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276326丛书名: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从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不同威胁入手,结合网络攻击现状与发展趋势,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网络攻击与防御的方法,向读者揭开“黑客”的神秘面纱。首先,详细地介绍了现有的主要攻击手段和方法,剖析了系统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披露了攻击技术的真相。然后,以此为基础,对网络防御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
本书主要特点:
侧重理论和技术分析,使读者全面掌握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
提供大量的范例和图示,供读者借鉴,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主要特点:
侧重理论和技术分析,使读者全面掌握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
提供大量的范例和图示,供读者借鉴,使读者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首先,从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不同威胁入手,详细介绍了信息收集、口令攻击、缓冲区溢出、恶意代码、Web应用程序攻击、嗅探、假消息、拒绝服务攻击等多种攻击技术,并给出一定的实例分析,然后,从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蜜罐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进而分析了内网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网络使用者的一本实用的网络安全工具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网络使用者的一本实用的网络安全工具书。
目 录
编委会
丛书序
前言
教学和阅读建议
第1章 网络攻击技术概述
1.1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2 网络攻击的分类
1.3 网络攻击的步骤
1.4 网络攻击的后果
1.5 攻击技术的发展趋势
1.6 网络攻击与社会工程学
第2章 信息收集技术
2.1 信息收集概述
2.2 网络信息挖掘
2.3 网络扫描技术
2.4 网络拓扑探测
2.5 系统类型探测
小结
习题
第3章 口令攻击
3.1 口令和身份认证
3.2 针对口令强度的攻击
3.3 针对口令存储的攻击
3.4 针对口令传输的攻击
3.5 口令攻击的防范
小结
习题
第4章 缓冲区溢出攻击
4.1 缓冲区溢出概述
4.2 缓冲区溢出类型
4.3 溢出利用基本原理
4.4 Shellcode的编写
4.5 溢出攻击及相关保护技术的发展
小结
习题
第5章 恶意代码
5.1 恶意代码概述
5.2 恶意代码关键技术分析
5.3 恶意代码的防范技术
小结
习题
第6章 Web应用程序攻击
6.1 Web应用程序攻击概述
6.2 基于用户输入的攻击
6.3 基于会话状态的攻击
6.4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防范
小结
习题
第7章 网络嗅探
7.1 嗅探概述
7.2 嗅探原理与实现
7.3 协议还原
7.4 嗅探器的检测与防范
小结
习题
第8章 假消息攻击
8.1 假消息攻击概述
8.2 数据链路层的攻击
8.3 网络层的攻击
8.4 传输层的攻击
8.5 应用层的攻击
小结
习题
第9章 拒绝服务攻击
9.1 拒绝服务攻击概述
9.2 拒绝服务攻击的成因与分类
9.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9.4 拒绝服务攻击的发展趋势
9.5 拒绝服务攻击的对策
小结
习题
第10章 网络防御概述
10.1 网络安全模型
10.2 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10.3 安全策略
10.4 网络纵深防御
10.5 安全检测
10.6 安全响应
10.7 灾难恢复
10.8 网络安全管理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11.1 访问控制概述
11.2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相关机制
11.3 网络访问控制机制
小结
习题
第12章 防火墙
12.1 防火墙概述
12.2 常用防火墙技术
12.3 防火墙部署
小结
习题
第13章 入侵检测
13.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3.2 入侵检测技术
13.3 开源网络入侵检测软件——Snort
13.4 入侵检测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第14章 蜜罐技术
14.1 蜜罐技术概述
14.2 蜜罐技术原理
14.3 蜜罐技术实例
小结
习题
第15章 内网安全管理
15.1 内网管理的目标
15.2 内网安全管理的内容
15.3 终端的接入控制
15.4 非法外联监控
15.5 移动介质安全管理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丛书序
前言
教学和阅读建议
第1章 网络攻击技术概述
1.1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2 网络攻击的分类
1.3 网络攻击的步骤
1.4 网络攻击的后果
1.5 攻击技术的发展趋势
1.6 网络攻击与社会工程学
第2章 信息收集技术
2.1 信息收集概述
2.2 网络信息挖掘
2.3 网络扫描技术
2.4 网络拓扑探测
2.5 系统类型探测
小结
习题
第3章 口令攻击
3.1 口令和身份认证
3.2 针对口令强度的攻击
3.3 针对口令存储的攻击
3.4 针对口令传输的攻击
3.5 口令攻击的防范
小结
习题
第4章 缓冲区溢出攻击
4.1 缓冲区溢出概述
4.2 缓冲区溢出类型
4.3 溢出利用基本原理
4.4 Shellcode的编写
4.5 溢出攻击及相关保护技术的发展
小结
习题
第5章 恶意代码
5.1 恶意代码概述
5.2 恶意代码关键技术分析
5.3 恶意代码的防范技术
小结
习题
第6章 Web应用程序攻击
6.1 Web应用程序攻击概述
6.2 基于用户输入的攻击
6.3 基于会话状态的攻击
6.4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防范
小结
习题
