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30871
内容简介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50多年来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文情势变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文情势和湿地水鸟的影响;预测了A1B(平衡的各种能源)情景下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呼伦湖地区的气候状况;提出了保护呼伦湖地区生态环境和维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供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和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供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和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 录
前言
中文篇
第1章 呼伦湖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1 呼伦湖地区自然概况
1.1.1 地貌
1.1.2 气候
1.1.3 水文
1.1.4 土壤
1.1.5 植被
1.1.6 野生动物
1.2 呼伦湖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1.2.1 新巴尔虎右旗
1.2.2 新巴尔虎左旗
1.2.3 满洲里市
1.2.4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3 呼伦湖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概况
1.3.1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1.3.2 二卡湿地自然保护区
第2章 呼伦湖地区器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事实
2.1 气候要素的变化
2.1.1 气温
2.1.2 降水量
2.1.3 蒸发量
2.1.4 风速
2.2 降水日数、干旱指数和暴雨事件
2.2.1 降水日数
2.2.2 干旱指数
2.2.3 5~9月暴雨日数
2.3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
2.3.1 自然因素
2.3.2 人为因素
2.4 小结
2.4.1 呼伦湖地区基本气候特征
2.4.2 气温变化
2.4.3 降水量变化
2.4.4 蒸发量变化
2.4.5 风速变化
2.4.6 夏季降水日数变化
2.4.7 干旱指数变化
2.4.8 5~9月暴雨日数变化
2.4.9 呼伦湖的气候效应
2.4.10 近50年来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变化
第3章 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呼伦湖地区的气候状况
3.1 气候模拟方案
3.1.1 IPCC特别报告中的排放情景
3.1.2 模式介绍
3.1.3 模拟区设定
3.1.4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
3.1.5 模式数据
3.1.6 模拟时间段及要素
3.2 模拟结果分析
3.2.1 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
3.2.2 205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
3.2.3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
3.2.4 205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20年的差异
3.2.5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50年的差异
3.2.6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20年的差异
3.3 小结
第4章 呼伦湖地区水文情势变化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4.1 研究区湖泊、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
4.1.1 呼伦湖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
4.1.2 水位和径流量的变化
4.1.3 呼伦湖的变化
4.2 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文情势的影响
4.2.1 气温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2.2 降水量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呼伦湖地区湿地的水鸟
5.1 呼伦湖湿地的水鸟
5.2 二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
5.3 乌兰诺尔的水鸟
5.4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地区湿地水鸟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建议与对策
6.1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争取政府支持和制定相关法规
6.1.1 加强呼伦湖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6.1.2 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和环境保护机构的宣传
6.1.3 制定呼伦湖地区的地方性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规
6.2 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开展生态恢复工程
6.2.1 加强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保护
6.2.2 继续在呼伦湖地区牧场实行禁牧、轮饲行动
6.2.3 合理利用呼伦湖的渔业资源
6.2.4 彻底治理向呼伦湖地区湖泊、河流排污的人为污染源
6.2.5 继续开展呼伦湖湖底清淤和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疏浚河道等治理工程
6.2.6 恢复湖泊和河道内的水生植被
6.2.7 建立湖泊、河流岸区防护林系统
6.2.8 开展湿地恢复工程
6.2.9 加强管理呼伦湖的引水工程
6.2.10 科学管理旅游业
6.3 建立呼伦湖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科学研究力度
6.4 加强国际间的区域合作
英文篇
Chapter 1 General Situation of Nature,Society and Economy of Hulun Lake Area
1.1 Study Area Overview
1.1.1 Landscape
1.1.2 Climate
1.1.3 Hydrology
1.1.4 Soil
1.1.5 Vegetation
1.1.6 Wildlife
1.2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rvey of the Study Area
1.2.1 New Barag Right Banner
1.2.2 New Barag Left Banner
1.2.3 Manzhouli City
1.2.4 Main Sources of Economic Income
1.3 Natural Reserves in the Hulun Lake Area
1.3.1 Dalai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1.3.2 Erka Nature Reserve
Chapter 2 Climate Change Facts Observed in Hulun Lake Area
2.1 Data and Methods
2.1.1 Data
2.1.2 Methods
2.2 Basic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ulun Lake Area
2.3 Air Temperature Change
2.4 Precipitation Change
2.5 Evaporation Change
2.6 Wind Speed Change
2.7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Days in Summer
