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486608
战后,什皮尔曼将这段骇人听闻的经历写成一部 名为《城市之死》的作品,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记 录了这几年间华沙犹太人及华沙城的悲惨命运。因为 承载了太多个人的痛苦,什皮尔曼完成书稿之后就再 也没有读过。此书1946年出版,却遭到波兰政府当局 查禁,迟至五十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 琴师》重新发行,并一举登上了国际各大畅销书排行 榜。根据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 ,囊括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佳导演 、*佳男主角、*佳改编剧本奖在内的多项 。
引言
一 孩子和疯人出没的时候
二 战争
三 批德国人
四 父亲给德国人鞠躬
五 你们是犹太人吗?
六 在赫沃德纳大街跳舞
七 K太太的善举
八 受到威胁的蚁巢
九 集中转运站
十 逃生的机会
十一 神枪手们,起来!
十二 “小少校”
十三 隔壁邻居的争吵
十四 绍洛斯的背叛
十五 在燃烧的楼房里
十六 城市之死
十七 以酒求生
十八 长C小调梦幻曲
附言
维尔姆?霏森菲尔德上尉日记摘抄
尾声 一座沟通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维尔姆?霍森菲尔德的桥梁
引言
几年之前,父亲才开始跟我们讲起他在战争年代的经历。然而,从孩提时代起,他的那些经历就一直陪伴着我。我十二岁时,就偷着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来读,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没有爷爷奶奶,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从来不和我们谈他的家庭。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使我知道了我是谁。我很清楚,父亲知道我已经读了这本书。可是,我们从未谈过有关这本书的事情。因此,我也从未想过,这本书对别人有什么重要一一它的重要性还是我的朋友沃尔夫·比尔曼在听我讲了父亲的故事之后指出来的。
我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那里的犹太人、德国人和波兰人互不往来,这使我深感痛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助于治愈这些仍未愈合的创伤。
我的父亲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不是作家。论职业,他是一个被波兰人称为“心中有音乐的人”,是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直是波兰文化生活中鼓舞人心的重要人物。
父亲在柏林艺术学院师从阿尔图·施纳贝尔,完成了钢琴学业,同时也向弗伦茨·施雷克学习作曲。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他回到华沙,开始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钢琴师。到一九三九年他已经为多部电影谱写了乐曲,还创作了很多抒情歌曲和通俗歌曲,在当时很流行。战争爆发以前,他曾与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布罗尼斯拉夫·金佩尔、亨里克·舍尔林以及其他著名音乐家同台演奏。
一九四五年以后,他又回到波兰广播电台工作,继续在音乐会独奏并参加室内乐合奏。他创作了好几部交响乐和三百来首通俗歌曲,其中有很多大获成功。他也写了许多儿童歌曲,偶尔为广播剧配乐,还为多部电影谱写乐曲。
他在波兰广播电台音乐部担任主任多年,直到一九六三年才辞去此职务,以便用更多的时间巡回演出,并关照他和金佩尔共同创立的华沙钢琴五重奏乐队。他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两千多场音乐会和独奏音乐会。一九八六年退出演奏活动,专心致志从事创作。
可是。在西方,他的乐曲一直鲜为人知,我总觉得这很遗憾。我认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不仅在政治上是这样,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国,娱乐性轻音乐的影响远远大于“严肃的”古典音乐,波兰也不例外。波兰人民是唱着我父亲的歌曲成长起来的,因为几十年来是他开创了波兰通俗音乐的领域。可是,波兰的西部边界竟成了阻隔这种音乐传播的障碍。
父亲在一九四五年写下这本书,我想他是为自己写的,而不是为全人类写的。写作能让他的精神和情绪从战时的可怕阴影里解脱出来,让他能继续生活下去。
尽管波兰一些出版公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想让年轻一代读到这本书,可是一直没能重印。他们的努力总是受挫。没有人解释原因,但真要解释也很简单:政治当局自有理由。
在版出版五十多年后,本书得以出版,对波兰的很多好心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值得记取的教训,这个教训也许能够说服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重新发行这本书。
安杰伊·什皮尔曼
犹太人聚居区的隔离墙不是连续不断一直修到大路边的。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与地面持平的长长的通口,污水从这条道路上的雅利安人居住区流向犹太人聚居区人行道旁的排水沟里。小孩子们就利用这些墙上的通口走私。你可以看见一个个小黑影迈着火柴棍儿似的小腿从四面八方走来,胆怯的眼睛偷偷地左右张望。然后用两只小黑爪子把“货物”从通口外面拽进来。这些“货物”往往比小走私犯的身体还要大。
一旦私货通过了通口,孩子们就把那些大包小包甩到肩头上。由于“货物”太重,他们弯着腰,踉踉跄跄;由于吃力,他们太阳穴上青筋暴起,嘴巴大张,喘着粗气,就像惊慌的小老鼠,匆匆忙忙四处逃窜。
像成年人走私一样,孩子们也是冒着丧失生命或肢体致残的危险在干这种勾当。一天,我正沿着隔离墙走。看见一个小孩在弄私货,似乎马上就要成功了。那个犹太小孩还在墙的另一边,他的货己经塞进了通口,他只要跟着进来就没事了。我看见他那瘦骨嶙峋的身影已过来了一半,突然听见他一声尖叫,此时,墙那边传来一个德国人粗哑的吼声。我赶紧跑过去,想把孩子从通口里拉过来,尽管我们用了很大力气。可他的屁股被夹在排水沟里动弹不得。我使出全身气力拉他的两只小胳膊,可他的叫声却越来越惨,我能听见墙那边警察狠命打人的声音。等我把那孩子拉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他的脊梁骨被打断了。
实际上,犹太人聚居区的人们并不是依靠走私物品过活。从隔离墙那一边私运过来的东西都是波兰人捐赠给穷的犹太人的物品。真正的经常性的走私买卖都是像科恩和黑勒那样的大人物干的;对他们来说,那很容易,而且很安全。警察收受贿赂之后,在双方约定的行动时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成队的马车就在他们的默许下从他们的鼻子底下赶进犹太人聚居区的大门,车上装载的全是食品、高档烈酒、豪华佳肴、希腊进口烟叶、法国花哨商品以及化妆品。
在现代咖啡厅里,我每天都亲眼看见这些走私商品。这家咖啡厅是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佩戴金银首饰,浑身珠光宝气,在那里消磨时间。开启香槟酒瓶的砰砰声此起彼伏,女招待们打扮得妖里妖气,在摆满美酒佳肴的咖啡桌之间跑来跑去,伺候那些发战争财的投机商们。在这里,我丧失了两个方面的幻想:一是关于我们的团结精神,二是关于犹太人的音乐素质。
乞丐是不准在现代咖啡厅门外逗留的。那些肥头大耳的门卫会抡起大棒把他们赶走。也有人力车拉着男男女女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他们冬天穿着昂贵的毛料衣服;夏天穿着用法国丝绸做的服装,戴着考究的草帽。在他们快到咖啡厅被门卫用大棒保卫着的区域之前,他们自己就用手杖驱赶围上来的乞丐,连脸都气歪了。他们一点也不肯施舍,认为施舍会使人堕落。还说,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努力工作,也能得到同样丰厚的收入,机会人人都有,如果你不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进取,那是你自己的过错。
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