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414637丛书名: 日本侵华图志
1932—1945年,伪满洲国从建立到覆灭,千余幅原始图片,铭记一部不容忘却的历史记忆
目 录
综述
章 策动满蒙独立
一、策划满蒙运动
二、策动东北各省独立
第二章 建立伪满洲国
一、 “建国”运动
二、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三、组建殖民统治机构
四、关东军掌控实权
五、对内分省而治
六、对外寻求“承认”
第三章 加强专政机器
一、组建伪满洲国军队
二、扩充警察队伍
三、加强宪兵统治
四、强化特务组织
第四章 强化殖民统治
一、实行严刑峻法
二、围剿抗日武装
三、加害无辜平民
四、归屯并户与制造无人区
五、思想统治与奴化教育
第五章 对中国东北的资源掠夺和经济侵略
一、垄断经济命脉
二、掠夺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
三、剥夺民众财产
四、鸦片专卖
第六章 日本移民中国东北
一、制定移民政策与建立移民机构
二、试验移民与武装移民
三、大规模移民
四、特别移民
第七章伪满洲覆灭
一、向东北周边扩张
二、对苏作战
三、伪满洲国覆灭
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综 述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逐步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的目标是,首先占领与日本只有海峡之隔的朝鲜半岛,以其为跳板,进而占领“满蒙”(中国东北),再以东北为基地,终侵吞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称霸世界。
自1894年10月24日,日本从朝鲜的新义州和辽南花园口兵分两路侵入中国东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光复止,侵略东北长达51年之久。期间,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大体分三个步骤:一是军事占领辽南后,以旅顺、大连及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附属地为据点,利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渠道,非法扩展“附属地”,攫取筑路和采矿权等多种手段,将东北南部地区变成其势力范围;二是以军事侵略为手段,沿“满铁”沿线向东北北部扩张,夺取对北满的实际控制权;三是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军事手段占领东北地区,并拼凑了殖民政权“满洲国”,实行军事法西斯殖民统治,将东北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殖民地。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中国东北后,关东军就如何来统治这块土地进行了一番紧张的策划。起初,关东军和日本参谋本部意见各异。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为首的一部分人,主张把中国东北并入日本版图;日本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消灭现有政权,树立以宣统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后经关东军相关要员协商后,制订出一个《满蒙问题解决方策案》。根据这个方案,日本侵略者极力网罗以溥仪为代表的汉奸,建立一个肢解中国的傀儡政权。
1932年1月27日,板垣征四郎拟定了一个有关新国家的《建设顺序纲要》,落实其具体事项与筹建日程安排。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统治是通过操纵、控制伪满政权来进行的。日本政府以“太上皇”身份操纵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在其统治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所谓“建国精神”——“日满一体不可分”“民族协和”“王道乐土”“共存共荣”,以蛊惑人心。
关东军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各地的同时,网罗并指使汉奸成立“地方维持会”,策划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东边道、洮辽等地的汉奸宣布“独立”,脱离中华民国政府。
沈阳是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31年9月20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任命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为奉天(沈阳)市市长。次日,宣布奉天军政府成立,拼凑了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实际上暂代省政府行使职能,成为日本侵略者拼凑伪政权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夺取县政权,以“自治”为名,策划建立了一个所谓的“自治指导部”。
伪自治指导部除“部长”于冲汉以外,其他成员几乎都是日本人。他们以自治指导员的名义,陆续前往各县拼凑伪自卫团,建立伪警察队镇压抗日武装力量,以“自治”之名拼凑和操纵地方伪政权。
到1932年3月15日解体时,伪自治指导部已在奉天省所辖的58个县中的37个县成立了独立“自治”机构;各县的“自治执委会”委员长全部由日本人担任。
伪自治指导部打着“独立”“自治”的旗号,在日本人的操纵下,充当控制县政权的一个工具,同时又是为侵略者建立伪满洲国、制造欺骗舆论的宣传机器。
吉林的情况与辽宁有所不同,没有经过“地方维持会”的阶段,而是关东军唆使命令熙洽直接建立了伪吉林省政府。由于熙洽采取的是有准备、有计划的投降策略,致使日军突袭长春轻易得手。吉林城是由于熙洽叛国投敌,拱手让出,日军不战而得。随后,熙洽在日军师团长多门的授意下,成立“吉林省长官公署”,熙洽自任伪公署长官,并发表声明,宣布脱离南京政府而“独立”。
