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38313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57篇,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以来有代表性论文的一部分。时代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涉及地域主要是四川盆地,少数文章也涉及峡江、川西高原及云贵地区,其中大部分文章已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少数文章没有发表过。该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历年所作过的考古工作怀研究状况。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57篇,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以来有代表性论文的一部分。时代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涉及地域主要是四川盆地,少数文章也涉及峡江、川西高原及云贵地区,其中大部分文章已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少数文章没有发表过。该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历年所作过的考古工作与研究状况。
本书可供从事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学者,以及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学者,以及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参考。
目 录
上册
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试析
大渡河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及相关问题
四川盆地晚更新世石器工业的初步观察
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初论
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
四川温江县鱼凫村遗址分析
峡江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初步研究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波西、营盘山及沙乌都——浅析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演变的阶段性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新发现的几点思考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环境与生业初析
川西彩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浅议澜沧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浅析安宁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三星堆文化研究
三星堆系青铜容器产地问题
羊子山土台再考
彭县竹瓦街青铜器窖藏考辨
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与意义
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
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石雕作品的几点认识
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遗存初步研究
成都市商业街船棺墓葬初析
巴蜀柳叶形剑研究
战国时期古蜀社会的变迁——从墓葬分析入手
下册
试论四川地区战国墓中的青铜工具
四川雅安沙溪遗址陶器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渝东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试论鄂西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兼谈早期巴文化
对盐源盆地青铜文化的几点认识
成都市郫县外南战国秦汉墓地分析
西南夷地区A型曲柄短剑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命名
滇东与黔西早期青铜时代的居民
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时代族群刍议
浅析云南元江流域的青铜文化
浅析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葬
破镜考
邛崃文管所藏“三段式神仙镜”的图像研究
关于北周文王碑的几个问题
成都唐代爨守忠墓志考释
四川地区唐代砖室墓分期研究初论
青羊宫窑初探
论成都唐宋罗城1、2号门址
唐宋时期四川馒头窑及其装烧技术的探讨
成都地区宋代墓葬出土陶俑服饰研究
试论四川宋墓
四川地区宋代金银器研究
成都考古发现北宋诗人宋京家族墓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研究
四川摩崖石刻中的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
四川菩提瑞像研究
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
略论成都周边宋墓中的龙形俑
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现与探索
关于细石器技法起源的一点看法——以楔形石核的时空分布为中心
浅论中国家马的起源
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试析
大渡河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及相关问题
四川盆地晚更新世石器工业的初步观察
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初论
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
四川温江县鱼凫村遗址分析
峡江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初步研究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波西、营盘山及沙乌都——浅析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演变的阶段性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新发现的几点思考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环境与生业初析
川西彩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浅议澜沧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浅析安宁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三星堆文化研究
三星堆系青铜容器产地问题
羊子山土台再考
彭县竹瓦街青铜器窖藏考辨
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与意义
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
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石雕作品的几点认识
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遗存初步研究
成都市商业街船棺墓葬初析
巴蜀柳叶形剑研究
战国时期古蜀社会的变迁——从墓葬分析入手
下册
试论四川地区战国墓中的青铜工具
四川雅安沙溪遗址陶器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渝东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试论鄂西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兼谈早期巴文化
对盐源盆地青铜文化的几点认识
成都市郫县外南战国秦汉墓地分析
西南夷地区A型曲柄短剑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命名