2.8 Aridity Index Change
2.9 Change of Days of Rainstorm during May to September
2.10 Climatic Effects of Hulun Lake
2.11 Climate Change in Hulun Lake Over 50 Years
Chapter 3 Climate Simulations about Hulun Lake Area in 2020,2050 and 2080
3.1 Climate Simulation Schemes
3.1.1 Emission Scenarios in the IPCC Special Report
3.1.2 Introduction of Climate Model
3.1.3 Setting of the Simulation Area
3.1.4 The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3.1.5 The Model Data
3.1.6 Time Segments and Factors of Climate Simulations
3.2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3.2.1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20
3.2.2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50
3.2.3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80
3.2.4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50 and 2020
3.2.5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80 and 2050
3.2.6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80 and 2020
3.3 Summary
Chapter 4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in Hulun Lake Area an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4.1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of Lake and Rivers in Study Area
4.1.1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Hulun Lake
4.1.2 Change of Water Level and Runoff
4.2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Regime in Study Area
4.2.1 Impact of Air Temperature on Hydrological Regime
4.2.2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on Hydrological Regime
4.3 Summary
Chapter 5 The Water Birds in Wetlands of Hulun Lake Area
5.1 The Water Birds in Hulun Lake Wetlands
5.2 The Water Birds in the Wetlands in Erka Nature Reserve
5.3 The Water Birds in Ulan Nur
5.4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Birds in Wetlands in Hulun Lake area
5.5 Summary
Chapter 6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彩图
作者简介
中文篇
第1章 呼伦湖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1 呼伦湖地区自然概况
1.1.1 地貌
1.1.2 气候
1.1.3 水文
1.1.4 土壤
1.1.5 植被
1.1.6 野生动物
1.2 呼伦湖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1.2.1 新巴尔虎右旗
1.2.2 新巴尔虎左旗
1.2.3 满洲里市
1.2.4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3 呼伦湖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概况
1.3.1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1.3.2 二卡湿地自然保护区
第2章 呼伦湖地区器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事实
2.1 气候要素的变化
2.1.1 气温
2.1.2 降水量
2.1.3 蒸发量
2.1.4 风速
2.2 降水日数、干旱指数和暴雨事件
2.2.1 降水日数
2.2.2 干旱指数
2.2.3 5~9月暴雨日数
2.3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
2.3.1 自然因素
2.3.2 人为因素
2.4 小结
2.4.1 呼伦湖地区基本气候特征
2.4.2 气温变化
2.4.3 降水量变化
2.4.4 蒸发量变化
2.4.5 风速变化
2.4.6 夏季降水日数变化
2.4.7 干旱指数变化
2.4.8 5~9月暴雨日数变化
2.4.9 呼伦湖的气候效应
2.4.10 近50年来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变化
第3章 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呼伦湖地区的气候状况
3.1 气候模拟方案
3.1.1 IPCC特别报告中的排放情景
3.1.2 模式介绍
3.1.3 模拟区设定
3.1.4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
3.1.5 模式数据
3.1.6 模拟时间段及要素
3.2 模拟结果分析
3.2.1 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
3.2.2 205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
3.2.3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
3.2.4 205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20年的差异
3.2.5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50年的差异
3.2.6 2080年气温和降水量与2020年的差异
3.3 小结
第4章 呼伦湖地区水文情势变化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4.1 研究区湖泊、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
4.1.1 呼伦湖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
4.1.2 水位和径流量的变化
4.1.3 呼伦湖的变化
4.2 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文情势的影响
4.2.1 气温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2.2 降水量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呼伦湖地区湿地的水鸟
5.1 呼伦湖湿地的水鸟
5.2 二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
5.3 乌兰诺尔的水鸟
5.4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地区湿地水鸟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建议与对策
6.1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争取政府支持和制定相关法规
6.1.1 加强呼伦湖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6.1.2 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和环境保护机构的宣传
6.1.3 制定呼伦湖地区的地方性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规
6.2 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开展生态恢复工程
