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060790
编辑推荐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专业。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早文献。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早文献。
内容简介
《早期教育与天才》
一部优秀的教子经典,每个家庭的枕边书。
本书通过一个个天才诞生的生动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误区,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不同寻常的综合素质,观点精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对于本书,不仅读,还要去做。而且,越早读。越受益;越早做,越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本书通过一个个天才诞生的生动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误区,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不同寻常的综合素质,观点精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对于本书,不仅读,还要去做。而且,越早读。越受益;越早做,越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卡尔威特的教育》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你也可以将你的孩子造就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很好例子。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很好例子。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目 录
《早期教育与天才》
如何寻得“点石成金手”
教育是一门艺术
第一章 生之喜悦,教之欢愉
第二章 父母们一直寻觅的教育宝典
第三章 斯特娜:我因孩子而著名
第四章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平庸者居多
第五章 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学校
第六章 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
第七章 早期教育下的灿烂之星
教育是一门艺术
第一章 生之喜悦,教之欢愉
第二章 父母们一直寻觅的教育宝典
第三章 斯特娜:我因孩子而著名
第四章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平庸者居多
第五章 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学校
第六章 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
第七章 早期教育下的灿烂之星
《卡尔维特的教育》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第四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五章 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第六章 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
第七章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八章 千万不要小看他
第九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第十章 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
第十一章 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
第十二章 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功夫
第十三章 我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第十四章 我如何防止儿子“自满”
第十五章 我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第十六章 教儿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七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
第十八章 我的教育理想
第十九章 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
献给我的朋友们(后记)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第四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五章 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第六章 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
第七章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八章 千万不要小看他
第九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第十章 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
第十一章 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
第十二章 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功夫
第十三章 我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第十四章 我如何防止儿子“自满”
第十五章 我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第十六章 教儿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七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
第十八章 我的教育理想
第十九章 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
献给我的朋友们(后记)
媒体评论
名家点评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很好例子。
——(美)塞德兹(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日)木村久一(日本儿童早期教育创始人)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中)陶行知(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很好例子。
——(美)塞德兹(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日)木村久一(日本儿童早期教育创始人)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中)陶行知(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生之喜悦,教之欢愉
神童一过20岁就是凡人吗?
1914年,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丰收年。这一年,哈佛大学招收了好几个少年天才。其中一个名叫威廉-詹姆士·赛德兹,年仅15岁,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赛德兹的儿子。他的学历说来令人惊奇:1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时他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对人体结构发生了兴趣,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后就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6岁那年春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进了小学。入学那天上午9点他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可是当他母亲中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他已被学校编入三年级了。当年他就从小学毕业了。7岁时他想上中学,但学校不愿意接收年龄太小的学生,他只好在家自学,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因为语言学他已经学过了。8岁那年,他终于进了中学,各科成绩都很出色,入学不久就获准免修数学,还帮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在中学念书时,他还参与了编写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等教科书。他很快就学会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不久后便名声在外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测试这位天才,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甚至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遇到的难题考他,但他很快就说出了答案,人们无一不惊讶而归,此时他刚满9岁。
9岁、10岁这两年他在家自学,11岁进入了哈佛大学。入学不久他就为同学们讲解“四维空间”这一著名的数学难题,教授们大为震惊。他父亲赛德兹博士曾在《俗物与天才》一书中,写到他当时的大致情况:他今年只不过12岁,却擅长连大学教师们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赛》等。他精通古希腊文,阅读埃斯库罗斯、罗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像其他孩子读 《鲁宾逊漂流记》一样轻松。他还精通比较语言学和神学,熟悉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通晓政治和宪法等。
1914年,赛德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不久升入该大学的研究生院,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一位天才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名叫阿道夫·巴尔,是塔福托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儿子。他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比赛德兹稍晚,但他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4年的全部课程,现在也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修法学。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了一个人才,他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诺伯特·威纳。他上大学的年龄比赛德兹更早,10岁就进入塔夫脱大学,14岁毕业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父亲也叫卡尔·威特,是该村的牧师。威特的父亲虽然身处乡村,却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惊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远见更令人钦佩。我无法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但我知道他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教育孩子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开始”,这样,即使天分普通的儿童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他还没当父亲的时候就常说:“我要是有了孩子,就会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后来他有了一个孩子,但很快夭折了。他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小威特。这个众所周知的天才在婴儿时期显得非常痴呆。老威特悲伤地说:“我犯了什么罪,上帝竟赐给我一个痴呆的儿子?”邻居们表面上劝慰他“想开点”,但私下里大家都认为小威特真的是个傻子。
然而,老威特并没有放弃,他仍坚持按自己的计划教育小威特。刚开始人们对此并不看好,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这样的孩子再怎么教都没有用,成不了什么材,只会浪费精力。”可是,就是这个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们大吃一惊。小威特八九岁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是数学。9岁那年,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不满14岁的他就发表了自己的数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16岁的威特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到柏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赐款,作为他留学意大利的费用。他在佛罗伦萨留学期间对但丁发生了兴趣,他发现,全世界包括意大利对但丁都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误解。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823年发表了《但丁之误解》,指出了当时但丁学家们的许多谬误,为后世研究但丁重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他的专业是法学,但他在钻研法学的同时并没有丢弃,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8岁获得该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以上几个事例,大家也许认为他们就是公认的所谓神童了。但古语道:“10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但一过20就是凡人。”这几位神童都处于风华正茂的时期,难道再过几年他们也将成为普通人?
