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66003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一切的得到都终会失去。
为了离开,所以要珍惜每一个相聚。
为了失去,我们要感恩此刻的拥有。
活着,平凡美好,饱满真实。死去,安好平静,欢喜无哀。
那些存在过的生命
走过的足迹
鲜活过的一切
都是让我好好活着的*珍贵的理由
书稿用五个小说的形式回忆了故乡方山,描述了回忆中的童年,亲人们的身影,邻人的欢声笑语,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段艰难又甜蜜的成长时光,展现了故事中每一种人物精彩纷呈的命运。
前言
弗里达说:我希望离开是愉快的,且永不再来。
有一种过往,叫“曾经”。逝去的岁月,不见了的时间,消失了的人。写作,既是为了记忆,也是为了唤醒。那些存在过的生命,走过的足迹,鲜活过的一切,都是令我继续认真好好活着的珍贵的理由。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一切的得到都终会失去。为了离开,要珍惜每一个相聚。为了失去,我们要感恩此刻的拥有。活着,平凡美好,饱满真实。死去,安好平静,欢喜无哀。
章节
大妹被送人的时候,我不在方山,我在寄养的姑妈家里,离方山二十多里山路的丁坑村。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算起人口有十二人,然而,除了爸妈是正常的劳动力之外,阿公阿婆和爷爷奶奶都年事已高,又是病又是残的,再加上六张嗷嗷待哺的嘴,我们姐妹六个,的十三岁到小的一岁,一字排开,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有一天,我们村里嫁去邻乡的红姨——她和我妈妈还是少女时候的好姐妹——来到我们家,带来了一个消息说: 她夫家同村的一户人家里,前些日子有个小姑娘生病死了,合家伤心,一致决定再去领养一个,偿补丧女之痛。于是红姨想到了我们家的六个女儿。
听完这些话,爸妈只是沉默不语。
不管家境是如何的困难,他们也从未想过,要送走一个女儿。
其实从我妈妈生了第四个女婴开始,就常有带着这样念头的人来登门: 什么女换男富贵长,又或是弃掉一个大点儿的(去到别人家里当工人般地来养)可以省点儿口粮,又或是卖掉一个可以换来几担米等等。这些人一到我家,还没说到一半我爸妈就会把他们哄出去。
然而这次来的红姨,却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是户好人家,一家五口。家里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和儿媳,加上两个懂事的孙子,也就是那死去的小女孩的两个哥哥。哥哥们都已上了小学。家里有大把的田地,父亲是跑外的生意人,母亲在家管孩子。老太太当家。全家人都疼爱那小的女儿,谁曾想会病死?这不,为着小孙女的病去,老太太是眼睛都快哭瞎了,那个当妈妈的也是一样,三天两头捶胸顿足。那两个小哥哥,也是从小就习惯了,特能照顾妹妹。总之,如果你的孩子过去,那必是心尖上的肝,手心里的肉。这领养的主意就是老太太拿的,她说了,赶紧去领个回来,找个和孙女一样年纪的,领回来好好养,也同样比亲孙女还亲……
红姨执着地絮絮叨叨着。
……病床上的奶奶,疯疯癫癫的爷爷,家里许许多多难以启齿的困境,而且妈妈的肚子里眼下又有了身孕……终于,爸爸叹了口气,说:
“你别说了,我随你去,先看一下情况。要人家性格好人品好,才好给她。”
爸爸去了一趟之后,那边就来人了。是那个在外跑生意的父亲。
说好了把小的妹妹给他,让他自己来抱孩子,如果孩子哭闹不肯跟去,那就一切免谈,就算孩子没哭闹被他顺利抱走,也并不是就给了他了,一年至少要回来看一次,叫姨也好,叫叔也好,这里还是孩子的家,每年春节的年初一必要个到家里,大家做亲戚,永远往来,任何时候,若是有对孩子不好,随时去抱了回来……跟那个人说这些的时候,我的爸爸眼睛发红,嗓子又干又哑。
那人原本带了两百块钱来,听我爸这么说,便把钱收了回去,说一切听我爸的,让我爸放心,带了去,必定是比亲闺女还亲。
爸爸说完这些,咬紧了唇,从里面抱出了小妹。一岁不到的小妹,刚刚喝完妈妈的后一次奶,睁着大眼安静地躺在爸爸臂弯里。妈妈揽住大妹,躲在里屋,和着几个老人在屋子里面低低的哭泣声,闷闷的几乎于无的呜咽。爸爸俯头再一次认真地看小女儿,他把包裹着小妹的毯子再捋捋平整、紧实,那小小的人儿只是望着爸爸笑,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别转了脸,爸爸把小妹放在了那人的手里,转身就往屋里走,这种场面,任何人都无法再多待一秒下去。
然而爸爸才刚刚进屋的那一刹那,那人都还没有迈开步,小妹在外面忽然就惊天动地地哭了起来。
妈妈撑不住了,赶紧推开怀里的大妹,哭着从里屋冲了出来,一时把正往外转身的爸爸也撞了个踉跄。她冲到那人身边,劈手就把小妹从那手足无措的人手里抢了回来:
“不送了!不送了!日子再苦也不送了!都我们自己养!不给,谁也不给……”
妈妈把小妹紧紧抱在怀里,一连串地喃喃哭泣。
看到这一幕,爸爸长长松了口气,赶紧对那个人说:
“这,你看,孩子舍不得我们,我看,我们就这么算了吧。”
一切并没有结束,那人一转身,看到了在里屋门边探头探脑的大妹。他忽然朝她走了过去,说:“嗨,小囡囡,来,叔叔抱抱你去玩,好吗?”
在爸妈还未回过神的那一刻,大妹乖巧地靠上了他的膀子。
“小雅!别让他抱!他是坏人!”原本在屋子里靠着外婆的三姐跑了出来。那时的三姐才六岁,然而从大人们的神情里,却也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小雅!快下来!阿姐带你去玩!!!别让他抱!!!”三姐只是远远地站住了叫大妹,却不敢走近前去。
而这个时候,大妹不但爬上了那个人的肩膀,还用小手亲热地挽住了那个人的脖子。
“小雅,来,来妈妈这儿,好吗?乖,叔叔要走了……”妈妈怀里抱着小妹,声音颤颤地呼喊大妹。
“不,我要跟叔叔去玩,叔叔说带我去呢,对吧?叔叔……”大妹靠在那人的怀里,动也不动,完全不理会妈妈的招手召唤。
“瞧!多伶俐的人儿,这个小囡,这也是我和她的缘分了,你们就让我带了她去吧……”那人开心得合不拢嘴。
一切就好像是冥冥中的定数,大妹就这样笑嘻嘻地跟了那人而去。她没有看到叹息的爸爸、哭泣的妈妈,妈妈抱着小妹,三姐追在旁边,一直跟送到村口,她也不肯从那人肩上下来。
那人离开方山,一路往外走,大妹一直都不哭不闹,连头都不回一下。甚至到了更远的乡里,在路上遇到回村的方山邻人奇怪地跟她打招呼问她“小雅你去哪儿啊”,她还是笑嘻嘻地一点儿没有异样地回答:“我跟叔叔去玩……”
就这样,大妹走出了我们的家,走出方山,走进了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一年,大妹三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