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55022丛书名: 名家·非常史客
编辑推荐
全新观点,*宽视角,图文并茂,语言幽默,资料翔实,旁征博引,去伪存真,吴越先生所著的《另眼看和珅》讲述**大贪官的传奇人生! 本书的特点,**是观点独到,看问题的方法独特;第二是不对和珅作全面介绍,而是就争论*多的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不说则已,要说就说透说详细;第三是知识面广,文化含量丰富,文中详细介绍故事的历史背景,举凡年代、官职、建制、称谓等等,都有详细说明,既是一本读书笔记,也是一本普及清史知识的书。
内容简介
《另眼看和珅》是吴越先生第100本著作。
《另眼看和珅》以清代大贪官和珅为话题,以《清史稿》中的《和珅 传》为线索,旁征博引,去伪存真,纵论其一生从式微到显达再到崩溃的 过程和得失,同时旁及其他相关人物。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贪官,但是贪到像和珅这种程度的,也实 属罕见。是什么心态、什么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是什么 人推波助澜引导他走上这条道路?是不是也有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请听 耄耋老作家吴越先生通过讲故事、聊天的方式,为您娓娓道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剖和坤这只“麻雀”,既可以分析出现 贪官的原因,也可以从中找出漏洞所在,加以堵塞。这就是以史为鉴,古 为今用。
《另眼看和珅》以清代大贪官和珅为话题,以《清史稿》中的《和珅 传》为线索,旁征博引,去伪存真,纵论其一生从式微到显达再到崩溃的 过程和得失,同时旁及其他相关人物。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贪官,但是贪到像和珅这种程度的,也实 属罕见。是什么心态、什么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是什么 人推波助澜引导他走上这条道路?是不是也有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请听 耄耋老作家吴越先生通过讲故事、聊天的方式,为您娓娓道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剖和坤这只“麻雀”,既可以分析出现 贪官的原因,也可以从中找出漏洞所在,加以堵塞。这就是以史为鉴,古 为今用。
目 录
前言 真假历史正史野史和演义
一 和珅是将门之子,幼年并不贫穷’
二 和珅上的是什么学校?他的学业如何?
三 英廉选中和珅做孙女婿,是和珅时来运转的开始
四 和珅胸罗万卷,为什么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五 英廉手眼通天,怎么叫和珅去当侍卫?
六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野史记载
七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主客观因素
八 办理李侍尧案件,和珅显示出才能
九 和珅学了满蒙藏文,在什么场合使用过?
十 和珅什么时候开始徇私舞弊?
十一 和珅怎么出卖点子赚钱?
十二 乾隆为何下江南?和珅是不是一路陪同?
十三 香妃是谁?和珅怎么借香妃做文章?
十四 和珅当崇文门税务监督,是否雁过拔毛?
十五 天下奇闻:和王申的老师拜和珅做老师
十六 是谁个弹劾和珅的?
十七 是什么人非要杀和珅不可?
十八 嘉庆是怎么处置和珅的?
十九 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分析
二十 奴才的奴才:“相府大总管”刘全
二十一 和珅共有多少财产?其中多少是贪黩所得?
二十二 和珅急流勇退,可以避免身败名裂吗?
二十三 和珅的儿子和儿媳妇
附录一 《清史稿》中的《和珅传》
附录二 《清高宗本纪》(与和珅有关部分)
附录三 和珅及相关人员编年表
附录四 和珅官职升迁表
一 和珅是将门之子,幼年并不贫穷’
二 和珅上的是什么学校?他的学业如何?
三 英廉选中和珅做孙女婿,是和珅时来运转的开始
四 和珅胸罗万卷,为什么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五 英廉手眼通天,怎么叫和珅去当侍卫?
六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野史记载
七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主客观因素
八 办理李侍尧案件,和珅显示出才能
九 和珅学了满蒙藏文,在什么场合使用过?
十 和珅什么时候开始徇私舞弊?
十一 和珅怎么出卖点子赚钱?
十二 乾隆为何下江南?和珅是不是一路陪同?
十三 香妃是谁?和珅怎么借香妃做文章?
十四 和珅当崇文门税务监督,是否雁过拔毛?
十五 天下奇闻:和王申的老师拜和珅做老师
十六 是谁个弹劾和珅的?
十七 是什么人非要杀和珅不可?
十八 嘉庆是怎么处置和珅的?
十九 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分析
二十 奴才的奴才:“相府大总管”刘全
二十一 和珅共有多少财产?其中多少是贪黩所得?
二十二 和珅急流勇退,可以避免身败名裂吗?
二十三 和珅的儿子和儿媳妇
附录一 《清史稿》中的《和珅传》
附录二 《清高宗本纪》(与和珅有关部分)
附录三 和珅及相关人员编年表
附录四 和珅官职升迁表
在线试读
一 和珅是将门之子,幼年并不贫穷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 ——《清史稿·和珅传》
电视剧中,人们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中堂”,是对 宰相、内阁大学士、 军机大臣的尊称,就像人们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一样。那么,和珅一 定是姓和名 珅啰?