6.2.1 加强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保护
6.2.2 继续在呼伦湖地区牧场实行禁牧、轮饲行动
6.2.3 合理利用呼伦湖的渔业资源
6.2.4 彻底治理向呼伦湖地区湖泊、河流排污的人为污染源
6.2.5 继续开展呼伦湖湖底清淤和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疏浚河道等治理工程
6.2.6 恢复湖泊和河道内的水生植被
6.2.7 建立湖泊、河流岸区防护林系统
6.2.8 开展湿地恢复工程
6.2.9 加强管理呼伦湖的引水工程
6.2.10 科学管理旅游业
6.3 建立呼伦湖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科学研究力度
6.4 加强国际间的区域合作
英文篇
Chapter 1 General Situation of Nature,Society and Economy of Hulun Lake Area
1.1 Study Area Overview
1.1.1 Landscape
1.1.2 Climate
1.1.3 Hydrology
1.1.4 Soil
1.1.5 Vegetation
1.1.6 Wildlife
1.2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rvey of the Study Area
1.2.1 New Barag Right Banner
1.2.2 New Barag Left Banner
1.2.3 Manzhouli City
1.2.4 Main Sources of Economic Income
1.3 Natural Reserves in the Hulun Lake Area
1.3.1 Dalai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1.3.2 Erka Nature Reserve
Chapter 2 Climate Change Facts Observed in Hulun Lake Area
2.1 Data and Methods
2.1.1 Data
2.1.2 Methods
2.2 Basic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ulun Lake Area
2.3 Air Temperature Change
2.4 Precipitation Change
2.5 Evaporation Change
2.6 Wind Speed Change
2.7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Days in Summer
2.8 Aridity Index Change
2.9 Change of Days of Rainstorm during May to September
2.10 Climatic Effects of Hulun Lake
2.11 Climate Change in Hulun Lake Over 50 Years
Chapter 3 Climate Simulations about Hulun Lake Area in 2020,2050 and 2080
3.1 Climate Simulation Schemes
3.1.1 Emission Scenarios in the IPCC Special Report
3.1.2 Introduction of Climate Model
3.1.3 Setting of the Simulation Area
3.1.4 The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3.1.5 The Model Data
3.1.6 Time Segments and Factors of Climate Simulations
3.2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3.2.1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20
3.2.2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50
3.2.3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80
3.2.4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50 and 2020
3.2.5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80 and 2050
3.2.6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80 and 2020
3.3 Summary
Chapter 4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in Hulun Lake Area an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4.1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of Lake and Rivers in Study Area
4.1.1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Hulun Lake
4.1.2 Change of Water Level and Runoff
4.2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Regime in Study Area
4.2.1 Impact of Air Temperature on Hydrological Regime
4.2.2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on Hydrological Regime
4.3 Summary
Chapter 5 The Water Birds in Wetlands of Hulun Lake Area
5.1 The Water Birds in Hulun Lake Wetlands
5.2 The Water Birds in the Wetlands in Erka Nature Reserve
5.3 The Water Birds in Ulan Nur
5.4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Birds in Wetlands in Hulun Lake area
5.5 Summary
Chapter 6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彩图
作者简介
在线试读
第1 章 呼伦湖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1 呼伦湖地区自然概况
呼伦湖(达赉湖) 地区(47°18′52.88″~49°50′47.55″N , 115°27′59.95″~120°21′
35.22″E) (彩图1-1) 位于蒙古高原东部,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 处在中
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 总面积约为46 020 km2 。在行政区划上, 研究区属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包括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研究区内有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和二卡湿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自然保护区。达乌尔
(草原) 地区处于欧亚草原的东端, 是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区。
1.1.1 地貌
呼伦湖地区属于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在地质构造上, 它是东亚巨型多字型构造
体系的内陆华夏沉降带的一部分。研究区主要地貌类型是波状起伏的高平原(彩图1-
2) , 部分地区是低山丘陵和山地(彩图1-3) , 另外, 还有切割不深的河谷盆地、湖盆
以及滨湖平原和冲积平原、河漫滩、沙地等[1] 。
1.1.2 气候
研究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0.7~1.1 ℃ ; 年降
水量为248.3~292.3 mm ; 年蒸发量为1522.1~1824.5 mm ; 年平均风速为3.5 ~
4 m/s ; 年日照时数为4000~4500 h ; ≥ 10 ℃ 积温为2000 ℃ ; 全年无霜期为102 天, 湖
区无霜期为110~160 天; 从10 月上旬开始至翌年5 月上旬约有210 天为土壤冻结期。
研究区干燥指数为5.5~10.2 , 研究区自东向西、自北向南由半干旱带向干旱带过渡。
春季(3~5 月) , 研究区多晴朗、大风天气, 气旋活动频繁, 气温变化无常, 一次
升温或降温可达20 ℃ 左右。春季平均气温为0.7~3.2 ℃ ; 春季降水量为23.7 ~