滇东与黔西早期青铜时代的居民
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时代族群刍议
浅析云南元江流域的青铜文化
浅析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葬
破镜考
邛崃文管所藏“三段式神仙镜”的图像研究
关于北周文王碑的几个问题
成都唐代爨守忠墓志考释
四川地区唐代砖室墓分期研究初论
青羊宫窑初探
论成都唐宋罗城1、2号门址
唐宋时期四川馒头窑及其装烧技术的探讨
成都地区宋代墓葬出土陶俑服饰研究
试论四川宋墓
四川地区宋代金银器研究
成都考古发现北宋诗人宋京家族墓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研究
四川摩崖石刻中的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
四川菩提瑞像研究
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
略论成都周边宋墓中的龙形俑
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现与探索
关于细石器技法起源的一点看法——以楔形石核的时空分布为中心
浅论中国家马的起源
在线试读
上册
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
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西部的冲积、洪积平原,其东南有连绵起伏的龙泉山脉,西北为高耸入云的龙门山、邛崃山脉,其东北和西南均为山地丘陵,整个平原呈东北一西南向的狭长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400~750米,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因此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留下了许多动人而古老的历史传说。从考古学的角度建立该区域文化的发展序列,并进而结合文献建构古蜀历史是必要的。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成都平原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可能。本文试图对这一区域先秦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梳理,旨在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希望对推动这一区域考古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典型遗址的分析与文化阶段的划分
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先秦古遗址中,广汉三星堆遗址为重要,它不仅发现早,面积大,资料丰富,更重要的是该遗址发现了早、中、晚连续发展的三种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地层关系。下层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以泥质灰白陶为主,占65%以上;纹饰发达,占42%~45%,有绳纹、弦纹、划纹(平行线纹和水波纹)、戳印纹,还有附加堆纹、镂孔、几何形纹等;器形有镂孔圈足豆、宽沿平底尊、喇叭口高领罐、绳纹花边罐等,属该遗址分期中的期。紧接其上的中层文化是三星堆遗址的主体文化,也是该遗址文化繁荣的时期,与下层文化区别较大。泥质陶骤然减少,以大量的夹砂褐陶为主,器形以盉、高柄豆、小平底罐、圈足盘、鬲形器、壶、觚、鸟头把勺、瓶、器盖等构成这一时期重要的器物群。上层文化又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大量的尖底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盏等。上述三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关系在三星堆遗址中有明确的层位证据,并且应分别命名。中层的主体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下层文化曾因其与绵阳边堆山文化面貌接近而命名为“边堆山文化”,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边堆山遗址不够典型,发表的仅是调查资料,以它命名不够科学。1995、1996年,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新津宝墩、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和温江鱼凫村遗址,这些遗址的文化面貌均与三星堆遗址下层文化接近,属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因此我们以典型遗址——宝墩遗址把这一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
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
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西部的冲积、洪积平原,其东南有连绵起伏的龙泉山脉,西北为高耸入云的龙门山、邛崃山脉,其东北和西南均为山地丘陵,整个平原呈东北一西南向的狭长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400~750米,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因此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留下了许多动人而古老的历史传说。从考古学的角度建立该区域文化的发展序列,并进而结合文献建构古蜀历史是必要的。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成都平原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可能。本文试图对这一区域先秦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梳理,旨在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希望对推动这一区域考古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典型遗址的分析与文化阶段的划分
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先秦古遗址中,广汉三星堆遗址为重要,它不仅发现早,面积大,资料丰富,更重要的是该遗址发现了早、中、晚连续发展的三种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地层关系。下层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以泥质灰白陶为主,占65%以上;纹饰发达,占42%~45%,有绳纹、弦纹、划纹(平行线纹和水波纹)、戳印纹,还有附加堆纹、镂孔、几何形纹等;器形有镂孔圈足豆、宽沿平底尊、喇叭口高领罐、绳纹花边罐等,属该遗址分期中的期。紧接其上的中层文化是三星堆遗址的主体文化,也是该遗址文化繁荣的时期,与下层文化区别较大。泥质陶骤然减少,以大量的夹砂褐陶为主,器形以盉、高柄豆、小平底罐、圈足盘、鬲形器、壶、觚、鸟头把勺、瓶、器盖等构成这一时期重要的器物群。上层文化又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大量的尖底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盏等。上述三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关系在三星堆遗址中有明确的层位证据,并且应分别命名。中层的主体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下层文化曾因其与绵阳边堆山文化面貌接近而命名为“边堆山文化”,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边堆山遗址不够典型,发表的仅是调查资料,以它命名不够科学。1995、1996年,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新津宝墩、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和温江鱼凫村遗址,这些遗址的文化面貌均与三星堆遗址下层文化接近,属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因此我们以典型遗址——宝墩遗址把这一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