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13502
本书以四篇唐代文献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关记载,围绕“唐朝与中亚”这个重大课题,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中亚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纪中亚诸胡的政治发展,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中亚诸胡、唐朝和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唐朝在中亚支持诸胡抗击大食斗争中的作用,唐人对中亚诸胡的了解程度,汉籍记述的可信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中亚考古资料与唐代文献记载相参对,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导言
一、研究现状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概念
四、各章研究的基本问题及贡献
章7世纪的中西交通——《大唐西域记》所记中亚行程辨析
一、玄奘所记路线和里程
二、诸城方位
三、玄奘行程考辨
第二章8—10世纪中西陆路交通——《新唐书地理志》考辨
一、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之记述
二、贾耽《皇华四达记》之记述
三、其他汉籍所记西行道路
第三章《新唐书西域传》所记中亚史地考辨
一、康国
二、安国
三、东安
四、东曹、西曹、中曹
五、石国
六、米国
七、何国
八、史国
九、火寻
十、宁远
十一、关于汉籍记述的史源
第四章中亚与唐朝的交往——以《册府元龟》为中心
一、中亚诸胡朝贡与唐朝册封之统计
二、朝贡频率与西域的政治形势
三、朝贡、贡使、贡品及其政治、经济意义
附录:布哈拉考述
参考文献举要
索引
后记
跋记
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到代宗大历七年(772),中亚诸胡与唐朝发生了长达149年的直接交往,丝绸之路成为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交往的纽带。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政治势力次越过葱岭,在河中、吐火罗等地设置了羁縻州府,中亚诸胡与唐朝建立起近百年的政治附属关系。唐朝与中亚交往的历史,构成了唐代内容丰富的历史篇章。
有关7—8世纪中亚诸胡的历史变迁,中亚诸胡与唐朝的交往之记载,主要保存在《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和《册府元龟》等唐代文献中。这些文献还反映了唐人对中亚诸胡的认识。本书即以这四篇文献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关文献,围绕“唐朝与中亚”这个重大课题,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中亚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纪中亚诸胡的政治发展,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中亚诸胡、唐朝和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唐朝在中亚支持诸胡抗击大食斗争中的作用,唐人对中亚诸胡的了解程度,汉籍记述的可信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中亚考古资料与唐代文献记载相参对,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1998年11月通过答辩)基础上修改而成,被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本书是对唐代文献相关记载的系统研究,这在学术界是次。全书分为四章,每章论题各有侧重,各以一篇唐代文献(《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和《册府元龟》)为中心。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发现唐人所记千泉、白水城、恭御城、笯赤建城、米国都城的方位有疑问,不能与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所记相勘合;唐人把曹国(西曹)与东曹(苏对沙那)相混淆;唐人对中亚伊斯兰化进程并不了解;唐人所记中亚诸城道里有许多讹误;8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西域东部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中国段)走向发生变化,唐人西去东归之路与中亚诸胡东来之路有所不同;中亚诸胡与唐朝关系有亲疏之分;中亚诸胡的入唐贡献,并不是“以献为名”的商业活动,而主要是政治性的活动,这种朝贡活动反映了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在中亚地区,唐朝确有支持中亚诸胡抗击大食的战略,唐朝与大食的关系尚不能定性为同盟友好关系。作者提出的上述观点,对以往中外学者(如法国学者沙畹,北京大学王小甫)的许多论点有很大的修正。本书的出版,对于唐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唐代文献研究、中亚学研究都将是很大的推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