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62134丛书名: 人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论丛
导 论 不该游移迷失的职业集群
一、 限定过的特殊集群
二、 形成中的逻辑基础
三、 比照下的已有研究
四、 辨析后的研究系统
第一章 教师身份认同的历史之维(上)
一、 帝王时期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二、 民国时期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三、 新中国时期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四、 先秦至今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第二章 教师身份认同的历史之维(下)
一、 帝王时期教育思想家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二、 民国时期教育思想家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三、 新中国时期教育思想家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四、 先秦至今教师自身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
第三章 教师身份认同的理论之维
一、 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历时动态与发展趋向
二、 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共时静态与基本特征
三、 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内因外缘与核心问题
四、 教师身份认同分析的理论模型与构建机理
第四章 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之维(上)
一、 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现实表征
二、 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物质来源
三、 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精神来源
四、 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展现逻辑
第五章 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之维(下)
一、 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文化理路
二、 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外部集群形塑
三、 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内部自我统整
四、 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理想乌托邦
结语 应该诗意栖居的生命个体
一、 暂时获得的几点结论
二、 难以缝合的身份认同
三、 诗意栖居的内律法则
参考文献
跋
导论 不该游移迷失的职业集群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时下是一个对“人”高度关注的时代,对“人”自身问题的观照成为当今人文社科研究的强劲音符。教育学乃“成人”之学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21.,作为“成人”之学中的核心人物——教师自然也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最需高度关注的集群与个体。因为,如果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教师是一种怎样的“人”以及“身为人师”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与职责功能,他将无法和无力从事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当前我国关于教师问题的研究广布师资数量质量、结构待遇、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但客观讲,部分著述仅就教师发展过程中业已出现的表象问题做些就事论事式的共时性下药,并未对整个教师的生存境遇进行历时性综合辨症,更没有对教师身份认同这一制约教师发展的基本逻辑起点问题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为此,本研究将从历时纵向和共时横向两方面来系统考察中国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历史演进之态和当下基本情状,着重就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构建机理与展现形式做出详细解读,就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表征及其缘由作深入剖析,并对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部分观点与对策,以期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有所助益。
一、 限定过的特殊集群
教师是一个数量众多、地域广布、层次参差,学历高低不一、学科庞杂各异、身份复杂且角色多样的职业群体,因此,为使本研究有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和一个可供探讨的统一问题域,有必要对本研究的“教师”作出如下两点简要交待:
其一,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广义的教师泛指传授知识、经验之人;狭义的教师则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之人;再具体讲则是学校教师,即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和道德、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而将其培养为社会有用之人的专职从业人员。然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专职人员,它既包括学前教育中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也包括普通中小学的教师,还包括大学教师;既包括成人教育中的教师,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师;既包括正式教育系统之内的教师,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系统之内的教师……总之,是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在如此庞杂多样的教师群体中,本研究的“教师”特指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中小学教师,即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职人员和经由教职人员转化而成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不包括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也不包括预备教师(如各类在校师范生),更不包括非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教师。由于本研究考察的教师身份认同历时跨度较大,包括自先秦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而不同历史时期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又各不相同,所以本著的教师,从时间和范围上看,也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广大塾师和官学中的吏师。当然,即使中小学教师,在人们眼中通常也是一个庞杂的群体,其中既包括服务于师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人员,也包括服务于师生日常生活的各类服务人员,因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研究的教师不包括上述勤杂服务人员,而只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时对其予以参照考虑。
其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身份认同。“认”乃知道、明白之意;“同”乃相同、共同之意,均为主观行为;“认同”组合在一起,即承认、认可以及由此带来的存在感、亲切感、共鸣感。“身份认同”对应的英译词是“Identity”,在《英汉大词典》中,它有“身份、本身、本体;同一人、同一物;同一、相同、一致;个性、特性”四种含义。有学者认为认同是指“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塑造的、以自我为轴心展开和运转的对自我身份的确 认”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本研究的“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通过与相同或不同群体的个体进行相互交往过程中所获取的关于自我社会差异与身份识别的认知,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该身份识别所具有的地位角色、职责功能的主观感知、认可接受和付诸践行的程度。其核心是教师基于他者认知基础之上的,经由个体体认与肯定的自我身份感,它包括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两部分,自我认同是指教师个体获取的一种内在身份感;他者认同是指他者对教师个体或群体形成的一种外在身份感。具体讲,主要包括两个向度四个方面,即:
他者向度中支配阶级的教师身份认同和普通社会民众的教师身份认同;自我向度中教育思想家的教师身份认同和教师本身的自我身份认同。事实上,教育思想家的教师身份认同是一种介于支配阶级和教师自身之间的中间因素(后面会对此作出详细论证),此处之所以将
其归入自我向度,一则为了平衡著作结构和写作篇幅;二则因为它们历史地构成了构建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当然,教师身份认同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肯定,特别是教师在觉知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基础之上的个体身份判定和行为遵从。如果不将教师身份认同界定在教师这一自我向度,所有关于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将变得十分含混和难以理解。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育学维度上教师集体内部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教师不断增长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职业理想、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也包括社会学维度上强调教师群体外在专业性的提升,即其与其他职业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另外,本研究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身份认同危机,通常而言,人的认同或身份确证是从其与自然、他者、自身的关系中获得的,身份认同就是人的一种自我身份感、价值感、意义感,而身份认同危机则是上述内涵的一种丧失。本研究的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即指中小学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的身份感、价值感、意义感的迷失或丧失,或原本明显、执著、坚定的教师身份感、价值感、意义感变得日渐游移淡化和隐而不显的情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