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1196
在王元化先生看来,为中国文化做出贡献的往往是那些饱经忧患之士,所以,他愿意记下他所景仰的文化先贤和卓越的同时代人,记下他们的学问和思想,记下他们遭受的磨难与探索的艰辛。这些都构成了这本书的*美的篇章。
本书系当代著名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自编作品集之一,收入作者评论鲁迅、胡适、杨树达等现代思想文化大家及记述熊十力、韦卓民、顾准、孙冶方、王瑶等同代文化名家人生、事迹的文章二十篇。作者从这些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身上看取中国现代化的艰辛历程,所思、所感、所遇、所见,均信而有据,多是亲身经历,察人之所未察,见人之所未见,是了解、研究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潮的重要著作。
小引
谈《论语》小集
谈鲁迅小集
谈胡适小集
谈杨遇夫
记熊十力小集
记韦卓民
记任铭善
记汪公严
记郭绍虞
记顾准
记王瑶
记辛劳
记孙冶方
记林淡秋
记钱钢
记张中晓
贺麟《文化与人生》
谈无政府主义小集
读《毛选》记
文学小集
长期以来有一种偏见,以为揭发弊端就是出于心怀恶意。但是要知道……对于旧的批判得愈深,对于新的则爱之弥切。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鲁迅,也应该这样理解那些怀着真诚的爱去揭发社会弊端的作家。
我一直希望多一些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倘不是在非常时期,知识分子毕竟应在知识领域中发挥作用,而不应抛弃自己的本来职责。记得少年时读到鲁迅在抗战前夕所写的一篇文章,他说他所能做的仍是运用手中那支笔,这笔是五分钱买来的,名字叫作“金不换”。这句话很能代表我今天的心情。我们只是想做一些我们认为有意义而别人没有做的事。
卓民先生在答复我的信时,为了一段话,甚或一个术语,往往要查阅各种版本。倘手边无书,没有查到,即在信中言明,而不肯含糊敷衍过去。他对黑格尔的用语大多几经推敲,决不望文生解,真可说是“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这种功夫是今天有些人不屑一顾,并轻视地加以“死抠字眼”的恶谥的。因此,在一些理论性文章中遂造成不求甚解、以讹传讹、概念混乱的种种弊端。
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在那时代,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得那样认真,思考得那样深。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无拘无束地反省自己的信念,提出大胆的质疑。照我看,凡浸透着这种精神的所在,都构成了这本书的美的篇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