32.2 mm , 占年降水量的10.8 % ; 春季蒸发量为507.4~595.1 mm ; 春季平均风速为
4.2~4.8 m/s ; 大风日数多达17.6 天, 风力多为7~8 级, 个别年份瞬间风力可达
12 级以上, 近年来常出现风沙天气。春季是研究区一年内寒潮、暴风雪和雨夹雪等天
气出现多的季节。
夏季(6~8 月) , 研究区处在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空气交绥地带, 气候温凉,
降水量多而集中。研究区夏季平均气温为18.3~20.1 ℃ ; 夏季晴天的日照时数约为
16 h ; 夏季降水量为184.2~214.1 mm , 占年降水量的72.2 % ; 夏季蒸发量为727.9 ~
867.2 mm ; 夏季平均风速为3.4~3.6 m/s 。
秋季(9~11 月) , 研究区多晴天, 大风和风力仅次于春季, 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
量明显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 0.8~1.2 ℃ ; 秋季降水量为36.3~44.3 mm , 占年降
水量的14.9 % ; 秋季蒸发量为253.4~323.6 mm ; 秋季平均风速为3.4~3.8 m/s 。秋
霜和首次寒潮经常一起来临, 初霜冻日为9 月中旬。
冬季(12 月至翌年2 月) , 研究区处在极地大陆气团所形成的西北季风控制之下,
严寒且多西北风。冬季平均气温为- 21.3~- 19.3 ℃ ; 冬季晴天的日照时数约为9 h ;
冬季降水量为4.1~7.8 mm , 降水日数少, 冬季降水量仅为年降水量的2 % ; 冬季蒸发
量为23.6~38.6 mm ; 冬季平均风速为2.6~3.6 m/s 。研究区的干燥指数为5.5 ~
10.2 。研究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1.1.3 水文
本区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组成部分, 包括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
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呼伦湖、贝尔湖、新达赉湖、
乌尔逊河、乌兰诺尔、克鲁伦河、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 和哈拉哈河等(彩图1-4) 。
长度在100 km 以上的河流有3 条, 20~100 km 的河流有13 条, 20 km 以下的河流共
有64 条。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 条, 河流总长度为2374.9 km , 总流域面积(中国境
内) 为37 214 km2 。呼伦湖水系的封冻时间一般在10 月底至11 月上旬, 开湖(河) 一
般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 历年平均封冻日数为180 天左右, 冰层厚度在
1.3 m左右。
1.呼伦湖
呼伦湖(48°30′40″~49°20′40″N , 117°00′10″~117°41′40″E) 又称达赉湖(彩图1-
5) , 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 呈不规则斜长方形, 长轴为西南
至东北方向, 长90 km 余, 宽度为40 km 余。当湖水位在545.33 m 时, 湖面积为
2339 km2 (1999 年) , 平均水深为5.7 m , 水深约为8 m , 蓄水量为138.5 × 108 m3 。
除湖面降水、地下水和周边地区的地表径流补给外, 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来自克鲁伦河和
乌尔逊河。
2.贝尔湖
贝尔湖(彩图1-6) 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西南部边缘, 是中国、蒙古两国共有的湖
泊, 为淡水湖。该湖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哈拉哈河, 湖水经乌尔逊河流入呼伦湖。该湖是
哈拉哈河的尾闾, 乌尔逊河的上游, 对乌尔逊河水量和呼伦湖水量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该湖湖面海拔583 m , 长40 km , 宽20 km , 水深9 m , 深处为50 m , 面积为
608.78 km2 。该湖西北部面积为40.26 km2 的部分在中国境内, 且都在达赉湖
自然保护区内。
3.新达赉湖
新达赉湖又称新开湖。1962 年, 呼伦湖水位达到545.28 m , 在风浪作用下, 湖东
岸双山子一带决口, 形成一个面积达147 km2 的新达赉湖。该湖位于呼伦湖东岸新巴尔
虎左旗境内, 吉布胡郎图苏木(甘珠尔花) 东北约9 km 处, 西距呼伦湖5 km 。2001
年, 因水位下降, 该湖与呼伦湖分离; 2006 年, 该湖已经完全干涸。
4.哈拉哈河
哈拉哈河(彩图1-7) 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达尔滨湖, 流至额布
都格附近。河道分为两支: 一支仍向西北经沙尔勒金河流入乌尔逊河; 另一支向南流于
达共鄂博附近注入贝尔湖。河全长399.23 km , 流域面积为8735.82 km2 (左岸蒙古国
部分未计入) , 其中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面积为7519.86 km2 , 蒙古国境内右岸的面积
为1215.96 km2 。
5.乌尔逊河
乌尔逊河(彩图1-8) 发源于贝尔湖北岸, 其上游为哈拉哈河, 河水流向呼伦湖,
是连接呼伦湖与贝尔湖的河流, 全长223.28 km , 流域面积为10 528.27 km2 。丰水期,
河宽60~70 m , 水深2~3 m ; 枯水期, 水深1 m 左右。该河是呼伦湖、贝尔湖鱼类产
卵的重要场所和洄游通道。
6.乌兰诺尔
乌兰诺尔(彩图1-9) 是乌尔逊河北流至呼伦湖南80 km 处, 分成两支汇集而成。
水大时, 该湖泡东西长约15~17 km , 南北宽约2~5 km , 面积约75 km2 。枯水期, 该
湖泡变成沼泽。乌兰诺尔分布有大面积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 是产黏性卵鱼类
理想的产卵场所和众多鸟类栖息的天堂。
7.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彩图1-10 (a) , (b)] 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 在中游乌兰恩格尔西
端进入中国境内。该河流经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 自西向东流入呼伦湖。该河全长
1264 km , 在中国境内长206.44 km , 流域面积为7153 km2 , 两岸为低山围绕, 地表径
流不发育, 河宽40~90 m , 水深洪水期为1.93 m , 枯水期为0.7 m , 11 月到次年4 月
结冰。两岸多沼泽分布, 较高的阶地上生长着优良牧草, 牧业发达。2007 年9 月, 该
河入呼伦湖的下游河段断流。
8.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
新开河(彩图1-11) 位于呼伦湖的东北部, 也称达兰鄂罗木河、木德那亚河和乌
勒格宁河等。新开河原来全长25 km 。在18 世纪中叶以前, 该河是呼伦湖湖水注入额
尔古纳河的河道。河道浅平, 蛇曲发达, 除两岸山地外, 均为沼泽地, 水大时汪洋一
片, 二卡湿地即为其冲击而成的入河口河漫滩; 后来, 呼伦湖地区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
响, 湖面逐渐缩小, 湖水不能外流。扎赉诺尔煤矿曾在1958~1960 年在达兰鄂罗木河
上筑坝堵截。但此后呼伦湖湖水猛涨, 筑坝堵截反而使湖水不能外泄, 使扎赉诺尔煤矿
的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65 年6 月至1971 年9 月, 当地政府用六年多时间修了一条人
工河, 称“新开河” , 全长16.42 km , 使达兰鄂罗木河中部河床改道, 并在河上建立了
两道闸门, 使呼伦湖湖水次得到人工控制, 铁路桥附近的原河道从此废弃, 为新开
河所代替。
9.海拉尔河
海拉尔河(彩图1-12) 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大雁河, 全长708 km , 流域面积为
54 270 km2 , 河宽145 m , 多年平均流量为104 m3 /s , 年径流量为32.8 × 108 m3 。该河
向西流至阿巴该图山下, 由此向东北流去, 从此处改称为额尔古纳河, 是额尔古纳河的
右上源之一。
海拉尔河主要支流有库都尔河、免渡河、扎敦河、特尼河、莫尔格勒河、伊敏河和
辉河等。长100 km 以上的支流有11 条, 20~100 km 的河流有95 条, 20 km 以下的河
流有549 条, 河流总长度为4956.93 km 。但是,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 降水量大幅度
