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9832丛书名: 脉望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由吴琦幸依据其跟随王元化先生攻读博士期间的日记、笔记、书信,以及此后多次谈话记录整理而成,内容涉及王元化的家世旧闻、问学经历、革命工作、学术研究、著述交游等,对王元化的“三次反思”,与海内外学术界的思想往还,他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学术风气、思想方法的认知和批评等,都有较为详尽的叙述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80年代之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书后附有“王元化生平学术年表”,以勾勒其生平事业和思想历程,还收录多幅王元化照片、手迹、书影,以佐文字叙述,增添阅读兴味。
目 录
序一 元化先生的意义 林毓生
序二 元化先生二三事 钱伯城
序三 “学术独立也是人格独立” 林其锬
前言 吴琦幸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王元化生平学术年表
后记 吴琦幸
在线试读
先生听完之后说,一个地区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教育,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虽然他们还是黄皮肤黑头发,一百年下来,也就西化了。以前鲁迅在文章中说到的一种西崽相,就是形容旧上海外国洋行中的中国职员。为了饭碗,不要一百年,只要十年二十年就会染得这种习气的。
我想起鲁迅刻画的西崽相:“(他们)是觉得洋人势力,高于群华人,自己懂洋话,近洋人,所以也高于群华人;但自己又系出黄帝,有古文明,深通华情,胜洋鬼子,所以也胜于势力高于群华人的洋人,因此也*胜于还在洋人之下的群华人。租界上的中国巡捕,也常常有这一种‘相’。”随后谈起读了先生发表的《理论建设与观念*新》一文的看法。我说,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基调是解放思想。该文对于列宁的有关哲学上的两条路线问题提出了批评,并且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需要发展的。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敢于独立思考的话,是无法提出这些问题的。上次在深圳听你谈斗争哲学的问题,似乎跟此文有关。
王先生说,这篇文章我已经思考很久了。从当年隔离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感觉到从马克思到列宁之间的思想是有不同的。*近几年又读了这本书,*加深了认识。
先生说,哲学是一种学术,持有不同观点并不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探讨世界的规律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并不应该将异于我的观念就视之为敌对的、错误的。思想、观点都是可以商榷的。等到把这种思想问题概括为两条路线的斗争时,思想就会被禁锢住,甚至定于一尊,无法达到“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是中国的理论界三十多年来不敢冲破这种禁锢去思考,不敢谈相对立的观点。例如美学的争论,哲学的争论,都无法进行下去。说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列宁自己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其中的一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他的说法就有矛盾了。
以前我们常常谈到整个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史,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提到过,这是列宁的发明。倘使整个哲学史都必须以唯物唯心来划线,那就势必会引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古到今凡唯物主义都是进步的,唯心主义都是落后的或者反动的。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都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也只是半截唯物主义者。实际E,在当时的唯物主义,恩格斯说过,已经是江河日下,沦为叫卖小贩。当时的唯物主义有布洛赫、伏格特、弗莱肖特这些人不会比唯心主义*高明。由于列宁这种影响,过去的理论研究把一切的现象强行纳入唯物唯心两条路线斗争,凡是需要肯定的历史人物,就是唯物的,凡是反动的,必定是唯心的。“文革”中的肯定法家,贬低儒家,*后法家都是唯物的,儒家都是唯心的。
我说,那么这种路线斗争的讲法是一种实用主义。
先生的文章中说,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不重视理论的基础建设,抓到一句话就把对方全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文革”中提思想是**之类,就是把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例如现在提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基本原理,但这也是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这样提过。今天我们的经济工作都不能违背它了,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去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
我说,《人民日报》能够转载你这篇大胆的解放思想的文章,说明现在处于比较开放的阶段。如果在“文革”年代呢,你的这篇文章就是“大毒草”。
先生说,我们从“文革”之后,就接受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凡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就拿过来使用,而不去考虑上下文和整个思想体系。那个时候提倡所谓的做什么学什么,立竿见影,还有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任何思想问题,都归之为立场,归之为阶级斗争。斗争不是万灵的,理论是需要多思考的,不是在一面倒的情况下会产生正确的观点的,也不能人云亦云,顺从时代的潮流。理论不能用实用的方式,而是要加强基本功,通读马克思的原著。有的时候,理论的功效往往不是直接的短期的,“文革”中用语录来打语录仗是*突出的实用主义例子。理论只要提出新的看法,只要揭示了某种真相或真理,终会造福人类社会。所以不能压制新的观念,不能用棍子打死新观念新看法,即便是与主流相抵触的观念和看法,也需要并存。
