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9062129丛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系列丛书
编辑推荐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盟军参战兵力达47.8万人,出动各种舰艇、登陆船只约3200艘,作战飞机4000余架。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目 录
章 进军巴尔干
1.意大利正式参战
2.失败:从埃及到希腊
3.希特腊被迫介入
4.巴尔干的后一役
第二章 兵指西西里
1.“赫斯基”计划出台
2.海空权的激烈争夺
3.盟军的指挥失误
4.后的墨西拿海峡
第三章 意大利危机
1.墨索里尼下台
2.“魔鬼的杰作”
3.意大利退出战争
4.德军的疯狂反击
第四章 挺进罗马
1.处决齐亚诺
2.安齐奥的“屠宰场”
3.一战式的堑壕战
4.哥特防线的顽抗
第五章 曙光初现
1.意大利的解放
2.希腊的解放
3.南斯拉夫的解放
4.阿尔巴尼亚的解放
1.意大利正式参战
2.失败:从埃及到希腊
3.希特腊被迫介入
4.巴尔干的后一役
第二章 兵指西西里
1.“赫斯基”计划出台
2.海空权的激烈争夺
3.盟军的指挥失误
4.后的墨西拿海峡
第三章 意大利危机
1.墨索里尼下台
2.“魔鬼的杰作”
3.意大利退出战争
4.德军的疯狂反击
第四章 挺进罗马
1.处决齐亚诺
2.安齐奥的“屠宰场”
3.一战式的堑壕战
4.哥特防线的顽抗
第五章 曙光初现
1.意大利的解放
2.希腊的解放
3.南斯拉夫的解放
4.阿尔巴尼亚的解放
在线试读
章 进军巴尔干
1.意大利正式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欧洲,除了德国外还有个国家也在扩军备战,这就是意大利。意大利是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早就有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野心。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对巴尔干半岛诸国、多瑙河流域和地中海东部沿岸都有领土要求,妄图把整个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在这些地区,意大利斗不过德国、英国和法国,无法取得进展,只好把扩张的方向改为非洲。
意大利个扩张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位于红海南端,是意大利向非洲扩张的战略要地。
一旦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就能把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兰连成一片,并在英国的东非殖民地上插进一个楔子,占领英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地。自1934年起,意大利就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4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规定每个18岁到55岁的意大利男子都要服兵役,所有国民都参加军事训练。意大利政府按照发动战争的需要,全面改造国民经济。政府在工业生产中强行卡特尔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格控制工业,快速增强国力。
然而,意大利资源奇缺,在34种必需的军事原料中只有8种能自己生产。70%-80%的煤,95%的石油,99%的棉花,都必须进口。军事原料的短缺严重限制着意大利的军备水平。因此,意大利加紧储备军事原料。
这时,德国开始充分利用英法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成功地挑拨意大利与英法盟友的关系,利用战争拉拢意大利。
起初,希特勒大力扶持奥地利纳粹党,利用他们在奥地利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的理想。
……
1.意大利正式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欧洲,除了德国外还有个国家也在扩军备战,这就是意大利。意大利是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早就有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野心。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对巴尔干半岛诸国、多瑙河流域和地中海东部沿岸都有领土要求,妄图把整个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在这些地区,意大利斗不过德国、英国和法国,无法取得进展,只好把扩张的方向改为非洲。
意大利个扩张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位于红海南端,是意大利向非洲扩张的战略要地。
一旦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就能把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兰连成一片,并在英国的东非殖民地上插进一个楔子,占领英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地。自1934年起,意大利就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4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规定每个18岁到55岁的意大利男子都要服兵役,所有国民都参加军事训练。意大利政府按照发动战争的需要,全面改造国民经济。政府在工业生产中强行卡特尔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格控制工业,快速增强国力。
然而,意大利资源奇缺,在34种必需的军事原料中只有8种能自己生产。70%-80%的煤,95%的石油,99%的棉花,都必须进口。军事原料的短缺严重限制着意大利的军备水平。因此,意大利加紧储备军事原料。
这时,德国开始充分利用英法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成功地挑拨意大利与英法盟友的关系,利用战争拉拢意大利。
起初,希特勒大力扶持奥地利纳粹党,利用他们在奥地利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的理想。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