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8102147
(1)系统而全面。包含了从1999年以来的所有专科组赛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2)论文写作的范本。每篇论文都按照竞赛论文的写作要求,包含论文摘要、关键词、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灵敏度分析、稳健性分析、模型优化或拓展、模型的评价和推广、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3)研究过程和结果无差错。每一个赛题的研究水平高于全国优秀论文。事实上,全国优秀论文或多或少有错误之处。
(4)博采众长。每一个赛题的研究过程参考借鉴了同一个题目的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
(5)方法简单。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在数学建模培训中使用。
浙江大学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副主任陈叔平教授评价该研究很有意义,并指导本项研究。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秘书长谢金星教授指出:该项研究很有价值,既可以为“赛后继续研究”提供经验和范例,也可供师生参赛培训时参考。
国防科技大学吴孟达教授作为研究导师,对本书进行全面指导。
数学建模系列丛书:
《》新版
《》
从1999年至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试题一共有30个,每年有C、D两题。本书针对每个赛题,按照竞赛要求完成了研究,以竞赛论文的形式体现,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灵敏度分析、稳健性分析、模型优化或拓展、模型的评价和推广、参考文献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从事数学建模工作的教师与学生阅读,也可作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教程使用。
第1章 1999C煤矸石堆积
第2章 1999D钻井布局
第3章 2000C 越北极
第4章 2000D空洞探测
第5章 2001C基金使用计划
第6章 2001D公交车调度
第7章 2002C车灯线光源的计算
第8章 2002D赛程安排
第9章 2003CSARS的传播
第10章 2003D抢渡长江
第11章 2004C饮酒驾车
第12章 2004D公务员招聘
第13章 2005C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第14章 2005DDVD在线租赁
第15章 2006C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
第16章 2006D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
附录 1999–2006年专科组赛题
下册
第1章 2007C 手机“套餐”优惠几何
第2章 2007D 体能测试时间安排
第3章 2008C 地面搜索
第4章 2008D 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
第5章 2009C 卫星或飞船的跟踪测控
第6章 2009D会议筹备
第7章 2010C 输油管的布置
第8章 2010D 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
第9章 2011C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第10章 2011D 天然肠衣搭配问题
第11章 2012C 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
第12章 2012D 机器人避障问题
第13章 2013C 古塔的变形
第14章 2013D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附录2007–2013年专科组赛题
前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它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截至2014年,已经举办了23届。以2014年来说,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338所院校、25347个队(其中本科组22233队,占总数的88%,专科组3114队,占总数的12%)、7万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教授在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上曾指出:“数学建模现已成为发展现代应用数学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内容。今天,应用数学正处于迅速地从传统的应用数学进入现代应用数学的发展阶段,数学的应用范围空前扩展,从传统的力学、物理等领域拓展到化学、生物、经济、金融、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等各个学科及种种高科技甚至社会领域。由于很多新领域的规律还在探索之中,有关的数学建模并非轻而易举,而是具有实质性的困难,至今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数学建模不仅进一步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应用数学乃至整个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他进一步指出“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可以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必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智,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这样做,不仅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培养与考察三位于一体,而且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得到愈来愈多同学的参与和欢迎,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
好的赛题是竞赛成功的关键。每个赛题都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再经过组委会的精心遴选和充分论证才能形成。由于竞赛毕竟才3天时间,即使是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秀论文,也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有的甚至有明显的错误,使得赛题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被利用。另一方面,从竞赛组织方来说,这种状况使得数学建模竞赛有虎头蛇尾之嫌,留下一些遗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12年开始,竞赛组委会倡导广大竞赛指导教师开展“赛后继续研究”,于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研究》就成为笔者的研究选题。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很快。从教育部网站可查得,截至2012年底,高职高专院校总数达到1297所,在校学生数335.56万人,占学生总数的58%,而本科院校是1145所,在校学生数247.55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2%。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和学生数均已超过本科院校,但参赛学生数却远远低于本科院校(仅占参赛学生总数的12%)。由于参赛学生是层层筛选而来,因此可以估计,参加数学建模普及教育的高职高专学生也占大学生总数的12%。换句话说,占学生总数58%的大学生,接受数学建模课程教育的学生仅有12%,比例严重失调!
可见,在数学建模课程受益面上,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在数学建模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普遍缺乏全国一等奖的优秀论文范本,即正确无误的、完整无缺的、符合竞赛规范的研究论文。换句话说,由于缺乏全国一等奖的优秀论文范本以供教师或学生学习时使用,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欠缺驾驭大型问题的能力,即解决竞赛试题的能力。从2010年开始全国组委会在每年竞赛结束后都要召开全国性赛题分析会议,在会议上经常听到高职高专院校指导教师提出,能否把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论文的原版提供给他们作为参考和培训材料。可见,广大教师对获奖优秀论文的需求是多么强烈!正因为在数学建模普及教学中忽略了真实赛题的实战训练,使得当参赛学生面对真实赛题的时候屡屡失败而放弃比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将专科组赛题作为研究对象。
从1999年开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本科组和专科组分开进行,专科组试题每年有2个,截止2013年,一共30个。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而全面。包含了从1999年以来的所有专科组赛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2)论文写作的范本。每篇论文都按照竞赛论文的写作要求,包含论文摘要、关键词、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灵敏度分析、稳健性分析、模型优化或拓展、模型的评价和推广、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3)研究过程和结果无差错。每一个赛题的研究水平高于全国获奖的优秀论文。事实上,全国获奖的优秀论文或多或少存在错误之处。
(4)博采众长。每一个赛题的研究过程参考借鉴了同一个题目的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
(5)方法简单。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在数学建模培训中使用。
以上特点也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赛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组委会副主任陈叔平教授和组委会秘书长谢金星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也得到了组委会专家叶其孝教授、鲁习文教授、吴孟达教授和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陈笑缘教授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吴孟达教授亲自指导笔者开展赛题研究,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赛题研究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到,随着研究和思考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越来越多,希望本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同行们加入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后续研究队伍中来。由于笔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