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159446
适合置于案头,供随手翻阅参考之用。
本书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策略的*专著。全书共约40万字,配图40余幅,突出临床实用的思想,将心律失常的临床与药物治疗紧密结合,将新进展、新指南融入疾病的诊疗中。全书语言简洁明了,突出临床用药策略,内容新颖,注重实用,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临床第一线的医师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高年级医学生阅后也有裨益,并适合置于案头,供随手翻阅参考之用。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病因
一、生理性因素
二、病理性因素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按心律失常的速率分类
二、按发生机制结合起源部位分类
第三节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一、激动起源异常
二、激动传导异常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评定
一、临床检查
二、心电图检查
三、动态心电图
四、监测心电图
五、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六、心脏电生理检查
七、其他心电学检查
第六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抗心律失常药
二、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三、心律失常治疗需注意的问题
第2章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一、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二、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四、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五、其他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的应用
第二节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
一、M胆碱受体拮抗药
二、拟肾上腺素药
三、非特异性兴奋/传导促进药
第三节 非抗心律失常药在心律失常防治中的应用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二、他汀类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
四、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五、其他药物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应用
一、抗心律失常药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应用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3章 窦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缓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窦性静止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4章 期前收缩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室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房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5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
用药策略
第一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
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用药
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五节 心房颤动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六节 心房扑动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6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五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六节 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七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八节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7章 心脏传导阻滞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窦房传导阻滞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束支传导阻滞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阿-斯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8章 预激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9章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长Q-T间期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短Q-T间期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Brugada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10章 心源性猝死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11章 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有机磷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12章 相关疾病或情况所致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一节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二节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四节 原发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六节 二尖瓣脱垂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七节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心律失常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八节 β受体功能亢进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九节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律失常的
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三节 糖尿病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四节 低血糖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五节 急性脑血管病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六节 焦虑抑郁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七节 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二、高钾血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三、低镁血症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第十八节 心脏性交感风暴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第十九节 妊娠期间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第二十节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策略
四、预后
药名索引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其病因复杂,涉及临床各科。有些心律失常是良性的,临床无重要意义,有些心律失常则可能很严重,应予以治疗,甚至应给予及时抢救。因此,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治是临床各科医师经常遇到而且必须很好掌握的课题。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基本、最普遍、最快捷、最常用的方法,所以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最有实用价值的手段。近1年来,一方面,尽管抗心律失常的新药问世不多,但通过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重新评价了原有药物,结果表明,有无器质性疾病、心脏病的性质和心功能状态等,都能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也开始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因此,正确评价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于合理应用药物,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国内有关心律失常的专著已有不少,但多是心律失常理论介绍多,介入治疗、起搏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介绍详细,而对适合于一线临床医师和基层医务人员的药物治疗介绍不够全面,对心律失常的用药与临床结合不紧密。本书根据国内外心律失常诊断治疗进展,特别是药物治疗的新理论、新知识,结合有关最新防治指南,较详细地介绍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策略。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第一线的医师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特别适合地区级及地区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临床各科医师参考使用,也可供医学生及研究生参考。本书共12章。第1章简要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电生理机制、临床综合评价和治疗方法。第2章详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包括非抗心律失常药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联合用药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第3-1章介绍临床各类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包括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用药策略。第11、12章对一些临床上可以遇到的疾病或情况(如有机磷及乌头碱中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情绪障碍、妊娠等)中心律失常的特点及药物治疗策略也作了论述。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的大力支持,热情指导本书的编写工作,并惠于作序;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也给予许多有益的指导和大力帮助。如果本书对读者还有一点帮助的话,是同他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近1年,生养和一直支持我的父母先后不幸辞世。冥冥之中,我还时常感觉到,我敬爱的父母来自天堂的关注目光,这让我既幸福又忧伤,这本拙作也算是对他们的怀念。由于心律失常领域发展较快,临床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而我们对这些新理论、新知识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和全面,在编写中有些概念和提法难免有误,诚恳希望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