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0925
内容简介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贠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目 录
《内经》刨根
“病机十九条”为何不言燥气
脑渗为涕——兼谈《内经》的说理文法和学习方法
再谈“脑渗为涕”
撑持全身上下内外体与神之柱——宗气
我对营卫生成、循行、功效以及营卫不和的认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厥之义
一寒一热同为“消”
脉动无常,散阴颇阳
形脉逆从定死生
《内经》述理的角度性
德流气薄
关节也有“神”
静以待时
怎样从《内经》中汲取认知和诊治智慧
《外经》解剖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病机十九条”为何不言燥气
脑渗为涕——兼谈《内经》的说理文法和学习方法
再谈“脑渗为涕”
撑持全身上下内外体与神之柱——宗气
我对营卫生成、循行、功效以及营卫不和的认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厥之义
一寒一热同为“消”
脉动无常,散阴颇阳
形脉逆从定死生
《内经》述理的角度性
德流气薄
关节也有“神”
静以待时
怎样从《内经》中汲取认知和诊治智慧
《外经》解剖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伤寒》问底
仲师为何主论伤寒
仲师为中和
仲景之学既“纯”又“杂”,既“伟大”又“普通”
仲景“圣名”的确立
神秘仲景不可取
“辨证论治”之渊源,以及“证”和“症”
“六经”到底是什么
六经病证的实质
《伤寒》六经和《内经》经络的关系
伤寒六经次序的问题
《伤寒论》条文次序的问题
二“太”共主皮表而统荣卫
太阳病的“地位”
论厥
厥阴和厥阴病的本质
厥阴多寒热虚实证
从三阴病的不渴、渴、消渴说开去
方证对应的规律性
仲师救急“三招”
《伤寒论》之“脾家实”
阳明分三焦吗
……
经方钩沉
三大学说
大要精义
在线试读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
2.营卫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首段(原文略)和上述引文可知,营卫之生成,其物质源头皆为水谷精微,由中焦脾胃所化生,上传于肺,肺朝百脉,而水谷精微中的清润者化为营气,入脉随行而“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并荣四末,故营气之生成和初始皆源于中焦。
但卫气之生成相对比较复杂,此段中“浊者为卫”者,乃言水谷精微其悍浊者化为卫气。但余以为此只是卫气生成的源头之一。
本篇黄帝第三问之岐伯答复中有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此答营卫“何道从来”,即从何处来。“营出于中焦”和首段相呼应,不必赘述。但这里的“卫出于下焦”,即使以循行起始理解,也感觉和首段所言有脱节之处。中上焦已经生成了并伴随于脉外至机体表里组织,怎么又出于下焦?下焦对卫气的生成有否参与?而《太素》《千金》于此处并作“卫出上焦”,乃疑“下”为“上”之误。但真是这样吗?有必要探讨。
《灵枢·营卫生会》对营卫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分而论之,导致后世对卫出何处,基本有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统筹全篇,卫气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不能截然以分。这三种观点针对部分言之应该都对,但都不全面。
《内经》对同一生理或病理或生命现象的说理,在不同的篇甚而同一篇中,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排除版本流传中之人为失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同的篇幅或段落论理所采取角度、针对部分或着眼点不同所造成的,这也是《内经》说理的一个特点。这时候要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须靠学者整体把握和综合统筹后方能获得。比如,此篇中关于卫气的生成,如统筹全盘,再结合临床患者反应,则上、中、下三焦皆是脱不了关系的。
窃以为,卫气的生成过程如下:中焦所化生水谷精微之气,上传于肺,其悍浊者,合上焦呼吸之气且经其之肃布,至下焦后又融先天肾气之蒸化,至此方为纯真之卫气,再经由下焦之升腾而出行全身,司卫外、温运、统摄、固密之功。但支持“卫出于上焦”的大多数学者和医者对其认识仅局限于肺气的宣肃,而少了呼吸之气的参合,应该是不到位的。结合临床,人体在缺氧状况下,卫气的功效还能正常发挥吗?另外,支持“卫出于下焦”者,如单从阴阳升降或循行起始来理解(如张景岳言:“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营本属阴,乃自中焦而出于上焦,上者必降,故营气自上而下,亦犹天气降为雨也。”
……
2.营卫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首段(原文略)和上述引文可知,营卫之生成,其物质源头皆为水谷精微,由中焦脾胃所化生,上传于肺,肺朝百脉,而水谷精微中的清润者化为营气,入脉随行而“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并荣四末,故营气之生成和初始皆源于中焦。
但卫气之生成相对比较复杂,此段中“浊者为卫”者,乃言水谷精微其悍浊者化为卫气。但余以为此只是卫气生成的源头之一。
本篇黄帝第三问之岐伯答复中有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此答营卫“何道从来”,即从何处来。“营出于中焦”和首段相呼应,不必赘述。但这里的“卫出于下焦”,即使以循行起始理解,也感觉和首段所言有脱节之处。中上焦已经生成了并伴随于脉外至机体表里组织,怎么又出于下焦?下焦对卫气的生成有否参与?而《太素》《千金》于此处并作“卫出上焦”,乃疑“下”为“上”之误。但真是这样吗?有必要探讨。
《灵枢·营卫生会》对营卫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分而论之,导致后世对卫出何处,基本有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统筹全篇,卫气的生成源头和循行起始不能截然以分。这三种观点针对部分言之应该都对,但都不全面。
《内经》对同一生理或病理或生命现象的说理,在不同的篇甚而同一篇中,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排除版本流传中之人为失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同的篇幅或段落论理所采取角度、针对部分或着眼点不同所造成的,这也是《内经》说理的一个特点。这时候要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须靠学者整体把握和综合统筹后方能获得。比如,此篇中关于卫气的生成,如统筹全盘,再结合临床患者反应,则上、中、下三焦皆是脱不了关系的。
窃以为,卫气的生成过程如下:中焦所化生水谷精微之气,上传于肺,其悍浊者,合上焦呼吸之气且经其之肃布,至下焦后又融先天肾气之蒸化,至此方为纯真之卫气,再经由下焦之升腾而出行全身,司卫外、温运、统摄、固密之功。但支持“卫出于上焦”的大多数学者和医者对其认识仅局限于肺气的宣肃,而少了呼吸之气的参合,应该是不到位的。结合临床,人体在缺氧状况下,卫气的功效还能正常发挥吗?另外,支持“卫出于下焦”者,如单从阴阳升降或循行起始来理解(如张景岳言:“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营本属阴,乃自中焦而出于上焦,上者必降,故营气自上而下,亦犹天气降为雨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