关东军还在吉林境内策划了“间岛独立”。间岛即延边,它地处中、苏、朝三国交界的国境,是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熙洽宣告成立“吉林省长官公署”并自任长官后,即下令将延吉镇守使公署改为延吉警备司令部。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地侵占了辽宁和吉林,原计划一鼓作气北上侵占哈尔滨。当9月22日决定兴师北上之时,日本内阁及军部慑于苏联的参与,以及国际联盟和美国的反对,曾致电关东军司令官暂时终止向哈进军。关东军被迫中止了侵占哈尔滨的计划。但其侵略意图并未放弃,只是改用扶植汉奸的方法,即紧紧抓住张景惠,并通过他来达到建立伪政权的目的。
关东军为了促使张景惠尽早实现其“独立”的许诺,又派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等,向张景惠传达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旨意:宣布脱离南京政府与日本人合作;维护当地治安,保护日侨安全,一切事情都要聘日本人做顾问。此外,还要求张景惠立即表明态度,否则日本方面不承认哈尔滨的现状。
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了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日方指令伪齐齐哈尔地方维持会推荐张景惠为伪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32年1月3日,张景惠按照日本关东军的指令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
1932年1月1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从东京带回日本关于建立伪满傀儡政权的方案后,便加快了拼凑“满洲国”的步伐。为防止国际舆论的干涉,将伪满政权建立于国联调查团来华之前,致使策划“满蒙独立”、制造傀儡国家的阴谋成为既成事实。
为此,关东军炮制了所谓“建国促进宣传运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县、省等各级伪政府都要编造宣传运动大纲,组成特别委员会作为宣传本部,并指导监督各团体。而特别委员会则由关东军司令部、各地特务机关、伪省政府日本人顾问、自治指导部、伪奉天市政府日本人顾问等组成。除了利用报纸、广播大造舆论外,还迫使各团体进行集团宣传。按照关东军规定的程序,特委会勒令全东北各县限时全面展开“运动”,由县到省,展开全东北地区的所谓“促进建国运动”。除此之外,还大肆宣传脱离国民政府,建设所谓“新国家”,“推戴”溥仪出任伪国家元首,并由省、市、县等城市假借“民众名义”组织游行队伍,持标语小旗游行。各县推举代表到省城游行,各省代表又到沈阳举行“总游行”。根据关东军司令部的指令,特委会召开“全满建国促进运动联合大会”。一时间,促进“建国”运动让关东军搞得沸沸扬扬。
溥仪是日本拼凑建立伪满政权物色的个对象。据当时参与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我们所考虑的独立政权之首脑条件是:(1)为三千万民众所敬仰,出身世家而有德望的人;(2)满洲人;(3)不会跟张学良或蒋介石合作的人;(4)肯跟日本人合作的人。而从这些条件来衡量,理想的人选当然是溥仪。”曾任伪满总务厅次长的古海忠之也说:“将隐居天津的清废帝宣统溥仪招至满洲,使之充任国家元首,其理由是:(1)清朝的始祖发迹于满洲,溥仪从血统上是满洲人;(2)溥仪在满洲土著民等多数民众中,无疑受到尊敬;(3)溥仪同张(学良)政权及国民党政府没有任何关系;(4)从溥仪过去的经历来看,可以和日本人合作。”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为达到“恢复祖业,还政于清”的目的,不择手段地寻求复辟。他接受了日本人的引诱,企图借日本势力复辟清王朝。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地带的新兴城市——长春,则被日本选定为伪满洲国的国都。1932年1月4日,在日本关东军首脑主持下制定的建立伪满洲国的方案中,首次确定将伪满洲国殖民政权的国都设在长春,并将其改名“新京”。同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直接策划下,伪满洲国建立。日本之所以选择长春这个当时人口不足13万且正在发展中的城市,作为伪满殖民政权的国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长春处于吉林省的中部地区,吉林境内的长白山和松花江流域是满族的发祥地,日本为了从感情上笼络并加以利用清朝废帝溥仪充当傀儡皇帝,长春自然成为伪满洲国国都的之地。二是长春地处东北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长春是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的连接点,又是长图铁路的起点,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与日本的交通联系相当密切:它既可经由大连到达日本,又可经由安东(丹东)、图们、集安,再通过朝鲜清津等港口,从海路通往日本。三是哈尔滨因俄国人多年经营,沙俄势力影响较大,加之苏联控制着中东铁路,不利于日本的经营;而沈阳是奉系军阀的老巢,军阀势力盘根错节,加之离关内太近,因此,长春被日本侵略者视为“政治色彩稀薄”的理想城市。四是长春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尚未进行较大规模开发,人口稀少,地域宽阔,地价便宜,建设空间和规模施工基础条件较好,且距离松花江较近,解决水利电力资源有较大的空间。五是吉林省资源富饶、土地肥沃,系松辽平原中心地带,不仅盛产粮食,且东部长白山区具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具备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长春被日本选定为伪满洲国国都后,在其直接掌管和苦心经营下,逐渐成为日本实行殖民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统治中心。1932年10月30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沈阳迁至长春,同时直属于关东军司令部的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也随之迁至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作为伪满洲国的太上皇,直接监视和控制着伪满洲国的一切活动。关东军司令部和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成为镇压和屠杀东北人民的大本营。
