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5866
内容简介
法学教师是法科学生提高能力、塑造观念必需的外在帮手。本书的上篇意在反映一位青年法学教师对“少有教不会的学生,多有教不好的老师”之信念的默默坚守与无悔努力,也意在激励其注意克服职业倦怠、再图恰当的突破与惊艳的超越,并真正地不为“重科研,轻教学;重课时数量,轻传授质量”的现实困境所羁绊。每日都在发生、鲜活生动的法治事例蕴藏着推动法治进程的巨大力量,观察与评析法治事例是对建成法治国有所贡献的实在行动,法律学人对此责无旁贷。本书的中篇即是笔者围绕权力规制的严格性、权利保障的充分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而精心促成的尽责之举。作者主张,欲进行否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说服力的批判;欲进行肯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解释力的证成。作为80后一族,作者直面不可变动的客观外在,砥砺前行,并用文字适时全景式地记录生活点滴,期待正向能量与畅悦触动持续同在。为以备日后的寻查与鉴戒,本书的下篇成为作者总结与反思生活的载体,其将周全细致地表征出作者十年中的心路历程。
目 录
上篇 执教赠语
尽早地筹划何以必要
值得铭记的不变与变
并非所有耕耘都有收获
唯有进取不可遗忘
有些迟到但未缺席的坦陈
有角色感地做好自己
于焦躁中求安定
尽力多做有深度的事
别错过润物无声的触动
奋力告别郁闷
优秀值得珍惜与增进
结课时的无“罪”辩解
有一种关联叫无法割断
情谊与挂念同在
心灵的救赎
鱼与水的情谊
今夜无醉
眼望女儿登上迎亲花轿
写给徘徊在就业与再次考研之间的法学学生
万难下的让步
守住良心
目录
中篇 法苑随笔
关于法治的劝慰
让腐败犯罪者付出成本
在秩序面前的“普罗文扎诺现象”
民意汹涌背后的官德期待
幼儿园校车事故与国家责任
有所作为比“自责”更重要
荒唐取证凸显执法无能
颉利不可杀与重刑末路
远程提讯死刑被告人应当慎行
许霆案的程序瑕疵
民事诉讼中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的界分
追要地震捐赠款物检察机关应有所作为
法院不应拒绝审查认定村委会换届选举
是否有效的“红头文件”
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成立时的理性应对
法官判后答疑制度难逃狗尾续貂之嫌
可以刑事手段解决执行难
法官独立难求的又一例证
又见常识性错误
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
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
医院抛扔无主危重病人法理难容
潜规则正式化背后的角色迷失
当下为商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有偿拼车:法无禁止即许可
附条件补回差额的尝试值得肯定
切莫急于否定“药事服务费”
征收古城维护费有三大好处
放宽认定条件更能保护文物
让下一个郑民生不再出现
41名小学教师闪电式离婚与道德无关
格式化的祝福和祝福的格式化
法治的天敌
民工律师骂民工之思
比赛因规则不被尊重而丑陋
国家队夺冠与俱乐部降级:功过不能折抵
后世博时代浦东须治愈政策依赖症
认真对待“人治论”
铊中毒案和大学部分功能的前移
博士生何以跳楼换毕业
我国法律诊所教育路在何方
以公民的身份走近检
暑期诸暨调研散记
遇到远离学术圈的李心鉴
清明拜祭康有为
下篇 生活札记
孩子的成长与父亲的改变
追记开学首日
特定日子的记忆
傻愣地又摔一次
致不会轻易忘却的癸巳蛇年
从起点再次出发
生活的舒逸止于奔波
忙着做事不会老
无处安放的不愿错过
过年二三事
课、年会与冬歇期
雨季前搬家
尽心做事自有天见
高压线拆除前后的淡定
好事两桩与又见沙尘
有恒产者有恒心
怡然品味生活
忙忙碌碌又一年
让座
在老家抗旱
辛卯四月出外散记
香山游记
累并快乐着:北九水游记
命运自己把握
好好活着
为何啄木法树
师兄的故事
内心何以规控
他的毅然退出
刀疤时段的终结
尽早地筹划何以必要
值得铭记的不变与变
并非所有耕耘都有收获
唯有进取不可遗忘
有些迟到但未缺席的坦陈
有角色感地做好自己
于焦躁中求安定
尽力多做有深度的事
别错过润物无声的触动
奋力告别郁闷
优秀值得珍惜与增进
结课时的无“罪”辩解
有一种关联叫无法割断
情谊与挂念同在
心灵的救赎
鱼与水的情谊
今夜无醉
眼望女儿登上迎亲花轿
写给徘徊在就业与再次考研之间的法学学生
万难下的让步
守住良心
目录
中篇 法苑随笔
关于法治的劝慰
让腐败犯罪者付出成本
在秩序面前的“普罗文扎诺现象”
民意汹涌背后的官德期待
幼儿园校车事故与国家责任
有所作为比“自责”更重要
荒唐取证凸显执法无能
颉利不可杀与重刑末路
远程提讯死刑被告人应当慎行
