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3029773
编辑推荐
一部值得珍藏并付诸实践的佛学经典巨著,对此著作的阅读和实战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以言喻的实在利益。
去伪存真,大智慧者慈诚罗珠堪布,深入浅出、震撼心灵的百万字巨著是来自真正善知识的心灵食粮。
去伪存真,大智慧者慈诚罗珠堪布,深入浅出、震撼心灵的百万字巨著是来自真正善知识的心灵食粮。
目 录
《慧灯之光1》
佛教的定义
佛教迷信或智信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和平共处的窍诀平等生存
三个差别
浅谈因果关系
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佛教的生活模式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五戒
戒杀放生的功德
略说八关斋戒
附录 八关斋戒仪轨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素食的意义
关于放生
饶益有情九观察
《慧灯之光2》
《慧灯之光3》
《慧灯之光4》
《慧灯之光5》
《慧灯之光6》
佛教的定义
佛教迷信或智信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和平共处的窍诀平等生存
三个差别
浅谈因果关系
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佛教的生活模式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五戒
戒杀放生的功德
略说八关斋戒
附录 八关斋戒仪轨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素食的意义
关于放生
饶益有情九观察
《慧灯之光2》
《慧灯之光3》
《慧灯之光4》
《慧灯之光5》
《慧灯之光6》
在线试读
《慧灯之光1》
佛教的定义
例如,英国的经验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主张的部分观点,就与唯识宗所说的“境由心生,法由心造”表面上有些类似。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里,也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发现,要完全扳倒贝克莱的主张,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如此,唯心主义的这些见解,也根本达不到佛教唯识宗所探讨的深度。
除此之外,唯心主义与佛教的观点就再也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了。
其实,不管是唯物主义、基督教、古印度宗教,还是其他宗教等等,都有与佛教相似的部分。然而,这些例子只说明了它们有相似之处,却不表示它们在整休上不分轩轾。因此,纵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将佛教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二者从根本上就不同,如果撇开小小的相似处,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其间的差异就更大了。由此可以证明,将宗教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纯粹是西方传来的一种主张,佛教是与此全然不符的。
举例来说,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代表大乘佛法最好的经典,该论认为: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精神与物质都存在;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则物质与精神均不存在,二者都是空性,并不是物质是空,精神是不空。月称菩萨进一步说道,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观点,因为佛在《俱舍论》中,对世俗谛的精神与物质都有所探讨,而在讲述《般若波罗蜜多》时,又同时破斥了精神与物质。换句话说,如果认为成立,则双双都成立;反之,则双双都要破斥。这是月称菩萨的论点。
而密宗宁玛巴的观点,则以无垢光尊者为代表,他认为,外境不是心,只是心的幻化而已。
……
佛教的定义
例如,英国的经验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主张的部分观点,就与唯识宗所说的“境由心生,法由心造”表面上有些类似。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里,也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发现,要完全扳倒贝克莱的主张,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如此,唯心主义的这些见解,也根本达不到佛教唯识宗所探讨的深度。
除此之外,唯心主义与佛教的观点就再也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了。
其实,不管是唯物主义、基督教、古印度宗教,还是其他宗教等等,都有与佛教相似的部分。然而,这些例子只说明了它们有相似之处,却不表示它们在整休上不分轩轾。因此,纵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将佛教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二者从根本上就不同,如果撇开小小的相似处,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其间的差异就更大了。由此可以证明,将宗教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纯粹是西方传来的一种主张,佛教是与此全然不符的。
举例来说,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代表大乘佛法最好的经典,该论认为: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精神与物质都存在;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则物质与精神均不存在,二者都是空性,并不是物质是空,精神是不空。月称菩萨进一步说道,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观点,因为佛在《俱舍论》中,对世俗谛的精神与物质都有所探讨,而在讲述《般若波罗蜜多》时,又同时破斥了精神与物质。换句话说,如果认为成立,则双双都成立;反之,则双双都要破斥。这是月称菩萨的论点。
而密宗宁玛巴的观点,则以无垢光尊者为代表,他认为,外境不是心,只是心的幻化而已。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