我说,我*不会的是理论的阐发,只会做实实在在的考证研究。*近北京《走向未来》杂志编委会来信,说对我发表的《文化人类学与传统文化》一文很有兴趣,邀请我去开会,希望我就这方面写一本书。
但是我也谈不出多少理论来。只知道文化人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了解并举一些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
P60-62
我想起鲁迅刻画的西崽相:“(他们)是觉得洋人势力,高于群华人,自己懂洋话,近洋人,所以也高于群华人;但自己又系出黄帝,有古文明,深通华情,胜洋鬼子,所以也胜于势力高于群华人的洋人,因此也*胜于还在洋人之下的群华人。租界上的中国巡捕,也常常有这一种‘相’。”随后谈起读了先生发表的《理论建设与观念*新》一文的看法。我说,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基调是解放思想。该文对于列宁的有关哲学上的两条路线问题提出了批评,并且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需要发展的。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敢于独立思考的话,是无法提出这些问题的。上次在深圳听你谈斗争哲学的问题,似乎跟此文有关。
王先生说,这篇文章我已经思考很久了。从当年隔离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感觉到从马克思到列宁之间的思想是有不同的。*近几年又读了这本书,*加深了认识。
先生说,哲学是一种学术,持有不同观点并不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探讨世界的规律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并不应该将异于我的观念就视之为敌对的、错误的。思想、观点都是可以商榷的。等到把这种思想问题概括为两条路线的斗争时,思想就会被禁锢住,甚至定于一尊,无法达到“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是中国的理论界三十多年来不敢冲破这种禁锢去思考,不敢谈相对立的观点。例如美学的争论,哲学的争论,都无法进行下去。说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列宁自己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其中的一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他的说法就有矛盾了。
以前我们常常谈到整个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史,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提到过,这是列宁的发明。倘使整个哲学史都必须以唯物唯心来划线,那就势必会引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古到今凡唯物主义都是进步的,唯心主义都是落后的或者反动的。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都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也只是半截唯物主义者。实际E,在当时的唯物主义,恩格斯说过,已经是江河日下,沦为叫卖小贩。当时的唯物主义有布洛赫、伏格特、弗莱肖特这些人不会比唯心主义*高明。由于列宁这种影响,过去的理论研究把一切的现象强行纳入唯物唯心两条路线斗争,凡是需要肯定的历史人物,就是唯物的,凡是反动的,必定是唯心的。“文革”中的肯定法家,贬低儒家,*后法家都是唯物的,儒家都是唯心的。
我说,那么这种路线斗争的讲法是一种实用主义。
先生的文章中说,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不重视理论的基础建设,抓到一句话就把对方全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文革”中提思想是**之类,就是把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例如现在提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基本原理,但这也是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这样提过。今天我们的经济工作都不能违背它了,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去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
我说,《人民日报》能够转载你这篇大胆的解放思想的文章,说明现在处于比较开放的阶段。如果在“文革”年代呢,你的这篇文章就是“大毒草”。
先生说,我们从“文革”之后,就接受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凡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就拿过来使用,而不去考虑上下文和整个思想体系。那个时候提倡所谓的做什么学什么,立竿见影,还有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任何思想问题,都归之为立场,归之为阶级斗争。斗争不是万灵的,理论是需要多思考的,不是在一面倒的情况下会产生正确的观点的,也不能人云亦云,顺从时代的潮流。理论不能用实用的方式,而是要加强基本功,通读马克思的原著。有的时候,理论的功效往往不是直接的短期的,“文革”中用语录来打语录仗是*突出的实用主义例子。理论只要提出新的看法,只要揭示了某种真相或真理,终会造福人类社会。所以不能压制新的观念,不能用棍子打死新观念新看法,即便是与主流相抵触的观念和看法,也需要并存。
我说,我*不会的是理论的阐发,只会做实实在在的考证研究。*近北京《走向未来》杂志编委会来信,说对我发表的《文化人类学与传统文化》一文很有兴趣,邀请我去开会,希望我就这方面写一本书。
但是我也谈不出多少理论来。只知道文化人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了解并举一些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
P60-6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