许霆案的程序瑕疵
民事诉讼中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的界分
追要地震捐赠款物检察机关应有所作为
法院不应拒绝审查认定村委会换届选举
是否有效的“红头文件”
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成立时的理性应对
法官判后答疑制度难逃狗尾续貂之嫌
可以刑事手段解决执行难
法官独立难求的又一例证
又见常识性错误
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
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
医院抛扔无主危重病人法理难容
潜规则正式化背后的角色迷失
当下为商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有偿拼车:法无禁止即许可
附条件补回差额的尝试值得肯定
切莫急于否定“药事服务费”
征收古城维护费有三大好处
放宽认定条件更能保护文物
让下一个郑民生不再出现
41名小学教师闪电式离婚与道德无关
格式化的祝福和祝福的格式化
法治的天敌
民工律师骂民工之思
比赛因规则不被尊重而丑陋
国家队夺冠与俱乐部降级:功过不能折抵
后世博时代浦东须治愈政策依赖症
认真对待“人治论”
铊中毒案和大学部分功能的前移
博士生何以跳楼换毕业
我国法律诊所教育路在何方
以公民的身份走近检
暑期诸暨调研散记
遇到远离学术圈的李心鉴
清明拜祭康有为
下篇 生活札记
孩子的成长与父亲的改变
追记开学首日
特定日子的记忆
傻愣地又摔一次
致不会轻易忘却的癸巳蛇年
从起点再次出发
生活的舒逸止于奔波
忙着做事不会老
无处安放的不愿错过
过年二三事
课、年会与冬歇期
雨季前搬家
尽心做事自有天见
高压线拆除前后的淡定
好事两桩与又见沙尘
有恒产者有恒心
怡然品味生活
忙忙碌碌又一年
让座
在老家抗旱
辛卯四月出外散记
香山游记
累并快乐着:北九水游记
命运自己把握
好好活着
为何啄木法树
师兄的故事
内心何以规控
他的毅然退出
刀疤时段的终结
在线试读
序言
法科学生惊人的在校规模和法律职业偏高的入门条件使得他们近十年来的就业率一直徘徊在极低的水平上。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观念是法科学生离开校园前必须要做好的重要事项。不然,将很难在竞争充分且激烈的社会中谋求并占据到生存发展的席位。法学教师是法科学生提高能力、塑造观念必需的外在帮手。在很大程度上,法学教师所发挥的扶助式、影响性作用可谓面面俱到、持久恒远。低得离谱的师生比必然衍生出大班讲授与填鸭式教学,而分散式、反复暗示型的生活经历分享与价值观共享根本无从谈起。临近结课或送别时的集中阐释与劝导由此成为无奈之选,“执教赠语”于是成为笔者任教至今的压台式安排,其为学生所热忱期待,也为笔者自己所强烈渴望。本书的上篇采倒叙的方式,予以由近及远的编排,意在反映一位青年法学教师对“少有教不会的学生,多有教不好的老师”之信念的默默坚守与无悔努力,也意在激励自我注意克服职业倦怠、再图恰当的突破与惊艳的超越,并真正不为“重科研,轻教学;重课时数量,轻传授质量”的现实困境所羁绊。
在华夏大地,建成法治国的梦想愈发可能。然而,建设法治整体上离不开对权力的严格规制、对权利的充分保障和对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权力腐败与权力寻租已成国民之恨,权力的乱作为(包括选择性执法)和不作为已成国家公害。对权利的蔑视时常遮蔽住对权利的尊重,对权利的不当剥夺时常优先于对权利的妥当保障。国家与社会的分工配合与因应性互动为善治的实现所渴求,社会治理被置至旁侧的时代不再复返。每日都在发生、鲜活生动的法治事例蕴藏着推动法治进程的巨大力量,观察与评析法治事例是对建成法治国有所贡献的实在行动,法律学人对此责无旁贷。本书的中篇即是笔者围绕权力规制的严格性、权利保障的充分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而精心促成的尽责之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极后果或多或少以及不良影响或大或小的问题丛生,会为改进性对策的提出与施行提供驱动力,不少缺乏耐心与理性的观察者就新事物易给予情绪化的否定,此举智慧欠缺、武断有余且对问题的迫切解决毫无益处。笔者主张,欲进行否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说服力的批判;欲进行肯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解释力的证成。
