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11575丛书名: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本教材立足于法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坚持刑法学是以实定规范、实务经验与学理诠释共同构筑的部门法知识体系的立场,对刑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刑法基本规定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全书按照中国刑法典的规定,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立足于刑法学的通说,介绍了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犯罪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刑事责任、刑罚论等基本刑法理论知识,各论部分对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各个犯罪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次修订,针对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的发展,既完整体现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正内容,又及时反映教材第五版出版之后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时对教材的原有部分争议问题进行了修改,或者补充了需要阐述的相关内容,使得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后的刑法教学使用。
目 录
目 录
绪 言 1
第一章 刑法概述 4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4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7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2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6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16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7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9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0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23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23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27
第四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33
第一节 犯罪概念 33
第二节 犯罪构成 36
第五章 犯罪客体 39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39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40
第三节 犯罪对象 42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45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45
第二节 危害行为 47
第三节 危害结果 51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4
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58
第七章 犯罪主体 60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60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62
第三节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65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70
第五节 单位犯罪 72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76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76
第二节 犯罪的故意 78
第三节 犯罪的过失 82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86
第五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88
第九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93
第一节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概述 93
第二节 正当防卫 95
第三节 紧急避险 99
第十章 犯罪停止形态 104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104
第二节 犯罪既遂 107
第三节 犯罪预备 110
第四节 犯罪未遂 113
第五节 犯罪中止 116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124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 124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 132
第三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 139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143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143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145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157
第四节 法条竞合 158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164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概念 164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 168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 169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173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173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174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176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78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178
第二节 主刑 179
第三节 附加刑 184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187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 189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说 189
第二节 刑罚裁量的原则 191
第三节 刑罚裁量的情节 193
第四节 刑罚裁量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98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203
第一节 累犯 203
第二节 自首和立功 205
第三节 数罪并罚 208
第四节 缓刑 211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216
第一节 减刑 216
第二节 假释 218
第十九章 刑罚消灭制度 222
第一节 时效 222
第二节 赦免 224
第二十章 刑法各论概述 227
第一节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227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
绪 言 1
第一章 刑法概述 4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4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7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2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6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16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7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9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0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23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23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27
第四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33
第一节 犯罪概念 33
第二节 犯罪构成 36
第五章 犯罪客体 39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39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40
第三节 犯罪对象 42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45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45
第二节 危害行为 47
第三节 危害结果 51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4
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58
第七章 犯罪主体 60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60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62
第三节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65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70
第五节 单位犯罪 72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76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76
第二节 犯罪的故意 78
第三节 犯罪的过失 82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86
第五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88
第九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93
第一节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概述 93
第二节 正当防卫 95
第三节 紧急避险 99
第十章 犯罪停止形态 104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104
第二节 犯罪既遂 107
第三节 犯罪预备 110
第四节 犯罪未遂 113
第五节 犯罪中止 116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124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 124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 132
第三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 139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143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143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145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157
第四节 法条竞合 158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164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概念 164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 168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 169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173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173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174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176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78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178
第二节 主刑 179
第三节 附加刑 184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187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 189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说 189
第二节 刑罚裁量的原则 191
第三节 刑罚裁量的情节 193
第四节 刑罚裁量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98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203
第一节 累犯 203
第二节 自首和立功 205
第三节 数罪并罚 208
第四节 缓刑 211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216
第一节 减刑 216
第二节 假释 218
第十九章 刑罚消灭制度 222
第一节 时效 222
第二节 赦免 224
第二十章 刑法各论概述 227
第一节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227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免费在线读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修改刑法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多次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网络犯罪也呈现新的特点,有必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统筹考虑《刑法》与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草案的衔接配套,修改、补充《刑法》的有关规定。二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三是,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并做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法律上的衔接。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刑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有关要求,发挥刑法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方面的功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刑法作出调整,以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三是,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惩处力度不减,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对一些社会危害较轻,或者有从轻情节的犯罪,留下从宽处置的余地和空间。四是,坚持创新刑事立法理念,进一步发挥刑法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生活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2)维护公共安全,加大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3)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完善惩处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4)进一步强化人权保障,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5)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的制度规定,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6)维护社会诚信,惩治失信、背信行为;(7)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学是以实定规范、实务经验与学理诠释共同构筑的部门法知识体系。刑法学教材的编写应当服从法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并努力寻求对自身特质的充分发掘与恰当表达。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总则规定和分则规定的修正,对教材修订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我们组织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既完整体现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正内容,又及时对教材第五版出版之后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予以必要的反映,同时对教材的原有部分争议问题进行了修改或者补充了需要阐述的相关内容,以使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教学使用。
对于读者关注的各章章后的练习题,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限于篇幅,由出版社将答案内容放在网上供读者查阅,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站。
《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修改刑法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多次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网络犯罪也呈现新的特点,有必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统筹考虑《刑法》与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草案的衔接配套,修改、补充《刑法》的有关规定。二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三是,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并做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法律上的衔接。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刑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有关要求,发挥刑法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方面的功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刑法作出调整,以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三是,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惩处力度不减,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对一些社会危害较轻,或者有从轻情节的犯罪,留下从宽处置的余地和空间。四是,坚持创新刑事立法理念,进一步发挥刑法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生活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2)维护公共安全,加大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3)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完善惩处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4)进一步强化人权保障,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5)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的制度规定,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6)维护社会诚信,惩治失信、背信行为;(7)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学是以实定规范、实务经验与学理诠释共同构筑的部门法知识体系。刑法学教材的编写应当服从法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并努力寻求对自身特质的充分发掘与恰当表达。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总则规定和分则规定的修正,对教材修订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我们组织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既完整体现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正内容,又及时对教材第五版出版之后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予以必要的反映,同时对教材的原有部分争议问题进行了修改或者补充了需要阐述的相关内容,以使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教学使用。
对于读者关注的各章章后的练习题,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限于篇幅,由出版社将答案内容放在网上供读者查阅,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