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404670
“辛亥革命”并非专指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字面上理解,辛亥革命好像是辛亥年(1911年)发生的革命,其实,我们不能对“辛亥革命”这个名称抠字眼,望文生义。“辛亥革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确切的含义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按照胡绳的划分标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1895年,兴中会在广州发动武装革命,明确提出了民主主义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序幕。因此,在今天,我们追思辛亥革命,并非仅仅纪念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而是要涵盖整个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1895~1912年。
将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前后(1895~1913年)的真实历史连缀在50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里,全新解密辛亥革命。
那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他们怀抱着共和理想,为了坚定的信念,不要身家性命,用鲜血和生命开启了通向共和之路。而他们的对手则是一群顽固的皇权君主制封建势力代表,以及乱世中形形色色的军阀政客,一场殊死搏斗由此展开。
《走向共和》细说50件*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以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叙述和解读鲜为人知的辛亥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从细节出发,生动描述了辛亥革命萌芽、发起、发展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1.起义前夜的革命党高层“夺权政变”
2.香港的秘密战,三大杀手锏
3.走向解放,次广州起义
4.光绪与共和,哪个更重要
5.被孙中山和康有为遥到绝路的人
6.亡国之际的革命枪声
7.1901年元旦,公布“中华民国”国号
8.两年间九次起义,烽火中国
9.清廷里的革命党头号卧底:谁是“光汉子”
10.大西南崩裂,孙中山亲上战场
11.黄司令“用兵真如神”
12.诡异的三角:清廷、列强、革命党
13.第二次广州起义,革命党惨痛的教训
14.红黄花岗:世界华人的共和血战
15.晚清灭亡前的北京城
16.汪精卫行刺载沣,败在女人出轨
17.目食一餐,武昌起义的艰辛谋划
18.起义指挥部被破获
19.后韵准备,箭在弦上
20.十月十日,起义惊魂
21.武昌的炮声,砍下独夫民贼的头
22.革命军的小算盘,黎元洪的大算盘
23.军政府的艰难筹备
24.隆裕太后的反击
25.外国领事拜访,黎元洪剃发
26.袁世凯的乱世心诀:“凡事留有余地”
27收回汉口电报局、商船
28.袁世凯不是纸老虎
29.直刺北京,河北兵谏
30.距离紫禁城近的革命军
31.袁世凯惧怕的革命党人
32.革命将军为何不革命
33.青春大都督:陈其美33岁,蔡锷29岁
34.青春大都督:胡汉民32岁
35.青春大都督:焦达蜂25岁,阎锡山28岁
36.张作霖比曹操“跑”得快
37.辛亥美谈:艺人当了革命大都督
38.要么当曹操,要么当岳飞
39.袁世凯的和平鸽
40.后的武力摊牌:汉阳大战
41.炮火下的南北议和
42.孙中山归国,身无分文
43.孙中山、袁世凯的殊死较量
44.清王朝的垂死一击
45.反对优待清朝皇室的浪潮
46.革命党给袁世凯的黄油与大棒
47.天津,要成中国的首都
48.隆裕太后的孤儿寡母泪
49.和谈若失败,黄兴就剖腹自杀
50.大清皇帝走了,共和在哪里
后记
1895年10月10日深夜,无风,神秘的静寂,香港岛士丹顿大街13号,一间普通破旧的民宅,外挂“乾亨行”字牌。夜色苍茫中,几个神秘的人影,在门口张望片刻,便匆匆推门而入。狭小的会客密室里,一张圆桌,两盏油灯,窗幔落地,肃穆之气,弥漫四周。七个人陆续落座,神情极为严肃,会议主持人是孙中山,与会者有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谢瓒泰、杨衢云、黄咏商。孙中山一一扫量参会者,然后,微微点头,轻声说道,我们开会吧!
这个会议是革命党层密会,此次议题是核心、微妙、特殊的革命新政府的人事安排问题,也就是要在今晚的会议上,选出革命组织“兴中会”的领袖——总办,同时,这个“总办”将自然接任革命新政府的大总统,他将拥有革命中国的权力。
“我们现在开始选出革命新政府的大总统,选举开始,大家把人选的名字写下来,然后交给少白。不着急,一定要斟酌好了,时间很充裕。”孙中山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非常严肃。
代表们或若有所思,或低头不语,或仰视天花板,没有一个拿起笔来写,他们为革命奔走已然多年,准备武装起义也长达10个月之久,现在,历尽艰苦,到了选举领袖的时刻,事关与会者的前途和名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异常复杂……
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意义特殊,堪称中国民族濒临亡国灭种之年,民族生死命悬一线。甲午战争,清政府大败亏输,与日本政府签订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列强各国开始大规模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还是在这一年,中国革命党人放弃一切幻想、妥协、踌躇、侥幸,不能再坐视民族沦丧,不能再爱惜个人生命,宁可以弱攻强,不惜以卵击石,打响了武装革命枪。或飞蛾扑火,或蚂蚁撼树,或同归于尽,或慷慨赴死,这一年,抛家舍业,血战到底,是为辛亥革命之铁血元年。
1895年1月5日,还是乾亨行的这间密室,孙中山接见了日本革命志士梅屋庄吉,席间,孙中山特别强调:“为了拯救中国,我和同志们正准备发动革命,推翻清朝”。当时,中日甲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不仅攻入辽东,而且,1月20日,日本大山岩大将指挥25000人,登陆荣成龙须岛,开始围攻威海卫。2月17日,北洋舰队耻辱地全军投降,海军司令丁汝昌服毒自杀,大批中国海军军官羞愤至极,自杀殉国,洋务运动三十年灰飞烟灭。
强国梦碎,革命军起。仅仅4天之后,21日,乾亨行的大厅里,乌压压站满了人,49名革命党人肃立,孙中山举起右手,众人也举起右手,低声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香港兴中会由此成立。
革命党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筹备地点定为香港岛。从此,平静如水的香港岛,成了一场滔天迷局,浮华深处裹藏着黑色的冷酷,繁荣背后弥漫着权谋,大批革命党人全面入驻香港,在港岛中环一带悄然潜伏,秘密采购和储存武器弹药,秘密招募和训练军事人员,以支援内地反清起义线。革命党、清朝政府、港英当局旋即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三方博弈,没有硝烟的你死我活,没有枪声的血腥扑杀。
3月16日,革命党武装起义干部会议秘密召开,首先,会议完成组织分工,孙中山赴广州主持军事,由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等人协助;杨衢云在香港负责后方军械和兵饷接济,黄咏商等人负责筹款、采购军械、招募士兵。然后,陆皓东提议革命新政权的国旗为青天白日旗,获得全体赞成。后,将起义时间定为1895年10月26日,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广州有重阳扫墓之风俗,上到贵族大员,下到草根百姓,大多在这一天出城祭扫祖坟,城内城外人流浩大,各路起义人员可以乘机混进城中,而不易被官府察觉。
四天之后,3月20日,李鸿章从北京启程,赴日本进行耻辱乞和。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日割让台湾,赔款2亿两白银。
8月29日,香港杏花酒楼,一个不大的雅间,革命党举行层会议,开始研讨新政权建设问题,分为两次,步,决定革命新政府的国体,第二步,选举出新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当天的会议,一致决定在广州成立独立的共和国政府。10月10日的会议,便是要完成这第二步。P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