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65807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与护理工作密切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每一章内容,使教材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特点。
本书包括4篇共24章。第一篇为法律基础篇,主要介绍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制度中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内容,以及医患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内容。第二篇为卫生法律篇,主要介绍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血液和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等9部法律制度。第三篇为护理法律篇,除介绍护士管理法律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和护士职责外,还介绍护理过失、护理纠纷、护理工作中病人权利侵犯与保护等专题。第四篇为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篇,介绍医学科技发展如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带来的法律问题。所有内容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编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本书包括4篇共24章。第一篇为法律基础篇,主要介绍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制度中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内容,以及医患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内容。第二篇为卫生法律篇,主要介绍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血液和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等9部法律制度。第三篇为护理法律篇,除介绍护士管理法律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和护士职责外,还介绍护理过失、护理纠纷、护理工作中病人权利侵犯与保护等专题。第四篇为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篇,介绍医学科技发展如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带来的法律问题。所有内容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编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目 录
第一篇 法律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与法的关系
一、法
二、护理
三、护理与法
第二节 护理立法
一、护理立法
二、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护理立法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国际护理立法概况
一、有关护士的准入和注册(以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例)
二、有关护士的执业范围
三、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四、关于护理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 我国有关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立法现状
一、护士管理立法
二、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 宪法
一、宪法的法律特征
二、宪法的实质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六、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法律
一、民事法律制度
二、行政法律制度
三、刑事法律制度
四、诉讼法律制度
五、卫生法律
第三节 卫生行政法规
第四节 地方性卫生法规
第五节 卫生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六节 卫生规章
第七节 卫生国际公约
第八节 卫生规范与常规
第三章 医患法律关系
第一节 医患法律关系概念
第二节 医患法律关系特征
一、医患法律关系是存在于”医”、”患”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二、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由多种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
三、医患法律关系调整的是”医”、”患”间的权利和义务
四、医疗机构和病人是医患法律关系最主要的主体
第三节 医患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医患法律关系主体
二、医患法律关系内容
三、医患法律关系客体
第四章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医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医方的权利
二、医方的义务
第二节 患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患方的权利
二、患方的义务
第二篇 卫生法律
第五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机构的概念与类别
二、医疗机构管理立法
三、医疗机构管理法律体系
第二节 医疗机构设置与登记
一、医疗机构的设置
二、医疗机构的登记
第三节 医疗机构的执业
一、执业条件
二、开展诊疗活动的规则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执业
第四节 医疗机构的监督及处罚
一、医疗机构的监督
二、处罚
第六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一、疫情报告人
二、疫情报告时限及方式
三、疫情的公布与通报
第三节 传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宣布疫区
四、对尸体的处理
五、查找原因
六、药品生物制品的供应
第四节 医疗救治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突发公众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针与原则
二、各级政府的职责
三、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的职责
第二节 预防与应急准备
一、制订应急预案
二、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三、应急储备
第三节 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和通报制度
二、突发事件应急举报制度
三、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
第四节 应急处理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三、应急处理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二、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第八章 消毒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毒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
三、规范、标准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九章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内容
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的监督管理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
四、一次性使用无茵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 处罚
第十章 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的规定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规定
四、监督管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第十一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献血法的概念
二、献血法制建设历程
三、我国无偿献血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血站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三篇 护理法律
第十四章 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护理工作制度与护士职责
第十六章 护理过失
第十七章 护理纠纷
第十八章 护理工作中病人权利侵害与保护
第十九章 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
第四篇 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第二十章 生殖技术
第二十一章 人类基因工程
第二十二章 器官移植
第二十三章 脑死亡
第二十四章 安乐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与法的关系
一、法
二、护理
三、护理与法
第二节 护理立法
一、护理立法
二、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护理立法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国际护理立法概况
一、有关护士的准入和注册(以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例)
二、有关护士的执业范围
三、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四、关于护理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 我国有关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立法现状
一、护士管理立法
二、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 宪法
一、宪法的法律特征
二、宪法的实质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六、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法律
一、民事法律制度
二、行政法律制度
三、刑事法律制度
四、诉讼法律制度
五、卫生法律
第三节 卫生行政法规
第四节 地方性卫生法规
第五节 卫生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六节 卫生规章
第七节 卫生国际公约
第八节 卫生规范与常规
第三章 医患法律关系
第一节 医患法律关系概念
第二节 医患法律关系特征
一、医患法律关系是存在于”医”、”患”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二、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由多种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