其实不然。这是汉人不了解满人的姓氏传统,张冠李戴了。
《清史稿》卷三一九的《和珅传》中,开宗明义段就说:
“和珅,字致斋,钮祜(hu户)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 生员。”
正史中的“列传”,因为收录的人数太多,大都写得非常简略。《清 史稿》中的《和 坤传》,不但简略,而且写得很差劲,有的地方前言不搭后语,简直不知 所云。其原因, 就是因为和珅这个人物的传记很不好写。《和珅传》的稿,不但被嘉 庆皇帝所否 定,连起草的翰林都被罢职了;因此后任起草者难免有些胆战心惊,终 弄成了这 个样子。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对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人,难免会一头 雾水。因此 下面要简单地解释几句。
首先解释什么叫“钮祜禄氏”。简单地说,“钮祜禄”就是和珅的姓 。
满族人的姓氏很多,也可以编一本《满洲百家姓》。据《清朝通典· 氏族略·满洲 八旗姓》记载,满清入关以后,一共有姓氏六百四十七个。姓氏的来源和 组成情况比 较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三分之一是《金史》中出现过的 女真人姓 氏,这是女真族的古姓。早先更多的满族人,特别在游牧时代,在水草丰 盛的地方聚 族而居,形成原始部落,生活非常简单,根本就没有姓氏,有的只有名字 ,有的连名 字也没有。后来与外族的联系来往多了,为避免同名,往往在名字前面加 上所在部 落的名称,于是先形成了近似于姓氏的“准姓氏”,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式 的姓氏。例 如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氏,叶赫就是地名,那拉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 。“叶赫那 拉”,也就是叶赫地方、那拉河边的人。清兵入关以后,虽然有一部分人 尽力张扬自 己是满人,但也有一部分满人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旗人”身份,就借用汉 姓。这种情 况在清朝覆灭以后尤为突出。满族人很少有单姓,改姓的时候,有保留第 一个音节 的,例如姓“佟佳”的,就改姓佟;有根据含义改的,如皇族“爱新觉罗 ”,满语的意思是 “金子”,所以爱新觉罗家族许多人就改为姓“金”;而有的人干脆选择 《百家姓》中的 个姓,自认姓“赵”。此外,蒙古人降了后金之后,满蒙通婚的结果 ,是一些蒙古 族人变成了“旗人”,他们原来的姓氏,也变成了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了 。
钮祜禄是满族大姓,而且是女真时代的望族。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 皇后,其 实是汉人,原姓钱,后来改入钮祜禄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 载:满族钮祜 禄氏,属于老满洲氏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地 区。满语“钮 祜禄”,就是“狼”的意思。“狼”是满族先世女真族的图腾之一。女真 族人出于对狼的 崇拜,以狼作为图腾,一部分人就用它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汉人对 “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也曾经有过几度变化:辽国时期称“敌烈氏 ”,金国时期 称“女奚列氏”,元朝时期称“亦气烈氏”,到明朝时期,才称“钮祜禄 氏”。满清覆灭以 后,旗人为避祸,大都改为汉姓,钮祜禄氏也不例外,有采用音节改 姓“钮”的,也 有根据含义“狼”的同音字改姓“郎”的,还有人把“钮”字的“金”旁 去掉,改为姓“丑” 的(按:汉族本有“丑”姓,是公孙丑后代的旁支)。
因此,如果“较真儿”的话,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是错 误的,应该称“钮祜 禄中堂”、“钮祜禄大人”,至少也应该称“钮中堂”、“钮大人”。
其实,满洲人的名字,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汉化的倾向。努尔 哈赤共有十 六个儿子,都用满语取名字,例如多尔衮、莽古尔泰,都是满语,“代善 ”也应该是满语 的译音,独有“皇太极”,分明是汉语,至少是汉语的音变。一说“太极 ’’就是“台吉”,也 就是“太子”一词在满语中的说法。另外一个旁证:皇太极这个名字在满 文中,按拼 音看,应该是“阿巴海”。英文版的《清史》,所有的“皇太极”,都不 是翻译成Huang- taiji而是翻译成Abahai,可见“皇太极”是汉名。再例如顺治皇帝的名字 “福临”,也 不是满语,而是汉语。入关以后的满人,用汉语取名字的就更多了。于是 就形成了这 样的局面:满人的姓名,有的全是满语,有的半满半汉——姓氏用满语, 名字用汉 语。和珅的姓名,也应该是“钮祜禄·和珅”。和珅是汉名。但是人 们习惯于叫他 的名字和珅,而忽略了“钮祜禄”这个姓,包括皇帝。于是以讹传讹,竟 有人以为他姓 “和”,叫他“和中堂”、“和大人”了。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小时候并不叫和珅,而有另一个汉名: “善保”。“和 坤”这个名字,是他上学以后,启蒙老师给他另起的。“和”的解释有很 多,不用细说 了,而“坤”字,据《集韵》的解释,是“美玉也”。
