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32752
节 腕踝针的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章 腕踝针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操作方法
第三章 腕踝针临床应用
节 概述
第二节 痛症
第三节 神经精神疾病
第四节 内科病症
第五节 妇科病症
第六节 儿科病症
第七节 皮肤科病症
第八节 五官科病症
第九节 外科骨伤病症
第四章 腕踝针研究
节 从经典中探寻腕踝针疗法之理论根源
第二节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第三节 一种用于腕踝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假针刺对照方法
第四节 一种腕踝针人体模型
第五节 腕踝针创新探索的实践
本书所介绍的针刺疗法——“腕踝针”,其针刺部位只局限在腕部和踝部,是一种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安全无痛、应用广泛、独具特色的针刺疗法。应用该针刺疗法时患者无任何不适,该疗法极易被患者所接受,特别适合基层医生和全科医生学习使用。
腕踝针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心曙教授于1966—1975年经大量临床实践验证而发明,因只在腕部和踝部行皮下针刺以治病而定名。
腕踝针的基本方法是:
将身体两侧包括四肢各分6个纵区,在腕部和踝部的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纵区和与其对应的针刺点用同一数字按1~6编号;在身体的中段相当于横膈的位置划一条环体横线,分身体为上下两半,病在上半身针腕部的针刺点,病在下半身针踝部的针刺点,根据病症所在的区选取同一编号的针刺点;针刺时采用皮下浅刺法,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
腕踝针对临床各科常见的百余种病症有效,见效也快,特别是对各种痛症疗效确切,有时甚至“针到痛除”。
腕踝针的产生受传统针灸的启示,但其理论和方法却不同于传统针刺法,更趋于简单明了,初学者容易理解和掌握。
传统针灸的经络学说将身体划分为三阴三阳,腕踝针所划定的六个纵区,与经络皮部的分区大体相似;经络以四肢部为“本”,头身部为“标”,许多要穴都位于四肢肘膝以下,腕踝针在腕踝部规定6个针刺点,符合传统针灸学“上病下取”的治疗规律;腕踝针采用的沿皮下平刺法,实即《难经》所说“卧针而刺之”的“刺卫无伤荣”的刺法;腕踝针对针刺方向的规定,还印证了“针向病所”的重要性。这些是腕踝针疗法对弘扬传统针法所做出的贡献。
按照传统的针灸学理论,针刺时要“得气”或“气至病所”才能产生疗效。腕踝针却要求针刺时不引起任何针感。而且,越是没有针感,疗效越好。这是对传统针灸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给传统针灸带来新的思考。
自腕踝针诞生至今40余年来,国内外公开出版的腕踝针专著有10余种,发表的有关腕踝针应用与研究的期刊文献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等达600余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10年,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腕踝针疗法的不断发展,腕踝针对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受腕踝针的启发而产生了浮针疗法、皮下针疗法、皮下留置针无痛疗法等多种新疗法。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和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长期坚持腕踝针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系统开展了腕踝针疗法的继承、整理和研究工作。2002年,张心曙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凌昌全教授、针灸推拿学教研室周庆辉教授等将腕踝针自创始初期至创立后30余年来所积累的病例资料、研究进展,整理成《实用腕踝针疗法》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成为畅销书。
2013年,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腕踝针研究团队启动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除了阐述腕踝针的理论和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经验,还介绍了腕踝针疗法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客观全面地展示了腕踝针疗法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历时3年有余,新书编纂完成并付梓印刷。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通过自学掌握腕踝针疗法,新书配以大量演示腕踝针操作的图片,并附腕踝针疗法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和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以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著名针灸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教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在此深表感谢。
张心曙教授已于2014年驾鹤西去,享年91岁,但他勇于创新,孜孜求索的科学精神却激励着我们将其开创的腕踝针事业不断发扬光大。谨以此书的出版缅怀张心曙教授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