其实这句古语并非绝对正确。这些天才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某种特殊教育的成果。巴尔和威纳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一个个在少年时就学有所成。巴尔的姐姐丽娜,15岁时,也就是在巴尔上大学那一年,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并于1914年和巴尔同时从大学毕业;他们14岁的妹妹米勒姆和12岁的弟弟卢道夫也于1915年进入大学学习;威纳的妹妹康斯坦斯也是在1915年14岁时就考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他的另一个妹妹贝尔特则是于1916年12岁时进入该大学。这些现象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是的,这些幸运的小天才们无疑都是得益于某种有效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如此有效呢?经过仔细研究,我确定,这就是由卡尔·威特牧师开创的早期教育。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照这么说,这种教育还可能是温室培养式的教育呢。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在人工培育下早熟的,所谓人工神童而已,他们会不会“一过20就是凡人”呢?
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来论证这种想法的错误,但从无数激动人心的早期教育的例子来看,我认为这些少年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早期教育要从婴儿期开始
其实,世界上一直有很多人因为接受过有效的早期教育而变得聪颖过人,比如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他于1800年出生在哈掉研究但丁的爱好,后来,他成了但丁学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到自己的祖国。1821年,他受聘在布赖斯芬大学担任法学教授,并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1年后,他应邀到哈勒大学做客座教授。1883年,83岁高龄的威特逝世了,但他的名字却依然为人们所深深铭记。他的一生,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外,还有一个杰出贡献就是作为早期教育的典范。威特的父亲由此写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详细记录了他对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的经过。但是,这本书在当时默默无闻,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能接受早期教育这一概念,所以原作几乎没能保留下来。后来有人曾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珍品室看见过一册,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本原作。
威纳博士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因工作之便,他仔细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然后运用书中的教育法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系统的早期教育。赛德兹博士是神童赛德兹的父亲,他也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读了威特父亲写的书之后,他大喜过望,也按照书中的方法去教育赛德兹。另外天才儿童巴尔的父亲巴尔博士可能也与哈佛大学有关,从他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巨大影响,由此可以推断,他也是在威特父亲的启发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
从以上事例来看,老威特的教育法则是多么行之有效啊。
歌德等天才从小是这样教育的
威特以及赛德兹、巴尔、威纳等人所受的教育,其实就是早期教育。用老威特的话来说,就是随着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而开始的教育。赛德兹博士、巴尔博士跟老威特的看法一样,都坚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说起来,他们的这一信念是有着充分依据的。
翻开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多如繁星。然而,雅典的人口却少得令人惊讶,即使在全盛时期也不过50万人左右,而且其中4/5的人是奴隶。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派出精兵12万、战船600艘,准备一举踩平雅典。而雅典派出抵挡的军队只有区区1万人。
……
神童一过20岁就是凡人吗?