三、医患法律关系调整的是”医”、”患”间的权利和义务
四、医疗机构和病人是医患法律关系最主要的主体
第三节 医患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医患法律关系主体
二、医患法律关系内容
三、医患法律关系客体
第四章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医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医方的权利
二、医方的义务
第二节 患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患方的权利
二、患方的义务
第二篇 卫生法律
第五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机构的概念与类别
二、医疗机构管理立法
三、医疗机构管理法律体系
第二节 医疗机构设置与登记
一、医疗机构的设置
二、医疗机构的登记
第三节 医疗机构的执业
一、执业条件
二、开展诊疗活动的规则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执业
第四节 医疗机构的监督及处罚
一、医疗机构的监督
二、处罚
第六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一、疫情报告人
二、疫情报告时限及方式
三、疫情的公布与通报
第三节 传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宣布疫区
四、对尸体的处理
五、查找原因
六、药品生物制品的供应
第四节 医疗救治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突发公众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针与原则
二、各级政府的职责
三、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的职责
第二节 预防与应急准备
一、制订应急预案
二、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三、应急储备
第三节 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和通报制度
二、突发事件应急举报制度
三、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
第四节 应急处理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三、应急处理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二、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第八章 消毒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毒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
三、规范、标准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九章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内容
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的监督管理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
四、一次性使用无茵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 处罚
第十章 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的规定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规定
四、监督管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第十一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献血法的概念
二、献血法制建设历程
三、我国无偿献血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血站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三篇 护理法律
第十四章 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护理工作制度与护士职责
第十六章 护理过失
第十七章 护理纠纷
第十八章 护理工作中病人权利侵害与保护
第十九章 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
第四篇 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第二十章 生殖技术
第二十一章 人类基因工程
第二十二章 器官移植
第二十三章 脑死亡
第二十四章 安乐死
在线试读
第二章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渊源
第二节 法律
一、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民法仅指民法典,广义的民法是指包括民法典和其他单行法在内的全部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民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我国,清末和民国时期曾制定过民法典。我国1986年4月通过的《民法通则》概括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有准民法典的性质。2002年12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民法典草案被列入正式议程进行审议,相信一部新的民法典不久将会问世。
(一)民法特征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民事主体来说,他们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就公民而言,不分民族、种族、职业、教育程度都有平等的权利能力;就法人而说,不管他是国家机关、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只要取得了法人资格,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民法调整的范围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流转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财产为直接内容的经济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从这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民法调整的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第二,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它回答了财产“是谁的”的问题。人身关系是指基于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誉、尊严、肖像等人格要素和法人的名称、名誉、信用等因素产生的人格关系及基于自然人的身份而形成的身份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社会生活层面的社会关系经由民法规范调整后,被赋予权利义务的内容而转化为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不同其他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变更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只要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和法律的意志,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3)民事法律关系中既包含财产关系,也包含人身关系,二者并重。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国家作为整体,在一些场合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如果没有具体的对象,就将成为无法落实、毫无意义的东西。其范围可以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非物质利益和有价证券。
……
第二节 法律
一、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民法仅指民法典,广义的民法是指包括民法典和其他单行法在内的全部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民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我国,清末和民国时期曾制定过民法典。我国1986年4月通过的《民法通则》概括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有准民法典的性质。2002年12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民法典草案被列入正式议程进行审议,相信一部新的民法典不久将会问世。
(一)民法特征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民事主体来说,他们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就公民而言,不分民族、种族、职业、教育程度都有平等的权利能力;就法人而说,不管他是国家机关、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只要取得了法人资格,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民法调整的范围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流转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财产为直接内容的经济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从这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民法调整的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第二,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它回答了财产“是谁的”的问题。人身关系是指基于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誉、尊严、肖像等人格要素和法人的名称、名誉、信用等因素产生的人格关系及基于自然人的身份而形成的身份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社会生活层面的社会关系经由民法规范调整后,被赋予权利义务的内容而转化为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不同其他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变更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只要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和法律的意志,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3)民事法律关系中既包含财产关系,也包含人身关系,二者并重。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国家作为整体,在一些场合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如果没有具体的对象,就将成为无法落实、毫无意义的东西。其范围可以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非物质利益和有价证券。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