古人的“字”,一般都是长大以后自己起的。和珅字致斋,应该也是 他自己所起, 当然是汉名。
下面解释《和珅传》中的第二句:满洲正红旗人。
大家都知道满人也叫“旗人”。因为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满族人就 是军民不 分,以“旗”作为“方面军”的军事统辖单位。今天内蒙古还有“旗”的 行政区划建制, 相当于一个县,就是清代满族军事建制的传统陈迹。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努尔 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辖境内所有人员,全部编入八旗。其建制是:一 个牛录三百 丁(相当于今天的两个连),设牛录额真(“牛录”是满语niru的译音,是“ 箭”的意思; 满族人狩猎时集体出行,由头人负责所有的箭;“额真”是满语ejen的译 音,“主”的 意思;因此牛录额真可以直译为“箭主”,一般意译为“佐领’,)一员、 代子(满语:fen deboshiku的意译,“代行者”的意思,是佐领的副手)二人、章京(来自满 语janggin, 实际上是汉语“将军”一词输入满语以后的音变;早先八旗中所有的头领 都可以叫 章京,清顺治十七年规定:固山额真即旗主称都统,梅勒章京即副将称副 都统,牛录 章京称佐领;后来军机处设有文职章京,掌管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 奏议等)四 人。八旗的编制为五五制: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满语,原义相当于汉语的 “游击将 军”,辖一千五百人),设甲喇额真一人。五个甲喇为一旗(七千五百人, 相当于今天 的一个半师或一个加强师),置固山额真(旗主)一人、梅勒额真(副旗主)二 人。所有 八旗人员,平时居住在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 打猎,纳赋服 役,听从汗王、贝勒的统率。“汗王”是全族的统帅;“贝勒”是满 语be订e的译音, 全称为“多罗贝勒”(满语:dorobeile),是第三等级的贵族称号,相当于 “王”或“诸 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战争时期,牛录、 甲喇、旗,就是 军事建制。——因为牛录实际上以部落或聚居区为单位,每个牛录的总人 数有多 有少,并不固定为三百人,只求近似而已。
……P8-10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 ——《清史稿·和珅传》
电视剧中,人们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中堂”,是对 宰相、内阁大学士、 军机大臣的尊称,就像人们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一样。那么,和珅一 定是姓和名 珅啰?
其实不然。这是汉人不了解满人的姓氏传统,张冠李戴了。
《清史稿》卷三一九的《和珅传》中,开宗明义段就说:
“和珅,字致斋,钮祜(hu户)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 生员。”
正史中的“列传”,因为收录的人数太多,大都写得非常简略。《清 史稿》中的《和 坤传》,不但简略,而且写得很差劲,有的地方前言不搭后语,简直不知 所云。其原因, 就是因为和珅这个人物的传记很不好写。《和珅传》的稿,不但被嘉 庆皇帝所否 定,连起草的翰林都被罢职了;因此后任起草者难免有些胆战心惊,终 弄成了这 个样子。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对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人,难免会一头 雾水。因此 下面要简单地解释几句。
首先解释什么叫“钮祜禄氏”。简单地说,“钮祜禄”就是和珅的姓 。
满族人的姓氏很多,也可以编一本《满洲百家姓》。据《清朝通典· 氏族略·满洲 八旗姓》记载,满清入关以后,一共有姓氏六百四十七个。姓氏的来源和 组成情况比 较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三分之一是《金史》中出现过的 女真人姓 氏,这是女真族的古姓。早先更多的满族人,特别在游牧时代,在水草丰 盛的地方聚 族而居,形成原始部落,生活非常简单,根本就没有姓氏,有的只有名字 ,有的连名 字也没有。后来与外族的联系来往多了,为避免同名,往往在名字前面加 上所在部 落的名称,于是先形成了近似于姓氏的“准姓氏”,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式 的姓氏。例 如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氏,叶赫就是地名,那拉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 。“叶赫那 拉”,也就是叶赫地方、那拉河边的人。清兵入关以后,虽然有一部分人 尽力张扬自 己是满人,但也有一部分满人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旗人”身份,就借用汉 姓。这种情 况在清朝覆灭以后尤为突出。满族人很少有单姓,改姓的时候,有保留第 一个音节 的,例如姓“佟佳”的,就改姓佟;有根据含义改的,如皇族“爱新觉罗 ”,满语的意思是 “金子”,所以爱新觉罗家族许多人就改为姓“金”;而有的人干脆选择 《百家姓》中的 个姓,自认姓“赵”。此外,蒙古人降了后金之后,满蒙通婚的结果 ,是一些蒙古 族人变成了“旗人”,他们原来的姓氏,也变成了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了 。
