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4388
编辑推荐
2008年以来,苏州市先后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配套区和联系点。由此,苏州市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和试验区。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苏州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道路越来越清晰。本书对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创新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其特色,可供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实现从试验区向示范区的转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方位展现苏南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就的重要著作。在本书作者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维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包括“三大统筹”、“三集中”、“三大合作”、“三置换”等,通过比较,总结出了它的特色,同时也分析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对策,这些都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目 录
第一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基础/1
一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轨迹/1
二 城乡关系的多重失衡/4
三 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14
第二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测度/19
一 苏州概况/19
二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21
三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32
四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果/35
五 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与水平测度/40
第三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大统筹”/52
一 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52
二 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统筹城乡社会保障/70
三 以社会充分就业为目标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81
第四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集中”/89
一 “三集中”的缘起历程/89
二 “三集中”的理论解读与创新/96
三 “三集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2
第五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大合作”/113
一 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实践创新/113
二 苏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121
三 苏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125
四 “三大合作”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129
五 “三大合作”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32
六 苏州农村“三大合作”的发展趋势/138
第六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置换”/142
一 对“三置换”的总体描述/142
二 以宅基地置换城镇商品房的成效与具体做法/143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城镇社会保障的置换/149
四 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成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160
五 集体产权置换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66
六 土地换社保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69
第七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中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173
一 城乡教育服务一体化创新/173
二 苏州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创新/184
三 苏州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创新/190
四 其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196
第八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特色与借鉴/197
一 重视发挥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197
二 重视发挥政府的强力推动作用/202
三 注重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乡融合/206
四 注重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10
五 重视现代农业的供给侧改革/213
六 保护改造古镇古村落/217
第九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220
一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220
二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230
三 深入推进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234
第十章 湖桥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与启示/241
一 湖桥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241
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变路径——“湖桥道路”/243
三 经验与启示/251
四 结论/254
第十一章 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文件选录/255
参考文献/279
后 记/283
一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轨迹/1
二 城乡关系的多重失衡/4
三 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14
第二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测度/19
一 苏州概况/19
二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21
三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32
四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果/35
五 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与水平测度/40
第三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大统筹”/52
一 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52
二 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统筹城乡社会保障/70
三 以社会充分就业为目标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81
第四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集中”/89
一 “三集中”的缘起历程/89
二 “三集中”的理论解读与创新/96
三 “三集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2
第五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大合作”/113
一 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实践创新/113
二 苏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121
三 苏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125
四 “三大合作”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129
五 “三大合作”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32
六 苏州农村“三大合作”的发展趋势/138
第六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置换”/142
一 对“三置换”的总体描述/142
二 以宅基地置换城镇商品房的成效与具体做法/143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城镇社会保障的置换/149
四 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成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160
五 集体产权置换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66
六 土地换社保的理论解读与创新/169
第七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中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173
一 城乡教育服务一体化创新/173
二 苏州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创新/184
三 苏州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创新/190
四 其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196
第八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特色与借鉴/197
一 重视发挥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197
二 重视发挥政府的强力推动作用/202
三 注重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乡融合/206
四 注重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10
五 重视现代农业的供给侧改革/213
六 保护改造古镇古村落/217
第九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220
一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220
二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230
三 深入推进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234
第十章 湖桥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与启示/241
一 湖桥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241
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变路径——“湖桥道路”/243
三 经验与启示/251
四 结论/254
第十一章 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文件选录/255
参考文献/279
后 记/283