面对房价畸高、就业较难、节奏偏快的转型期情势,80后一族始业初期的各种压力重重,普遍期待尽快摆脱经济困扰,但期待中的效果却长期无法得以彰显。更多的人不情愿地选择了会让他们更为从容应对的“立业在先,成家在后”模式。笔者2006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主动选择了“成家在先,立业在后”模式,窘迫与困难也接踵而至,让人困扰不已。经由长达数年、略去休息日的合法劳动,笔者差强人意地实现脱贫,但依然为各种琐碎性事务所缠绕,轻松不得,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慨叹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流逝与生活尊严获取的艰辛。这种慨叹不是无休止的抱怨与牢骚,也不是重复性的絮叨与悔恨,而是有持续性的总结以备日后寻查、有建设性的反思以备日后鉴戒,本书的下篇成为这些总结与反思的载体,它们将周全细致地表征出笔者十年中的心路历程。生活总是让人改变很多,人们在生活面前应谦逊地行事处世。直面不可变动的客观外在,砥砺前行,并用文字适时全景式地记录生活点滴,正向能量与畅悦触动将继续同在。
以上为序。以追记我那已远去但不会在记忆长河中遗失的苦乐岁月。
法科学生惊人的在校规模和法律职业偏高的入门条件使得他们近十年来的就业率一直徘徊在极低的水平上。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观念是法科学生离开校园前必须要做好的重要事项。不然,将很难在竞争充分且激烈的社会中谋求并占据到生存发展的席位。法学教师是法科学生提高能力、塑造观念必需的外在帮手。在很大程度上,法学教师所发挥的扶助式、影响性作用可谓面面俱到、持久恒远。低得离谱的师生比必然衍生出大班讲授与填鸭式教学,而分散式、反复暗示型的生活经历分享与价值观共享根本无从谈起。临近结课或送别时的集中阐释与劝导由此成为无奈之选,“执教赠语”于是成为笔者任教至今的压台式安排,其为学生所热忱期待,也为笔者自己所强烈渴望。本书的上篇采倒叙的方式,予以由近及远的编排,意在反映一位青年法学教师对“少有教不会的学生,多有教不好的老师”之信念的默默坚守与无悔努力,也意在激励自我注意克服职业倦怠、再图恰当的突破与惊艳的超越,并真正不为“重科研,轻教学;重课时数量,轻传授质量”的现实困境所羁绊。
在华夏大地,建成法治国的梦想愈发可能。然而,建设法治整体上离不开对权力的严格规制、对权利的充分保障和对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权力腐败与权力寻租已成国民之恨,权力的乱作为(包括选择性执法)和不作为已成国家公害。对权利的蔑视时常遮蔽住对权利的尊重,对权利的不当剥夺时常优先于对权利的妥当保障。国家与社会的分工配合与因应性互动为善治的实现所渴求,社会治理被置至旁侧的时代不再复返。每日都在发生、鲜活生动的法治事例蕴藏着推动法治进程的巨大力量,观察与评析法治事例是对建成法治国有所贡献的实在行动,法律学人对此责无旁贷。本书的中篇即是笔者围绕权力规制的严格性、权利保障的充分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而精心促成的尽责之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极后果或多或少以及不良影响或大或小的问题丛生,会为改进性对策的提出与施行提供驱动力,不少缺乏耐心与理性的观察者就新事物易给予情绪化的否定,此举智慧欠缺、武断有余且对问题的迫切解决毫无益处。笔者主张,欲进行否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说服力的批判;欲进行肯定表态时,应匹配富有解释力的证成。
面对房价畸高、就业较难、节奏偏快的转型期情势,80后一族始业初期的各种压力重重,普遍期待尽快摆脱经济困扰,但期待中的效果却长期无法得以彰显。更多的人不情愿地选择了会让他们更为从容应对的“立业在先,成家在后”模式。笔者2006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主动选择了“成家在先,立业在后”模式,窘迫与困难也接踵而至,让人困扰不已。经由长达数年、略去休息日的合法劳动,笔者差强人意地实现脱贫,但依然为各种琐碎性事务所缠绕,轻松不得,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慨叹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流逝与生活尊严获取的艰辛。这种慨叹不是无休止的抱怨与牢骚,也不是重复性的絮叨与悔恨,而是有持续性的总结以备日后寻查、有建设性的反思以备日后鉴戒,本书的下篇成为这些总结与反思的载体,它们将周全细致地表征出笔者十年中的心路历程。生活总是让人改变很多,人们在生活面前应谦逊地行事处世。直面不可变动的客观外在,砥砺前行,并用文字适时全景式地记录生活点滴,正向能量与畅悦触动将继续同在。
以上为序。以追记我那已远去但不会在记忆长河中遗失的苦乐岁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