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1537
编者说明
第1编 英国与国共冲突
第2编 英苏关系
参考文献
档案简目(档案编号序)
索 引
后 记
编者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美苏两极对峙。传统的英、法等欧洲列强,虽已成为二流国家,但凭借一定的国力和外交经验,仍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外交得失也经常得到史家的关注。在冷战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初期较为重视美、苏两国的责任。自1980年代中期后,国内学术界开始注意到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独特作用,这些研究从观点和内容上可归为三类。
一是强调英国的积极主动作用。认为英国工党政府在1946年上半年就已制定出冷战政策,它并不是盲目追随美国政策的“小伙伴”;英国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政治导师”,在美国举起冷战帅旗前担任“临时主帅”,在冷战开始后又成为冷战的“急先锋”;丘吉尔在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一直煽动美苏冲突,对美国发动冷战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认为不能过分夸大英国的作用。虽然英国对推动美国政策转变和西方军事集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冷战起源中并非毫无作用的配角,但作为一个中等国家,它不具备影响全局的力量,冷战的基本进程取决于美、苏两个大国。无论是丘吉尔政府,还是艾德礼政府,都没有制定真正的冷战政策。美、苏是冷战起源的重要因素,是内因;英国所起的作用多只是一种外因。
三是注意研究战后英国对苏政策的摇摆与转变,以及这种转变的推动机制。认为工党政府战后初期的对苏政策有个转变过程,即从决心维持英苏同盟关系,经短暂的左右摇摆迅速转向与苏全面冷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战后衰落的英国经济和英国统治阶级长期以来政治上的反苏态度;英国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罗伯茨于1946年初至1947年夏陆续发给外交部多份报告,阐述了苏联在原子能、德国、远东、中东、联合国等问题上的政策走向,以及苏联内政、文学艺术、历史研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现状,这些电报的分析和建议,显著推动了外交部大幅度调整对苏联政策的步骤,加快了英国同苏联冷战对抗的进程。
本书无意介入这些争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