减少, 该河大部分支流断流或消失。
10.二卡湿地
二卡湿地(彩图1-13) 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北部, 水源补给主要有两个来
源: 一是大气降水, 二是海拉尔河河水。其中, 海拉尔河水注入二卡湿地的途径有两
种: 一种是常年注入湿地内的海拉尔河下游的分岔河道, 该分岔河道是海拉尔河注入额
尔古纳河的支流, 从二卡湿地北部穿过, 汇入额尔古纳河, 河道低平, 河水常年漫出河
道, 在二卡湿地北部形成常年积水的河漫滩, 加之该处靠近中俄边界, 其中一部分为中
俄共管区域, 湿地保存完好; 另一种是涨大水时海拉尔河主干道内的水溢出补给湿地。
目前二卡湿地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 多余的水通过两种途径排出, 向南通过新开河注入
呼伦湖, 向北通过达兰鄂罗木河和海拉尔河分岔河道注入额尔古纳河, 2009 年4~5
月, 正值涨“桃花水” (湿地内和周边山坡冰雪融化水) 期, 可清晰地观察到这两部分
出水的水流方向。另外, 根据本研究实地调查和访问边防连队、当地水利和环保部门得
知, 由于额尔古纳河相对于二卡湿地来说, 海拔要低得多, 根本无法通过达兰鄂罗木河
(新开河) 倒流回呼伦湖。
1.1.4 土壤
该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 致使地面物质粗糙, 土层浅薄。
栗钙土是研究区的地带性土壤, 是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其面积约占研究区土地总面
积的70 % ,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冲积平原及沿湖、河岸低洼地[2] 。植被类型是以克
氏针茅( Sti pa kr ylovii) 、大针茅( Sti p a grandis) 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
呼伦湖东岸、南岸沙地上分布有风成土。这类土壤具有颗粒粗、松散性、不黏结等
特点, 其表面常出现移动与堆积过程, 是一种发育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原始阶段的幼
年土壤。以差巴嘎蒿( A rtemisia halodendron ) 、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
p hy lia) 、沙蒿( A rtemisia desertorum) 为主的沙生植被在其上分布。
草甸土和沼泽土也是研究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低洼盆地上。草
甸土剖面构造是由腐殖层、氧化还原层和潜育层组成, 水分充足, 肥力较高; 其上分布有
以羊草( Leymus chinensis) 、地榆( Sanguisorba o f f icinalis) 等为建群种的草甸植被。沼泽
土以低洼、积水的地形为其成土的主要条件, 泥炭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是沼泽土形成的两个
基础过程, 故土壤剖面构造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 分布有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三
棱草( Cy p erus rotundus) 和垂柳( Sali x babylonica) 等植物。
1.1.5 植被
研究区的植被是在本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严格制约下, 植被有生长缓慢、生长期
短的特点, 属于干旱草原。研究区的草原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草原相连接, 是欧亚草原亚
洲中部亚区的一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研究区植被群落的基本生活型, 属于短草
植被类型。
研究区植被分区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蒙古高原植物省蒙古高原东部州。其中
主要植被类型有典型针茅草原、沙生植被、盐生植被、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
(1) 典型针茅草原(彩图1-14) : 是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 遍布研究区西部低山丘
陵、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主要可分为两个群系, 一是大针茅、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该群落以大型旱生丛生禾草、大针茅为建群种, 根茎禾草、羊草在群落中具有优势, 糙
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 、冰草( A grop y ron cristatum) 在群落中也有一定优
势; 二是克氏针茅草原群系, 该群系以旱生丛生禾草、克氏针茅为建群种, 羊草和丛生
小禾草、糙隐子草和菊科、小半灌木、冷蒿( A rtemisia f rigide) 是常见的优势种。克
氏针茅草原是本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其分布也广。另外, 以多根葱( A llium
poly rhi zum) 为建群种的多根葱草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2) 沙生植被(彩图1-15) : 建群种为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等, 群落稀疏, 主要
分布于呼伦湖东岸、南岸和嵯岗沙地上。
(3) 盐生植被(彩图1-16) : 分布于湖泡及古河道等低洼地形部位, 主要种类有芨芨
草( Achnatherum splendens) 、马蔺( Iris lactea) 、碱蓬( Suaeda glauca) 、碱茅( Puc-
cinellia distans) 、碱蒿( Artemisia anethi f olia) 和野大麦( Hordeum brevisublatum) 等。
(4) 沼泽植被: 分布于河漫滩、季节性积水或长年积水沼泽上, 建群种有芦苇、塔
头苔草( Carex tato) 、小叶章( Calamagrostis angusti f olia) 、三棱草及柳灌丛等。沼
泽植被是重要的植被类型, 是水禽筑巢繁衍之隐蔽、觅食场所和鱼类的繁殖地, 鱼类
洄游至浅水沼泽中产卵。因此, 沼泽植被是鱼类和鸟类重要的栖息、繁殖场所。
(5) 草甸植被: 分布于河漫滩的非盐化地段, 以丛生禾草为主, 建群种有羊草、地
榆、鹅绒委陵菜( Potentilla anserina) 等, 分布范围狭小。
1.1.6 野生动物
1.两栖、爬行动物
呼伦湖地区地处蒙古高原, 气候为典型大陆性气候, 冬长夏短, 降水少, 昼夜温差
大, 故两栖、爬行动物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很贫乏。在整个野生动物区系构成中
不占重要位置, 在生态群落组成中亦没有明显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该区有两栖动物1
目2 科2 种, 分别是花背蟾蜍( Bu f o raddei) (彩图1-17) 和黑龙江林蛙( Rana amu-
rensis) (彩图1-18) ; 爬行动物1 目2 科2 种, 分别是丽斑麻蜥( E remias argus) (彩
图1-19) 和白条锦蛇( Elap he dione) (彩图1-20) 。
2.哺乳动物
该区共有哺乳动物6 目13 科35 种。由于本区以草原景观为主, 所以以中小型兽类
为主, 无大型食肉、食草动物。其中, 啮齿动物2 目6 科15 种, 占总种数的42.86 % ,
是优势种; 食肉动物1 目3 科12 种, 占总种数的34.28 % ; 其他3 目4 科8 种, 占总种
数的22.86 % 。在35 种哺乳动物中, 蒙原羚( P rocap ra gutturosa) (黄羊) (彩图1-
21) 、水獭( L utra lutra) 、兔狲( Felis manul) 是国家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以前, 该区内哺乳动物数量较多, 主要有旱獭( Mamota sibirica) 、黄羊、狼
( Canis Lu p us) (彩图1-22) 、狍( Cap reolus cap reolus) 、沙狐( Vul p es corsac) 、黄鼬
( Mustela sibirica ) 、香鼬( Mountain w easel ) 、麝鼠( Ondatra zibetbica ) 、艾鼬
( Mustela eversmanni ) 、獾( Meles meles ) 、貉( N yctereutes p rocyonoides ) 、赤狐
( Vul pes vul p es) (彩图1-23) 、兔( Lep us mandshuricus) 和达乌尔黄鼠( S permop hi-
lus dauricus) (彩图1-24) 等, 目前, 黄羊、旱獭数量很少, 狍和水獭基本绝迹。
