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74832丛书名: 《南宋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为光辉和灿烂的时期。它具体表现为:
一是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各派的互争雄长。
二是学校教育的大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三是史学的空前繁荣。
四是公私藏书十分丰富。
五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南宋亦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辉煌的时期,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此话当然一点不假,不过如果将南宋与北宋相比较,李约瑟上面所说的话,恐怕用在南宋会更加恰当一些。
一是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各派的互争雄长。
二是学校教育的大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三是史学的空前繁荣。
四是公私藏书十分丰富。
五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南宋亦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辉煌的时期,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此话当然一点不假,不过如果将南宋与北宋相比较,李约瑟上面所说的话,恐怕用在南宋会更加恰当一些。
目 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绪论 论巫教与宗教的世俗化
节 关于巫教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关于宗教的世俗化
章 南宋的宗教问题及宗教政策
节 南宋初年的宗教问题
第二节 高宗朝的宗教政策及其措施
第三节 对儒道释三教关系的调整
第二章 南宋宗教管理制度
节 政府的宗教管理机构
第二节 宗教教团的管理机构
第三节 政府对寺观祠庙的管理
第三章 南宋佛教的发展与演变
节 佛教地域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禅宗
第三节 律宗
第四节 教下三宗
第五节 密宗
第六节 净土宗
第四章 南宋道教的发展与演变
节 道教地域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三山传统符篆派
第三节 新生符篆派
第四节 金丹派南宗
第五章 巫教的影响及巫术的泛滥
节 南宋巫教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南宋官员的巫教鬼神观
第三节 南宋祀典中的主要巫教神祗
第四节 巫教与南宋官方祭礼
第五节 官方祈雨等仪式中的巫教因素
第六节 南宋的巫师与巫术
第七节 巫教与佛教和道教
第六章 伊斯兰教与穆斯林
节 贸易、战争与在华穆斯林
第二节 宋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第三节 南宋伊斯兰教的礼拜堂
……
第七章 民间秘密宗教
第八章 南宋寺院宫观的殿堂及神像
第九章 南宋寺观的经济状况
第十章 宗教与南宋社会
编后语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绪论 论巫教与宗教的世俗化
节 关于巫教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关于宗教的世俗化
章 南宋的宗教问题及宗教政策
节 南宋初年的宗教问题
第二节 高宗朝的宗教政策及其措施
第三节 对儒道释三教关系的调整
第二章 南宋宗教管理制度
节 政府的宗教管理机构
第二节 宗教教团的管理机构
第三节 政府对寺观祠庙的管理
第三章 南宋佛教的发展与演变
节 佛教地域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禅宗
第三节 律宗
第四节 教下三宗
第五节 密宗
第六节 净土宗
第四章 南宋道教的发展与演变
节 道教地域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三山传统符篆派
第三节 新生符篆派
第四节 金丹派南宗
第五章 巫教的影响及巫术的泛滥
节 南宋巫教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南宋官员的巫教鬼神观
第三节 南宋祀典中的主要巫教神祗
第四节 巫教与南宋官方祭礼
第五节 官方祈雨等仪式中的巫教因素
第六节 南宋的巫师与巫术
第七节 巫教与佛教和道教
第六章 伊斯兰教与穆斯林
节 贸易、战争与在华穆斯林
第二节 宋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第三节 南宋伊斯兰教的礼拜堂
……
第七章 民间秘密宗教
第八章 南宋寺院宫观的殿堂及神像
第九章 南宋寺观的经济状况
第十章 宗教与南宋社会
编后语
在线试读
章 南宋的宗教问题及宗教政策
节 南宋初年的宗教问题
公元1127年春,金军攻灭了北宋。天翻地覆、天下大乱。同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时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即宋高宗。
南宋政权建立后,为躲避金军的兵锋,南移至扬州。建炎三年春,金军自山东派遣轻骑长途奔袭扬州,南宋政权仓皇南渡。同年九月,金军又兵分两路,渡江南侵。两淮、两浙、两湖、两江均遭金军铁骑蹂躏。同时,各地兵变民变也风起云涌,战乱不止。直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左右,宋金绍兴和约签订后,南宋政权才真正站稳了脚跟,保住了南方半壁江山。
这一阶段的战争,给南宋的宗教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问题。
一、战争对寺观的破坏
由于战乱,北方的佛教、道教寺观以及国家和民间的各类祠庙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从庄绰的有关记述,可以略见一斑:
建炎元年秋,余自穰下由许昌以趋宋城。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佛寺俱空,塑像尽破胸背以取心腹中物;殡无完柩,大逵已
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呆刈。
而南方的情况,其严重程度也不低于北方。平江府所受灾祸惨。《吴郡志》卷六《官宇》记载:“吴都佳丽,自昔所闻。建炎兵烬,所存惟觉报小寺及子城角天王祠。今州宅、官廨、学舍、仓庾、亭馆之类,皆中兴后随事草创,不能悉如旧观。”
曹勋在记述绍兴十三年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的情况时说:
临安在东南,自昔号一都会。建炎及绍兴间,三经兵烬,城之内外所向墟落不复井邑。继大驾巡幸,驻跸吴会以临浙江之潮,于是士民稍稍来归,商旅复业,通衢舍屋,渐就伦序。至天子建翠凤之旗、萃虎貔之旅,观阙崇峻、官舍相望,日闻将相之传呼、法从之朝会,贡输相属、梯航踵至,翼翼为帝所神都矣。惟是僧舍无有,钟鼓莫闻,士民时靡序讽呗祈福之地。
……
节 南宋初年的宗教问题
公元1127年春,金军攻灭了北宋。天翻地覆、天下大乱。同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时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即宋高宗。
南宋政权建立后,为躲避金军的兵锋,南移至扬州。建炎三年春,金军自山东派遣轻骑长途奔袭扬州,南宋政权仓皇南渡。同年九月,金军又兵分两路,渡江南侵。两淮、两浙、两湖、两江均遭金军铁骑蹂躏。同时,各地兵变民变也风起云涌,战乱不止。直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左右,宋金绍兴和约签订后,南宋政权才真正站稳了脚跟,保住了南方半壁江山。
这一阶段的战争,给南宋的宗教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问题。
一、战争对寺观的破坏
由于战乱,北方的佛教、道教寺观以及国家和民间的各类祠庙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从庄绰的有关记述,可以略见一斑:
建炎元年秋,余自穰下由许昌以趋宋城。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佛寺俱空,塑像尽破胸背以取心腹中物;殡无完柩,大逵已
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呆刈。
而南方的情况,其严重程度也不低于北方。平江府所受灾祸惨。《吴郡志》卷六《官宇》记载:“吴都佳丽,自昔所闻。建炎兵烬,所存惟觉报小寺及子城角天王祠。今州宅、官廨、学舍、仓庾、亭馆之类,皆中兴后随事草创,不能悉如旧观。”
曹勋在记述绍兴十三年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的情况时说:
临安在东南,自昔号一都会。建炎及绍兴间,三经兵烬,城之内外所向墟落不复井邑。继大驾巡幸,驻跸吴会以临浙江之潮,于是士民稍稍来归,商旅复业,通衢舍屋,渐就伦序。至天子建翠凤之旗、萃虎貔之旅,观阙崇峻、官舍相望,日闻将相之传呼、法从之朝会,贡输相属、梯航踵至,翼翼为帝所神都矣。惟是僧舍无有,钟鼓莫闻,士民时靡序讽呗祈福之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