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9075519
内容简介
这里收录的长短不一的五篇论文,是从近十来年作者发表的论文中选出来的,它们分别涉及了道教与唐代文学、宋代政治与思想、东亚文化交涉、近代中国佛教和现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等五个领域,由于涉及的内容很杂,时段很长,没有办法用一个合适的名称概括,只好勉强用一个含含糊糊的《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这样的书名。
目 录
自序
青铜鼎与错金壶
——道教语词在中晚唐诗歌中的使用
洛阳与汴梁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孔教、佛教抑或耶教
——1900年前后中国人的心理危机与宗教兴趣
思想史研究历程中薄薄的一页
——常乃惠和《中国思想小史》
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
——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作者简介
著述年表
青铜鼎与错金壶
——道教语词在中晚唐诗歌中的使用
洛阳与汴梁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孔教、佛教抑或耶教
——1900年前后中国人的心理危机与宗教兴趣
思想史研究历程中薄薄的一页
——常乃惠和《中国思想小史》
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
——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作者简介
著述年表
在线试读
青铜鼎与错金壶
——道教语词在中晚唐诗歌中的使用
一
佛教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使用,使相当多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宗教与文学的渗透关系,经过目光炯炯心细如发的考据家的手眼,诗歌中明显的或暗藏的佛教词语都被挖掘出来见了天日,出自佛典的意象被一一登录在案,也许这首先是不少高水平的、大部头的佛教辞典的功劳,像织田得能和望月信亨的《佛教大辞典》、丁福保的《佛教大辞典》就帮了研究者的大忙,使他们很容易分辨出那些出自佛典的词汇是怎么样装点着中国古代诗歌,佛教意象是怎么样起着思想暗示的作用的。可是,同样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宗教,道教的语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义却研究得不够,本来,从古到今的中国文化人对佛道之间就有些厚此薄彼的偏心,而注意到道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现代研究者又大多把目光投向了道教传说在文学中的出现、道教思想在文学中的影响,于是,很少有人对道教的语言习惯、道教的词汇特点及其在中国诗歌中的使用加以注意,也许这也和缺乏一部搜罗完备、释义准确的道教大辞典有关,这使研究者很难轻易地判明那些词汇和意象的出身和来历。
……
——道教语词在中晚唐诗歌中的使用
一
佛教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使用,使相当多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宗教与文学的渗透关系,经过目光炯炯心细如发的考据家的手眼,诗歌中明显的或暗藏的佛教词语都被挖掘出来见了天日,出自佛典的意象被一一登录在案,也许这首先是不少高水平的、大部头的佛教辞典的功劳,像织田得能和望月信亨的《佛教大辞典》、丁福保的《佛教大辞典》就帮了研究者的大忙,使他们很容易分辨出那些出自佛典的词汇是怎么样装点着中国古代诗歌,佛教意象是怎么样起着思想暗示的作用的。可是,同样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宗教,道教的语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义却研究得不够,本来,从古到今的中国文化人对佛道之间就有些厚此薄彼的偏心,而注意到道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现代研究者又大多把目光投向了道教传说在文学中的出现、道教思想在文学中的影响,于是,很少有人对道教的语言习惯、道教的词汇特点及其在中国诗歌中的使用加以注意,也许这也和缺乏一部搜罗完备、释义准确的道教大辞典有关,这使研究者很难轻易地判明那些词汇和意象的出身和来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