3.鸟类
该区的鸟类(包括文献记录) 共有315 种, 分属18 目50 科。该区在动物地理区划
上属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 地处中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带, 分布有大面积湿地。该
区鸟类以夏候鸟为主, 特别是水禽或近水雀形目种类占总种数的37.1 % , 并且数量庞
大。其中, 潜鸟2 种, ?? 5 种, 鸬鹚1 种, 鹳鹭类11 种, 雁鸭类27 种, 鹤类6 种,
秧鸡科3 种, ?鹬类46 种, 鸥类16 种。虽然该区鸟类组成以夏候鸟为主, 但旅鸟也占
相当地位, 每年有大量的旅鸟路经本地区, 或稍事休整或停留月余, 如小天鹅( Cy g-
nus columbianus) 、金斑?( Pluvialis f ulva) 、大滨鹬( Calidris tenuirostris) 、小杓鹬
( N umensis minutus) 和东方?( Charadrius veredus) (彩图1-25) 等。冬候鸟在本地
区也有一定数量, 如雪?( Stri x scandiaca) 、毛脚( Buteo lagop us) 、灰伯劳( La-
nius excubitor) 、铁爪?( Calcarius lap ponicus) 、朱顶雀( Carduelis) 等。雀形目种
类有相当部分是留鸟, 如蒙古百灵( Melanocor y p ha mongolica) 、角百灵( Eremop hila
al p estris) 等。在315 种鸟类中, 国家Ⅰ 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 种: 白鹤( Grus leucoger-
anus) 、丹顶鹤( Grus j aponensis) (彩图1-26) 、白头鹤( Grus monacha) 、金雕( Aq-
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 A quila heliaca) 、遗鸥( Larus relictus) 、大鸨( Otis tar-
da) (彩图1-27) 、玉带海雕( H aliaeetus leucory p hus) 、黑鹳( Ciconia nigra) ; Ⅱ 级
重点保护鸟类有43 种, 如: 灰鹤( Grus grus) 、乌雕( Aquila clanga) 和大( Buteo
hemilasius) (彩图1-28) 等[3] 。
除少数猛禽如草原雕( Aquila ni palensis) (彩图1-29) 和雀型目鸟类为留鸟外,
湿地鸟类多以迁徙水禽为主。这些鸟类大多每年4 月初迁来, 9 月中、下旬南迁。其中
鸿雁( A nser cy gnoides) 、灰雁( A nser anser) (彩图1-30) 、绿翅鸭( A nas crecca) 、
绿头鸭( A nas p laty rhynchos) 、红头潜鸭( A ythya f erina) 、大天鹅( Cy gnus cy g-
nus) 、小天鹅、银鸥( Larus argentatus) 、凤头麦鸡( Vanellus vanellus) 、普通鸬鹚
( Phalacrocorax carbo) 为优势种, 在调查期间, 部分鸟类如鸿雁、小天鹅、绿翅鸭的
数量都在1000 只以上。常见种中,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 Grus vi p io) 、大天鹅、
1.1 呼伦湖地区自然概况
呼伦湖(达赉湖) 地区(47°18′52.88″~49°50′47.55″N , 115°27′59.95″~120°21′
35.22″E) (彩图1-1) 位于蒙古高原东部,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 处在中
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 总面积约为46 020 km2 。在行政区划上, 研究区属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包括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研究区内有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和二卡湿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自然保护区。达乌尔
(草原) 地区处于欧亚草原的东端, 是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区。
1.1.1 地貌
呼伦湖地区属于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在地质构造上, 它是东亚巨型多字型构造
体系的内陆华夏沉降带的一部分。研究区主要地貌类型是波状起伏的高平原(彩图1-
2) , 部分地区是低山丘陵和山地(彩图1-3) , 另外, 还有切割不深的河谷盆地、湖盆
以及滨湖平原和冲积平原、河漫滩、沙地等[1] 。
1.1.2 气候
研究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0.7~1.1 ℃ ; 年降
水量为248.3~292.3 mm ; 年蒸发量为1522.1~1824.5 mm ; 年平均风速为3.5 ~
4 m/s ; 年日照时数为4000~4500 h ; ≥ 10 ℃ 积温为2000 ℃ ; 全年无霜期为102 天, 湖
区无霜期为110~160 天; 从10 月上旬开始至翌年5 月上旬约有210 天为土壤冻结期。
研究区干燥指数为5.5~10.2 , 研究区自东向西、自北向南由半干旱带向干旱带过渡。
春季(3~5 月) , 研究区多晴朗、大风天气, 气旋活动频繁, 气温变化无常, 一次
升温或降温可达20 ℃ 左右。春季平均气温为0.7~3.2 ℃ ; 春季降水量为23.7 ~
32.2 mm , 占年降水量的10.8 % ; 春季蒸发量为507.4~595.1 mm ; 春季平均风速为
4.2~4.8 m/s ; 大风日数多达17.6 天, 风力多为7~8 级, 个别年份瞬间风力可达
12 级以上, 近年来常出现风沙天气。春季是研究区一年内寒潮、暴风雪和雨夹雪等天
气出现多的季节。
夏季(6~8 月) , 研究区处在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空气交绥地带, 气候温凉,
降水量多而集中。研究区夏季平均气温为18.3~20.1 ℃ ; 夏季晴天的日照时数约为
16 h ; 夏季降水量为184.2~214.1 mm , 占年降水量的72.2 % ; 夏季蒸发量为727.9 ~
867.2 mm ; 夏季平均风速为3.4~3.6 m/s 。
秋季(9~11 月) , 研究区多晴天, 大风和风力仅次于春季, 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
量明显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 0.8~1.2 ℃ ; 秋季降水量为36.3~44.3 mm , 占年降
水量的14.9 % ; 秋季蒸发量为253.4~323.6 mm ; 秋季平均风速为3.4~3.8 m/s 。秋
霜和首次寒潮经常一起来临, 初霜冻日为9 月中旬。
冬季(12 月至翌年2 月) , 研究区处在极地大陆气团所形成的西北季风控制之下,
严寒且多西北风。冬季平均气温为- 21.3~- 19.3 ℃ ; 冬季晴天的日照时数约为9 h ;
冬季降水量为4.1~7.8 mm , 降水日数少, 冬季降水量仅为年降水量的2 % ; 冬季蒸发
量为23.6~38.6 mm ; 冬季平均风速为2.6~3.6 m/s 。研究区的干燥指数为5.5 ~
10.2 。研究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1.1.3 水文
本区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组成部分, 包括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
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呼伦湖、贝尔湖、新达赉湖、
乌尔逊河、乌兰诺尔、克鲁伦河、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 和哈拉哈河等(彩图1-4) 。
长度在100 km 以上的河流有3 条, 20~100 km 的河流有13 条, 20 km 以下的河流共
有64 条。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 条, 河流总长度为2374.9 km , 总流域面积(中国境
内) 为37 214 km2 。呼伦湖水系的封冻时间一般在10 月底至11 月上旬, 开湖(河) 一
般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 历年平均封冻日数为180 天左右, 冰层厚度在
1.3 m左右。
1.呼伦湖
呼伦湖(48°30′40″~49°20′40″N , 117°00′10″~117°41′40″E) 又称达赉湖(彩图1-
5) , 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 呈不规则斜长方形, 长轴为西南
