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中国史先秦史十讲(典藏本)——大家讲史

先秦史十讲(典藏本)——大家讲史

跟史学大家学历史

作者:徐中舒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ISBN: 978710110771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1.99

类别: 传统文化, 中国史 SKU:5d86cfd55f98494bcc14679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07715丛书名: 大家讲史

编辑推荐
  ☆ 史学大家讲先秦。
  ☆ 印制精美,适合馈赠、收藏。
 
内容简介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在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史、四川地方史、明清史等方面都有颇高的造诣。本书是徐先生先秦史论著的选集,按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编排,分为十讲,集中呈现徐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贡献。内容涉及重大历史问题,如尧舜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关系、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商代王位继承制度、春秋时代的变法改制和霸业、战国初期魏齐争霸和列国间的合纵连横问题等;上古社会实况,如黄河流域穴居遗俗、古井及东亚大陆牛耕的起源等;先秦文化思想,如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孔子的政治思想、夏代文字问题等,包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

作者简介
  徐中舒(1898–1991),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部评一级教授。1925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9年受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编辑员、研究员;1938年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46年起担任历史系系主任职;并兼任过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除继续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外,还兼任过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曾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科研和教学,在中国先秦史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同时对明清史和四川地方史也有较高的造诣。论著逾百篇(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收入其中60篇;晚年还主持编纂了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和《甲骨文字典》等多种工具书。
目  录
我的学习之路(代前言)
讲 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
1三代以前的部落酋长
2尧、舜、禹的禅让
3夏代传子的家族私有制
4战国时代南方的农村公社
5家族私有制
附:夏史初曙
第二讲 北狄在前殷文化上之贡献
——论殷虚青铜器与两轮大车之由来
1序言
2古代北狄及其生活习惯
3游牧民族之兴起及其与北狄之关系
4狄之分布地域及其命名之本义
5金与铜得名之由来
6两轮大车与北狄——附论独轮车之原产地
7北狄与中国在文化上之关连
8结论
附:殷代兄终弟及为贵族选举制说
第三讲 西周史论述
1周人出于白狄说
2周王朝的兴起
3殷周关系
4武王克商及周公东征
5封建诸侯
6西周封建制的说明
7蒲姑迁徙
8周室衰微
9宣王中兴
10西周灭亡与平王东迁
第四讲 略论春秋时代的变法改制和霸业
第五讲 战国初期魏齐的争霸及列国间合纵连衡的开始
1战国初年的形势
2魏国的霸业
3由争霸到相王及合纵连衡形势的形成
4结论
第六讲 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
——兼论地上建筑的由来
附:古井杂谈
第七讲 论东亚大陆牛耕的起原
1叙言
2耦耕和牛耕
3牛耕开始的时间和地域
4春秋以前牛耕说的不可信
5汉代牛耕的推广
6结论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
第九讲 论甲骨文中所见的儒
1儒字的形音义
2甲骨文中关于儒的卜辞
3甲骨文中关于子儒的卜辞
4后的说明
附:孔子的政治思想
第十讲 关于夏代文字的问题
附: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序
出版后记