前 言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被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把这一发展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未来5年的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差距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阵痛”阶段,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认识相对滞后,我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之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差距一度迅速缩小。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城乡差距又在徘徊、波动中走向扩大。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使我国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而且有可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化为泡影。正因如此,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城乡关系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支农,以城带乡,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支农和惠农政策。2008年9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成效卓著,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全国各地众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中,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苏州道路”独具特色,成为苏南地区整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苏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卓有成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引起了中央和全国的广泛关注。1983年2月6日到9日,邓小平同志到苏州考察,验证“十二大”所提出的到20世纪末经济发展“翻两番”和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的可行性,正是根据在苏州等地的考察情况,他提出了到200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也曾多次到苏州考察,对苏州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2004年,胡锦涛同志根据在昆山市等地的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战略。2012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解剖麻雀、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都离不开对苏州的了解。他希望苏州市永立发展潮头,当好“排头兵”,谱写新的创业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经验。
2008年以来,苏州市先后被江苏省省委、江苏省省政府、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配套区和联系点。由此,苏州市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和试验区。经过多年的实践,苏州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道路越来越清晰。2013年4月11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议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试验区的代表齐聚苏州,交流经验。作为东道主的苏州,向全国展示了自己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就与经验,引发了各地代表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大家现场考察了苏州市的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东山镇杨湾村西巷自然村村庄环境建设等地,评价甚高。有鉴于此,对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创新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其特色,供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实现从试验区向示范区的转变,极有必要。
本书即是这一方面的探索成果,具体的逻辑架构和内容为:第一章是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宏观背景,主要把它置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和中共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梳理和介绍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依据近年来的数据,对其进程和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估;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从实践层面系统总结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实践创新之处、经验与启示,包括“三大统筹”、“三集中”、“三大合作”、“三置换”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第八章则主要从总体上总结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特色、经验、启示与借鉴;第九章主要揭示目前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第十章是案例分析,以湖桥村为代表,介绍和研究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和经验;第十一章,我们选择了苏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制定和颁布的若干份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以及一些镇村在发展各种合作社过程中所制定的规章条例。总之,本书的研究覆盖实践与理论、政策制定与实施、经验与借鉴等不同维度,可以说是全景式的立体综合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被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把这一发展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未来5年的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差距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阵痛”阶段,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认识相对滞后,我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之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差距一度迅速缩小。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城乡差距又在徘徊、波动中走向扩大。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使我国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而且有可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化为泡影。正因如此,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城乡关系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支农,以城带乡,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支农和惠农政策。2008年9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成效卓著,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全国各地众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中,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苏州道路”独具特色,成为苏南地区整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苏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卓有成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引起了中央和全国的广泛关注。1983年2月6日到9日,邓小平同志到苏州考察,验证“十二大”所提出的到20世纪末经济发展“翻两番”和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的可行性,正是根据在苏州等地的考察情况,他提出了到200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也曾多次到苏州考察,对苏州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2004年,胡锦涛同志根据在昆山市等地的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战略。2012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解剖麻雀、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都离不开对苏州的了解。他希望苏州市永立发展潮头,当好“排头兵”,谱写新的创业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经验。
2008年以来,苏州市先后被江苏省省委、江苏省省政府、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配套区和联系点。由此,苏州市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和试验区。经过多年的实践,苏州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道路越来越清晰。2013年4月11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议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试验区的代表齐聚苏州,交流经验。作为东道主的苏州,向全国展示了自己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就与经验,引发了各地代表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大家现场考察了苏州市的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东山镇杨湾村西巷自然村村庄环境建设等地,评价甚高。有鉴于此,对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创新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其特色,供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实现从试验区向示范区的转变,极有必要。
本书即是这一方面的探索成果,具体的逻辑架构和内容为:第一章是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宏观背景,主要把它置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和中共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梳理和介绍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依据近年来的数据,对其进程和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估;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从实践层面系统总结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实践创新之处、经验与启示,包括“三大统筹”、“三集中”、“三大合作”、“三置换”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第八章则主要从总体上总结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特色、经验、启示与借鉴;第九章主要揭示目前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第十章是案例分析,以湖桥村为代表,介绍和研究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和经验;第十一章,我们选择了苏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制定和颁布的若干份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以及一些镇村在发展各种合作社过程中所制定的规章条例。总之,本书的研究覆盖实践与理论、政策制定与实施、经验与借鉴等不同维度,可以说是全景式的立体综合研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