至东北方向, 长90 km 余, 宽度为40 km 余。当湖水位在545.33 m 时, 湖面积为
2339 km2 (1999 年) , 平均水深为5.7 m , 水深约为8 m , 蓄水量为138.5 × 108 m3 。
除湖面降水、地下水和周边地区的地表径流补给外, 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来自克鲁伦河和
乌尔逊河。
2.贝尔湖
贝尔湖(彩图1-6) 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西南部边缘, 是中国、蒙古两国共有的湖
泊, 为淡水湖。该湖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哈拉哈河, 湖水经乌尔逊河流入呼伦湖。该湖是
哈拉哈河的尾闾, 乌尔逊河的上游, 对乌尔逊河水量和呼伦湖水量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该湖湖面海拔583 m , 长40 km , 宽20 km , 水深9 m , 深处为50 m , 面积为
608.78 km2 。该湖西北部面积为40.26 km2 的部分在中国境内, 且都在达赉湖
自然保护区内。
3.新达赉湖
新达赉湖又称新开湖。1962 年, 呼伦湖水位达到545.28 m , 在风浪作用下, 湖东
岸双山子一带决口, 形成一个面积达147 km2 的新达赉湖。该湖位于呼伦湖东岸新巴尔
虎左旗境内, 吉布胡郎图苏木(甘珠尔花) 东北约9 km 处, 西距呼伦湖5 km 。2001
年, 因水位下降, 该湖与呼伦湖分离; 2006 年, 该湖已经完全干涸。
4.哈拉哈河
哈拉哈河(彩图1-7) 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达尔滨湖, 流至额布
都格附近。河道分为两支: 一支仍向西北经沙尔勒金河流入乌尔逊河; 另一支向南流于
达共鄂博附近注入贝尔湖。河全长399.23 km , 流域面积为8735.82 km2 (左岸蒙古国
部分未计入) , 其中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面积为7519.86 km2 , 蒙古国境内右岸的面积
为1215.96 km2 。
5.乌尔逊河
乌尔逊河(彩图1-8) 发源于贝尔湖北岸, 其上游为哈拉哈河, 河水流向呼伦湖,
是连接呼伦湖与贝尔湖的河流, 全长223.28 km , 流域面积为10 528.27 km2 。丰水期,
河宽60~70 m , 水深2~3 m ; 枯水期, 水深1 m 左右。该河是呼伦湖、贝尔湖鱼类产
卵的重要场所和洄游通道。
6.乌兰诺尔
乌兰诺尔(彩图1-9) 是乌尔逊河北流至呼伦湖南80 km 处, 分成两支汇集而成。
水大时, 该湖泡东西长约15~17 km , 南北宽约2~5 km , 面积约75 km2 。枯水期, 该
湖泡变成沼泽。乌兰诺尔分布有大面积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 是产黏性卵鱼类
理想的产卵场所和众多鸟类栖息的天堂。
7.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彩图1-10 (a) , (b)] 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 在中游乌兰恩格尔西
端进入中国境内。该河流经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 自西向东流入呼伦湖。该河全长
1264 km , 在中国境内长206.44 km , 流域面积为7153 km2 , 两岸为低山围绕, 地表径
流不发育, 河宽40~90 m , 水深洪水期为1.93 m , 枯水期为0.7 m , 11 月到次年4 月
结冰。两岸多沼泽分布, 较高的阶地上生长着优良牧草, 牧业发达。2007 年9 月, 该
河入呼伦湖的下游河段断流。
8.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
新开河(彩图1-11) 位于呼伦湖的东北部, 也称达兰鄂罗木河、木德那亚河和乌
勒格宁河等。新开河原来全长25 km 。在18 世纪中叶以前, 该河是呼伦湖湖水注入额
尔古纳河的河道。河道浅平, 蛇曲发达, 除两岸山地外, 均为沼泽地, 水大时汪洋一
片, 二卡湿地即为其冲击而成的入河口河漫滩; 后来, 呼伦湖地区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
响, 湖面逐渐缩小, 湖水不能外流。扎赉诺尔煤矿曾在1958~1960 年在达兰鄂罗木河
上筑坝堵截。但此后呼伦湖湖水猛涨, 筑坝堵截反而使湖水不能外泄, 使扎赉诺尔煤矿
的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65 年6 月至1971 年9 月, 当地政府用六年多时间修了一条人
工河, 称“新开河” , 全长16.42 km , 使达兰鄂罗木河中部河床改道, 并在河上建立了
两道闸门, 使呼伦湖湖水次得到人工控制, 铁路桥附近的原河道从此废弃, 为新开
河所代替。
9.海拉尔河
海拉尔河(彩图1-12) 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大雁河, 全长708 km , 流域面积为
54 270 km2 , 河宽145 m , 多年平均流量为104 m3 /s , 年径流量为32.8 × 108 m3 。该河
向西流至阿巴该图山下, 由此向东北流去, 从此处改称为额尔古纳河, 是额尔古纳河的
右上源之一。
海拉尔河主要支流有库都尔河、免渡河、扎敦河、特尼河、莫尔格勒河、伊敏河和
辉河等。长100 km 以上的支流有11 条, 20~100 km 的河流有95 条, 20 km 以下的河
流有549 条, 河流总长度为4956.93 km 。但是,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 降水量大幅度
减少, 该河大部分支流断流或消失。
10.二卡湿地
二卡湿地(彩图1-13) 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北部, 水源补给主要有两个来
源: 一是大气降水, 二是海拉尔河河水。其中, 海拉尔河水注入二卡湿地的途径有两
种: 一种是常年注入湿地内的海拉尔河下游的分岔河道, 该分岔河道是海拉尔河注入额
尔古纳河的支流, 从二卡湿地北部穿过, 汇入额尔古纳河, 河道低平, 河水常年漫出河
道, 在二卡湿地北部形成常年积水的河漫滩, 加之该处靠近中俄边界, 其中一部分为中
俄共管区域, 湿地保存完好; 另一种是涨大水时海拉尔河主干道内的水溢出补给湿地。
目前二卡湿地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 多余的水通过两种途径排出, 向南通过新开河注入
呼伦湖, 向北通过达兰鄂罗木河和海拉尔河分岔河道注入额尔古纳河, 2009 年4~5
月, 正值涨“桃花水” (湿地内和周边山坡冰雪融化水) 期, 可清晰地观察到这两部分
出水的水流方向。另外, 根据本研究实地调查和访问边防连队、当地水利和环保部门得
知, 由于额尔古纳河相对于二卡湿地来说, 海拔要低得多, 根本无法通过达兰鄂罗木河
(新开河) 倒流回呼伦湖。
1.1.4 土壤
该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 致使地面物质粗糙, 土层浅薄。
栗钙土是研究区的地带性土壤, 是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其面积约占研究区土地总面
积的70 % ,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冲积平原及沿湖、河岸低洼地[2] 。植被类型是以克
氏针茅( Sti pa kr ylovii) 、大针茅( Sti p a grandis) 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
呼伦湖东岸、南岸沙地上分布有风成土。这类土壤具有颗粒粗、松散性、不黏结等
特点, 其表面常出现移动与堆积过程, 是一种发育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原始阶段的幼
年土壤。以差巴嘎蒿( A rtemisia halodendron ) 、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
p hy lia) 、沙蒿( A rtemisia desertorum) 为主的沙生植被在其上分布。
草甸土和沼泽土也是研究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低洼盆地上。草
甸土剖面构造是由腐殖层、氧化还原层和潜育层组成, 水分充足, 肥力较高; 其上分布有
以羊草( Leymus chinensis) 、地榆( Sanguisorba o f f icinalis) 等为建群种的草甸植被。沼泽
土以低洼、积水的地形为其成土的主要条件, 泥炭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是沼泽土形成的两个
基础过程, 故土壤剖面构造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 分布有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三
棱草( Cy p erus rotundus) 和垂柳( Sali x babylonica) 等植物。