第7章 网络嗅探
7.1 嗅探概述
7.2 嗅探原理与实现
7.3 协议还原
7.4 嗅探器的检测与防范
小结
习题
第8章 假消息攻击
8.1 假消息攻击概述
8.2 数据链路层的攻击
8.3 网络层的攻击
8.4 传输层的攻击
8.5 应用层的攻击
小结
习题
第9章 拒绝服务攻击
9.1 拒绝服务攻击概述
9.2 拒绝服务攻击的成因与分类
9.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9.4 拒绝服务攻击的发展趋势
9.5 拒绝服务攻击的对策
小结
习题
第10章 网络防御概述
10.1 网络安全模型
10.2 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10.3 安全策略
10.4 网络纵深防御
10.5 安全检测
10.6 安全响应
10.7 灾难恢复
10.8 网络安全管理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11.1 访问控制概述
11.2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相关机制
11.3 网络访问控制机制
小结
习题
第12章 防火墙
12.1 防火墙概述
12.2 常用防火墙技术
12.3 防火墙部署
小结
习题
第13章 入侵检测
13.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3.2 入侵检测技术
13.3 开源网络入侵检测软件——Snort
13.4 入侵检测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第14章 蜜罐技术
14.1 蜜罐技术概述
14.2 蜜罐技术原理
14.3 蜜罐技术实例
小结
习题
第15章 内网安全管理
15.1 内网管理的目标
15.2 内网安全管理的内容
15.3 终端的接入控制
15.4 非法外联监控
15.5 移动介质安全管理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第1章 网络攻击技术概述
网络攻击也称为网络入侵(network intrusion),指的是网络系统内部发生的任何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来自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偶发的。
1.1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已发生过的安全事件或潜在的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很多,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协议缺陷
TCP/IP作为Internet使用的标准协议集,是攻击者实施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TCP/IP协议簇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互连协议,但TcP/IP协议簇本身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TcP/IP协议设计时面向的是封闭、专用的网络环境,首要解决的是网络互连、缺乏认证等基本的安全特性,否则会带来许多安全威胁。例如,中间人攻击所利用的就是通信双方、网络设备之间没有认证的缺点,即使有中间人插入,通信双方也不会察觉。TcP/IP协议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身份鉴别机制,通信双方无法可靠识别身份;缺乏有效的信息加密机制,通信内容容易被第三方窃取。
2.软件漏洞
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中,由于系统越来越复杂,代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加之软件开发者开发软件时的疏忽,或者是编程者安全知识的局限,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的软件都存在实现的缺陷和漏洞。
几乎所有引起身份被盗、网络中断、数据丢失与网站崩溃的安全破坏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即软件代码本身编写粗糙。
……
网络攻击也称为网络入侵(network intrusion),指的是网络系统内部发生的任何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来自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偶发的。
1.1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已发生过的安全事件或潜在的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很多,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协议缺陷
TCP/IP作为Internet使用的标准协议集,是攻击者实施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TCP/IP协议簇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互连协议,但TcP/IP协议簇本身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TcP/IP协议设计时面向的是封闭、专用的网络环境,首要解决的是网络互连、缺乏认证等基本的安全特性,否则会带来许多安全威胁。例如,中间人攻击所利用的就是通信双方、网络设备之间没有认证的缺点,即使有中间人插入,通信双方也不会察觉。TcP/IP协议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身份鉴别机制,通信双方无法可靠识别身份;缺乏有效的信息加密机制,通信内容容易被第三方窃取。
2.软件漏洞
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中,由于系统越来越复杂,代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加之软件开发者开发软件时的疏忽,或者是编程者安全知识的局限,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的软件都存在实现的缺陷和漏洞。
几乎所有引起身份被盗、网络中断、数据丢失与网站崩溃的安全破坏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即软件代码本身编写粗糙。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