为达到从政治上全面统治东北人民的目的,在日本关东军的直接掌控下,日本在炮制伪满洲国的同时,也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即于长春设立了伪满洲国的中央行政机构,包括伪满执政府,1934年3月以后为伪满帝宫(即伪满皇宫)、伪满参议府、伪满国务院及各部局、伪满立法院、伪满检察院、伪满法院与伪满检察厅等。在伪满国务院内,设有由日本人亲任长官的总务厅,关东军通过设在伪满军政部(后为治安部)、外交部(后为外务局)、财政部(后为经济部)、民政部(后为民生部)、实业部(后为产业部)、交通部、司法部、文教部、国民勤劳部等各部内的日本人总务司长(1937年后改为各部次长)及资政、法政、蒙政,以及“国都建设局”内的日本官吏对伪满政府实施全面控制,即实行所谓“总务厅中心主义”。也就是说,总务厅按照关东军司令部的指挥,操纵着伪满洲国行政、军事和司法等各方面大权。日本则通过上述这些殖民主义性质的统治机构,发布与实施各项法西斯法令和政策,组织与指挥日伪军警宪特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此外,还有与伪满政权实行“两位一体”的官办伪满协和会中央本部,其职能主要是通过各种反动活动,宣扬日本统治的“功绩”,美化伪满殖民政权,用以毒害与欺骗东北各族人民。
为维护与巩固伪满殖民统治,配合其侵华作战的特殊需要,关东军还在东北相继成立了七三一和一〇〇等细菌部队,负责生化武器的研制、细菌战的实验研究和实战等(详见本套书有关分卷)。此外,关东军协助伪满洲国组建了军队,其中包括陆军、海军和骑兵,使其成为日本关东军的附庸和镇压东北人民的帮凶。与此同时,伪满洲国还按照日本的意愿,组建了警察机构,其中包括刑事、经济、国境、特务等警种,功能齐全,无所不包。此外,还相应成立了宪兵队机构。这些机构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严密的司法统治体系,在东北各地设立了众多的监狱和矫正辅导院,将东北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日本在对东北地区实行政治、军事、经济统治的同时,还不断强化其对东北的思想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统治。伪满政权建立初期,它在伪满国务院内设立了情报处(后改称弘报处),统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等宣传舆论阵地。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闻、出版、广播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对文化领域实行严密控制。此外,还相继组建了“满日文化协会”“满洲史学会”等众多的所谓文化学术团体,极力摧残中国的民族文化,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在思想文化和精神领域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
为了培养御用人才,日伪在教育领域也是煞费苦心。伪满文教部全面操纵着东北各地的教育机构,对东北青少年推行“王道教育”“皇道教育”及“神道教育”等奴化教育和愚民教育。同时,大力推行“新学制”,缩短大中学校的学时年限,降低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将日语列为“国语”;设立大量职业学校,培养一些殖民统治急需的专业人才,使教育成为其维护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殖民者设立了伪满大同学院、伪满建国大学、伪满政法大学、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伪满警察学校等,为伪满洲国培养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方面的高级官吏。这些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多以日本人为主,只有少数的伪满洲国官吏子女入学。
日本还设立、扶植、利用一些宗教机构和宗教团体,推行愚民政策,对东北人民实行奴化教育。其中代表性的是修建供奉日本天照大神的“建国神庙”,修建“建国神庙”摄庙“建国忠灵庙”,用以祭祀“殉以建国”的“日满英烈”。此外还要求一些机关、学校等单位修建小型神庙,用于供奉天照大神牌位,并强迫机关职员及学校师生按时参拜。同时,日本殖民当局制定了《关于建国神庙及其摄庙不敬罪处罚法》,规定对“建国神庙”及其摄庙有不敬行为者,处以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
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不断掠夺东北资源,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首先是通过强硬掠夺手段直接控制了东北的重要经济命脉。抢占中国东北原有的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由日本人控制的伪满中央银行、伪满兴业银行以及伪满投资证券株式会社、兴农金库等,为其推行全面的经济掠夺政策奠定了基础。在关东军的支持下,“满铁”作为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急先锋,攫取了全东北所有铁路的经营权与修筑权,利用铁路运输快捷、经济、运量大等优越条件,积极配合关东军的侵略行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关东军的别动队和运输保障队。
为了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全面垄断东北的经济大权,按照关东军主持制定的侵略要纲,日本大中小企业蜂拥进入中国东北,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有关工交、农林、矿冶、商业、化工、石油等特殊会社和准特殊会社。其中,“满铁”的子会社和“满业”“满炭”“满洲电信电话”“满电”等会社,垄断了东北的采掘、钢铁、轻金属、汽车、飞机制造、石油冶炼等重要行业,覆盖了东北原料工业和制造业的所有领域。
综上所述,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其时间之久,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残酷,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