1914年,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丰收年。这一年,哈佛大学招收了好几个少年天才。其中一个名叫威廉-詹姆士·赛德兹,年仅15岁,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赛德兹的儿子。他的学历说来令人惊奇:1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时他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对人体结构发生了兴趣,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后就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6岁那年春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进了小学。入学那天上午9点他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可是当他母亲中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他已被学校编入三年级了。当年他就从小学毕业了。7岁时他想上中学,但学校不愿意接收年龄太小的学生,他只好在家自学,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因为语言学他已经学过了。8岁那年,他终于进了中学,各科成绩都很出色,入学不久就获准免修数学,还帮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在中学念书时,他还参与了编写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等教科书。他很快就学会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不久后便名声在外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测试这位天才,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甚至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遇到的难题考他,但他很快就说出了答案,人们无一不惊讶而归,此时他刚满9岁。
9岁、10岁这两年他在家自学,11岁进入了哈佛大学。入学不久他就为同学们讲解“四维空间”这一著名的数学难题,教授们大为震惊。他父亲赛德兹博士曾在《俗物与天才》一书中,写到他当时的大致情况:他今年只不过12岁,却擅长连大学教师们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赛》等。他精通古希腊文,阅读埃斯库罗斯、罗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像其他孩子读 《鲁宾逊漂流记》一样轻松。他还精通比较语言学和神学,熟悉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通晓政治和宪法等。
1914年,赛德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不久升入该大学的研究生院,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一位天才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名叫阿道夫·巴尔,是塔福托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儿子。他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比赛德兹稍晚,但他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4年的全部课程,现在也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修法学。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了一个人才,他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诺伯特·威纳。他上大学的年龄比赛德兹更早,10岁就进入塔夫脱大学,14岁毕业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父亲也叫卡尔·威特,是该村的牧师。威特的父亲虽然身处乡村,却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惊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远见更令人钦佩。我无法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但我知道他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教育孩子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开始”,这样,即使天分普通的儿童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他还没当父亲的时候就常说:“我要是有了孩子,就会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后来他有了一个孩子,但很快夭折了。他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小威特。这个众所周知的天才在婴儿时期显得非常痴呆。老威特悲伤地说:“我犯了什么罪,上帝竟赐给我一个痴呆的儿子?”邻居们表面上劝慰他“想开点”,但私下里大家都认为小威特真的是个傻子。
然而,老威特并没有放弃,他仍坚持按自己的计划教育小威特。刚开始人们对此并不看好,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这样的孩子再怎么教都没有用,成不了什么材,只会浪费精力。”可是,就是这个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们大吃一惊。小威特八九岁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是数学。9岁那年,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不满14岁的他就发表了自己的数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16岁的威特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到柏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赐款,作为他留学意大利的费用。他在佛罗伦萨留学期间对但丁发生了兴趣,他发现,全世界包括意大利对但丁都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误解。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823年发表了《但丁之误解》,指出了当时但丁学家们的许多谬误,为后世研究但丁重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他的专业是法学,但他在钻研法学的同时并没有丢弃,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8岁获得该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以上几个事例,大家也许认为他们就是公认的所谓神童了。但古语道:“10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但一过20就是凡人。”这几位神童都处于风华正茂的时期,难道再过几年他们也将成为普通人?
其实这句古语并非绝对正确。这些天才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某种特殊教育的成果。巴尔和威纳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一个个在少年时就学有所成。巴尔的姐姐丽娜,15岁时,也就是在巴尔上大学那一年,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并于1914年和巴尔同时从大学毕业;他们14岁的妹妹米勒姆和12岁的弟弟卢道夫也于1915年进入大学学习;威纳的妹妹康斯坦斯也是在1915年14岁时就考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他的另一个妹妹贝尔特则是于1916年12岁时进入该大学。这些现象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是的,这些幸运的小天才们无疑都是得益于某种有效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如此有效呢?经过仔细研究,我确定,这就是由卡尔·威特牧师开创的早期教育。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照这么说,这种教育还可能是温室培养式的教育呢。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在人工培育下早熟的,所谓人工神童而已,他们会不会“一过20就是凡人”呢?
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来论证这种想法的错误,但从无数激动人心的早期教育的例子来看,我认为这些少年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早期教育要从婴儿期开始
其实,世界上一直有很多人因为接受过有效的早期教育而变得聪颖过人,比如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他于1800年出生在哈掉研究但丁的爱好,后来,他成了但丁学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到自己的祖国。1821年,他受聘在布赖斯芬大学担任法学教授,并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1年后,他应邀到哈勒大学做客座教授。1883年,83岁高龄的威特逝世了,但他的名字却依然为人们所深深铭记。他的一生,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外,还有一个杰出贡献就是作为早期教育的典范。威特的父亲由此写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详细记录了他对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的经过。但是,这本书在当时默默无闻,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能接受早期教育这一概念,所以原作几乎没能保留下来。后来有人曾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珍品室看见过一册,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本原作。
威纳博士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因工作之便,他仔细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然后运用书中的教育法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系统的早期教育。赛德兹博士是神童赛德兹的父亲,他也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读了威特父亲写的书之后,他大喜过望,也按照书中的方法去教育赛德兹。另外天才儿童巴尔的父亲巴尔博士可能也与哈佛大学有关,从他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巨大影响,由此可以推断,他也是在威特父亲的启发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
从以上事例来看,老威特的教育法则是多么行之有效啊。
歌德等天才从小是这样教育的
威特以及赛德兹、巴尔、威纳等人所受的教育,其实就是早期教育。用老威特的话来说,就是随着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而开始的教育。赛德兹博士、巴尔博士跟老威特的看法一样,都坚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说起来,他们的这一信念是有着充分依据的。
翻开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多如繁星。然而,雅典的人口却少得令人惊讶,即使在全盛时期也不过50万人左右,而且其中4/5的人是奴隶。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派出精兵12万、战船600艘,准备一举踩平雅典。而雅典派出抵挡的军队只有区区1万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