统治阶级的改革、分化及其应变举措;四、列强的干涉操纵。
导言
第一章 走向革命
一、变革的开始
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新政”与旧秩序的动摇
四、新型社会力量的出现
五、早年孙中山
第二章 立会建盟
一、兴中会锋芒初试
二、从伦敦蒙难到惠州起义
三、留学生转向革命
四、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五、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第三章 社会动员
一、联合改良派的尝试
二、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
三、“历史”的争夺
四、反满舆论的形成
五、立宪派的转向
第四章 武昌起义
一、战略重心北移
二、全国性革命形势的形成
三、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四、袁世凯复出
五、列强的反应及其影响
第五章 创立民国
一、王朝的解体
二、共和基础的奠定
三、危机
四、南北和谈与清帝退位
五、临时政府北迁
第六章 再造共和
一、从臣民到国民
二、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
三、动荡不安的政局
四、帝制与共和的较量
五、救国的新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布鲁塞尔建立了革命团体后,孙中山又到了柏林。他在柏林一共待了十二天,白天处理信件,外出游览,晚上与留德学生讨论革命建设之事。他似乎很容易就赢得了留学生的信服,只有一个叫薛仙舟的学生反对平均地权,另一个叫马德润的学生不赞成五权宪法,主张照搬德国宪法。最后一晚,留德学生二十余人也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宣誓加盟成立革命团体,一切均按布鲁塞尔的仪式进行。
在柏林留学生的革命团体建立之后,孙中山就直接到了巴黎。巴黎的情况要复杂些,留学生思想歧异,良莠不齐。但孙中山还是充满信心,每当有留学生往访,他总是“口讲指划,力言满清政府之腐败,国家之危急,继即详述革命学说,旁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约法及革命军前进时,后方政治如何组织,地方治安如何维持及种种计划等。”②最后,孙中山说服了唐豸、冯承钧、汤芗铭、向国华等十余人加盟,组成了留法学生革命团体。
从上述三个革命团体建立的过程看,布鲁塞尔的组织较好,因为参加者多半在国内已有革命活动经验,有一定的思想基础。柏林和巴黎两地的革命组织显然不够严密。有些加盟者并非真心倾向革命,只是出于一时好奇,或因大势所趋,众意难违才加盟的,以致发生学生背盟事件。先是在柏林加盟的王发科、王相楚二人对加盟一事颇感后悔,遂潜往巴黎,约集在巴黎加盟的汤芗铭、向国华同去拜访孙中山,四人将孙中山骗至咖啡馆,其中两人回房,用小刀割开孙中山的皮包,盗去全部盟据,向清朝驻法公使孙宝琦自首。孙宝琦虽未深究,但对孙中山仍是一个打击,他几个月来奔走联络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事后,留欧学生整顿组织,重具愿书。计此次入盟者在比有史青、贺之才、魏宸组、胡秉柯、喻毓西、刘荫弗、李藩昌、李仁炳、程光鑫、陈宽沅10人,在法者仅唐豸1人,在德者有朱和中、周泽春、钱汇东3人。同时还成立驻欧执行小组,由胡秉柯、史青等9人负责执行会务,贺之才、史青等又组织公民党作为外围机构,宗旨中取消平均地权一项,以容纳赞成革命但反对平均地权的人。与开始时一样,重新组织的革命团体开始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后同盟会本部在日本成立后,才定名为同盟会。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