1.1.5 植被
研究区的植被是在本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严格制约下, 植被有生长缓慢、生长期
短的特点, 属于干旱草原。研究区的草原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草原相连接, 是欧亚草原亚
洲中部亚区的一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研究区植被群落的基本生活型, 属于短草
植被类型。
研究区植被分区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蒙古高原植物省蒙古高原东部州。其中
主要植被类型有典型针茅草原、沙生植被、盐生植被、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
(1) 典型针茅草原(彩图1-14) : 是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 遍布研究区西部低山丘
陵、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主要可分为两个群系, 一是大针茅、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该群落以大型旱生丛生禾草、大针茅为建群种, 根茎禾草、羊草在群落中具有优势, 糙
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 、冰草( A grop y ron cristatum) 在群落中也有一定优
势; 二是克氏针茅草原群系, 该群系以旱生丛生禾草、克氏针茅为建群种, 羊草和丛生
小禾草、糙隐子草和菊科、小半灌木、冷蒿( A rtemisia f rigide) 是常见的优势种。克
氏针茅草原是本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其分布也广。另外, 以多根葱( A llium
poly rhi zum) 为建群种的多根葱草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2) 沙生植被(彩图1-15) : 建群种为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等, 群落稀疏, 主要
分布于呼伦湖东岸、南岸和嵯岗沙地上。
(3) 盐生植被(彩图1-16) : 分布于湖泡及古河道等低洼地形部位, 主要种类有芨芨
草( Achnatherum splendens) 、马蔺( Iris lactea) 、碱蓬( Suaeda glauca) 、碱茅( Puc-
cinellia distans) 、碱蒿( Artemisia anethi f olia) 和野大麦( Hordeum brevisublatum) 等。
(4) 沼泽植被: 分布于河漫滩、季节性积水或长年积水沼泽上, 建群种有芦苇、塔
头苔草( Carex tato) 、小叶章( Calamagrostis angusti f olia) 、三棱草及柳灌丛等。沼
泽植被是重要的植被类型, 是水禽筑巢繁衍之隐蔽、觅食场所和鱼类的繁殖地, 鱼类
洄游至浅水沼泽中产卵。因此, 沼泽植被是鱼类和鸟类重要的栖息、繁殖场所。
(5) 草甸植被: 分布于河漫滩的非盐化地段, 以丛生禾草为主, 建群种有羊草、地
榆、鹅绒委陵菜( Potentilla anserina) 等, 分布范围狭小。
1.1.6 野生动物
1.两栖、爬行动物
呼伦湖地区地处蒙古高原, 气候为典型大陆性气候, 冬长夏短, 降水少, 昼夜温差
大, 故两栖、爬行动物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很贫乏。在整个野生动物区系构成中
不占重要位置, 在生态群落组成中亦没有明显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该区有两栖动物1
目2 科2 种, 分别是花背蟾蜍( Bu f o raddei) (彩图1-17) 和黑龙江林蛙( Rana amu-
rensis) (彩图1-18) ; 爬行动物1 目2 科2 种, 分别是丽斑麻蜥( E remias argus) (彩
图1-19) 和白条锦蛇( Elap he dione) (彩图1-20) 。
2.哺乳动物
该区共有哺乳动物6 目13 科35 种。由于本区以草原景观为主, 所以以中小型兽类
为主, 无大型食肉、食草动物。其中, 啮齿动物2 目6 科15 种, 占总种数的42.86 % ,
是优势种; 食肉动物1 目3 科12 种, 占总种数的34.28 % ; 其他3 目4 科8 种, 占总种
数的22.86 % 。在35 种哺乳动物中, 蒙原羚( P rocap ra gutturosa) (黄羊) (彩图1-
21) 、水獭( L utra lutra) 、兔狲( Felis manul) 是国家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以前, 该区内哺乳动物数量较多, 主要有旱獭( Mamota sibirica) 、黄羊、狼
( Canis Lu p us) (彩图1-22) 、狍( Cap reolus cap reolus) 、沙狐( Vul p es corsac) 、黄鼬
( Mustela sibirica ) 、香鼬( Mountain w easel ) 、麝鼠( Ondatra zibetbica ) 、艾鼬
( Mustela eversmanni ) 、獾( Meles meles ) 、貉( N yctereutes p rocyonoides ) 、赤狐
( Vul pes vul p es) (彩图1-23) 、兔( Lep us mandshuricus) 和达乌尔黄鼠( S permop hi-
lus dauricus) (彩图1-24) 等, 目前, 黄羊、旱獭数量很少, 狍和水獭基本绝迹。
3.鸟类
该区的鸟类(包括文献记录) 共有315 种, 分属18 目50 科。该区在动物地理区划
上属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 地处中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带, 分布有大面积湿地。该
区鸟类以夏候鸟为主, 特别是水禽或近水雀形目种类占总种数的37.1 % , 并且数量庞
大。其中, 潜鸟2 种, ?? 5 种, 鸬鹚1 种, 鹳鹭类11 种, 雁鸭类27 种, 鹤类6 种,
秧鸡科3 种, ?鹬类46 种, 鸥类16 种。虽然该区鸟类组成以夏候鸟为主, 但旅鸟也占
相当地位, 每年有大量的旅鸟路经本地区, 或稍事休整或停留月余, 如小天鹅( Cy g-
nus columbianus) 、金斑?( Pluvialis f ulva) 、大滨鹬( Calidris tenuirostris) 、小杓鹬
( N umensis minutus) 和东方?( Charadrius veredus) (彩图1-25) 等。冬候鸟在本地
区也有一定数量, 如雪?( Stri x scandiaca) 、毛脚( Buteo lagop us) 、灰伯劳( La-
nius excubitor) 、铁爪?( Calcarius lap ponicus) 、朱顶雀( Carduelis) 等。雀形目种
类有相当部分是留鸟, 如蒙古百灵( Melanocor y p ha mongolica) 、角百灵( Eremop hila
al p estris) 等。在315 种鸟类中, 国家Ⅰ 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 种: 白鹤( Grus leucoger-
anus) 、丹顶鹤( Grus j aponensis) (彩图1-26) 、白头鹤( Grus monacha) 、金雕( Aq-
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 A quila heliaca) 、遗鸥( Larus relictus) 、大鸨( Otis tar-
da) (彩图1-27) 、玉带海雕( H aliaeetus leucory p hus) 、黑鹳( Ciconia nigra) ; Ⅱ 级
重点保护鸟类有43 种, 如: 灰鹤( Grus grus) 、乌雕( Aquila clanga) 和大( Buteo
hemilasius) (彩图1-28) 等[3] 。
除少数猛禽如草原雕( Aquila ni palensis) (彩图1-29) 和雀型目鸟类为留鸟外,
湿地鸟类多以迁徙水禽为主。这些鸟类大多每年4 月初迁来, 9 月中、下旬南迁。其中
鸿雁( A nser cy gnoides) 、灰雁( A nser anser) (彩图1-30) 、绿翅鸭( A nas crecca) 、
绿头鸭( A nas p laty rhynchos) 、红头潜鸭( A ythya f erina) 、大天鹅( Cy gnus cy g-
nus) 、小天鹅、银鸥( Larus argentatus) 、凤头麦鸡( Vanellus vanellus) 、普通鸬鹚
( Phalacrocorax carbo) 为优势种, 在调查期间, 部分鸟类如鸿雁、小天鹅、绿翅鸭的
数量都在1000 只以上。常见种中,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 Grus vi p io) 、大天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