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3043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治理中的道德与政治
第二节 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的讨论
第三节 研究的视角与框架
第二章 天理论:普遍道德法则的本体论证明
第一节 从“天”到“天理”:道德法则的形上证成历程
第二节 天理:治理的道德基础之本体论依据
第三节 “理一分殊”与德行的差异化
第四节 普遍道德法则的“涵养体察”之途
第三章 性善与禀气:古代德治主义的人性根基
第一节 性善论传统的形而上学论证
第二节 基于人性假定的人治与等级政治
第四章 道义优先:优良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穷理灭欲:理性宰制欲望
第二节 重义轻利:道义优先于事功
第三节 以道事君:道义高于权力
第五章 王道政治:善治理想及其道德诉求
第一节 从“先王之道”到“天理”
第二节 王道理想的道德诉求
第三节 传统王道思想的双重评价
第六章 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治理
第一节 古代治理的理想价值追求
第二节 专制主义政治形态与主体意识的压抑
第三节 中国德治主义传统与现代政治生活
参考文献
后 记
代序 解构传统中国治理的道德基础
近年来,治理创新或者治理现代化一直是政治学、公共管理研究领域里热度不减的话题。据理论界和学界的一般看法,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而转型得以实现的关键便是治理的现代化。的确,实现治理现代化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件大事,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将近70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这一话题,在我看来,这一话题不能不说有些沉重。
在直觉上,治理现代化无非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现代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现代治理。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似乎是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在实践过程中,事情可能要复杂得多。社会学有一个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构成社会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适应的。这么说来,治理现代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当我们致力于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环境。这或许就是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治理创新,可是却没有太多实质性进步的原因。
那么,从传统治理走向现代治理何以如此之难?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中国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传统中国的治理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虽然这个治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我们无法对其做出详尽细致的描述。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以为,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与那个历史时代流行的道德哲学明显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那么,两汉以后始终占据政治上统治地位的儒家伦理政治学说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过程是什么关系,儒家思想在怎样的程度上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这本《中国古代的治理基础》所讨论的就是这一问题。
作者李锋曾跟随我学习过一段时间,主攻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难度最大的一部分——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政治哲学。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其有关朱熹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作者从两汉以后儒家思想哲理化的历史进程入手,就程朱学派的天理论做了十分深入的分析。在常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