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7754
导论……………………………………………………………………………………1一、从世界范围内罢工权之历史发展和宪法规定看罢工权之定义…………1 二、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之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9
**章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空白和缺失……………………………12**节 《共同纲领》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空白…………………………………12
一、中国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状况
决定《共同纲领》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空白………………………………1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宪法性文件、苏俄和
苏联的宪法以及《共同纲领》自身之状况导致《共同纲领》
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空白…………………………………………………18
第二节 1954年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缺失…………………………………23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
具有诞生的可能性………………………………………………………23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进行中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
没有诞生的现实性………………………………………………………30
第二章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酝酿和确认……………………………34
**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酝酿…………………………………34
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
罢工权之比较科学的显性酝酿…………………………………………34
二、在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中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
罢工权之比较**的隐性酝酿…………………………………………58
第二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确认…………………………………65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实际确认……65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形式确认……70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删除和呼唤……………78
**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删除…………………………………78
一、在拨乱反正和局部改革进程中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
罢工权岌岌可危…………………………………………………………78
二、在改革从局部转向全面进程中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
罢工权正式取消…………………………………………………………83
第二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之呼唤…………………………………89
一、在全面展开改革和初建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新中国
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若隐若现…………………………………………89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新中国
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喷薄欲出…………………………………………106
第四章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之总结和思考………………………113
**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逻辑起点和基本工具……113
一、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逻辑起点:
人类的双重本质…………………………………………………………113
二、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基本工具:
创新的矛盾学说…………………………………………………………119
第二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障碍和主要依据……124
一、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障碍:
封建专制主义顽疾………………………………………………………124
二、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主要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8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131
一、新中国现行宪法应确认的罢工权之性质、地位、进度、效应…………131
二、新中国现行宪法应确认的罢工权之行使主体、条件、程序、限度……136
第四节 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逆向进行和必要拓展……139
一、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逆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139
二、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研究之必要拓展:不断扩大开放……142
本研究的选题确定为“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有利于理论界深入探讨和分析罢工权。虽然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比较敏感,但是学术研究没有禁区。通过学术研究,如果能提出若干创新性的思想观点,那是有些价值的事情;如果能形成一部比较有分量的专著,那价值就更多一些,从一定角度看可以说填补了某种空白。当然,这些都不太容易。思想解放可以为时代进步提供先导,理论探讨能够为实践变革创造条件。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之学术研究搞得好,也能够起到这种作用。
第二,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有利于各级决策者理解和认可罢工权。在我们国家,执政党的政策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党外,都发挥着众所周知和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各级决策者对于罢工权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有的甚至对罢工权持有极大的偏见和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政策是无法认可罢工权的。而对于罢工权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在摆事实、讲道理之中给人以启迪,让决策者逐步理解确认罢工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甚至可以成为决策者认可罢工权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第三,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有利于法律特别是宪法确认和规定罢工权。在我们国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也体现着党的政策。宪法和法律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罢工权的研究影响了党的决策者,就可能间接地影响法律;当然,关于罢工权的研究也可以直接地影响法律。间接的影响也好,直接的影响也罢,只要能够促进宪法和法律正式确认罢工权,那就是一件好事。法律特别是宪法确认了罢工权,这个问题的争论就可以大大减少了,这个问题的实践就可以大大推进了。
第四,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维护公民权利。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权利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加强;但是,妨碍和制约公民权利实现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确认罢工权,可以促使工人以及其他许多阶层的成员在诸多方面维护和保障自己的权益。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罢工权,一些罢工也避免不了,而且易于走向**和扭曲;如果明确规定并系统规范罢工权,就可以在条件、程序、限度等方面有所遵循,从而保障罢工的理性进行。在确认和规范了罢工权的情况下,关于罢工权的学术研究仍然有必要继续进行,这样可以进一步推进罢工权规定更加完善和罢工权行使更加有效,从而使公民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
第五,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家意义,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新中国宪法视野中的罢工权问题,同时代特征和主要任务相联系,同阶级结构和阶层对比相贯通,既受制于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现实体制,又影响着国家的总体形势和未来走向。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确认和实施罢工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其他方面体制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实现与相关国际惯例的接轨。所有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必要条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