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62793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棉花生产加工、棉纤维结构与性能、棉纺知识、棉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标准样品、试验误差与数据处理及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法规等基础知识,详细阐述棉花质量检验标准、质量要求、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各种技术参数和指标的试验方法和测试仪器等专业知识,对国内外棉花测试技术的发展也做了相应介绍。
本书可作为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教材,也可供棉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可作为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教材,也可供棉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参考。
目 录
基础知识篇
章 棉花生产
节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节 棉田耕作制度与主要栽培技术
第三节 棉花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 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与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棉花纤维及其副产品的利用
第六节 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章 棉纤维结构与性能
节 棉纤维结构
第二节 棉纤维性能
第三章 棉花加工
节 棉花加工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籽棉预处理
第三节 锯齿轧花
第四节 皮辊轧花
第五节 棉籽剥绒
第六节 棉花打包
第七节 轧工质量
第四章 棉纺知识
节 棉纺基础
第二节 配棉与混棉
第三节 棉纺工艺
第四节 新型纺纱
第五节 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 棉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节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状态参数
第二节 大气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空气调节 系统
第四节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6529-1986)
第六章 标准样品
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样品及其特性
第三节 标准样品及其作用
第四节 棉花标准样品
第五节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GB/T 13776-1992)
第七章 试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节 试验误差定义
第二节 试验误差的来源
第三节 异常值的检验与剔除
第四节 精密度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节 有效数字与数字修约规则
第六节 样本特征数及其计算
第八章 棉花质量检验相关法律制度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节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第五节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补充资料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与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节 我国棉花检验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美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外有关产棉国的棉花检验体制
专业知识篇
章 GB 1103-2007(棉花细绒棉》
节 概述
……
第二章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第三章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第四章 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第五章 棉纤维成熟度试验方法
第六章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第七章 棉纤维断裂比强度试验方法
第八章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第九章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第十章 原棉疵点试验方法 手工法
第十一章 棉纤维含糖试验方法
第十二章 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 20392-2006)
第十三章 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
补充资料 国内外棉花测试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章 棉花生产
节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节 棉田耕作制度与主要栽培技术
第三节 棉花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 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与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棉花纤维及其副产品的利用
第六节 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章 棉纤维结构与性能
节 棉纤维结构
第二节 棉纤维性能
第三章 棉花加工
节 棉花加工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籽棉预处理
第三节 锯齿轧花
第四节 皮辊轧花
第五节 棉籽剥绒
第六节 棉花打包
第七节 轧工质量
第四章 棉纺知识
节 棉纺基础
第二节 配棉与混棉
第三节 棉纺工艺
第四节 新型纺纱
第五节 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 棉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节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状态参数
第二节 大气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空气调节 系统
第四节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6529-1986)
第六章 标准样品
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样品及其特性
第三节 标准样品及其作用
第四节 棉花标准样品
第五节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GB/T 13776-1992)
第七章 试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节 试验误差定义
第二节 试验误差的来源
第三节 异常值的检验与剔除
第四节 精密度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节 有效数字与数字修约规则
第六节 样本特征数及其计算
第八章 棉花质量检验相关法律制度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节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第五节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补充资料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与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节 我国棉花检验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美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外有关产棉国的棉花检验体制
专业知识篇
章 GB 1103-2007(棉花细绒棉》
节 概述
……
第二章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第三章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第四章 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第五章 棉纤维成熟度试验方法
第六章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第七章 棉纤维断裂比强度试验方法
第八章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第九章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第十章 原棉疵点试验方法 手工法
第十一章 棉纤维含糖试验方法
第十二章 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 20392-2006)
第十三章 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
补充资料 国内外棉花测试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章 棉花生产
节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一、我国棉区分布及其生态条件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大国,植棉历史悠久,植棉地区辽阔。分布范围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东起辽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西纵横4000公里以上;南自海南岛崖城,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北绵延3000公里。
按积温的多寡、纬度的高低、降水量多少等自然生态条件,将我国植棉区划由南而北、从东向西依次划分为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这五大棉区自南向北分布,热量、水分资源依次递减,各区之间在适宜品种类型、耕作栽培特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方面,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生产上,常把华南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统称为南方棉区;把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以及西北内陆棉区统称为北方棉区。20世纪80年代,又根据各大棉区内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划分若干亚区,并对各棉区宜棉程度进行了评价。
(一)黄河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是我国植棉面积的棉区,地域范围为:东至滨海,南至淮河,西以陇南为界,北自山海关起,沿河北省境内的内长城向西,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再经河南省境内的天台山(济源县以北)、山西省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陕西省境内的北山(蒲城、凤翔县以北),直至甘肃南部的岷山一线。包括河北省(除长城以北)、山东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阳、信阳两个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的郊区。
……
节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一、我国棉区分布及其生态条件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大国,植棉历史悠久,植棉地区辽阔。分布范围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东起辽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西纵横4000公里以上;南自海南岛崖城,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北绵延3000公里。
按积温的多寡、纬度的高低、降水量多少等自然生态条件,将我国植棉区划由南而北、从东向西依次划分为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这五大棉区自南向北分布,热量、水分资源依次递减,各区之间在适宜品种类型、耕作栽培特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方面,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生产上,常把华南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统称为南方棉区;把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以及西北内陆棉区统称为北方棉区。20世纪80年代,又根据各大棉区内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划分若干亚区,并对各棉区宜棉程度进行了评价。
(一)黄河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是我国植棉面积的棉区,地域范围为:东至滨海,南至淮河,西以陇南为界,北自山海关起,沿河北省境内的内长城向西,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再经河南省境内的天台山(济源县以北)、山西省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陕西省境内的北山(蒲城、凤翔县以北),直至甘肃南部的岷山一线。包括河北省(除长城以北)、山东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阳、信阳两个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的郊区。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