钮祜禄是满族大姓,而且是女真时代的望族。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 皇后,其 实是汉人,原姓钱,后来改入钮祜禄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 载:满族钮祜 禄氏,属于老满洲氏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地 区。满语“钮 祜禄”,就是“狼”的意思。“狼”是满族先世女真族的图腾之一。女真 族人出于对狼的 崇拜,以狼作为图腾,一部分人就用它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汉人对 “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也曾经有过几度变化:辽国时期称“敌烈氏 ”,金国时期 称“女奚列氏”,元朝时期称“亦气烈氏”,到明朝时期,才称“钮祜禄 氏”。满清覆灭以 后,旗人为避祸,大都改为汉姓,钮祜禄氏也不例外,有采用音节改 姓“钮”的,也 有根据含义“狼”的同音字改姓“郎”的,还有人把“钮”字的“金”旁 去掉,改为姓“丑” 的(按:汉族本有“丑”姓,是公孙丑后代的旁支)。
因此,如果“较真儿”的话,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是错 误的,应该称“钮祜 禄中堂”、“钮祜禄大人”,至少也应该称“钮中堂”、“钮大人”。
其实,满洲人的名字,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汉化的倾向。努尔 哈赤共有十 六个儿子,都用满语取名字,例如多尔衮、莽古尔泰,都是满语,“代善 ”也应该是满语 的译音,独有“皇太极”,分明是汉语,至少是汉语的音变。一说“太极 ’’就是“台吉”,也 就是“太子”一词在满语中的说法。另外一个旁证:皇太极这个名字在满 文中,按拼 音看,应该是“阿巴海”。英文版的《清史》,所有的“皇太极”,都不 是翻译成Huang- taiji而是翻译成Abahai,可见“皇太极”是汉名。再例如顺治皇帝的名字 “福临”,也 不是满语,而是汉语。入关以后的满人,用汉语取名字的就更多了。于是 就形成了这 样的局面:满人的姓名,有的全是满语,有的半满半汉——姓氏用满语, 名字用汉 语。和珅的姓名,也应该是“钮祜禄·和珅”。和珅是汉名。但是人 们习惯于叫他 的名字和珅,而忽略了“钮祜禄”这个姓,包括皇帝。于是以讹传讹,竟 有人以为他姓 “和”,叫他“和中堂”、“和大人”了。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小时候并不叫和珅,而有另一个汉名: “善保”。“和 坤”这个名字,是他上学以后,启蒙老师给他另起的。“和”的解释有很 多,不用细说 了,而“坤”字,据《集韵》的解释,是“美玉也”。
古人的“字”,一般都是长大以后自己起的。和珅字致斋,应该也是 他自己所起, 当然是汉名。
下面解释《和珅传》中的第二句:满洲正红旗人。
大家都知道满人也叫“旗人”。因为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满族人就 是军民不 分,以“旗”作为“方面军”的军事统辖单位。今天内蒙古还有“旗”的 行政区划建制, 相当于一个县,就是清代满族军事建制的传统陈迹。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努尔 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辖境内所有人员,全部编入八旗。其建制是:一 个牛录三百 丁(相当于今天的两个连),设牛录额真(“牛录”是满语niru的译音,是“ 箭”的意思; 满族人狩猎时集体出行,由头人负责所有的箭;“额真”是满语ejen的译 音,“主”的 意思;因此牛录额真可以直译为“箭主”,一般意译为“佐领’,)一员、 代子(满语:fen deboshiku的意译,“代行者”的意思,是佐领的副手)二人、章京(来自满 语janggin, 实际上是汉语“将军”一词输入满语以后的音变;早先八旗中所有的头领 都可以叫 章京,清顺治十七年规定:固山额真即旗主称都统,梅勒章京即副将称副 都统,牛录 章京称佐领;后来军机处设有文职章京,掌管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 奏议等)四 人。八旗的编制为五五制: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满语,原义相当于汉语的 “游击将 军”,辖一千五百人),设甲喇额真一人。五个甲喇为一旗(七千五百人, 相当于今天 的一个半师或一个加强师),置固山额真(旗主)一人、梅勒额真(副旗主)二 人。所有 八旗人员,平时居住在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 打猎,纳赋服 役,听从汗王、贝勒的统率。“汗王”是全族的统帅;“贝勒”是满 语be订e的译音, 全称为“多罗贝勒”(满语:dorobeile),是第三等级的贵族称号,相当于 “王”或“诸 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战争时期,牛录、 甲喇、旗,就是 军事建制。——因为牛录实际上以部落或聚居区为单位,每个牛录的总人 数有多 有少,并不固定为三百人,只求近似而已。
……P8-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