前  言

在线试读
  我的学习之路(代前言)
  清朝光绪年间,桐城古文学派的文章经曾国藩的提倡而风行全国,作为桐城派故乡的安徽,影响更是深刻。我十六岁那年(1914年)进入安庆师范学校,插班学习了三年。教授我们国文课的是前清举人、桐城古文派大师吴汝伦的弟子胡远浚先生。胡先生在当时很有文名,晚年执教于前中央大学哲学系,治老庄甚勤,有《老子通义》和《庄子诠诂》行世。胡先生的国文课是我在师范里喜爱的功课,桐城古文派以复古为革新,复古即“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革新则主张“惟陈言之务去”,一扫明清以来的四六骈体文和八股的陈词滥调,提倡做明白浅显的古文,编集了《经史百家杂钞》和《古文辞类纂》这样的选本,使初学者循序渐进,一方面能逐步掌握文言文,进而能直接阅读三代两汉的典籍;另一方面又可以懂得读书的门径,掌握必要的书目知识。师范的三年学习,我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注于国文课,其余功课只求及格就行了。学有偏爱,这为我以后的学业规定了方向和范围。
  师范毕业以后,我先后考上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系和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终因所学与自己的兴趣大相径庭,不忍舍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而辍学。在这段时间里,我做过小学教师和家庭教师,尽管教务繁重,仍挤出时间自学古文。因为古文基础比较坚实,能顺利地阅读古代文献,接触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对古代社会的了解也就愈加深入,一直到1925年我考上清华国学研究院,遂正式走上了研习中国古史的道路。回顾自己的这一段学习经历,我觉得学习首先要有浓厚强烈的兴趣,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那种与自己性之所近的学业,方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终而学有所成。学习本是一件极辛苦、极枯燥之事,若无浓烈的爱好,是很难做到乐在其中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找准了学习的方向,就应集中精力,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学习,要学会节约时间。我年轻时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兴趣,曾发表过《木兰歌再考》、《古诗十九首考》、《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等文章,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看法。然而治史要求处处征实,中国古史中未知数甚多,要取得一点突破,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非常不易的,要尽量避免其他干扰。一个人精力有限,要同时在两个方向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便放弃了对文学的爱好,将精力专注于中国古史上。“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要节约时间,集中精力,这是在治学的自始至终都应注意的。我们都知道,学习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和建造高楼大厦需要打下一个扎扎实实的地基一样。然而建筑上的地基是在建房之始一次性完成的,学习却非如此。首先应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学习方向来确定起码的基础范围,即一门学科的入门知识,从而扎扎实实地去掌握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再逐步地扩大自己的基础面。学习的基础不是,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的,学习基础的扩充贯穿于治学的全过程之中。作为文科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当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培养较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其次是掌握专业学习的入门途径——目录学,并了解本专业学科迄今为止前人已取得的成果,使自己的起点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第三是熟练地运用本专业所需用的基本工具书。具备了这几点,就可以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中心逐步扩充基础,再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切忌在学习之始就把基础学习的面铺得过宽过大,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博,反造成学习重点不突出,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精力分散,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而一事无成,造成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
  我在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以前,主要是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工具书也不过是一本《康熙字典》。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一年的学习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从王国维先生学习古文字,抄写甲骨文、金文,并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古史二重证法”,将古文字材料与古代的文献典籍相互印证,互相补充,运用于中国古代史的探索之中。《从古书上所见的殷周民族》一文,这是我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毕业论文,也是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开端。后来我在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时,便循着这个方向陆续写出了《耒耜考》、《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殷周文化之蠡测》、《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等一组文章,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套看法。
  二十年代后期,以安阳殷墟的田野发掘为标志的我国现代考古学产生了,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农田改造事业的开展,我国的考古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古代各个阶段的遗址、遗物,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都被揭露出来并得以妥善处理,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翔实可信的手材料,这是过去的学者做梦也想不到的。我在三十年代初根据殷墟的考古发掘资料写出了《再论小屯与仰韶》一文,开始了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来探索中国古史的尝试,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涌现的新的考古资料成为我研究中国古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考古学知识也成为我治史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了。
  此外,由于近代文化人类学的长足进展,用边裔民族的资料阐发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样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我系统地学习民族史是在解放以后,虽然当时我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兄弟民族具体而微的材料使我得到极大的启发,过去古史研究中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疑点现在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了,譬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度,人类婚姻家庭的演进,私有制的发生与发展,国家的产生以及中国古史分期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都是在引进了民族史材料以后才有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基础则相应地不断扩充;基础的日益增加,又可使研究更加深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研治中国古史六十余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围绕中国古史这一中心,由古文始,进而扩展到古文字学,进而扩展到考古学,进而扩展到民族史。即基础——初步研究;扩充基础——进一步研究;再扩充基础——较深入地研究,如此往复不停,方可在自己所学的领域内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研究中才能体会到左右逢源之乐。尽管我现在早已逾古稀之年,也还要继续扩充基础知识,譬如在音韵学方面,由于自己口耳方面的限制和没有进行长期的训练,至今尚不能真正掌握,还须不断补课,生命有限而学无止境。
  承《文史知识》编辑同志的盛情,要我和青年同志谈谈治学之道。我于治学之道没有专门研究,于是拉拉杂杂把我在研习中国古史六十余年中的一点感受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抢先评论了 “先秦史十讲(典藏本)——大家讲史”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战殇: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口述实录

EUR €31.99
加入购物车

三国史话:(精装珍藏本)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易中天讲三国的参照来源,揭开不为人所知的三国秘史!

EUR €20.99
评分 3.50 / 5
加入购物车

朱雀:南方的意象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经济史

EUR €2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